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餐饮住宿业
icon
搜索文档
“粤享暖冬 乐游广东”消费季推出四大活动五大品牌六大优惠
搜狐财经· 2025-11-04 04:36
活动概览 - 广东省政府启动“粤享暖冬 乐游广东”消费季活动,活动时间为2025年11月至2026年3月底 [1] - 活动旨在通过四大活动、五大品牌、六大优惠政策集聚人气、激发消费潜力,呈现一场涵盖观赛、旅游、美食、购物的盛宴 [1][4] 活动背景与目标 - 广东地区生产总值连续36年位居全国首位,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和9大万亿元级产业集群 [3] - 广东实时在粤人口约1.6亿人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占全国十分之一,具备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3] - 活动是广东在关键时间节点打出的一套促进消费、提升形象、推动发展的组合拳 [4] 四大活动矩阵 - 活动紧扣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APEC峰会落地深圳以及寒假、春节等重要时间点 [7] - “跟着全运游广东”活动借力全运会开幕,推出23条“全运+”城市主题旅游线路和系列“赛事+景区”组合套餐 [8] - “迎峰会游广东”活动承接APEC峰会热度,面向全球发布入境游指南,推出10条精品线路,打造60个高品质夜间消费场景 [8] - “寒假游学到广东”活动聚焦亲子和游学市场,推出红色研学、岭南文脉、科创湾区等主题游学产品 [8] - “请到广东过大年”活动围绕春节民俗,推出七大特色活动矩阵,开展“四季村晚”、“广东村歌”、“粤剧春班”等百场文艺展演 [8] 五大消费品牌 - 打响“购在广东”品牌,发布“购物地图”,推出45款老字号“粤手礼”,打造“乐购小镇” [11] - 打响“食在广东”品牌,发布“美食地图”,推出首批30个特色美食集聚区和30条寻味线路 [9][11] - 打响“游在广东”品牌,发布“观光地图”,展示城市、乡村、滨海、森林、温泉等特色旅游资源 [11] - 打响“乐赏广东”品牌,发布“休闲地图”,推出千场精品文艺演出和千场高品质文博展览 [12] - 打响“健身广东”品牌,发布“健身地图”,支持“一城一品”赛事活动,实施“全运惠全民”计划,推动全运会场馆惠民开放 [12] 六大优惠政策 - 发放餐饮消费券,向来粤在粤群众提供地标美食展示、主题套餐和专属优惠 [15] - 鼓励星级饭店、乡村酒店和旅游民宿向全运会人员及来粤游客推出专属优惠,全运会相关人员凭有效证件享受入住折扣、延迟退房等礼遇 [15] - 全运会期间开行串联枢纽、商圈与景区的文旅客运线路,参赛人员免费乘坐城市公共交通 [16] - 消费季期间面向公众推出景区折扣优惠,全运会注册人员及记者等凭有效凭证享受省内超过260家国有A级旅游景区首道门票免费,以及近40家高人气旅游景区及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同等免费礼遇 [16] - 对购买汽车、家电、电子、体育用品及地方特色产品的消费者给予补贴,消费者可领取“广东优品购”消费券享受支付立减,其中汽车购新补贴每辆最高可达5000元,家电产品补贴每件最高可达1000元,电子产品、体育用品、地市优品补贴每件最高可达500元 [17][19] - 在全省参与零售、住宿、餐饮、交通等消费开票即可参加抽奖活动 [18] 资金支持 - 省财政专项新增安排35亿元资金,采用激励性方式分配,与地市促消费增量绩效目标相挂钩,通过省市联动形成合力 [18] - 通过发放“食在广东”餐饮消费券、“请到广东过大年”文旅消费券、“广东优品购”消费券,让消费者领券后立减抵扣 [19]
八月波黑平均净工资1579马克,环比名义下降1.4%
商务部网站· 2025-10-25 23:43
工资总体水平与变动趋势 - 2025年8月全国雇员月平均净工资为1579马克,环比名义下降1.4%,实际下降1.2% [1] - 月平均净工资同比名义涨幅13.5%,实际涨幅为9% [1] - 同期月平均总工资为2449马克,环比下降1.4%,但同比上涨13.7% [1] 分行业工资水平排名 - 信息通信行业月平均净工资最高,为2155马克 [1] - 金融保险业月平均净工资为2055马克,位列第二 [1] - 能源供应业月平均净工资为1939马克,位列第三 [1] - 餐饮住宿业月平均净工资为1137马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 - 建筑业月平均净工资为1257马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
产业数字化就业调研报告:全国产业数字化就业总量约6千万,集中于小微市场主体
36氪· 2025-09-17 18:05
