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装备制造

搜索文档
向海图强:十万亿海洋经济赛道创投新机
Wind万得· 2025-07-10 06:35
海洋经济政策演进 - 海洋经济定义为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涵盖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等传统产业及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5] - 国家标准《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将海洋经济分为五大类:海洋经济类、海洋科研教育类、海洋公共管理服务类、海洋上游相关产业类、海洋下游相关产业类[7] - 海洋油气成为重要能源增长极,中国海油国内原油累计增产占全国同期总增量的70%[7] 全球及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 全球海洋经济总产值约5万亿美元,占全球GDP超4%[8] - 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同比增长5.9%,占GDP比重7.8%[8] - 海洋船舶工业2024年增加值1370亿元,同比增长14.9%,国际市场份额首次全部突破50%[13] -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2024年增加值1032亿元,同比增长9.1%,国际市场份额连续7年全球第一[13] 深海技术与新兴领域发展 - 深海装备如"梦想"号钻探船、"海葵一号"油气平台入选2024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14] - 海底数据中心能效显著,服务器故障率仅为陆地数据中心的12.5%,能耗降低29%[14] - 深海AI识别系统实现深海生物、地质构造的自动识别,推动海洋科技智能化[15] 区域海洋经济表现 - 山东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1.801万亿元,占全国17.1%,七大产业增加值全国第一[16] - 广东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占全国20%,海洋制造业增加值超5000亿元[16] - 海南聚焦深海油气开发,推进陵水气田和天然气水合物试采[16] 海洋经济投融资现状 - 2020年以来海洋经济领域融资事件约600起,占总体融资事件的1%[17] - 投融资集中在海工装备、海洋电子、水下机器人等赛道,区域集中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17] - 数字化转型通过物联网、AI等技术重构海洋产业形态,推动向技术驱动型转型[18]
突然爆发!刚刚,狂掀涨停潮!
券商中国· 2025-07-02 14:43
海洋经济概念股表现 - 7月2日A股海洋经济概念股全线爆发,深水海纳、大烨智能、国联水产等斩获20CM涨停,克莱特大涨超27%,海洋王、亚星锚链、振华重工等超10只个股涨停 [1][2] - 中科海讯、天能重工大涨超10%,海兰信、中集集团、中远海特等个股跟涨 [2] 政策驱动因素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顶层设计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1][2] - 会议强调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2] - 会议要求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发展海上风电、远洋捕捞、海洋生物医药等细分领域 [3]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均对发展海洋经济作出重要部署 [4] 地方政策举措 - 广东召开高规格会议部署海洋经济发展,重点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培育海洋新能源、海工装备等新兴产业 [5] - 上海发布海洋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拟组建海洋产业发展集团并设立市级海洋产业发展基金 [5] - 山东提出到2027年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大幅提升,15个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增幅显著高于GDP增速 [6]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总量达105438亿元(10.54万亿元),同比增长5.9%,占GDP比重7.8% [7] - 2025年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2.5万亿元,同比增长5.7% [7] - OECD预测2030年全球海洋经济价值将超3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第五大经济体规模 [1][7] 细分领域机会 - 船舶工业、海洋电力等第二产业高速增长,为深海科技发展奠定产业基础 [8] - 深海资源开发将推动产业链向勘探、开采、加工全环节延伸,重点关注勘测端(水下机器人、声纳技术)、开采端(海底挖掘系统)、运输端(船舶工业)和通信端(光纤光缆) [8] - 海洋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受政策支持力度大,具备显著投资机会 [9]
港股异动 | 中集集团(02039)涨超6% 深海科技再获关注 公司布局深海油气及新能源业务
智通财经网· 2025-07-02 09:53
