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建设
搜索文档
《国家碳达峰试点(成都)实施方案》印发 绿色低碳产业竞争力到2030年处于全国前列
四川日报· 2025-11-12 14:48
文章核心观点 - 成都市政府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成都)实施方案》,旨在确保碳达峰试点有序推进 [1] - 方案总体目标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并为全国同类城市提供可复制推广的绿色低碳转型经验 [1] 方案总体目标 - 到203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 [1] - 绿色低碳产业竞争力处于全国前列,有条件的工业领域重点行业企业达到国家能效标杆水平 [1] - 绿色低碳成为城市生活风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健全 [1] 重点领域工作任务 - 推动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等8个重点领域工作任务 [2] - 具体措施包括探索建设低碳零碳园区,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园区低碳化零碳化改造 [2] - 提升建筑绿色低碳水平,推广应用绿色建材,逐步实施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管理 [2] - 深化"无废城市"试点 [2] 政策创新工作任务 - 提出探索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开展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等4个领域工作任务 [2] - 具体包括探索建立规上工业企业碳排放快报制度、碳评价管理制度,研究建立碳排放预算管理体系 [2] - 健全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推进国家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 [2]
杭州加快推进41个城乡风貌区建设 实施244个项目 投资超130亿元
杭州日报· 2025-11-04 11:12
城乡风貌区建设总体投资与规模 - 杭州市持续推进41个城乡风貌区和8个综合品质区建设,其中新建25个、续建24个 [2] - 2025年实施项目244个,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130.16亿元,投资完成率高达163.54% [2] 城区产业升级与经济效益 - 上城“智荟绿谷·数贸全球”特色产业风貌区在79公顷土地上布局14个总投资22亿元的项目,主导产业集聚度达79.6%,亩均税收是全省平均值的4倍 [3] - “裳美四季·时尚采荷”特色产业风貌区投入4.76亿元资金,激活中国服装第一街资源,推动商业街业态升级 [4] - “江河都会·国际杭城”综合品质风貌区累计推进5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258亿元,致力于打造世界级地标集群 [5] 乡村产业转型与集体增收 - 余杭“碳觅竹意·创艺未来”风貌区通过将滞销毛竹升级为高价值工艺品等方式,实现村集体增收超1000万元 [2] - 萧山“南沙稻谷·萧东智谷”县域风貌区内的“渔光互补”项目,使亩均利润从不足800元提升至超1万元,每年为村集体增收租金约292万元,并提供80多个就业岗位 [7] 数字化治理与服务提升 - 萧山群围村通过“智慧小脑”系统实现村民诉求指尖直达、快速办结,并创新设置“智慧党建”、“平安村社”等应用场景 [6] - 风貌区内配套服务持续升级,益农镇新建1200平方米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设日托床位15个,党湾镇新建第三幼儿园等设施,实现“15分钟生活圈”全覆盖 [6] 跨区域联动与旅游经济 - 临安与安徽绩溪联创“浙皖边驿·云上天路”跨省县域风貌区,2024年接待游客约4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4.61亿元 [8] - 建德钦堂与桐庐钟山联创“钦钟山韵·共筑桃源”风貌区,引育多个旅游项目,带来约60万人次游客流量,累计旅游收入超1亿元 [8] - 建德与金华兰溪联动创建“一江四韵·千年古埠”风貌区,新增跨市公交专线日均发车6班次,惠及沿线1.2万居民 [8]
前三季度财政支出半数投向民生
搜狐财经· 2025-10-22 07:39
财政收支总体情况 - 北京市前三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039.9亿元,同比增长3.6%,完成年度预算的76% [1] -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6340.1亿元,同比增长1.3%,完成年度预算的75% [2] - 民生保障领域支出累计达3234.3亿元,占总支出的比重超过50% [1] 财政收入构成分析 - 地方级税收收入完成4327.4亿元,同比增长5.5%,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5.9% [1] - 三大主体税种合计完成3482.3亿元,同比增长8.0%,占全市收入的69.1% [2] - 增值税完成1536.8亿元,增长4.4%,增速较8月份提升1.1个百分点,主要受资本市场活跃及金融企业投资收益提升带动 [2] - 企业所得税完成1332.7亿元,增长12.5%,主要因信息和科技服务业企业经营效益向好、利润增长 [2] - 个人所得税完成612.8亿元,增长8.0%,增速较8月份提升0.8个百分点,受部分重点企业一次性股权转让及个人股权激励增加带动 [2] 主要财政支出领域 - 科技支出454.9亿元,增长8.0%,主要用于支持国际科创中心建设、重点研发机构发展及前沿科技攻关 [3] - 教育支出940.4亿元,增长3.3%,用于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普惠性幼儿园补助、中小学食堂提升及高校建设 [3] - 卫生健康支出536.0亿元,增长5.3%,用于保障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推进分级诊疗及新院区建设 [3] -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15.0亿元,增长4.8%,用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及促进就业 [3] - 城乡社区支出742.9亿元,增长0.9%,用于支持地铁22号线等项目建设及城市治理 [3]
