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手机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苹果重磅转向:iPhone 17美版全部“印度造”
虎嗅· 2025-09-08 10:32
苹果印度制造战略 - 苹果决定在印度生产所有供应美国市场的iPhone 17机型 释放加大印度战略投入和重塑全球供应链体系的明确信号 [1][2] - 美国市场近80%的iPhone从印度进口 预计上半年达1860万台 占比较一年前的53%大幅提升 [2][36] - 印度制造的iPhone总价值在2025年3月前的12个月达220亿美元 2025年4月至7月出口额达75亿美元 按此速度未来12个月将达300亿美元 环比增长超过36% [21][34] 印度制造能力发展 - 印度已成为相对成熟且具备高精度、大规模制造能力的智能手机制造中心 OPPO、vivo、小米等中国品牌推动当地产业升级 [2] - 印度智能手机制造产能累计突破20亿部 2022年印度市场超过98%出货量为本土制造 印度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生产国 [23] - 生产线技术显著提升 引入自动化精密机器人、先进质量控制系统和精密校准工具 劳动力制造技能通过专业培训大幅提升 [15] 主要制造基地与产能分布 - 美版iPhone 17系列主要在塔塔集团霍苏尔工厂、前纬创工厂、富士康泰米尔纳德邦工厂、德文纳哈尔利工厂及和硕金奈工厂生产 [16] - 富士康印度组装量占比56% 员工41,282人 和硕占比10% 员工10,000人 塔塔电子员工约30,000人 [17][18] - 富士康德文纳哈尔利工厂为全球第二大工厂 投入近28亿美元 对保证全球20% iPhone产能至关重要 [20][21] 供应链本土化挑战 - 高端零部件如先进芯片组和显示驱动芯片大多从东亚进口 短缺导致生产延误并使制造成本提高约10%~20% [37][38] - 实现本土零部件生态系统垂直整合需未来5~7年投入150亿~200亿美元 重点建设半导体工厂和精密制造能力 [40] - 核心供应链仍由中国掌控 包括处理器(台积电)、屏幕(三星/京东方)、摄像头模组(富士康)、镜头(大立光)、CMOS传感器(索尼)等 [39][42] 政策与经济效益 - 印度"生产挂钩激励计划"为企业提供增量销售额奖励 推动电子产品生产复合年增长率达23%~27% [24][25] - 制造项目吸纳约15万名员工 女性比例高达70%~80% 组装工人月薪约1.5万卢比(约1250元人民币) 享有免费餐饮和保险等福利 [31] - 创造数万个直接与间接就业岗位 推动厂区周边住房、交通及专业物流通道等大型项目建设 [34][35] 全球产能布局与风险 - 印度全部产能无法覆盖全球需求 2024年iPhone全球出货量2.259亿部 2023年为2.229亿部 [6] - 销往美国的产品主要在印度制造 Mac、iPad和Apple Watch在越南制造 销往其他地区产品大多仍来自中国 [46] - 美国将印度进口商品关税由25%提升至50 虽未波及iPhone 但关税风险持续存在 [45]
iPhone 17“印度造”的背后,核心供应链仍由中国掌控
36氪· 2025-09-07 10:49
苹果印度制造战略 - 苹果决定在印度生产供应美国市场的所有iPhone 17机型 释放加大印度战略投入和重塑全球供应链的信号 [1] - 美国市场近80%的iPhone从印度进口 预计上半年达1860万台 占比从一年前53%大幅提升 [1] - 印度媒体称销往全球的iPhone 17将全部在印度组装制造 但该消息被指不准确 因印度产能无法覆盖全球需求 [2] 印度制造产能与目标 - 2024年苹果iPhone全球出货量2.259亿部 2023年为2.229亿部 [2] - 印度需要迈过2亿部产能关口才能满足全球需求 需长期产能规划和供应链支持 [5] - 2025年3月前的12个月印度制造iPhone总价值220亿美元 2025年4月至7月出口额达75亿美元 按此速度未来12个月价值将达300亿美元 