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军事工业
icon
搜索文档
如何看待特朗普威胁卷土重来?
银河证券· 2025-10-11 19:20
中美贸易摩擦升级 - 2025年9月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家具、重卡等领域加征25~100%关税[1] - 美国商务部将23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收紧半导体、AI领域技术出口[1] - 美国战略金属公司与巴基斯坦签署备忘录,共同开发稀土及关键矿产资源链[1] 核心博弈议题 - 轮船议题:通过对中资船舶和中国制造船舶征收港务费,间接提高中国商品出口成本并打击造船业[2] - 稀土议题:中国对含≥0.1%中国重稀土成分的磁体、半导体材料实行出口许可,并管制相关技术及设备[4] - 中国对美籍或美控股船舶在中国港口停靠征收每净吨400元人民币的"特别港务费",形成对等反制[4] 市场影响与政策应对 - A股短期或现波动,但向上趋势不变;四季度10年期国债收益率预计在1.65%~1.85%区间震荡[6][7] - 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短期波动区间为7.1-7.2,中期波动中枢或向7.0靠拢[8] - 中国宏观政策短期强化"底线思维",中长期突出"因势利导",扩大内需并优化经济布局[7] 博弈前景与风险 - 特朗普宣布11月1日起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0%额外关税,但提高100%关税的可能性极低[3][4] - 中美博弈强度呈螺旋式上升,但短期内升级为全面对抗的概率较低[7] - 风险提示包括美国加征关税超预期、美联储货币宽松不及预期等政策风险[9]
波黑联邦总理尼克希奇接受媒体专访并就当前波黑联邦政治经济热点答记者问
商务部网站· 2025-10-01 23:07
(原标题:波黑联邦总理尼克希奇接受媒体专访并就当前波黑联邦政治经济热点答记者问) 关于降低社保缴费额。尼克希奇表示,波黑联邦政府已于今年7月1日起实施第一阶段的缴费削减计 划,但这项福利并未惠及所有职工,雇主并未因削减社保缴费而为职工提涨工资。实际上,最近两个月 联邦政府的养老保险收入减少了约4000万马克,这部分损失正在用政府的预算填补。如果不做好高质量 的准备工作,第二阶段的削减计划将不会实施。 关于5C高速公路建设进展。尼克希奇表示,当前决定暂停莫斯塔尔附近部分公路的建设,与禁止 处置国家财产(且相关地界为军事财产)的决定有关。这不仅阻碍了5C走廊的建设,也阻碍了当地社 区的发展。 关于波黑军工企业的发展。尼克希奇表示,依赖单一生产商对产业发展不利,需要寻找替代供应 商。军事工业是波黑经济的关键产业,能够带动其他配套产业发展。波黑联邦政府坚定支持军事工业发 展,并为进一步吸引投资创造环境。(驻波黑使馆经商处) 波黑媒体BiznisInfo 9月28日报道。波黑联邦总理内尔明·尼克希奇今天接受媒体专访,对当前影响 波黑联邦公民生活和经济的政治经济问题发表看法。话题涉及降低社保缴费、公路基础建设、军事工业 ...
