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电子代工
icon
搜索文档
消费电子龙头立讯精密正式递表港交所
国际金融报· 2025-08-19 21:19
上市进程 - 公司于8月18日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并披露发行材料 计划募资规模超10亿美元[1][3] - 本次上市由中信证券、高盛及中金公司担任联席保荐人[3] - 公司为A股三大果链巨头中最后启动港股上市的企业 竞争对手蓝思科技与歌尔股份已先行完成[3] 资金用途 - 募集资金将重点投向五大领域:生产基地扩建与智能化升级、核心技术研发与智能制造能力提升、产业链上下游投资、优化财务结构偿还借款、补充营运资金[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从2140.28亿元增至2687.95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超10%[4] - 同期归母净利润由91.63亿元提升至133.66亿元 增幅达45.8%[4]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617.88亿元同比增长17.90% 归母净利润30.44亿元同比增长23.17%[4] 业务结构 - 消费电子业务2024年收入2240.94亿元同比增长13.65% 占总营收83.37%[4] - 汽车电子业务2024年收入137.58亿元同比增长48.69% 营收占比5.12%[4] - 通讯互联产品收入183.6亿元同比增长26.29% 电脑互联产品收入90.02亿元同比增长20.15%[5] 客户与市场 - 前五大客户2024年合计销售额2110.23亿元占比78.5% 其中第一大客户(苹果)销售额1901.39亿元占比70.74%[6] - 境外收入2354.66亿元占比87.6% 境内收入333.27亿元占比12.40%[5] - 全球拥有105个生产基地 产品覆盖全球三分之二智能可穿戴设备及五分之二智能汽车[4][5] 战略布局 - 2024年9月启动收购德国莱尼集团50.1%股权 切入宝马/奔驰/大众等顶级车企供应链[5] - 公司早期通过并购昆山联滔进入苹果供应链 现已成为消费电子代工领域龙头企业[3]
近3000股上涨,机器人概念爆发,工业富联市值逼近万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16:14
市场表现 - A股市场全天冲高回落 沪指跌0.02% 深成指跌0.12% 创业板指跌0.17% [1] - 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超2.6万亿元 成交额连续5个交易日超2万亿元 [1] - 全市场近3000只个股上涨 [1] 板块涨跌 - AI硬件股维持强势 工业富联涨停续创历史新高 [1] - 机器人概念股午后大涨 [1] - 白酒、华为海思、CPO等板块涨幅居前 [1] - 保险、证券、游戏等板块跌幅居前 [1] - 消费电子代工板块涨3.60% 白酒板块涨3.01% 光模块(CPO)板块涨3.31% [2] - 液态金属板块涨4.89% 央企饮料板块涨4.27% 军工信板块跌1.50% [2] - 非银金融金股板块跌1.57% 保险精选板块跌1.99% 航天装备精选板块跌2.36% [3] 机器人概念 - 机器人概念持续拉升 宜安科技、帝奥微、拓普集团、上海机电等多股涨停 [4] - 鸿海将在11月推出与英伟达合作开发的新一代人形机器人及实际场景应用案例 [4] 工业富联表现 - 工业富联尾盘拉升涨停 市值超9700亿元 年内累计涨幅超130% [5] - 上半年实现营收3607.6亿元 同比增长35.6% 归母净利润121.1亿元 同比增长38.6% [5] - 第二季度AI服务器营收同比增长超60% [5] 万亿市值公司 - A股万亿市值俱乐部扩容至11家 总市值近18万亿元 [6] - 工商银行市值2.5万亿元 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紧随其后 [6] - 新晋成员中国人寿、中国平安成功跻身万亿行列 金融业独占7席 [6] - 工业富联年内市值翻倍 紫金矿业、邮储银行、农业银行增速超28% [7] - 11家万亿巨头中央国企占比超80% [8] - 金融业垄断万亿俱乐部七成席位 [9] 银行监管 - 近20家银行表示严禁信用卡资金流入股市等投资理财领域 [10] - 信用卡资金本质是短期消费信贷 若被长期占用用于投资将扭曲信贷结构 [10]
