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因疗法
icon
搜索文档
【RimeData周报08.23-08.29】英伟达 “最强大脑”亮相,机器人产业加速奔跑,年内融资已超440起!
Wind万得· 2025-08-31 06:29
以下文章来源于RimeData 来觅数据 ,作者来觅研究院 RimeData 来觅数据 . 数据来源:RimeData来觅数据 全面的一级市场数据平台 ⌜ 投融概况 ⌟ 截至2025年08月29日18:00, 本周融资事件共137起(不包括并购、定增),较上周减少了4起,融资金额总计约41.85亿元(谨慎估计),较上周减少了 53.30亿元。在所有融资事件中,本周融资金额在亿元及以上的融资事件有19起,较上周减少了1起。本周公开退出案例28个,较上周增加了10个。另外, 本周有170家机构参与了一级市场投资,较上周减少了3家。 请读者留意,由于本周有32起融资事件未公布准确的融资金额,出于谨慎考虑,笔者做了暂取较小值处理,涉及金额至少8.14元,约占融资总额的 19.44%。另外,因融资事件的延迟披露,本期周报仅收录了本周五18:00前公开披露的融资事件,可能导致统计分析与实际情况存在细微偏差,感兴趣的 读者可以登录Rime PEVC平台获取全量融资事件、被投项目及深度数据分析。 具体来看一下本周值得关注的热门投资事件: 1. 工业级无人机 : 8月25日消息, 科卫泰 宣布完成新一轮战略融资,投资方为国安达 ...
Klotho(KLTO.US)基因疗法有望逆转器官退化 股价单日暴涨787%
智通财经网· 2025-06-10 08:49
Klotho Neurosciences股价暴涨 - 公司公布早期研究结果显示其独创基因疗法或可全面逆转与年龄相关的器官退化 股价单日暴涨787% 成交量突破11亿股 [1] - 临床前试验表明提升Klotho基因表达能够减缓器官随年龄退化的进程 该技术已获得全球独家专利许可 并计划申请FDA临床前会议 [1][3] - 公司核心技术是通过专利化的可分泌型α-Klotho基因递送载体开发一次性或低频给药的体内基因疗法 用于延缓中枢神经系统和多器官退化 [3] 生物科技行业趋势 - 抗衰老基因和长寿经济叙事近年屡掀炒作 投资者对"延寿"信号高度敏感 [1] - 前沿生物科技研究可迅速点燃投资热情并放大成交量 探索利用基因疗法对抗退行性疾病成为行业趋势 [2] - 尖端生物科技与投资策略的交汇正成为全球市场关注的重大焦点 此类技术飞跃将深刻影响全球医学发展和市场格局 [2] 公司产品管线 - 产品管线主要包括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ALS的AAV-Klotho基因疗法(临床前) 以及外源重组s-KL蛋白补充疗法(临床前) [3] - 在多种动物模型中 通过AAV递送s-Klotho基因可显著改善心、肝、肾及大脑功能指标 并出现延长寿命迹象 [3] Synaptogenix战略转型 - 公司通过投资1000万美元购买专注于AI大模型的"tao"加密代币切入加密领域 股价上涨超44% [1] - 此举凸显创新正重塑市场动态 市场密切关注技术变革并可能重新校准投资焦点 [1][2]
市销率超过70!如此妖股结局都不太好,Palantir能例外吗?
华尔街见闻· 2025-06-06 20:34
Palantir估值分析 核心观点 - Palantir当前市销率达79 9倍 成为美国历史上估值最高的大盘股之一 处于泡沫与科技巨头的十字路口 [1][4] - 历史数据显示 市销率超过70倍的公司大多结局惨淡 仅有6家美国公司曾达到类似水平 其中多数已破产或估值暴跌 [4][5] - 极高估值仅在互联网泡沫和疫情期间的"免费资金"时代出现过 但相关公司后续表现普遍落后标普500指数22 5个百分点 [11][12] 估值水平 - 当前市值3140亿美元 位列标普500前30大成分股 介于可口可乐和美国银行之间 [1] - 静态市盈率565倍 动态市盈率228倍 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1] - 市销率79 9倍 是仅次于MicroStrategy的最贵公司估值的三倍以上 [4][12] 历史对比 - 互联网泡沫时期市销率最高的五家公司(Ariba/Brocade/Juniper/Verisign/Tibco Software)最终均未存活 [12] - 类似高估值公司案例:Moderna从疫情高点下跌94% Bluebird Bio被私有化价格不足2019年估值的20% [5] - 2023年Soundhound AI和Astera Labs市销率达30倍 但四个月内价值缩水60% [11] 市场预期与挑战 - 标普500指数6月重新平衡将提高Palantir权重 迫使主动管理者重新评估其基本面 [13] - 市场一致预期显示 许多公司增长预期更快 但Palantir需实现前所未有的销售增长才能支撑当前估值 [12][13] - Trivariate Research指出 没有公司能通过实际增长证明此类估值的合理性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