Workflow
临空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海口江东新区上半年投资类项目签约70亿元
海南日报· 2025-08-01 09:36
"在企业洽谈落地事宜期间,江东新区主动靠前服务,指派专员对接,一对一协调落地事宜,提供 全流程'管家式'服务,让我们从细节处感受到真挚的诚意。"今年4月,嘉兴南湖区路空协同立体交通产 业研究院空域中心落地江东新区,该中心副主任张英杰提起"江东服务"赞不绝口。 江东新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江东新区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软实力"、强化政策供给"硬支 撑"、完善产业配套"生态圈",以更开放的姿态、更高效的机制、更优越的环境,打造投资兴业高地, 让每一家企业都能"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持续擦亮江东新区"金名片"。 为加快集聚优质产业资源,江东新区发挥以商招商优势,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江东企业联合会组建大宗商品贸易、现代服务业、临空经济及产城融合活力江东4个专业委员会, 通过举办高质量活动吸引新成员加入联合会;联合中南大厦、江东企业港等CBD楼宇策划举办特色楼宇 经济活动,"一楼一业"吸引上下游产业集聚发展。 海南日报海口7月31日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冀冀 通讯员 曹柳 实习生 程可健)今年以来,海 口江东新区交出一份"质效双升"的"半年红"成绩单:上半年,投资类项目签约额70亿元,签约金 ...
充分发挥平台作用 持续深化内外联动 切实以高水平开放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
西安日报· 2025-07-03 10:26
开放平台建设 - 强调发挥中欧班列(西安)通道优势 深化港产港贸港城融合发展 提升口岸效率 降低物流成本 优化服务 加快发展大宗商品交易 构建中欧班列经济圈 [1] - 要求推动综合保税区创新升级 发展保税研发 保税租赁等新业态 打造高效便捷开放平台 聚集全球高端资源要素 推动对外贸易提质增量 [1] - 要求空港新城提高航线运营效益 加强与陆港协同联动 发展航空偏好型产业 做大做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1] 跨境电商发展 - 鼓励跨境电商企业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电商平台合作 提升服务质量 做大贸易规模 助力西安"买全球 卖全球" [2] - 强调精准对接企业需求 细化工作举措 提升开放平台能级 支撑高水平对外开放 [2] 政策支持 - 强调用足用好国家政策 充分发挥各类政策优势 [1][2]
2025年湖北省鄂州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构建“3+2+6”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鄂州新质生产力发展根基[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19 09:17
湖北省鄂州市现代化产业体系 - 构建"3+2+6"特色产业体系:三大支柱产业(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两大特色产业(临空经济、现代服务业)、六大未来产业(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新型材料等)[1][13] - 2024年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产业产值分别增长45.5%、20.3%、8.8%[6] - 华工法利莱三维五轴激光切割装备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杜肯新材料柔性复合风管全球占有率70%[6] 经济与产业表现 - 2024年GDP达1341.30亿元,同比增长6.5%,第三产业增速最快(7.4%)[4]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5家[6] - 高新技术企业达400家,技术交易额突破105亿元(增长40%)[8] 科技创新布局 - 建设莲花山人工智能研究院,启动光谷科创大走廊12个重点项目[8] - 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3.96件,高价值专利5.57件(全省第三)[8] - 花湖机场累计申报知识产权62项,参与制定民航行业标准4部[8] 政策支持与目标 - 出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目标2029年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2%,科技成果转化率80%[10][11] -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制造业占GDP比重提升至30%[11] - 配套专项政策覆盖高新区发展、专精特新培育、科创供应链建设[10] 产业空间与集群 - 形成"两带三楔四区"国土空间格局,重点发展沿江科创带和临空经济区[15] - 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领域涌现湖北三安光电、葛店人福药业、华工法利莱等龙头企业[18][19] - 临空经济区吸引航空物流、跨境电商企业,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16][21] 未来发展趋势 - 推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技术突破,布局6G、量子信息等前沿领域[11][22] - 实施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24] - 深化"农业+"模式,建设"种业新城",推动梁子湖农文旅融合[24]
陕西西咸新区2025年一季度经济数据亮眼
搜狐财经· 2025-05-01 20:41
经济大盘 - 一季度西咸新区直管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7 52亿元 同比增长7 2% [1] - 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4 2% 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3 9%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1] - 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120个 产业项目投资占比超85% 包括汇川储能新基地等重点项目推进 [1] 市场主体发展 - 一季度市场主体总量达85 1万户 占全市27 11% 连续多年稳居全市第一 [2] - 新登记市场主体3 4万户 占全市42% 同比增长4 64% 净增6942户 [2] - 营商环境优化措施包括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 5个工作日等 [2] 投资结构 - 工业十大支柱行业快速增长 装备制造业 高技术产业产值分别同比增长15 1% 22 2% [2] - 规上文体娱 租赁和商务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增长迅速 [2] - 低空经济生态圈已聚集84家企业 空港机场枢纽货邮吞吐量增长明显 [2] 重点项目推进 - 一季度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6 16亿元 新建项目开工率100% [3] - 市级重点项目中45个在建项目完成投资34 57亿元 新区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2 09亿元 [3] - 二季度集中开工113个项目 总金额619 5亿元 包括汇川储能及电源系统制造基地等项目 [3] 未来发展展望 - 重大项目产能释放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效应深化 "4+1"主导产业集群加速成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