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宏观政策加力
icon
搜索文档
5000亿已投放又来2000亿扩投资,四季度政策加力稳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1 21:16
政策资金投放 - 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全部投放完毕,共支持2300多个项目,项目总投资约7万亿元 [1][4] - 中央财政从地方债结存限额中安排5000亿元下达地方,其中新增2000亿元专项债券额度用于支持部分省份投资建设 [1][3] - “5000+2000”亿元资金是四季度宏观政策加力的重要方向,致力于扩大投资 [3][8]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详情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由三大政策性银行投放,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规模5000亿元,但不得超过项目全部资本金比例的50%,融资期限部分长达15-20年 [4] - 国家开发银行投放2500亿元支持1054个项目,预计拉动总投资3.85万亿元;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投放1500亿元支持881个项目;中国进出口银行投放1000亿元支持360余个项目,预计拉动总投资超过1.3万亿元 [5] - 工具重点投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消费基础设施、交通、能源、地下管网改造、城市更新等领域 [4][5] 资金投向分析 - 国家开发银行向广东、浙江、四川、上海等12个经济大省投放1949.5亿元,占比78%;向民间投资和民间资本参与项目投放685.9亿元,占比27.4%;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消费领域投放980.2亿元,占比39.2% [5] - 具体项目包括投资65亿元支持广东TCL华星第8.6代印刷OLED生产线,投资18亿元支持浙江芯联三期项目,投资6亿元支持河南中州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等 [6] 政策效果与市场信号 - 10月建筑业新订单指数为45.9%,比上月上升3.7个百分点;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6.0%,比上月上升3.6个百分点,这些积极变化受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影响 [6][7] - 央行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以补充银行体系流动性,协同财政发力,降低政府融资成本,向外传递稳增长的政策信号 [8][9] 宏观经济背景与展望 - 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5.2%,为实现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奠定良好基础,但10月PMI仍有所走弱 [3][8] - 宏观政策将持续发力、适时加力,落实好企业帮扶政策,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3][8] - 预计两个“5000亿”政策可能将基建投资增速推高至2%左右,年底前财政促消费力度有可能加大,央行还可能实施新一轮降息降准 [9][10]
管涛:年内宏观政策或需适时加力
第一财经· 2025-10-26 19:30
宏观经济总体表现 - 前三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累计同比增长5.2%,较上年同期高出0.4个百分点,为实现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2] - 前三季度外需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显著,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拉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同比高出0.36个百分点 [3] - 最终消费支出是经济增长主要拉动力,前三季度拉动经济增长2.8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高出0.36个百分点 [4] 工业生产与结构 -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其中9月份同比增长6.5%,环比上升1.3个百分点 [2] - 高技术制造业和数字产品制造业增长强劲,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规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7% [2] - 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高端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前三季度机器人减速器、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1.2倍、29.8%、16.3% [2] 对外贸易表现 - 中国出口在全球市场份额逆势上升,世界贸易组织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至14.2%,创历史同期新高 [3] - 前三季度在对美出口下降16.9%的情况下,整体出口仍实现6.1%的增长,较去年同期增速高出1.7个百分点 [3] - 9月份出口增速回升至8.3%,环比回升3.9个百分点,显示出较强韧性 [3] 消费市场动态 -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5%,较上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 [4] - 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显著,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5.3%、21.3%、20.5% [4] - 服务消费增长快于商品消费,前三季度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高出商品零售额增速0.6个百分点 [4] 投资领域变化 -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下滑,9月份累计同比下跌0.5%,为2020年9月以来首次落入负增长区间 [8] -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连续四个月负增长,9月份累计同比下跌3.1%,为2020年7月以来新高 [8] - 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疲软,前三季度累计同比下跌13.9%,较上月跌幅扩大1个百分点 [8] 物价走势分析 - 当前物价仍处低位,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下降0.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下降2.8% [5] - 但物价走势出现边际改善,月度核心CPI连续七个月同比正增长,9月份同比增长1%,为去年3月份以来新高 [5] -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跌幅连续收窄,由7月份的3.6%降至9月份的2.3% [5] 政策支持措施 - 宏观政策持续发力,前三季度广义赤字率为8.7%,同比上升了1.7个百分点;宏观杠杆率上升9.1个百分点,同比高出2.7个百分点 [3] - 近期出台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双贴息政策,并下达第四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11] - 50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中央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5000亿元下达地方 [11] 房地产市场状况 - 9月份商品房销售量价同比跌幅有所收窄,成交面积同比下跌10.5%,销售价格同比下跌1.4% [9] - 房企实际到位资金同比下跌11.5%,较上月跌幅收窄0.4个百分点,其中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跌幅环比分别回落6.6和8个百分点 [9] - 9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8531万平方米,创2009年以来同期新低,房屋新开工面积5598万平方米,创下2006年以来同期新低 [9]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 消费潜能继续释放
上海证券报· 2025-09-16 03:09
