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器件

搜索文档
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聪明才智
人民日报· 2025-05-30 06:21
科技创新战略 -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依靠科技创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依赖高水平创新人才 [1][2] - 科研工作者需以"只争朝夕"的干劲和"久久为功"的韧劲推进科技强国建设 [2] -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能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3] 企业技术创新案例 - 洛阳轴承集团建成智能工厂,拥有12个加工岛和20台数控车床,实现生产流程高度自动化 [3] - 烽火科技集团旗下二进制半导体公司历时3年研发全国产高端车规MCU芯片,经历3个版本迭代 [5][6] - 柳州欧维姆机械研发2100兆帕强度拉索技术,应用于世界最大跨度三塔斜拉桥 [7] - 太钢集团推出两款"手撕钢"新品,填补行业空白并解决超导和柔性显示屏材料难题 [7] - 京东方第8.6代AMOLED生产线提前4个月启动,创全球同世代产线建设效率新纪录 [8] 基础研究突破 - 中国电科产业基础研究院芯粒集成团队研发周期缩短40%,在毫米波芯片领域取得突破 [9] - 南开大学多项成果应用于问天实验舱、泛终端芯片、动力电池等重大领域 [12]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旋磁共振实验室实现多项全球第一,为量子应用提供支撑 [12] 青年科技创新 - 苏州华兴源创科技研发工程师团队攻克人工智能芯片测试板卡技术难关 [14] - 北斗卫星团队核心人员平均年龄36岁,DeepSeek团队90后占比超75% [15] - 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团队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田间技术,服务乡村振兴 [15] - 上海交通大学"哪吒"项目团队开发全球首个海空一体跨域航行器平台 [15] 科研精神与成果 - 西安交通大学吴戈团队设计出兼具超高强度与卓越延伸率的超强韧合金 [18]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高场磁体技术团队历经15万次实验刷新世界纪录 [20] - 南京理工大学火炸药团队经历217次失败后合成室温稳定高能五唑阴离子盐 [20]
珠海国企改革3.0:重构1.3万亿资产 向未来产业集结
证券时报· 2025-05-29 01:50
珠海国企改革重组 - 5月15日注册资本500亿元的珠海科技产业集团成立,标志珠海国企改革进入新阶段 [1] - 本轮重组涉及三大调整:华发与格力共建珠海科技集团、大横琴集团划转至珠光集团、珠免集团控股权划拨至华发集团 [1] - 华发集团和格力集团分别持股珠海科技集团60%和40%,整合后间接控股6家上市公司(航宇微、华金资本等)[3][6] 三轮改革进程 - **第一轮(2020年)**:16家市属企业整合至12家,按五大板块消除同质化竞争 [2] - **第二轮(2024年)**:13家减至10家,华发整合九洲控股,组建交通控股集团,海洋集团整合涉海资源 [2] - **第三轮(2025年)**:锚定新质生产力,珠海科技集团聚焦"3+2"产业(新能源、半导体、医疗健康、人工智能、智慧家居)[4][5][6] 珠海科技集团战略布局 - 整合华发科技(投资400+项目,100+公司上市)和格力金投(管理766亿元基金,943个项目)资源 [6] - 覆盖领域包括宇航电子(航宇微)、光电子器件(光库科技)、锂电(科恒股份、珠海冠宇)、医疗器械(阳普医疗)等 [6] - 目标构建"产业+资本"协同模式,加速新能源等产业集群发展(如高景太阳能与珠海冠宇协同)[7] 华发集团核心地位 - 资产总额超7200亿元,占珠海国资近1.3万亿元总资产的半壁江山 [8][9] - 三轮重组中持续扩张:第一轮整合城建/安居集团,第二轮并入九洲控股,第三轮主导珠海科技集团并接收珠免集团 [10] - 旗下控股/参股企业包括华发股份、珠免集团、6家上市公司及多家港股公司,2025年一季度经营指标居珠海国企第一 [10][11] 改革目标与城市战略 - 珠海市委书记提出向新兴产业集结,发展新质生产力以赢得发展先机 [5] - 珠海科技集团旨在成为科技产业发展平台,推动经济增长第二曲线 [5] - 华发集团力争进入世界500强,弥补格力电器近年落榜的空缺 [9][11] 行业专家观点 - 盘古智库江瀚指出重组可优化资本布局、提高资源效率并减少管理层级 [4] - 上海国资研究院田志友强调需聚焦核心赛道、错位发展及协同联动 [7][12]
盛景微:截至2025年5月14日前十大流通股东持股占比51.68%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6 20:17
公司股份回购 - 公司于2025年5月14日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方案 [2] - 前十大无限售条件股东合计持股约2800万股 占比51 68% [2] - 第一大股东深圳市富海鑫湾股权投资基金持股2025万股 占比37 37% [2] - 第二大股东上海建元股权投资基金持股229万股 占比4 23% [2] - 第三大股东华芯原创投资管理公司持股153万股 占比2 83% [2] 股东结构 - 第四大股东深圳市华润资本股权投资公司持股84万股 占比1 56% [2] - 第五大股东中信建投基金员工配售资管计划持股78万股 占比1 44% [2] - 第六大股东无锡新洁能公司持股63万股 占比1 16% [2] - 第七大股东丽水久科一号创投持股56万股 占比1 04% [2] - 第八大股东庄坚持股40万股 占比0 74% [2] 业务构成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中电子器件业务占比96 09% [3] - 其他业务收入占比3 9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