美欧签“史上最大”关税协议,欧盟官员:这“不是互利共赢贸易合作,而是单方面屈服”
环球时报· 2025-07-29 07:07
美欧贸易协议核心内容 - 美欧达成贸易协议,美国将对欧盟输美商品征收15%的关税 [1] - 欧盟将增加6000亿美元对美投资,并购买美国军事装备和价值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产品 [1] - 特朗普称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关税协议",欧盟将对美国商品实行零关税 [3] - 协议细节未完全公布,双方对部分条款解读存在分歧,如钢铝关税保持50%,药品是否适用15%税率存在争议 [4] 欧盟方面的反应 -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称15%关税是"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将带来"稳定性"与"可预见性" [3] - 欧盟希望通过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 [3] - 德国总理默茨欢迎协议,称德国汽车关税从27.5%降至15%,"成功保护了核心利益" [5] -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认为协议"具有积极意义",但需了解具体细节 [5] - 比利时首相德韦弗形容为"如释重负的时刻,而非庆祝的时刻" [6] 批评与反对声音 - 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朗格批评协议"不令人满意",可能对欧洲造成长期伤害 [6] - 法国"国民联盟"领导人玛丽娜·勒庞称协议是"政治、经济和道义上的惨败",损害法国能源与军事主权 [6] - 德国工业联合会批评欧盟"不对等的妥协",15%关税将带来"重大负面后果和巨大痛苦" [7] - 德国批发、外贸与服务联合会主席扬杜拉表示关税"对许多商户构成生存威胁" [7] - 协议强化了美欧关税不对等,美国对欧关税从1.32%升至15%,远高于此前10%的"对等关税" [7]
近代化的中国“弹性”——对弹性社会与超稳定结构的一种解读
经济观察报· 2025-07-14 15:52
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理论 - "弹性社会"理论认为中国传统社会具有多元经济基础与复杂控制系统,能够吸收变革能量但难以突破既定框架,表现为新旧因素并存与阶级对立交织 [1] - "超稳定结构"理论指出中国传统社会通过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三系统的强耦合实现周期性震荡与修复,农民起义等动乱成为系统修复的"安全阀" [1][2] - 两种理论差异在于:"弹性社会"强调微观渐变如租佃关系货币化,"超稳定结构"侧重宏观循环如王朝更替重建旧秩序 [3][4] 城市经济模式比较 - 苏杭型城市体现"弹性社会"特征,明清时期形成"府城+卫星市镇"格局,新旧经济形态共存但受制于海禁政策未能突破农业本位 [6] - 开封型城市呈现"超稳定结构"特点,经济结构单一依赖漕运与农本,缺乏多元土地建制和区域分工体系 [6] - 两类城市发展路径分化:苏杭依靠市场化内生增长实现弹性缓冲,开封依赖政治权力外生驱动导致系统性崩溃 [7] 工业革命冲击与洋务运动 - 工业革命通过经济脱嵌、政治失序、士人转型三重机制瓦解"超稳定结构",推动中国从周期性震荡转入现代性探索 [11] - 洋务运动以江南地区为中心,形成"官督商办"混合经济模式,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技术溢出带动周边工业化升级 [16] - 民族工业呈现"小农经济—手工业—近代工业"混合结构,如无锡荣氏面粉厂与当地麦作经济形成区域性循环 [18] 社会阶层转型 - 士绅阶层将地租收入转化为工业资本,张謇等建立"企业—社区"一体化模式延续乡族协调机制 [18] - 劳工阶层形成"半工半农"弹性身份,江南制造局雇工超2000人但仍保留封建工头制管理 [19] - 买办阶层充当官商缓冲,唐廷枢等利用外资银行贷款缓解本土资金短缺 [19] 产业转型特征 - 丝织业采用"机器生产+家庭代工"混合模式,延续弹性社会"新旧共生"特征 [20] - 民族工业资本来源多元,依赖地租转化、官僚资本和外国银行贷款,暴露依附性发展局限 [20] - 意识形态尝试调和工业化与儒家伦理,通过"实业救国"话语但管理仍保留工头制 [21]
俄罗斯国防部:俄罗斯军队对乌克兰基辅的军事工业设施和军事机场进行了打击。
快讯· 2025-07-10 17:06
军事行动 - 俄罗斯军队对乌克兰基辅的军事工业设施进行了打击 [1] - 俄罗斯军队对乌克兰基辅的军事机场进行了打击 [1]
关键时刻,印尼对中过河拆桥,矿产项目拱手送给美国,特朗普必遭反噬
搜狐财经· 2025-07-05 21:54