股价表现 - 中集集团(02039)股价上涨6.13%至6.58港元 成交额2594.77万港元 [1] 政策背景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提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 [1] - 深海科技是海洋强国的核心标志 产业链涵盖深海材料研发、深海装备制造及深海数智化应用 [1] - 国内后续有望推出政策推动深海经济发展 重点方向包括深海采矿、深海油气开发、深海生物资源利用 [1]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涉及深海油气开采装备制造与服务 旗下"蓝鲸1号"与"蓝鲸2号"平台最大作业水深3658米 最大钻井深度15240米 是全球作业水深和钻井深度最深的半潜式钻井平台 [2] - 公司布局深海新能源开发业务 推动海上风电产业降本增效 孵化海上漂浮式光伏 2024年交付全球首个竹基复合材料海上漂浮式光伏平台"集林一号" [2]
海洋旅游业繁荣、海洋油气业增储、海工装备市场活跃…… 深圳海洋经济劈波斩浪动能十足
深圳商报· 2025-07-02 06:34
优环境,增强产业发展动能 根据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反馈情况,2024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达5409.4亿元,海洋经济规模再上新台阶, 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引擎。 从主要产业看,深圳稳外贸举措成效明显,海洋交通运输业强势引领;旅游市场供需两旺,海洋旅游业 延续繁荣态势;海洋油气业持续增储上产,支柱地位显著;海工装备市场需求活跃,海洋工程装备制造 业和船舶工业稳步增长;成功纳入商务部关于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海洋技术服务、海洋信息 服务迎来强劲增长。 育产业,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深圳坚持"数字化、绿色化、国产化"的产业发展方向,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全面推进海洋油气业 绿色低碳转型与产业链协同发展。支持中海油深圳分公司实施南海东部油气增储上产攻坚工程,强化海 洋油气开发实力,实现南海东部油田连续三年稳产2000万吨以上;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二 号"和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在流花油田二次开发项目正式投产,并 入选2024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 2025年3月,中海油在深圳附近海域发现惠州19-6亿吨级油田,攻克埋深超4500米的超深层勘探技术难 题,进一步夯实资源 ...
上海发布重磅海洋产业规划,概念股应声大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7 09:51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 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同比增长5.9%,成为拉动经济增长重要引擎 [1][8] -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表现优异,国际市场占有率连续7年全球第一,2023年增加值达1032亿元,同比增长9.1% [8] 上海市海洋产业规划 - 2024年上海海洋生产总值达11387亿元,同比增长11.2%,占全市GDP的21.1%和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0.8% [3] - 规划到2030年形成"3+5+X"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包括船舶与海工装备、航运服务、海洋旅游三大主导产业,以及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等五大新兴产业 [4] - 具体目标:2030年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增加值超450亿元,2035年超700亿元 [2] - 航运服务业目标:2030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全球第一,海洋交通运输业增加值超1800亿元 [5] - 海洋新兴产业目标:2030年前年均增长率10%,新增5个国家级涉海创新平台,R&D投入占比达5.5% [5] 重点区域布局 - 长兴岛重点发展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打造LNG运输船、大型邮轮、航空母舰制造基地 [6] - 临港新片区聚焦船舶动力、深远海装备、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洋新能源,建设"海洋动力之城" [6] 资本市场反应 - A股海工装备板块(BK0601)6月26日上涨1.74%,其中国瑞科技2天2板,中科海迅、尤夫股份涨停,亚星锚链等涨超5% [2] - 市场预期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可能跟进深海科技政策 [2] 重点公司业务动态 国瑞科技(300600) - 2024年营收增长41.49%至2.78亿元,研发聚焦新能源船舶、薄膜电容及智能化设备 [10] - 重点布局豪华邮轮、LNG/LPG船型配套产品,并向航空航天、核电风电等领域拓展 [10] 中科海迅 - 主营声呐装备,产品包括水下无人系统、水声大数据等,契合深海探测刚性需求 [9] 神开股份(002278) - 2024年中标多个海上油气田项目,包括我国首个海上CCUS项目装备供应 [11] - 战略转型为深海石油装备一体化方案提供商,重点发展井口装备和海洋勘探设备 [11] 政策与行业趋势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 [8] - 海上资源开发(油气勘探)和海洋新基建(深海探测装备)成为投资主线 [7][9]
利好来了!上海,重磅发布!