郑州市印发落实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8 08:26
总体要求与阶段目标 - 十五五时期实施以强度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双控制度 重点推进市级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全面建立并有效运转 为2030年碳达峰目标筑牢基础 [1] - 碳达峰后转为以总量控制为主、强度控制为辅的制度 推动碳排放总量稳中有降 落实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和碳标识认证制度 [1] 重点任务部署 - 部署十大重点任务包括完善碳排放规划制度 健全统计核算制度 建立目标分解落实制度 预算管理制度 预警管控机制等 形成多维度碳排放管控格局 [2] - 将碳排放指标纳入全市及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及年度计划 十五五时期以碳排放强度降低目标作为约束性指标取代能耗强度约束 [2] 统计核算与监测体系 - 衔接全省碳排放年报 快报制度 编制市级能源平衡表 探索开展区县碳排放统计核算 [3] - 应用电-碳分析模型 碳排放在线监测系统 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等建立碳排放测算分析模型 [3] 行业管控与预警机制 - 以电力 钢铁 有色 建材 石化 化工等工业行业和城乡建设 交通运输为重点领域 建立碳排放监测预警机制 [3] - 常态化开展碳排放形势分析监测 对增长较快行业进行预警 采取新上项目从严把关 重点用能单位从严管理等措施 [3] 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 - 建设郑州市数智化能碳管理平台 构建碳排放动态核算模型库 算法库和因子库 [4] - 推进碳排放预算管理 测算分析 行业碳管控 企业碳管理等基础场景及产品碳足迹 碳金融等拓展场景开发 [4] - 形成政府治碳一站通 企业减碳一网清 个人低碳一键惠的碳排放双控数智化治理体系 [4]
江西:城乡建设“蝶变” 民生福祉“加码”
中国经济网· 2025-07-07 23:14
江西省涉农经济发展 - 2024年江西省涉农主体实现销售收入3672.2亿元 同比增长9.9% [1] - 全省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0年的12877元增至2024年的18436元 年均增幅9.4% [1] 城乡融合发展政策 - 江西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预计"十四五"期间年均提高0.85个百分点 [2] - 以县城和特色小镇为纽带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支撑点 推动经济强县、农业强县、文旅美县、生态名县建设 [2]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 "十四五"以来实施城市更新项目近1.3万个 完成投资额超1.2万亿元 [2] - 累计改造老旧小区5643多个 惠及居民194万户 [2] - 改造棚户区(危旧房)45万套 约125万人"出棚进楼" [2] - 改造城中村4.5万户 农村危房1.8万户 [2] 农业产业化发展 - 形成稻米、油料、果蔬、畜牧、水产5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链 [3] - 培育茶叶、中药材2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链 [3] - 运用工业化理念和市场思维推进农业产业化 从生产、加工、流通、供应、销售五端发力 [3]
无锡城建发展集团深度考察花田见,共探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
江南时报· 2025-06-06 23:48
无锡城建发展集团考察花田见文旅 - 无锡城建发展集团总裁邹百青率高层及核心业务板块负责人赴宜兴考察花田见在乡村振兴领域的创新实践,重点关注"5G+AI"科技赋能和美栖村示范样板 [1] - 考察旨在探讨合作可能,共同推动无锡乡村"百村共富"新蓝图 [1] 花田见文旅的乡村振兴实践 - 花田见文旅提出"乡村振兴场景化实践路径"和"乡村振兴百村共富产业联盟"构想,强调平台化运作整合资源,通过"联名共建"模式提升农副产品品牌溢价 [2] - 美栖村项目深度融合5G网络、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打造覆盖玫瑰产业全链条的智能管理系统,显著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与产品品质 [2] 无锡城建发展集团的乡村振兴战略 - 无锡城建发展集团旗下的无锡市乡村振兴公司聚焦城乡一体化深度融合,探索一二三产创新联动,利用网络平台、直播电商等新工具拓宽农副产品上行通道 [3] 双方合作方向 - 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场景化样板",实现村集体主导标准化种植加工、专业团队产品研发品牌化、创新运营中心集展示、数字人主播和AI直播矩阵于一体 [4] - 培育"村书记IP"及本土主播,联手"邮政云仓"解决生鲜物流难题,完善"一件代发"及售后服务 [4] - 利用AI软件智能分析直播间话术并训练推广模型,提升直播效率 [4] - 依托社区网络,在社区营造、健康产品推广及传媒联动方面合作,打通农产品直达城市家庭的渠道 [4] - 共建区域平台提升农产品价值,深挖潜力、研发深加工及文创产品,打造集展示、体验、销售、孵化于一体的综合平台 [5] 合作前景 - 无锡城建发展集团的"国企力量"与花田见文旅的"创新基因"结合,共同推动乡村振兴,科技赋能和创新模式将打通产销壁垒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