环比增长超36% [8] 主要制造工厂与投资 - 富士康组装量占比56% 员工41,282人 其德文纳哈尔利工厂为全球第二大工厂 投入近28亿美元 [7][8] - 和硕组装量占比10% 员工10,000人 [7] - 塔塔电子员工总数30,000人 持有和硕金奈工厂大量股份 [7] - 美版iPhone 17系列在塔塔霍苏尔工厂、前纬创工厂、富士康泰米尔纳德邦工厂、德文纳哈尔利工厂、和硕金奈工厂投产 [6] - 富士康印度工厂员工数量预计短期增加30%以上 正大量招聘生产经理、质量控制人员和自动化工程师 [8] 印度制造能力提升 - 生产线引入自动化精密机器人、先进质量控制系统和精密校准工具 劳动力制造技能通过专业培训大幅提升 [6] - 印度工厂良率从早期50%水平大幅提升 [13] - 苹果引入中国台湾和日本专家部分替代中国大陆工程师 以提升iPhone 17产能 [6] 产业政策与生态发展 - 印度"生产挂钩激励计划"为企业提供增量销售额奖励 刺激制造业发展 [9] - 印度电子产品生产复合年增长率预计达23%-27% [10] - 2014年至2022年"印度制造"手机出货量累计突破20亿部 2022年印度市场超98%出货量为本土制造 印度成为第二大手机生产国 [9] 供应链本土化挑战 - 高端零部件如先进芯片组和显示驱动芯片大多从东亚进口 短缺导致生产延误并使制造成本提高10%-20% [15][16] - 实现零部件生态系统大幅垂直整合可降低5%-15%成本 但需5-7年投入150-200亿美元用于半导体工厂和精密制造建设 [17][18] - 核心供应链依然由中国掌控 "印度制造"仅指最后组装阶段完成 [18] 就业与经济影响 - 苹果印度制造项目吸纳约15万名员工 女性员工比例70%–80% 组装工人月薪约1.5万卢比(约1250元人民币) 享有免费餐饮、交通和保险福利 [11] - 2024年3月至2025年3月苹果在印度出口额220亿美元 创造数万个直接与间接就业岗位 覆盖组装生产、零组件制造、物流管理及质量检测等领域 [13] - 制造就业机会推动厂区周边住房、交通及专业物流通道建设 [14] 关税风险与全球布局 - 美国将印度进口商品税率由25%提升至50% 虽未波及iPhone 但不确定性持续存在 [19] - 苹果管理层明确产品存在"关税风险" 因绝大多数产品在232条款调查范围内 [19] - 销往美国的iPhone绝大部分在印度制造 Mac、iPad和Apple Watch等产品也将在印度制造 销往其他国家和地区产品大多数依旧来自中国 [20]
2025年Q2印度EMS市场格局:迪克森登顶最大智能手机厂商,巴格瓦蒂增速最快
Counterpoint Research· 2025-09-04 09:04
以下文章来源于Counterpoint 咨询 ,作者Counterpoint Counterpoint 咨询 . Counterpoint Research 是一家专注于科技行业的全球性研究公司,在全球主要的市场有着强大的影响 力。我们致力于为合作伙伴提供准确、及时的市场数据,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决策。 根据 Counterpoint Research的"印度制造"追踪 ,2025年Q2"印度制造"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 15%,主要由出口激增32%和国内出货增长8%驱动。迪克森同比增长196%,首次成为印度最大的智 能手机制造商,而该公司在2024年Q2仍处于第六位。这一增长主要受摩托罗拉、传音系品牌、小米 与真我订单增加推动。 在vivo和OPPO订单的推动下,巴格瓦蒂产品有限公司的月产量超过200万部,实现了市场上最快的 增长,并首次跻身前五名。鸿海富士康和塔塔(Tata)也因iPhone出口和国内需求的增加而实现明显 增长。 分析师观点 高级分析师Prachir Singh 在评论制造商时表示:"随着主要的中国OEM厂商逐步将其生产外包给印 度企业,印度制造商如今正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未来,Coun ...