近3000股上涨,机器人概念爆发,工业富联市值逼近万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16:06
市场表现 - A股市场全天冲高回落 沪指跌0.02% 深成指跌0.12% 创业板指跌0.17% [1] - 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超2.6万亿 成交额连续5个交易日超2万亿 全市场近3000只个股上涨 [2] - 酒、华为海思、CPO等板块涨幅居前 保险、证券、游戏等板块跌幅居前 [3] 板块涨跌 - 消费电子代工板块上涨3.60% 光模块(CPO)板块上涨3.31% [4] - 液态金属板块上涨4.89% 央企饮料板块上涨4.27% 家纺板块上涨3.15% [5] - 玻璃纤维板块下跌1.56% 光刻机板块下跌1.61% 招商证券金股板块下跌2.24% [5] 机器人概念 - 机器人概念持续拉升 宜安科技、帝奥微、拓普集团、上海机电等多股涨停 [6] - 鸿海将在11月推出与英伟达合作开发的最新一代人形机器人 [6] - 工业富联尾盘拉升涨停 市值超9700亿元 年内累计涨幅超130% [6] 万亿市值俱乐部 - A股"万亿市值俱乐部"扩容至11家 总市值近18万亿元 [9] - 工行稳坐"市值王"(2.5万亿) 农行、建行紧随 茅台、中国移动、中国石油、宁德时代地位稳固 [10] - 新晋成员中国人寿、中国平安成功跻身万亿行列 金融业独占7席 [10] 5000亿+军团 - 工业富联年内市值翻倍 紫金矿业、邮储银行、农行增速超28% [11] - 消费、能源巨头分化 茅台、五粮液下跌 石油三巨头遇冷 [11] 央国企主导 - 11家万亿巨头中 央国企占比超80% 政策东风(绿色金融、新基建)是重要推手 [12] - 并购重组正孵化新巨头 如中国神华收购后市值逼近万亿 [12] 金融业霸榜 - 工、农、建、中四大行领衔 招行、人寿、平安新晋 金融业垄断万亿俱乐部七成席位 [13] - 在5000亿+后备梯队 邮储、交行等蓄势待发 [13] 信用卡资金监管 - 8月以来已有近20家银行发声表示 严禁信用卡资金流入股市等投资理财领域 [14] - 信用卡资金本质是短期消费信贷 若被长期占用用于投资 将扭曲信贷结构 影响银行流动性管理 [14]
盘中新高!
证券时报· 2025-08-07 12:49
上证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盘中再度创出年内新高 [1] - 上证指数早盘进一步走强后震荡走弱,一度转跌,临近午盘再度拉升翻红,截至中午收盘上涨0.12% [2] 创业板指表现 - 创业板指一度跌超1%,截至中午收盘下跌0.52% [2] 行业板块表现 - 通信板块领跌,盘中跌幅一度超过2%,中际旭创、鼎通科技、长飞光纤、新易盛等多只强势股领跌 [2] - 钢铁、医药生物、电力设备等板块跌幅居前 [2] - 美容护理、纺织服饰、交通运输等板块涨幅居前 [2] 消费电子代工概念 - 消费电子代工概念整体走强,福日电子盘中涨停,立讯精密、工业富联、卓翼科技等多股盘中一度明显上涨 [2] - 工业富联盘中涨幅一度超过9%,股价创出历史新高,其后涨幅大幅收窄,公司总市值上午在7000亿元上下波动 [2] 其他概念板块 - CXO、减肥药等概念出现较明显调整 [3] 可转债市场 - 可转债市场总体表现稳定,但部分可转债波动幅度较大 [4] - 泰坦转债上午10时15分左右开始出现"高台跳水"走势,价格从仅跌约1%到暴跌逾10%,截至上午收盘盘中最大跌幅超过11% [5] - 泰坦股份发布公告提示"泰坦转债"可能满足赎回条件,若未来触发有条件赎回条款,公司将审议决定是否赎回 [5] 港股市场 - 港股市场上午窄幅波动 [6] - 恒生指数成份股中,中通快递-W、金沙中国有限公司、恒基地产、华润啤酒等盘中涨幅居前,石药集团、药明康德、小米集团-W等盘中领跌 [6] 宜搜科技 - 宜搜科技上午大涨,盘中涨幅一度超过14% [7] - 公司公告称将认购Lightnet约1.23%股权,总代价为500万美元,认购事项须待若干先决条件达成 [7] - Lightnet是东南亚地区涉及支付解决方案和货币服务的控股公司,提供全球支付解决方案,以人工智能和内存块链技术提供实时结算功能 [8] - Lightnet创始人谢展是正大集团家族的关键成员,正大集团是亚洲最大的多元化控股公司之一 [8]
盘中新高!