产业数字化就业总量及趋势 - 2024年底全国产业数字化就业总量为6195.1万,占全国就业人员8.4% [1][14][22] - 2025年二季度末产业数字化就业总量降至6000.9万,环比下降0.9% [1][14][22] - 企业数字化就业岗位2083.1万(环比增10.7%),个体户数字化就业岗位3917.7万(环比降6.1%) [1][14][15] 行业分布特征 - 批发零售业数字化就业体量最大(2513.8万,占比41.1%),但环比下降9.3% [1][16][22] - 文化娱乐业数字就业渗透率最高(29.8%),餐饮住宿业渗透率19.3% [1][16] - 生产制造业数字化就业总量568.5万(环比增12.3%),渗透率仅4.6% [1][16][23] 调研方法与样本 - 采用线上问卷调研,覆盖社交媒体、电商、出行、外卖等多平台 [3][4] - 2024Q3至2025Q2累计收集样本超4.4万份,通过三渠道错位互补提升代表性 [4][5][6] - 问卷设计三层递进结构,明确限定"专门负责线上渠道的全职雇员"统计口径 [4] 地区分布特点 - 企业数字化就业集中于东部沿海省份,广东(331.1万)、江苏(235.8万)、浙江(145.4万)位列前三 [19] - 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中,15个省份企业数字化就业环比上升,16个下降 [19] - 个体户数字化就业未按省份分配(因经济普查缺乏省份分布数据) [25] 结构性特征 - 个体户连续四个季度贡献超六成产业数字化就业,显著高于其全国就业占比29.5% [1][23] - 电商平台是产业数字化就业主力,近半数岗位集中于批发零售业 [1][23] - 批发零售业个体户线上化率连续下滑,致整体就业量下降 [18][23]
政策“组合拳”发力 激发服务消费增长潜能
金融时报· 2025-08-20 09:09
服务消费增长空间 - 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支出比重为46%,低于美国、韩国、日本在相似发展阶段54%、53%、46%的基准水平,存在显著增长潜力 [2] - 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3%,持续高于商品零售增速,服务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2% [2] - 旅游咨询租赁、交通出行、文体休闲服务类零售额保持两位数增长,体育赛事活动带动消费超160亿元,场均拉动超3000万元 [3] 消费结构转变趋势 - 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2020-2024年),消费结构加速从商品主导转向服务主导 [1][2] - 服务消费涵盖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养老托育等八大领域,其中"一老一小"服务成为家庭刚需,文旅休闲消费快速增长 [3] - 国际经验显示人均GDP从1.3万向2.0万美元提升阶段,服务消费占比普遍提升4-6个百分点 [2] 供给端结构性矛盾 - 3岁以下婴幼儿入托率不足10%,远低于OECD国家36%的平均水平,养老托育供给滞后需求 [4] - 服务消费领域存在低端同质化供给过剩与专业化个性化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 [4] - 新兴消费领域盈利模式尚不成熟,企业盈利水平受消费偏好影响显著 [4] 金融政策支持措施 - 个人消费贷款实施1个百分点财政贴息(2025年9月-2026年8月),单户贴息上限1万元 [6] -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聚焦八大消费领域,同样享受1个百分点贴息,期限1年 [6] - 运用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工具,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定向支持重点领域 [7] 多元化融资机制建设 - 加快发展债券、股权等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大餐饮住宿、家政服务等领域金融资源投入 [1][7] - 保持流动性充裕并推动融资成本下降,强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 [7] - 财政金融政策联动通过降低信贷成本提升居民消费杠杆运用意愿 [6] 产业升级与政策协同 - 支持经营主体通过产业升级和业态融合提升供给能力与质量 [7] - 需协同财政、就业、社保政策制定中长期消费战略,优化养老医疗服务体系 [7] - 通过提升低收入群体保障力度有效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 [7]
【广发宏观钟林楠】对个人消费贷款与服务业贷款贴息政策的理解
郭磊宏观茶座· 2025-08-12 22:14