印尼镍矿战略合作 - 印尼宣布与美国联合开发镍矿项目 距离美国关税谈判最后期限仅剩三天 被视为通过战略资源换取市场准入资格 [1] - 镍矿博弈实质是各方在新能源汽车与军事工业领域的话语权争夺 映射资源型国家在中美博弈中的困境 [1] - 印尼经济统筹部从7月3日开始连续召开紧急会议 最终确定用镍矿作为谈判筹码 反映资源出口国在技术革命与地缘政治双重夹击下的被动处境 [3] 镍的战略价值 -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中 高镍三元材料已成为提升能量密度的关键技术路径 全球主要车企电动化转型依赖这种金属 [3] - 军事领域应用关键 现代战舰甲板 战斗机发动机叶片都需要镍基合金 [5] - 印尼坐拥全球20%的镍矿储量 但本土冶炼能力长期依赖中资企业 从采矿到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由中国企业主导建设 [5] 产业格局与挑战 - 印尼现有45个镍冶炼项目若转向美资合作 可能面临技术标准 环保要求的重新调整 中资设备与技术体系将难以适配 [8] - 印尼商界质疑急转弯式外交可能破坏十年积累的产业基础 [9] - 中资在印尼镍产业累计投资超过150亿美元 涵盖矿山开采 电力保障到不锈钢生产全链条 多数采用中国技术标准 [11] 国际影响与趋势 - 印尼作为金砖合作机制新成员 其摇摆态度引发对新兴国家阵营凝聚力的担忧 [13] - 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和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加剧资源民族主义抬头趋势 可能改变全球供应链布局模式 [15] - 资源出口国需将自然资源禀赋转化为产业竞争力 才能在大国博弈中赢得主动权 [15][17]
“欧洲正犯下一个大错”,美媒:欧盟急速重整军备可能“不进反退”“两败俱伤”
环球网· 2025-06-30 19:56
欧盟军备重整战略 - 欧盟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增加军费开支实现双重目标:增强对俄罗斯的防御能力并减少对美国依赖,同时重振欧洲工业部门 [3] - 军事投入被视为应对地缘政治脆弱性和经济萎靡的双重解决方案 [3] - 北约成员国同意2035年前将年度国防开支提高至GDP的5%,但部分欧盟国家认为实现目标存在困难 [4] 战略实施风险 - 欧洲军事化努力在规模和效率上存在问题,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3] - 巨额国防支出可能挤占社会计划和基础设施发展项目的资金 [3] - 西班牙明确拒绝将国防开支增至GDP的5%,认为应优先保障民生需求 [4] 经济与战略矛盾 - 当前政策可能导致欧洲面临经济复苏乏力和缺乏长期增长前景的双重困境 [3] - 过度侧重国防可能导致其他领域发展滞后,形成"不进反退"的局面 [3] - 西班牙副首相指出不应将关键资源用于"目的不明的军事政策" [4]
轰炸伊朗核设施,特朗普把自己逼入双输境地
虎嗅· 2025-06-23 13:49
美以联合打击伊朗核设施 - 以色列和美国联合对伊朗三处核设施(福尔道、纳坦兹和伊斯法罕)发动攻击,所有飞机安全返回[1] - 此次行动高度协调,特朗普称与内塔尼亚胡"作为一个团队"合作[3] - 以色列认定伊朗离核武器只差几个月,这是发动打击的主要理由[7] 伊朗核能力现状 - 伊朗已积存400公斤60%高浓缩铀,武器级需要90%以上浓度[7] - 美国情报界评估认为伊朗没有研制核武器,但浓缩铀库存达历史最高水平[7] - 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称伊朗可在"一周"内生产25公斤武器级铀,三周内制造10枚核武器[8] - 国际原子能组织表示无证据表明伊朗在系统性地研制核武器[9] 军事行动挑战 - 伊朗核设施深藏地下90米,美国GBU-57钻地弹只能深入60米[12] - 只有B-2能携带GBU-57,C-130投放可行性低[13] - 攻击效果难以核实,伊朗宣称核材料已转移[19] - 即使设施被毁,伊朗重建核能力的速度会更快[19] 地区安全影响 - 伊朗已开始用导弹和巡飞弹攻击以色列目标[20] - 伊朗巡飞弹可长期消耗以色列防空资源[22] - 约旦、伊拉克领空使用问题可能限制以色列进一步行动[24][25] - 伊朗可能团结国内力量应对外部威胁[27] 政治考量 - 内塔尼亚胡试图通过行动挽救政治生命和遗产[36] - 特朗普面临国内政治压力,可能动摇权力基础[33][34] - 未经挑衅发动攻击可能开创危险先例[36] - 有限战争可能演变为无限战争,美以都不愿地面介入[28]
俄罗斯总统普京:俄罗斯经济的增长不仅得益于军事工业的发展。
快讯· 2025-06-20 20:59
俄罗斯经济增长驱动因素 - 俄罗斯经济增长不仅依赖军事工业的发展 [1]
以色列军方:德黑兰多处导弹生产工业设施遭到袭击,目标包括负责核武器研发项目的伊朗防御创新与研究组织(SPND)总部。
快讯· 2025-06-20 12:16
军事冲突事件 - 以色列军方袭击了德黑兰多处导弹生产工业设施 [1] - 袭击目标包括伊朗防御创新与研究组织(SPND)总部 [1] - SPND组织负责伊朗核武器研发项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