证券时报· 2025-08-07 12:39
上证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盘中创出年内新高 随后震荡走弱 临近午盘再度拉升翻红 最终上涨0 12% [1][3] - 创业板指一度跌超1% 午盘下跌0 52% [3] 行业板块表现 - 通信板块领跌 盘中跌幅一度超过2% 中际旭创 鼎通科技 长飞光纤 新易盛等强势股领跌 [5] - 钢铁 医药生物 电力设备等板块跌幅居前 [5] - 美容护理 纺织服饰 交通运输等板块涨幅居前 [5] 消费电子代工概念 - 消费电子代工概念整体走强 福日电子盘中涨停 立讯精密 工业富联 卓翼科技等明显上涨 [5] - 工业富联盘中涨幅一度超过9% 股价创历史新高 后涨幅收窄 总市值在7000亿元上下波动 [1][5] - 工业富联分时数据显示最高涨幅达9 74% 随后回落至4 17% [6] 可转债市场 - 泰坦转债盘中跳水 从跌约1%暴跌逾10% 最大跌幅超过11% [7][8] - 泰坦股份公告提示可能满足赎回条件 若未来触发条款将审议是否赎回 [8] 港股市场 - 港股市场窄幅波动 恒生指数成份股中中通快递-W 金沙中国 恒基地产 华润啤酒涨幅居前 [10] - 宜搜科技盘中大涨逾14% 公司拟以500万美元认购Lightnet约1 23%股权 [9][11] - Lightnet为东南亚支付解决方案公司 涉及人工智能和内存块链技术 与正大集团家族关联 [12] 其他概念板块 - CXO 减肥药等概念出现较明显调整 [6]
刚刚,上演“天地板”!
中国基金报· 2025-08-07 10:46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三大股指高开低走 创业板指一度跌1% [1] - 开盘不到半小时沪深两市成交额突破5000亿元 [1] - 港股同样呈现高开低走态势 [2] 消费电子板块表现 - 华为手机概念股异动拉升 福日电子10cm涨停 [2] - 立讯精密上涨5.74% 水晶光电 宏和科技 安利股份 松井股份跟涨 [2][4] - 消费电子代工概念股大涨 工业富联涨超7% [3] - 歌尔股份上涨3.73% 领益智造上涨2.79% 卓疆科技上涨2.18% [4] 医疗板块强势上涨 - 医疗器械 体外诊断 脑机接口等概念股领涨 [5] - 赛诺医疗20cm涨停 利德曼涨超14% 大博医疗涨超8% [5] - 英科医疗上涨6.74% 安图生物上涨6.16% 开立医疗上涨5.51% [5][6] - 三友医疗上涨4.84% 迈普医学上涨4.80% 福瑞股份上涨4.81% [6] - 医疗服务板块走强 阳光诺和涨超11% [5] - 科华生物 贝瑞基因涨停 迪安诊断 益诺思跟涨 [5] 个股异动情况 - 泡泡玛特盘中涨超3%创历史新高 [2] - 倍加洁上演"天地板"盘中跌停 成交额超2亿元 [7] - 该股此前因政策利好录得五连板 股价暴涨超60% [7] 板块走弱表现 - 军工设备板块高开低走 恒宇信通一度跌超10% [8] - 北方长龙 爱乐达 建设工业 中科海讯 晨曦航空跌幅明显 [8] - 钢铁板块走弱 西宁特钢跌超8% [8] - 柳钢股份下跌4.51% 安阳钢铁下跌3.75% 包钢股份下跌3.56% [9] - 华菱钢铁下跌3.58% 三钢闽光下跌3.56% 凌钢股份下跌3.32% [9]
刚刚,上演“天地板”!