消费市场表现 - 1至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 8月同比增长3.4%环比增长0.17% [1] - 8月限额以上单位家具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18.6%、14.3%、14.2%和7.3% [1] - 8月汽车类零售额由7月同比下降1.5%转为同比增长0.8% [1] - 1至8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1% 快于商品零售额增速 [1] 服务业与消费政策 - 8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6% 增势好于工业 [2] -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与以旧换新政策持续优化 育儿补贴及免费学前教育政策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2] 房地产市场动态 - 1至8月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4.7% 降幅同比收窄13.3个百分点 [3] - 8月70城一、二、三线城市新房价格同比降幅较7月分别收窄0.2、0.4和0.5个百分点 [3] - 1至8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下降8% 降幅同比收窄12.2个百分点 [3] - 8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较7月末减少317万平方米 连续6个月下降 [3] 宏观经济与政策展望 - 7-8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与上年同期持平 核心CPI同比涨幅连续4个月扩大 [4] - 四季度可能推出财政加力、央行降息及房地产稳市措施 [4]
宏观政策适时加力,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1 06:58
宏观政策导向 - 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巩固经济回升势头[1] - 财政政策需落实落细以释放扩张效应并缩小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温差[1] - 加快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提升资金效率[2] 财政政策举措 - 加大财政逆周期调节力度通过增加债券发行提升审批效率形成实物工作量[2] - 投入1380亿元用于消费品以旧换新国补资金[3] - 出台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强化财金协同[3] 货币政策方向 - 保持流动性充裕前提下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2] - 运用结构性工具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消费/小微企业/外贸领域[2] - 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以发挥乘数效应[2] 内需扩张措施 - 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完善养老/育幼/文化/旅游消费政策体系[3] - 实施育儿补贴/免费学前教育/养老服务补贴等惠民生举措[3] - 通过保障改善民生扩大消费需求[3] 供给侧改革 - 加快培育国际竞争力新兴支柱产业推动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3] -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优化竞争秩序治理产能过剩[3] - 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3] 资本市场作用 - 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回稳势头加强预期引导[4] -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增强经济稳定[4] - 资本市场稳中有进是经济回升重要基础与标志[4]
详解政治局会议:宏观政策适时加力,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21:04
会议核心观点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并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强调“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阶段,需保持战略定力并发挥四大发展优势 [1][2] - 下半年经济工作重点包括宏观政策持续发力并适时加力、有效释放内需潜力、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七大任务 [1][5] - 会议认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并指出自2024年9月一揽子增量政策后经济已明显回升 [4] “十五五”时期发展优势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体现在坚持党的领导、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等方面,持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2] - 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表现为中国是商品消费第二大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连续多年保持在50%以上 [2] - 完整产业体系优势指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产业体系完整且正从全球产业链中游向上游跃升 [2] - 丰富人才资源优势包括人力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STEM专业毕业生每年超500万 [3] 下半年宏观政策部署 - 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体现为支出进度加快、力度加大及结构优化,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速为3.4%,较去年同期快1.4个百分点,科技支出同比增长5.9%,社保支出增长9.2% [5][6] - 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重点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并关注PPI持续负增长背景下企业的实际利率水平 [5][6] - 宏观政策要增强灵活性预见性,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保持流动性充裕,并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5] 内需释放与消费培育 - 有效释放内需潜力需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在扩大商品消费同时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并高质量推动“两重”建设以激发民间投资 [7] - 服务消费的扩内需作用被持续强调,需破除服务业仅是事业的观念,按照产业发展规律发展服务行业 [7] - 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扩大消费需求,并通过深化改革应对服务行业制度环境要求高、改革难度大的挑战 [7] 深化改革与市场建设 - 改革重点包括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培育新兴支柱产业,并推动科技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8] -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旨在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将分散市场整合为统一大市场以实现资源高效配置 [8][10] -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以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并依法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 [8] 高水平对外开放 -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具体举措包括帮助受冲击外贸企业、强化融资支持、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及优化出口退税政策 [10] - 面对国际贸易不确定性,上半年中国以美元计价出口同比增长5.9%,政策分量加重显示对外开放信心 [10] - 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11]
我国物价有望保持低位回升态势
证券时报· 2025-05-12 02:52
物价指数表现 - 4月CPI环比上涨0.1% 同比下降0.1% 显示市场需求加快释放支撑物价温和回升 [1] - PPI环比下降0.4% 同比下降2.7% 工业品价格环比降幅与上月持平 [1] - 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5% 涨幅保持稳定 [1] 价格变动驱动因素 - 国际原油及有色金属价格下行对国内部分行业价格形成下拉作用 是CPI同比下降主因 [1] - 黑色金属冶炼/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同比降幅收窄 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相关行业价格同比上涨 [1] - 国际贸易扰动对国内经济影响低于预期 经济展现基础稳、韧性强的特点 [1] 政策支持与消费潜力 - 宏观政策持续加力 包括稳就业措施和金融政策"组合拳" 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推力 [2] - 财政加力提振消费等增量政策即将出台 基建投资发力将巩固物价恢复基础 [2] - 假日旅游消费需求旺盛 有望带动相关服务价格上涨 [2] 中长期经济展望 - 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稳步推进 实体经济供求关系将更均衡 [2] - 货币环境保持适度宽松 居民预期总体稳定 物价平稳有坚实基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