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航司
icon
搜索文档
长城基金汪立:新兴科技仍有望成为主线
搜狐财经· 2025-11-25 17:08
投资思路上,汪立认为,新兴科技仍有望成为主线,并适度关注低估消费与券商。汪立表示,全球产业 竞争力的提升也正推动中国企业打开新的增长空间,科技成长方向可关注港股互联网、半导体、传媒、 电力设备、创新药等;消费方向,基本面底部已现,估值与持仓均处于历史低位区间,可关注大众品、 酒店、航司、零售等;关于大金融方向,他认为金融是强化稳市机制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有望受益资产 管理需求井喷与市场交投活跃,可关注券商、保险、银行等。 免责声明:本通讯所载信息来源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渠道和研究员个人判断,但本公司不对其准确性或 完整性提供直接或隐含的声明或保证。此通讯并非对相关证券或市场的完整表述或概括,任何所表达的 意见可能会更改且不另外通知。此通讯不应被接受者作为对其独立判断的替代或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 或本公司的相关机构、雇员或代理人不对任何人使用此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行为或由此而引致的任何损失 承担任何责任。未经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将此报告或其任何部分以任何形 式进行派发、复制、转载或发布,且不得对本通讯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基金管理人提醒, 每个公民都有举报洗钱犯罪的义务和权利。每个公民都 ...
长城基金汪立:从再平衡到再配置,回调或是再次布局机会
新浪基金· 2025-11-25 16:10
上周A股显著回调,主要宽基指数普遍下跌。行业上,银行、大消费等红利与低估值行业相对跌幅较 小,传媒、军工等此前回调较早的行业走势相对稳健。整体来看,市场结构性分化持续,小盘成长风格 承压明显,价值与红利板块相对稳健,反映出资金在风险偏好下降背景下的博弈加剧。 宏观分析:内外风险正加速释放 国内方面,10月工业、消费、投资等分项增速均较9月有所放缓。假期错位、去年政策刺激下的高基数 形成短期扰动,工业生产、进出口等数据均受此影响出现阶段性波动。目前内外需压力仍待政策对冲, 有待进一步落实前期存量政策,适时出台增量政策。 与此同时,企业和居民端信贷表现也相对偏弱,10月受政府债缩量影响,社融增速继续走低。不过,增 量信息在于,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的影响已从委托贷款扩容中逐步体现出来,预计接下来也有望部 分支撑企业贷款;同时,财政部宣布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5000亿元下达地方,或将一定程度 托底年末两月的社融数据。当前来看,全年经济目标完成压力已不大,临近年底,政策重心或转向存量 工具落地与效果观察,增量刺激的紧迫性阶段性下降,或要等待明年进一步部署发力。 海外方面,重点关注外部风险扰动。一是美联储降息迷 ...
中国AI旅游应用分化加剧:谁在领跑?谁陷停滞?
搜狐财经· 2025-10-06 10:30
AI在中国旅游行业的应用现状 - 2025年下半年中国旅游行业AI应用正从概念探讨走向规模化落地,深刻改变旅行者计划制定方式和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模式[2] - 2024年上半年53%受访企业使用AI,下半年仅微增至54.1%,表明企业内部AI应用进展缓慢[5] - 调研基于3000份样本,涵盖酒店、航司、景区、旅游科技等多领域企业,按规模分为千人以上、500-1000人、50-200人三档[4] 不同规模企业的AI应用差异 - 大型企业(1000人及以上)AI应用率从80.6%降至74.4%,可能因初步尝试后对项目进行评估优化[6] - 中型企业(200-500人)AI应用率从38.5%大幅提升至53.3%,50-200人规模企业从40.7%增长至48.0%,成为推动AI普及的主要力量[6] - 小微企业(50人以内)AI应用率从45.7%降至27.3%,面临资金不足、技术人才缺乏和实施经验欠缺等障碍[6] 不同行业领域的AI应用分化 - 第一梯队为技术密集型航司领域,AI渗透率远超其他行业[7] - 第二梯队为商旅企业与旅游科技公司,对新技术敏感度高、决策链条短[7] - 第三梯队中OTA、旅游局/协会、景区/乐园积极追赶,酒店、旅行社/票务代理明显落后,租车及MICE公司尚未起步[8] 企业所有制与AI应用特点 - 央企AI使用率较高源于国家对自主可控系统的要求,过去一年采购大量AI一体机等设备[9] - 外企AI使用率较高受总部全球技术战略推动,落地速度快[9] - 调研企业均为个体在使用AI,不等于企业内部已跑通端到端的AI工作流程[11] AI应用方向与场景变化 - 76.3%企业将AI重点转向内部运营提效[12] - 门店运营管理应用率从21.3%下降至11.9%,因ROI算不通或替代效果未达预期[13] - 个性化推荐应用率从41%下降至28.8%,因企业认为成本超过收益[14] - 人才招聘场景应用率仅6.8%,下半年进一步下降[14] 企业对AI成熟度的认知 - 46.8%企业认为AI在一两年内就能趋于成熟,仅10%企业认为AI会在长期内逐步走向成熟,近5%企业认为当前已经成熟[16] - 这种判断过于乐观,通用大模型无法解决企业内部具体问题[18] AI破局关键与实施建议 - 企业管理层需对生成式AI重新认知,不能把AI当作纯粹IT项目或"取代人"的工具[19] - 需跨越"三大能力桥梁":组织提问思考能力、数据领导力和人机协同能力[19] - 应设立单独的AI PM Office,像推进数字化转型一样对相关流程进行闭环管理[23] - 可参考微软设置"AI贡献度"绩效指标,要求重要岗位员工将80%时间用于推动与agent协作[23] 成功案例与效率提升 - 阿里商旅AI提供多智能体驱动的AI商旅解决方案,包括员工差旅AI助手和企业管理AI助手两大模块[19] - 可帮助企业减少约20%差旅相关浪费,同时将员工行程规划效率提升90%以上[19] - 员工端仅需输入"事由、时间、地点"三个信息,即可在5分钟内生成符合企业差标的完整行程[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