券商中国· 2025-06-25 12:39
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核心观点 - 建设世界级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 目标2030年产业增加值超450亿元 大型LNG运输船本土化率提升至85%以上 [1][4] - 构建两大海洋产业发展核 长兴岛聚焦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 临港新片区发展船舶动力/深远海装备/海洋新能源等 [3] - 2035年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增加值目标700亿元 建成国际影响力领先的产业集群 [4] - 海洋新兴产业全链条创新布局 包括核心技术攻坚/数字基建/应用场景牵引 [3] 海洋经济市场规模与增长 - OECD预测2030年全球海洋经济价值将超3万亿美元 相当于全球第五大经济体规模 [1][6] - 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 同比增长5.9% 占GDP比重达7.8% [6] - 海洋船舶工业/工程装备制造业/电力业增速超9% "深海科技"相关行业累计增加值1.28万亿元 占海洋经济12% [6] - 2025年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2.5万亿元 同比增5.7% 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7.2% [1][6] 重点发展领域 - 智能装备领域 重点开发水下机器人/两栖智能机器人/潜水器等跨域多平台系统 [4] - 现代航运服务业 目标2030年增加值1800亿元 集装箱吞吐量全球第一 推动绿色转型与数智化 [4] - 深海科技首次纳入政府工作报告 政策支持推动探测能力提升与新兴领域发展 [7] 政策与资金支持 - 拟出台《上海市海洋经济促进条例》 探索组建海洋产业发展集团统筹布局 [5] - 财税金融支持加码 通过集团化运营模式优化资源配置 [5] 行业投资机会 - 海洋高端装备制造受政策密集推动 特别是船舶动力/深远海装备/智能机器人领域 [8] -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属高端制造 技术资金门槛高 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与人才集聚 [7]
中国高端海工装备制造实现新突破
人民日报· 2025-06-18 04:22
行业动态 - 中船(天津)船舶制造有限公司与博迈科、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组建FPSO超级建造联合体,打造全球竞争力的船舶海工装备产业集群 [1] - FPSO作为深海能源开发的"国之重器",集原油生产、储存、外输功能于一体,被誉为"海上移动油气工厂" [1] - 联合体建造的FPSO船体总高相当于17层楼高,作业甲板面积达3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电缆总长可绕北京五环11圈,单船造价逾百亿元人民币 [1] 技术突破 - 开创"精工造船+智能模块化+深海作业"全新模式,产生1+1+1>3的技术协同效应 [2] - 整合中船的高精度船体建造、博迈科的模块化设计以及中海油的深海作业经验,实现技术和成本的双重突破 [2] - 构建涵盖研发、设计、制造、运维的全产业链,推动海洋装备产业整体升级 [2] 区域优势 - 天津港保税区临港区域凭借港口资源和政策优势,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拥有国家科技兴海示范基地等多项国家级资质 [1] - 中船天津运营两座30万吨级智能船坞,率先在华北地区实现LNG燃料安全加注 [1] - 三家成员企业共享9个专业泊位,形成船舶总装与海工制造的无缝衔接,实现万吨级模块"零转运"直达安装 [1] 经济效益 - FPSO年处理原油量相当于半个大型油田的年产量 [1] - 天津港保税区临港区域已形成完备的海洋工程产业基地和完整的产业链配套 [1]
构建人海和谐的海洋生态环境 |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 2025-06-13 15:04
海洋经济发展 - 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同比增长5 9% [1][3] - 重点监测行业中海洋经济活动单位数量同比增长6 0% [1][3]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达411亿元(广东),同比增长8 3% [3] - 浙江累计审批海域立体设权项目180个、面积16 5万亩,实现经济生态双赢 [3] - 2025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为125 2(2015年基期=100),同比增长2 3% [3] 产业结构与科技创新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 2%,占海洋经济比重持续提升 [4] - 海洋制造业增加值3 2万亿元,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超30% [4] - 海南海洋生产总值从2022年2009 3亿元增至2024年2707亿元,年均增速16 1% [4] - 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在海南运行,推动"智慧海洋"科技创新 [4] 生态监测与保护 - 2024年监测显示海洋生态总体稳定,典型生态系统优良比例超60% [6][7] - 辽河口斑海豹春季最大日上岸量达352头,北部湾布氏鲸数量增加 [7] - 58 8%监测海岛生态优良,52%周边海域水质达一、二类标准 [7] - 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96毫米,近海表层水温创观测记录新高(较常年+1 2℃) [9] 政策与行动方向 - 优化海洋国土空间布局,统筹划定海洋生态保护红线 [10] - 健全卫星、无人机等新型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体系 [10] - 加强红树林、珊瑚礁等典型生态系统修复,强化互花米草等灾害联防联治 [10]
