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药健康等
icon
搜索文档
豫园股份(600655):25Q2收入增速回暖 积极拥抱消费新趋势打造豫园大消费生态
新浪财经· 2025-09-01 18:36
核心财务表现 - 25H1收入191.1亿元 同比下降30.7% 归母净利润0.6亿元 同比下降94.5% 扣非净利润-4.5亿元 与去年基本持平 [1] - 25Q2收入103.3亿元 同比微降0.2% 归母净利润0.1亿元 同比下降98.9% 扣非净利润-2.7亿元 亏损较前期收窄 [2] - 25H1毛利率15.1% 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 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6.5%/5.8%/4.3% 同比上升1.6/0.9/0.3个百分点 [4] 业务板块收入表现 - 珠宝时尚板块25H1收入145.4亿元 同比下降36% 其中Q2收入同比转正增长2% 一口价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66% 古韵系列销售占比达18% [3] - 物业开发与销售板块收入32.9亿元 同比增长5% 商业物业收入9.7亿元 同比下降6% 度假村收入3.1亿元 同比下降57% [3] - 餐饮/食百及工艺品/医药健康/化妆品/时尚表业板块收入分别为4.7/5.1/2.4/1.1/3.1亿元 同比变动-28%/-17%/-1%/-22%/-16% [3] 运营与财务状况 - 期末在手货币资金117.9亿元 同比增长10% 经营性净现金流22.8亿元 同比增长71% 资产负债率68.2% 保持健康水平 [4] - 公司通过瘦身健体战略改善经营体质 费用总额在收入压力下实现收窄 [4] 战略发展与行业前景 - 以"东方生活美学"为核心战略 通过豫园商圈与B站合作破圈二次元经济 老庙品牌推出古韵金系列并创立"东家金造"高端黄金品牌 [5] - 美丽健康集团聚焦童涵春堂/AHAVA/wei/愈感等核心品牌 豫园灯会与松鹤楼成功出海 老庙计划在澳门及东南亚开设新店 [5] - 线下客流呈现边际回暖 体验性与高质价比产品需求旺盛 政策持续托底消费环境 [5] - 大豫园片区中豫园二期与福佑路地块开发将贡献未来增量 地产业务通过拥轻合重战略减轻报表拖累 [6]
北京独角兽企业数量、估值多年全国第一,正构建长效生态 | 活力中国调研行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6-17 11:37
北京独角兽企业生态建设 - 北京独角兽企业数量和估值连续多年全国第一 2024年新晋独角兽企业23家 其中13家来自未来产业细分领域如通用人工智能 智慧出行 新型储能 商业航天等 [1] - 9家未来产业细分领域企业成立仅3年即成为独角兽企业 [1] - 北京市设立总规模千亿元的8支产业投资基金 正积极投向独角兽企业 [1][3] 政府投资基金布局 - 北京市8支政府产业投资基金未来将形成千亿级投资规模 带动社会资本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 [3] - 2025年北京将重点发挥人工智能基金 信息产业基金 医药健康基金 机器人基金 新材料基金等8支政府投资基金作用 鼓励投早 投小 投硬科技 [3] 中国独角兽企业整体情况 - 中国共有独角兽企业409家 总估值约15068亿美元 平均估值36.84亿美元 占全球独角兽企业数量近30% [3] - 独角兽企业分布于人工智能 集成电路 智能装备 医药健康等12个领域 覆盖57个城市 [3] - 北京拥有独角兽企业115家 总估值5949亿美元 占全国"北上深杭广"城市群超六成份额 [3] 独角兽企业定义与特征 - 独角兽企业指创办10年以内 估值超10亿美元 获私募投资未上市的高成长性企业 通常具备颠覆性商业模式或前沿技术 [3]
四川第三批“双向揭榜挂帅”榜单发布
四川日报· 2025-06-12 11:29
双向揭榜挂帅机制 - 四川创新实施"双向揭榜挂帅"机制,今年已发布两批次140项榜单,促成95个项目成功揭榜,项目总投资2088.8亿元 [1] - 第三批40项"双向揭榜挂帅"榜单发布,其中"成果找市场"20项,分布在软件和信息服务(5项)、高端能源装备(4项)、医药健康(4项)、人工智能(3项)、新能源(2项)、航空航天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各1项) [2] - "企业找技术"榜单20项,具有技术紧迫性强、行业带动力高特点,包含6项"卡脖子"技术、11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3项新兴产业补短板技术 [3] 科技成果转化成效 - 前两批"成果找市场"项目42个,总经费14.1亿元,预期带动社会投入超53亿元,转化形成创新产品50个以上 [2] - 西北工业大学先进动力研究院与天府新区企业合作开发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 [2] - 盛德高科技揭榜四川大学新材料产业化项目,准备在天府新区落地 [3] 成果转化基金支持 - 四川省启动50亿元成果转化投资引导基金,省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和省内资金各出资40%,省外资金20% [5] - 基金已设立7只子基金(种子期1只、天使期3只、创投期3只),规模达40.5亿元 [5] - 基金聚焦"15+N"重点产业链,已在人工智能、高端能源装备等领域投资4个项目1.5亿元,计划2025年投资超5亿元 [5] - 基金重点关注科技通信、新材料、先进制造等七大领域,已立项10个项目拟投3.9亿元,储备20余个项目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