富士康被爆从印度召回数百大陆员工
新浪财经· 2025-08-26 11:27
富士康印度生产调整 - 富士康从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工厂召回约300名中国大陆工程师 为近几个月第二次类似规模人员调整 [2][3] - 裕展科技工厂主要生产老款iPhone金属外壳和显示屏模块 尚未为iPhone 17系列投产 组装手机屏幕仍依赖大量进口 [3] - 富士康开始空运台湾工程师填补空缺 但大陆资深技术人员撤离可能降低工厂生产效率 [3] 苹果供应链本地化挑战 - 中国大陆员工流失可能削弱苹果在印度快速实现供应链本地化的努力 替代数十年制造经验需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 [3] - 苹果计划将所有销往美国的iPhone转由印度生产 以减轻关税和地缘政治风险 [5] - 印度供应商扩张面临供应链波动 工人技术水平 出勤问题 劳工权益要求 工人世袭 征地难题等多重挑战 [8] 印度制造业生态现状 - 印度已升级基础设施并推出制造业补贴计划 促进智能手机制造业发展 但距离形成成熟产业集群仍有较长距离 [7] - 截至2023财年 苹果187家顶级供应商中超150家在中国大陆设厂 印度设厂仅14家 中国大陆公司在精密制造领域占主导地位 [7] - 印度手机生产过程过度依赖从越南等地引进外籍劳工 引发劳工标准与剥削问题担忧 [6] 成本与地缘政治因素 - 苹果首席财务官预警2025年第三财季将因关税增加9亿美元成本 印度业务持续中断可能进一步侵蚀毛利率 [4] - 印度生产的苹果产品主要面向欧美市场 但将面临特朗普"美国制造"计划的阻力 [8] - 供应链转移涉及构建全新制造生态系统 需新基础设施 劳动力培训和政策支持才能达到中国大陆产业协调水平 [5]
7月国民经济稳中有进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7%
长江商报· 2025-08-18 08:05
工业生产 - 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环比增长0.38%,1—7月累计增长6.3% [1] -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3%,分别快于整体工业增速2.7和3.6个百分点 [1] - 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电机制造行业受设备更新带动,增加值分别增长29.7%和15.9% [1] - 电动自行车、5G智能手机产量因以旧换新政策分别增长45.3%和8.1% [1] 新质生产力 - 高技术制造业中集成电路、电子专用材料制造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6.9%和21.7% [2] - 3D打印设备、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产量分别增长24.2%和21.4% [2] - 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风力发电机组产量分别增长17.1%、29.4%、19.3% [2] - 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智能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分别增长13.4%和11% [2] - 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产量增长24%和12.8%,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增加值分别增长80.8%和21% [2] 固定资产投资 - 1—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8.8万亿元,同比增长1.6%,扣除房地产后增长5.3% [3] - 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2%,制造业投资增长6.2% [3] - 高技术产业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信息服务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33.9%、32.8%、16.0% [3] 消费市场 - 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8万亿元,同比增长3.7%,1—7月累计28.42万亿元,增长4.8% [4] - 全国网上零售额8.68万亿元,增长9.2%,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7.08万亿元,占比24.9% [4] - 服务零售额增长5.2%,文体休闲、通讯信息、旅游咨询租赁、交通出行服务类零售额均两位数增长 [4][5] - 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速较上半年加快0.3个百分点至6.3%,直播带货、银发经济等新业态快速发展 [5] 服务业 - 2025年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2% [6] - 7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5.8%,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11.9% [6] - 文化体育服务平台头部企业交易额增长超10%,旅游出行服务活跃 [6]
生产需求增长,就业物价稳定——国民经济保持稳中有进态势
新华网· 2025-08-16 07:58