中国基金报· 2025-08-07 10:43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三大股指高开低走,创业板指一度跌1%,沪深两市开盘半小时成交额突破5000亿元[2] - 港股同步呈现高开低走态势,泡泡玛特盘中涨超3%创历史新高[3] 消费电子产业链 - 华为手机概念股异动拉升,福日电子10cm涨停,立讯精密(+5.74%)、水晶光电等跟涨[4][7] - 消费电子代工板块大涨,工业富联(+7.64%)领涨,歌尔股份(+3.73%)、领益智造(+2.79%)跟涨[6][7] - 相关指数表现:消费电子代工指数涨2.4%,射频及天线指数涨1.82%,TWS耳机指数涨1.33%[8] 医疗健康板块 - 医疗器械指数领涨2.7%,体外诊断指数涨2.14%,脑机接口指数涨1.87%[8] - 赛诺医疗20cm涨停(股价17.03元创一年新高),大博医疗(+7.57%)、英科医疗(+6.74%)等涨幅居前[8][9][10] - 医疗服务子板块中阳光诺和涨超11%,科华生物、贝瑞基因涨停[9] 婴童概念异动 - 倍加洁盘中上演"天地板"跌停至41.47元/股,成交额超2亿元,此前因学前教育政策利好曾五连板暴涨60%[11][13] 弱势板块 - 军工设备板块高开低走,恒宇信通一度跌超10%,北方长龙等跟跌[14][16] - 钢铁板块集体走弱,西宁特钢(-8.64%)领跌,柳钢股份(-4.51%)、安阳钢铁(-3.75%)等跟跌[15][16][17]
华勤技术拟约24亿元入股晶合集成,牵手晶圆代工新锐能否搅动产业链格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9 21:37
两大巨头股权交易 - 华勤技术以23.93亿元收购晶合集成6%股份 [1] - 交易后力晶创投持股从19.08%降至13.08% [2] - 华勤技术承诺36个月内不转让所持股份 [2] 交易双方背景 - 华勤技术是全球智能产品ODM龙头企业 市值871亿元 [1] - 晶合集成是中国内地第三大晶圆代工厂 全球排名第九 [5] - 华勤技术2023年8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2] 战略合作意义 - 双方业务高度协同 可深化产业链上下游合作 [3] - 有助于晶合集成发展车用芯片 CIS芯片等新产品 [3] - 华勤技术可借此进行关键战略投资布局 [4] 行业地位对比 - 华勤技术市值870亿元 远超闻泰科技473亿元 [4] - 晶合集成2025年一季度全球晶圆代工排名第九 [5] - 华勤技术是英伟达H20服务器代工商 [1] 业务协同领域 - 晶合集成专注显示驱动芯片和CIS芯片领域 [4] - 华勤技术需要DDIC和CIS等上游芯片产品 [4] - 合作可加强终端客户服务和市场机遇把握 [3]
剥离代工业务聚焦半导体,闻泰科技“断尾求生”
北京商报· 2025-07-17 21:21
战略转型 - 公司彻底退出消费电子ODM领域,将全部重心转向半导体赛道,已完成境内核心代工资产剥离[1][8] - 2024年底被列入实体清单后,迅速启动战略收缩,2025年7月基本完成消费电子代工相关核心资产交割[1][6] - 董事会"换血",4名原管理层退出,3名来自安世半导体的资深人士接棒,为半导体业务专业化管理铺路[1][10] 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3.9亿-5.85亿元,同比激增178%-317%,扣非净利润从上年同期亏损1.28亿元转为盈利2.6亿-3.9亿元[9] - 半导体业务驱动业绩逆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超8%,经营性净利润同比增长超65%,二季度延续增长趋势[9] - 产品集成业务曾是营收支柱,2023年和2024年收入分别为443.15亿元、586.09亿元,占总营收72.39%、79.46%[5][6] 资产剥离 - 2025年1月以6.16亿元向立讯转让3家公司股权,叠加10.8亿元应付款项,合计对价16.97亿元[7] - 2025年3月拟出售5家公司股权及3家业务资产包,净值约46.08亿元,最终对价43.89亿元[7] - 截至2025年7月12日,交易标的股权及资产交割前置条件已满足,权属交割手续有序推进[7] 半导体业务 - 车规级产品构建显著优势,收入占比超60%,覆盖全车中低压功率器件、逻辑与模拟IC等[11] - 中国区汽车业务增速超30%,日韩市场新能源车推新带动需求,欧洲区呈现补库复苏迹象[11] - 工业与电源板块收入同比增近20%,数据中心电源、工业自动化、新能源等是主要增长点[11] 市场影响 - 股价周内显著走高,周二、周四分别上涨1.67%、1.45%,最新市值约436.22亿元[2] - 剥离代工是规避系统性风险的必要之举,也是对半导体产业高附加值特性的战略押注[2] - 转型求变既是应对外部压力的主动防御,也是中国供应链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寻找新坐标的样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