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氧传感器

搜索文档
安培龙(301413) - 301413安培龙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50627
2025-06-27 19:52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型为特定对象调研、现场参观和其他网络会议 [2] - 参与单位有上海国投、旭辉资产等多家机构 [2] - 活动时间为2025年6月5日至27日多个时段 [2] - 活动地点主要为公司会议室,部分为电话会议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副总经理等 [2] 公司经营业绩情况 - 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4,016万元,同比增长25.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264万元,同比增长3.44%;扣非后净利润7,460万元,同比增长2.00% [3]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127万元,同比增长42.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37万元,同比增长59.49%;扣非后净利润1,856万元,同比增长63.85% [3] 产品下游应用领域及营收占比 - 产品包括热敏电阻及温度传感器等,应用于汽车、家电等领域 [3] - 2024年度,汽车应用实现营收52,005万元,同比增长32.84%,占总营收比重55.31%;家电应用实现营收30,318万元,同比增长19.34%,占比32.25%;储能及其他行业实现营收11,693万元,同比增长15.72%,占比12.44% [3] MEMS压力传感器情况 - 主要在硅片上生成,应用于汽车和家电领域,在汽车有多种应用场景,家电主要用于咖啡机 [3][4] - 竞争优势包括具备自主研发能力、采用平台化设计、产品线覆盖核心场景且获国际认可 [4]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646% [5] 机器人用传感器布局 - 依托现有技术平台,以力/力矩感知技术为核心布局,覆盖三大核心产品品类,服务两大新兴领域 [6] - 采用双技术路径形成差异化优势,应用于机器人多个部位 [6] 降本增效举措 - 加强成本控制,通过技术创新等降低运营和管理费用,提高管理效率 [8] - 开展工艺和技术降本,引入自动化设备并改造升级,发挥规模化优势 [8] - 拓展国内外市场,优化产品和客户结构,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占比 [8] 市值管理规划 - 聚焦传感器领域,通过增强研发等推动公司发展和价值提升 [9] - 重视投资者回报,自2023年上市累计现金分红52,228,746.00元 [9] - 做好信息披露和投资者关系管理,传递公司动态和价值 [9] 全球化发展战略 - 2024年境外营业收入14,332万元,同比增长34.30%,占比15.24% [9] - 通过在比利时、德国、泰国设公司实现服务本地化和技术全球化 [9] - 比利时子公司已成立,香港子公司完成注册和开户,德国子公司预计7月底注册完成,泰国孙公司在办理审批 [9][10]
安培龙(301413) - 301413安培龙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50506
2025-05-06 20:50
公司经营业绩 - 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4,016.42万元,同比增长25.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263.76万元,同比增长3.4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59.53万元,同比增长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023.25万元,同比下降5.7% [2][4]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126.85万元,同比增长42.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36.96万元,同比增长59.4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55.90万元,同比增长63.85% [2][4] 应收账款管理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应收账款净额为3.8亿元,同比增长24.78%,增长趋势与营收增长趋势趋同,规模与业务增长匹配 [3] - 公司将强化风险控制能力,协同优化跨境结算体系,确保管理效率与风险控制平衡 [3] 汽车领域业务 - 公司汽车领域产品包括陶瓷电容式、MEMS、玻璃微熔压力传感器等多种类型 [5] - 氧传感器获前装市场重大突破,2024年11月开始小批量交付;EMB力传感器获国内头部企业项目定点,预计2025年底小批量交付 [6] - 2024年度汽车应用场景实现营业收入52005万元,同比增长32.84%,占总营收比为55.31% [6] 盈利增长点 - 2025年公司将保持热敏电阻及温度传感器、陶瓷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增长,拓展MEMS压力传感器等市场 [6] - 公司将布局延伸新的产品领域,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 [6] 行业地位 - 公司入选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被认定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获多项行业荣誉 [7] - 公司具备技术研发、订单响应、品质保障等能力,与众多知名品牌终端客户保持合作 [7][8] 机器人业务与销售比例 - 公司用于机器人力传感器有单向力、力矩、六维力传感器,部分已送样,部分在研发交流中 [8] - 2024年公司境内销售实现营业收入796,848,996.84元,占比84.76%;外销实现营业收入143,315,246.99元,占比15.24% [8] 行业情况 - 2024年传感器行业整体业绩呈稳定向上趋势 [8] - 热敏电阻及传感器行业处于“技术迭代+需求爆发”驱动期,国产替代等将推动需求扩张,智能化、集成化是核心增长点 [9]