2025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广西主场活动在玉林举办|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11 14:15
广西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 广西将向海图强作为战略指引,坚持陆海统筹发展,强化用海要素保障,优化海洋产业布局,扩大向海开放合作,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7] - 广西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增强,全区海洋经济呈现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增长动能持续蓄积、创新能力逐步提升的良好态势 [7] - 广西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沿海省份,是中国距离东盟最近的出海口,海岸线1600多公里,海洋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 [9] 玉林市向海经济发展 - 玉林市与北海市共建龙港新区,开发铁山港东岸码头,彻底打通了出海大通道,实现了由内陆城市向沿海城市的转变 [7] - 玉林市依托玉林龙潭临港产业园区持续壮大千亿级临港产业,构建内外联动开放发展新高地 [7] - 玉林龙潭临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与东莞市德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现场签订了锂电池及原材料项目合作协议 [8] 海洋经济数据与成果 - 从2017年到2024年,广西累计792704.9亩用海面积获批复,全区海洋生产总值由1377亿元增长到2580.9亿元,年均增长9.4% [11] - 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向海经济核心区四市GDP从6565.12亿元增长到10929.91亿元,年均增长7.6%,高于全区GDP增速 [11] - 广西累计获批建设42个省部级涉海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10][11] 海洋产业布局 - 海洋旅游业、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传统产业"脱胎换骨" [11] -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洋电力业等新兴产业"强筋壮骨" [11] - 深海探测、海洋能源等未来产业"方兴未艾" [11] 活动与合作协议 - 自治区海洋局发布了《2024年广西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公报》,全面展示了广西管辖海域的生态状况及其动态变化 [8] - 广西海洋研究院发布了《广西向海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25)》,客观评价了向海经济发展现状与态势 [8] - 玉柴集团发布了"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备用电源柴油发电机组、最新船舶发动机"有关向海发展成果 [8]
广东发布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11 14:15
政策法规框架 - 广东省首部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将于7月1日施行 共七章五十三条 [1] - 法规围绕海洋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 科技创新 绿色发展 开放合作 综合服务与保障五大方面系统设计 [1] - 要求沿海县级以上政府统筹开发陆海资源 实施海岸线分类保护与利用 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 [1] 产业培育方向 - 引导电子信息企业向海洋领域拓展 提升高端海洋电子装备研发能力 加快物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应用 [2] - 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巩固提升 重点突破深潜器 无人船艇 水下机器人等新型装备关键技术 [2] - 编制海上风电发展规划 完善产业链 推动深远海风电技术创新和示范应用 研究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 [2] 海洋牧场建设 - 明确现代化海洋牧场配套基础设施和产业用地用海保障措施 建立养殖用海审批联动机制 [2] - 推动同步核发海域使用权不动产权证和水域滩涂养殖证 制定深远海养殖装备规范标准 [2] - 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创新试验区 开发海上水产养殖保险品种 [2] 生态保护机制 - 提出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总体要求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环境质量底线 资源利用上线 [2] - 加强海洋生态空间管控 提高海岸线利用效率 拓展深远海发展空间 规范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 [3] - 推进海域立体分层设权 探索海上风电 海洋养殖 海底管线等分层用海模式 [3] 环境修复措施 - 要求加强红树林 珊瑚礁等典型生态系统的系统保护 推进滨海湿地 海湾等海洋生态屏障修复 [3] - 建立海岸线占用与修复平衡制度 完善整治修复资金投入机制 推进美丽岸线建设 [3] 资源管理优化 - 开展海洋资源基础调查和测绘 加强海洋数据空间建设 促进数据汇聚共享 [4] - 依法保障涉海项目用地用海用岛用林需求 探索优化用海用岛项目审批程序 [4] - 细化海域使用权价值评估制度 完善招标 拍卖 挂牌出让机制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