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能源基建
icon
搜索文档
美国800亿美元核电投资领航AI基建
华泰证券· 2025-10-29 13:14
行业投资评级 -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维持)[4] - 能源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维持)[4] 报告核心观点 - 日美达成5,500亿美元对美投融资框架,将集中于发电和能源管道等基建领域,首个项目来自电力行业并预计年底前敲定[2] - 美国政府与卡梅科旗下西屋电气签署800亿美元协议,支持其在美国建造核反应堆,为数据中心供电,该投资属于日本5,500亿美元框架的一部分[1] - AI发展对美国电力系统建设产生显著拉动作用,需求侧数据中心并网需求高增,供给侧投资覆盖基荷电源、电网设备等全流程基建[2] - 美国电力建设节奏预测为短期推迟煤电退役并增加光储、中期全面建设大型燃机、长期建设核电,电新板块各细分标的有望受益[2] 已确认意向投资项目与规模 - 核电领域意向投资额达2,000亿美元:西屋电气AP1000及SMR项目意向投资最高1,000亿美元,GE Vernova/日立SMR建设项目意向投资最高亦为1,000亿美元[8] - 能源基建领域意向投资额达1,270亿美元:涉及GE Vernova、Bechtel、Kiewit等公司,各领域投资额最高分别为250亿、250亿、250亿美元等[8] - AI供电基建领域意向投资额最高达600亿美元:三菱电机、村田制造所、松下等公司参与,投资额最高分别为300亿、150亿、150亿美元[8] 投资框架下的具体项目与公司 - 西屋电气项目:在美国建设AP1000核反应堆和小型模块化反应堆,考虑引入三菱重工、东芝等日本供应商,意向投资最高1,000亿美元[9] - 能源基建EPC项目:Bechtel、Kiewit等公司提供发电厂、变电站等工程建设服务,意向投资额各最高250亿美元[9] - 电源及电网设备项目:GE Vernova提供气电设备及高压直流输电解决方案,意向投资最高250亿美元[9] - AI供配电项目:三菱电机提供发电机、UPS等设备,意向投资最高300亿美元;村田制造所提供电子元件及电池模块,意向投资最高150亿美元[9] 重点公司分析与推荐 - 阳光电源:目标价195.40元,投资评级“买入”,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55.4亿、186.2亿、216.7亿元,EPS为7.50、8.98、10.45元[7][12][13] - 西门子能源:目标价108.50欧元,投资评级“增持”,3Q25财年新增订单166.1亿欧元同比+60%,归母净利润6.15亿欧元同比扭亏为盈[7][12][14] - 核电相关公司:推荐卡梅科、中广核矿业等,受益于核电作为远期AI供电主力的定位[8] - 燃气轮机及电网投资相关公司:推荐GE Vernova、应流股份等,作为满足电力需求增长的主力[8] 投资逻辑与细分领域机会 - 光储领域:电网扩容与燃气轮机难以完全填补电力供需缺口,光储受益于外溢需求,推荐阳光电源,相关公司包括阿特斯等[8] - 燃气轮机与电网领域:GE Vernova的3Q25能源/电网订单同比+50%/104%,推荐西门子能源,相关公司包括三菱重工等[8] - 核电领域:作为远期AI供电主力,直接受益于本次能源基建投资,相关公司包括卡梅科、中国铀业等[8]
猛砸万亿做基建 越南在布什么“棋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3 07:36
越南基建投资计划 - 越南政府宣布启动和竣工250个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总投资额达1280万亿越南盾(约500亿美元)[1] - 基建投资被视为越南未来10-20年经济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的关键驱动力[1] 基建现状与短板 - 越南公路质量全球排名第109位(2019年) 在东盟国家中垫底[2] - 全国仅60%国道为沥青路 70%公路为双向两车道[2] - 铁路系统主要沿用法国殖民时期米轨(轨距1000毫米) 平均时速仅50公里[2] - 2023年全国大停电导致鸿海、三星、立讯精密等企业损失14亿美元[3] - 2024年8月仍实施全国轮流停电方案[3] 基建改善进展 - 公共投资支出同比激增40% 上半年达268.1万亿越南盾(103亿美元) 占年度预算32.5%[6] - 连接港口的高速公路数量增加 工业园区主干路网基本成型[4][5] - 推进中越跨境铁路建设(如老街—河内—海防铁路)[5] - 河内与胡志明市规划建设第二机场[5] 资金筹措模式 - 250个项目中政府资助129个(478万亿越南盾/180亿美元) 私人及外资支持121个(305亿美元)[7] - 私人及外资占比达63%[7] - 采用PPP模式缓解财政压力 但私人资本参与意愿存疑[7][8] 中企参与机遇 - 中资企业已参与越南桥梁、公路、铁路、能源、电信项目[10] - 深圳地铁承建河内轻轨吉灵-河东线(越南首条轻轨)[9]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中标胡志明市轨道交通项目(合同额1754亿越南盾/4700万人民币)[10] - 山东高速集团承建河内至海防高速公路(获越南优质工程奖)及岘港至广义高速公路[10] - 中国电建越南公司合作开发风电设备工厂项目[10] 中企战略建议 - 需避免内部竞价 形成战略联盟共同竞标[11] - 优先选择技术优势领域(新能源、电力、通信)而非传统基建[11] - 转向"小而美"项目及承包模式(非直接投资)以控制风险[10]