经济总体表现 - 7月份经济指标受极端天气和贸易保护主义影响有所波动,但累计增速保持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1] - 工业生产保持稳中有进态势,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2%,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2] -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对工业增长支撑作用明显[2] 新动能发展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其中集成电路和电子专用材料制造行业分别增长26.9%和21.7%[2] - 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风力发电机组产量分别增长17.1%、29.4%、19.3%[2] - 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智能设备制造和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分别增长13.4%和11%[3] - 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24%、12.8%[3] 消费市场表现 - 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服务零售额前7个月增长5.2%[4] -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8.7%、13.8%、20.6%、14.9%[4] - 体育娱乐用品类、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3.7%和8.2%[4] - 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前7个月同比增长6.3%,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3个百分点[6] 政策与支撑因素 - 设备更新带动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电机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9.7%和15.9%[3]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电动自行车、5G智能手机产量分别增长45.3%、8.1%[3]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0.8个百分点[7] - 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快,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提升算力需求,带动服务器产量大幅增长[7]
国民经济保持稳中有进态势
搜狐财经· 2025-08-16 06:39
工业增加值 - 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 7% 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 2% [1][3] - 前7个月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增长6 2%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 4% 对工业增长支撑作用明显 [3] -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 3% 其中集成电路 电子专用材料制造行业分别增长26 9%和21 7% [3] - 3D打印设备 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产量分别增长24 2%和21 4% [3] 新质生产力发展 - 绿色低碳产品产量快速增长 7月份新能源汽车 锂离子电池 风力发电机组产量分别增长17 1% 29 4% 19 3% [3] - 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 4% 智能设备制造 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分别增长13 4%和11% [4] - 工业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24% 12 8% 人工智能应用快速推进 [4] 消费市场 - 7月份社会销售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 7% 前7个月服务零售额增长5 2% 商品和服务零售合并增长约5% [5][7] - 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文化办公用品类 家具类 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8 7% 13 8% 20 6% 14 9% [5] - 体育娱乐用品类 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3 7%和8 2% [5] - 前7个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 3% 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 3个百分点 [7] 服务消费 - 前7个月旅游咨询租赁服务类 交通出行服务类 文体休闲服务类零售额保持两位数增长 [6] - 通讯信息服务类零售额增长超过10% 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 2个百分点 [7] 经济支撑因素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0 8个百分点 反映国际社会信心增强 [8] - 高技术产业较快增长 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快 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提升算力需求 [8]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 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9]