安培龙20250429
2025-04-30 10:0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为传感器行业 公司为安培龙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业绩情况 - 2024 年营收 94.4016 亿元,同比增长 25.93%;净利润 8264 万元,同比增长 3.37%;扣非后净利润 7460 万元,同比增长 2%;经营性现金流 9023 万元,同比增长 5.7%;销售毛利率 32.24%,同比提升 0.41 个百分点[4] - 2025 年一季度营收 2.6127 亿元,同比增长 42.15%;净利润 2037 万元,同比增长 59.49%;扣非后净利润 1856 万元,同比增长 63.85%[6] - 压力传感器是主要增长动力,2024 年营收 4.68 亿元,同比增长 32.17%,占总营收 49.78%;2025 年一季度营收 1.4013 亿元,同比增长 70.49%,占比 53.63%[4][6] - 汽车领域是主要下游驱动力,2024 年营收 5.2005 亿元,同比增长 32.84%,占总营收 55.31%;2025 年一季度营收 1.499 亿元,同比增长 54.69%,占比 57.37%[4][6] 费用端和盈利端展望 -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尤其在 IC 设计、MEMS、自驾及力传感等领域,研发费用将快速增长且总额较大;前装市场管控加强,有望减少坏账计提对利润的影响;销售规模扩大,期间费用率预计下降,对净利润产生积极影响[7] - 预计 2025 年压力传感器业务持续提升,热敏电阻和温度传感器业务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氧传感器前装市场下半年有望恢复增长;力传感领域下半年有望批量生产,但贡献可能不大;2025 年营业收入增长不低于 20%;毛利率因客户端降价和春节因素可能波动,但总体预期乐观[7][8] 折旧费用情况 2025 年折旧费用预计与 2024 年相似,每季度约三四百万,主要源于厂房;老厂房每月租金约 30 多万,下半年转移至新厂房,减少租金支出,有助于消化费用压力[9] 六维力传感器 - 更倾向采用玻璃基底或 API 高灵敏度应变片技术,传统应变片输出灵敏度低、过载能力差,不适合恶劣环境;玻璃微结构仿真精度可达 1%,实际串扰 2% - 3%,能满足用户需求;预计 6 个月内实现玻璃微绒技术的六维力传感器产品,正在测试精度和串扰性能[10] - 目前在抗冲击方面有改进空间,未来发展方向可能转向 AIN 或硅基材料,这些材料鲁棒性和耐久性更好,适合人形机器人应用[21][22] 氧传感器和氮氧传感器 - 是国内首家在车载端实现氧传感器国产替代的公司,已有两个车厂品牌使用产品,八个规格获工信部公示,每月供应量达几千个,预计未来增加;氮氧传感器是氧传感器升级版,将成欧七标准前装必选项,预计 2027 年 1 月实施,进口替代空间乐观[2][11][12] - 在氮氧传感器和氧传感器领域有显著技术优势,氮氧传感器在乘用车领域有先发优势,直接进入氮氧检测环节;2024 年 11 月开始小批量向主机厂供应氧传感器并装车认证,反馈满意;欧 7 法规实施将带来巨大市场增量[13] 力传感器领域 - 构建了完整的力传感器产品体系,包括单向力、3D 力和六维力三大核心品类,服务于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领域;掌握金属应变片技术和 MEMS 硅基应变片技术[14] - 力矩和单向力采用玻璃微焊技术路径,已与客户进行样品交付及测试;六维力金属片已实现样品交付,准确度 0.5%、互扰串扰 1%、重复精度 0.2%,正在通过知名工业自动化企业验证以进入批量应用阶段[15] - 自动驾驶 IMU b 传感器适用于最新一代自驾系统的产品获国内头部厂商项目定点,2025 年第四季度小批量量产;投入约 4000 万元建设年产约 160 万支 EMB 力传感器生产线[15] 客户结构及收入构成 - 2024 年汽车业务增长快,麦格纳、北美 t 客户等新客户贡献显著,北美 t 客户温压一体化管理系统占全球供应比例接近 30%;新增大客户斯坦利斯预计 2025 年贡献率提升;热敏电阻方面,杰温、尼尔、赛力斯、英博等是重要合作伙伴[16] - Selenex 2025 年增速快,预计年收入达比亚迪级别(约两亿以上),目前比亚迪在公司收入占比不到 20%[5][17] - 海外客户毛利率相对更好,预计未来占比上升[5][18] 应对降价压力措施 采取自动化提升、供应链降本以及技术降本措施应对降价压力,有望使毛利率回到 30%以上[5][18][19] 力矩传感器项目 2025 年规模可能几万套,2026 年几十万套,后年至少上百万套;单个前轮传感器价值约 160 元,2025 年预计出货几千到几万个,最乐观一两万个;2025 年以国内客户为主,先国内应用推广再对接北美大客户[20] 传感器产能及市场情况 - 2024 年陶瓷电容式压力传感器产能约 2000 万 - 2200 万支,产能利用率理想,生产约 1600 万支,销售接近 1400 万支;2025 年一季度增长迅速,预计全年产量 