猛砸万亿做基建,越南在布什么“棋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2 21:07
越南基建投资规划 - 越南政府宣布启动和竣工250个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总投资额1280万亿越南盾(约500亿美元)[1] - 基建投资被视为越南未来10至20年经济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的序幕[1] - 公共投资支出同比激增40% 截至2023年6月30日达到268.1万亿越南盾(103亿美元) 占2025年核定预算的32.5%[6] 基建现状与挑战 - 越南公路质量全球排名109位(2019年) 东盟国家中垫底 仅60%国道为沥青路 70%公路为双向两车道[2] - 铁路系统主要使用法国殖民时期遗留的米轨(轨距1000毫米) 平均时速仅50公里[2] - 2023年全国大停电导致鸿海、三星、立讯精密等企业损失14亿美元 2024年8月仍实施全国轮流停电[3] - 世界银行统计显示15个基建项目落后计划五年 投资成本达最初预估的两倍[7] 重点基建领域进展 - 公路:港口至大城市高速公路数量增加 大城市到工业园区高速骨架基本建成[4][5] - 铁路:推进中越"两廊一圈"对接 老街—河内—海防跨境铁路力争2024年底开工[5] - 机场:河内与胡志明市均规划建设第二机场以缓解航线饱和问题[5] - 能源:越南向中国广西购电 并在三星等大型厂商附近建设配套电厂[3] 资金筹措模式 - 250个基建项目中政府资助129个(478万亿越南盾/180亿美元) 私人及外资支持121个(305亿美元)[7] - 私人及外国直接投资占比达63% 采用PPP模式缓解财政压力[7] - 越南财政资金有限源于经济规模约束及税收优惠政策[8] 中资企业参与情况 - 中国深圳地铁承建的河内轻轨吉灵-河东线成为越南首条通车轻轨(2021年)[9]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中标胡志明市轨道交通项目(合同额1754亿越南盾/4700万元人民币)[10] - 中国电建越南公司合作开发风电设备工厂 山东高速集团承建河内至海防高速公路及岘港至广义高速公路[10] - 中资企业转向以小而美项目为主 更多采用承包模式而非直接投资以控制风险[11] 中资企业发展建议 - 需形成战略联盟避免内部竞价 防止压低价格竞标[11] - 应选择技术优势领域切入 如新能源、电力、通信等 规避传统基建领域的保护主义壁垒[12]
中国能建(601868):收入延续较快增长 境外表现好于境内
新浪财经· 2025-09-17 20:31
财务表现 - 2025H1公司收入2121亿元同比增长9% 归母净利28亿元同比增长1% 扣非归母净利25亿元同比增长8% [1] - 2025Q2收入1117亿元同比增长15% 归母净利12亿元同比下降9% 扣非归母净利11亿元同比下降6% [1]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4752/5170/5569亿元 对应同比增长率分别为9%/9%/8% [4]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2/100/113亿元 对应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0%/9%/12% [4] 业务板块表现 - 设计咨询业务收入91亿元同比增长16% 毛利率39.3%同比提升2.8个百分点 [2][3] - 工程建设业务收入1820亿元同比增长10% 毛利率6.5%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 [2][3] - 投资运营业务收入152亿元同比增长16% 毛利率35.1%同比下降8.4个百分点 [2][3] - 工业制造业务收入162亿元同比增长11% 毛利率16.6%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2][3] - 工程建设业务中新能源及综合智慧能源收入同比增长18% [2] - 投资运营业务中新能源及综合智慧能源收入同比增长49% [2] 经营效率与现金流 - 2025H1新签合同额7754亿元同比增长5% 为同期收入的3.7倍 [2] - 两金周转天数259天同比减少26天 [3] -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134亿元同比改善11亿元 [3] - 投资活动净现金流-255亿元同比改善11亿元 [3] - 资产负债率77.7%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 [3] 战略转型与增长动力 - 境外市场表现优于境内市场 [2] - 新能源及综合智慧能源业务增速显著高于板块平均水平 [2] - 公司持续推进"四新"能建和"四大转型"战略 [2] - 氢能/储能等新兴业务持续取得进展 [4] - 公司作为能源基建国家队 战略转型持续深化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