北水成交净买入0.38亿 北水继续增持小米 逢高抛售小鹏超6亿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8-11 19:48
港股通资金流向 - 8月11日港股市场北水成交净买入0.38亿港元,其中港股通(沪)净卖出1.8亿港元,港股通(深)净买入2.19亿港元 [1] - 北水净买入前三名个股为小米集团-W(01810)、康方生物(09926)、东方甄选(01797) [1] - 北水净卖出前三名个股为小鹏汽车-W(09868)、信达生物(01801)、腾讯(00700) [1] 个股交易数据 - 中芯国际(00981)买卖总额32.68亿港元,净流入4699.75万港元 [2] - 小米集团-W(01810)买卖总额19.50亿港元,净流入3.70亿港元 [2] - 腾讯控股(00700)买卖总额19.35亿港元,净流入9250.43万港元 [2] - 美团-W(03690)买卖总额19.26亿港元,净流出3.71亿港元 [2] - 阿里巴巴-W(09988)买卖总额17.31亿港元,净流出1726.03万港元 [2] - 小鹏汽车-W(09868)买卖总额14.62亿港元,净流出3.96亿港元 [2] - 信达生物(01801)买卖总额12.95亿港元,净流出3.01亿港元 [2] - 晶泰控股(02228)买卖总额12.46亿港元,净流入1.17亿港元 [2] 港股通(沪)活跃股 - 石药集团(01093)买卖总额4.43亿港元,净流入3860.93万港元 [4] - 小鹏汽车-W(09868)买卖总额5.20亿港元,净流出2.69亿港元 [4] - 东方甄选(01797)买卖总额3.81亿港元,净流出1319.74万港元 [4] 港股通(深)活跃股 - 小米集团-W(01810)获净买入5.62亿港元,瑞银预计其全年智能手机销量达1.75亿部 [5] - 康方生物(09926)获净买入9926万港元,华福证券看好其PD-1/VEGF双抗产品AK112 [5] - 东方甄选(01797)获净买入1.87亿港元,天风证券认为公司有望打造线上山姆店模式 [6] - 晶泰控股(02228)获净买入1.16亿港元,公司与DoveTree达成470亿港元管线合作 [6] 行业动态 - 芯片股表现分化,华虹半导体(01347)获净买入3601万港元,中芯国际(00981)遭净卖出2.37亿港元 [7] - 中芯国际二季度归母净利润1.32亿美元,同比下降19.5%,环比下降29.5% [7] - 华虹半导体二季度销售收入5.66亿美元,同比增长18.3%,净利润同比增长19.2% [7] - 小鹏汽车-W(09868)遭净卖出6.64亿港元,全新P7车型预售6分37秒突破10000台订单 [7]
雷军陪王传福参观小米汽车工厂
财联社· 2025-07-18 11:20
小米与比亚迪合作动态 - 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与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小米汽车工厂会面,雷军亲自为王传福讲解工厂情况[1] - 疑似顺为资本投资合伙人胡峥楠(前吉利汽车研究院院长)陪同参观[1] - 2023年北京车展期间双方已有深入互动:雷军参观比亚迪方程豹展台并称赞豹5车型,王传福回访小米汽车展台[1] - 比亚迪是小米汽车重要电池供应商:小米SU7标准版搭载弗迪刀片电池或宁德时代电池,第二款车YU7标准版/Pro搭载96.3kWh磷酸铁锂电池[1] 比亚迪电子业务 - 比亚迪储能及新型电池事业部披露:华为手机90%由比亚迪生产,苹果平板/手机及电子元器件也由比亚迪代工[2] - 比亚迪电子是中国最大电子代工厂,年营收约1500亿元[2] - 比亚迪电子2025年Q1营业额368.8亿元(同比+1.1%),净利润6.22亿元(同比+1.92%)[2] - 比亚迪业务覆盖电子/汽车/新能源/轨道交通四大产业,比亚迪电子2007年分拆上市[2]
行走拉美手记丨探访巴西雨林深处的“中国智造”
新华网· 2025-07-03 14:16
中国企业投资巴西马瑙斯自贸区 - 格力电器2001年在马瑙斯投资建厂 拥有6条生产线 年产能达200万套空调 市场占有率在巴西名列前茅 [1] - 工厂全部使用环保冷媒 能效高且对臭氧层零破坏 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 [1] - 格力为当地带来优质产品和先进技术 员工从流水线操作员晋升至生产主管 生活水平持续提升 [1][2] 中国制造技术输出 - OPPO手机2023年立项 2024年4月即实现首部手机下线 用时不到半年 [2] - 工厂采用中国进口精密仪器 包括锡膏印刷机 贴片机 氮气回流炉等先进设备 [2] - 中方技术显著提升生产效率 本地员工争相购买自产手机 体现技术认同 [2][3] 自贸区经济贡献 - 马瑙斯自贸区2024年创58年最高营收纪录 月度数据持续突破同期水平 [3] - 工业园区提供大量就业 避免居民砍伐森林 使亚马孙州97%雨林得以保存 [2] - 中资企业覆盖自贸区所有核心产业 包括空调制造和智能手机生产线 [2] 中巴合作前景 - 自贸区期待继续引进中国技术和原材料 巩固增长趋势 [3] - 中国智造为当地绿色经济注入动能 创造就业机会 [3] - 中国被视为巴西和马瑙斯重要合作伙伴 合作领域持续扩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