2000 万 - 2200 万支[24][25] - 温压一体传感器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占整体陶瓷压力传感器数量比例约 30% - 40%,营收占比达 40%,比例预计继续上升;2024 年交付约三四百万支,T 客户份额不到 100 万支,占比不到 30%;2025 年 4 月每月平均向 T 客户交付约 5 - 6 万套,累计 15 - 18 万套,营收约 700 - 900 万元;目前在 T 客户中的供给份额略高于 1/3[26][28][29] 各客户产品供应情况 - 在比亚迪热管理领域,PTC 热敏电阻供应量超 70%,温度传感器供应量约 40% - 50%,主要提供陶瓷电容和其他陶瓷元件;2025 年预计多种新产品量产,扩大温度传感器应用,销售额预计快速增长[30] - 向特斯拉提供陶瓷电容及 CCM 一体化产品,未来计划扩展至 ECU 等领域[31] - 2025 年在赛力斯批量供应空调系统及发动机温压一体传感器,成为电机系统主力供应商,预计相关业务收入达几千万元,还为赛力斯旗下厂商提供热管理解决方案[32] 机器人业务进展 - 主要应用单轴力传感器和六维力传感器,3D 力传感器应用场景少;产品单例应用扩展到机器狗、割草机器人等领域;力矩传感器 2025 年已有多个客户交样,预计有较好增长[33][34] - 六维力传感器金属工艺已完成送样,玻璃微容工艺在测试阶段;明确送样本体厂商 1 家,交流合作厂商至少 10 家以上,部分进入批量结账阶段[35] - 单向力应用于机器狗等,已陆续送样,部分达第二轮或第三轮;基于硅基芯片和玻璃微机电系统工艺的产品开始批量生产,2025 年 6 月产能达批量生产水平;六维力基于金属应变片技术的工艺已供样给国内一家整车厂,硅基六维力传感器预计 2025 年下半年推出市场;2025 年销售额乐观估计几万个单位,不乐观几千个单位,总销售额预计百万级别,2026 年收入展望更好[36][37] 业绩展望和重点布局方向 - 2025 年汽车领域重点发力玻璃纤维增强材料应用、MEMS 压力传感器应用、陶瓷电容增长、温度传感器应用;储能温度传感和电机温度保护生产预计有较大增长;压力传感器多年持续增长,氧和氮氧传感器成重要增长点,力矩传感等方面也会发展;公司有短期、中期、远期项目,9 类产品品类丰富,要求每年保持 20% - 30%稳定增长[39][40] 市场拓展情况 - 国内夯实车规级压电陶瓷领域领先地位,加大对头部汽车厂商销售拓展力度;泰国工厂年底有望逐步实现建设目标;在比利时设立研发公司专注手机产业链研发,2025 年在德国成立新公司拓展欧洲主机厂市场;拓展日本、韩国和印度等国际市场[41] 增长潜力领域 MEMS 压力传感器和玻璃微熔压传感器领域未来增量市场明确,随着 MEMS 压力传感器数量级增长和玻璃微熔压力传感器需求增加,将成重要增量市场[43] 国产替代受益情况 在汽车和机器人领域,定点客户持续增加,受益于国产替代,未来增长确定性高[4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4 年北美 T 客户涉足储能领域,2025 年第二季度可能小批量交付匹配上海储能超级工厂的订单[18] - 国内机器人厂商优必选明确高灵敏度应变片适合需求,北美大客户 ATI 主要使用硅基应变片,硅基材料在人形机器人应用中更具前景[20] - 硅基材料技术壁垒高,但公司有多年积累,认为玻璃微结构可能是可行路径并充满信心[23] - 天玑智能 2025 年 6 月后收入情况预计较好,2025 年放量集中在一维力传感器,六维力传感器量不大[38] - 每年持续增加定点客户,2025 年过年至今来访客户数量显著增加[42]
安培龙(301413):汽车领域多点突破 垂直产业链布局打造
新浪财经· 2025-04-29 10:50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9.40亿元,同比增长25.93%,归母净利润8263.76万元,同比增长3.44% [1] -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元(含税) [1] - 2024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9023万元,与利润匹配 [2] 产品与业务 - 压力传感器实现收入4.68亿元(+32.17%),收入占比49.8%,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 [1] - 热敏电阻及温度传感器实现收入3.69亿元(+2.7%),汽车领域收入快速增长 [1] - 氧传感器及其他实现收入1775.83万元,公司成为国内首家获得汽车前装市场氧传感器定点的企业 [1] - 氮氧传感器芯体已实现小批量交付 [1] 盈利能力与成本 - 2024年综合毛利率32.24%,同比上升0.42pct [1] - 管理费率上升1.38pct,研发费率上升0.31pct [1] - 资产减值损失1158万元,信用减值损失1521万元 [1] 技术与研发 - 公司依托敏感陶瓷技术、MEMS技术两大平台,布局集成电路设计与研发技术 [2] - 形成材料+IC芯片+传感器模组的垂直产业链布局 [2] - 与天机智能合作研发基于MEMS硅基应变片+玻璃微熔工艺的力传感器 [2] - 单向力传感器及力矩传感器已完成开发,25年将重点开发六维力传感器 [2] 行业与市场 - 公司是国内车规级压力传感器进口替代的领先企业 [1] - 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为力传感器带来新机遇 [2] 未来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76亿元、14.39亿元、16.88亿元 [2]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4亿元、1.52亿元、1.83亿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