政策背景与定位 - 两项贴息政策是《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及7月31日国常会精神的具体落实 旨在2025年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 [1][8] - 后续消费领域政策空间包括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健全消费统计监测体系 扩大消费基础设施投资等 [1][8]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细节 - 支持范围覆盖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发放的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 要求贷款机构能识别消费交易信息以避免资金空转 [2][11][12]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 以及单笔5万元以上特定领域消费(家用汽车 养老生育 教培 文化旅游 家居家装 电子产品) 单家机构累计贴息上限30万元 [2][11][12]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最高不超过合同利率的50% 中央与地方财政分别承担90%和10%贴息资金 [2][11][13] - 经办机构包括6家国有大行 12家股份行及5家消费金融公司 [2][14] 个人消费贷款政策影响评估 - 贴息后消费贷利率或从3%降至2%左右 但受多重条件限制 实际受益规模难准确估算 [3][15] - 截至2025年6月末消费贷款余额21万亿元 过去一年新增1.2万亿元 仅占同期社零总额41.3万亿元的2.9% 对消费总量短期影响有限但信号意义显著 [3][15] - 2017-2019年消费贷款增量占社零比重达7.0% 6.2% 4.3% 而2023-2024年该比重降至5.4%和2.5% [15]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细节 - 支持范围覆盖2025年3月16日至12月31日期间发放给餐饮住宿 健康 养老等8类服务业的贷款 资金需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4][16][17] - 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 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单户贴息贷款上限100万元 中央与地方财政分别承担90%和10% [4][16][18] - 经办银行包括3家政策行 6家国有大行及12家股份行共21家全国性银行 [4][19] 服务业贷款政策影响评估 - 以住宿餐饮 居民服务 文体娱乐三行业为代表 2023年末贷款余额1.8万亿元 年增量约500-1200亿元 [5][20] - 经办银行2023年对三行业贷款余额约1.3万亿元(占总额74%) 年增量约370-888亿元 [5][20] - 服务业就业吸纳密集度高 2023年三行业从业人员达6279万人 占总就业人数12% 政策有助于稳定就业 [6][21] 政策协同与历史对比 - 贴息是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的典型举措 类似2020年防控企业贷款贴息(1点) 2022年设备更新贴息(2.5点)及2024年设备更新贴息(1点) [7][24] - 协同政策可在保持银行息差前提下定向支持特定领域 并通过政府加杠杆带动社融中政府债比重升高 M2拉动率上升等效应 [7][24] - 其他协同方式包括政策性金融工具撬动投资 央行流动性支持 财政为银行注资补充资本等 [7][24] 下半年政策导向 - 政治局会议强调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和高质量推动"两重"建设 服务消费与两重领域成为政策焦点 [6][22] - 个人贷款贴息和服务业贷款贴息分别从需求端和供给端发力 共同扩大消费弹性 [6][22]
台山广海镇:锚定“百千万工程”目标 奏响镇域经济振兴强音
南方都市报· 2025-06-30 14:23
经济跃升 - 广海镇以海洋经济为核心引擎,推动从传统渔业到渔文旅全链条融合,加速产业升级 [2] - 完成渔港经济区道路配套项目(一期)、东环路、西环路建设,15.3公里路网升级 [2] - 生态海堤项目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2] - 渔旅融合项目稳步推进,海洋经济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2] - "五一"假期期间,广海镇举办活动带动渔港客流量达8.5万人次(同比增长30%),水产交易零售额突破450万元 [2] - 渔港周边民宿平均入住率达九成以上,周边餐饮店营业额同比增长3倍以上 [2] 小城乡焕新 - 广海镇聚焦城乡风貌提升,推进美丽圩镇"七个一"项目建设 [3] - 完成圩镇客厅、高速出入口环境优化、环渔港慢行步道、美丽渔村外立面改造等项目 [3] - 完成"三线"整治15.9公里,新建公园、广场6个 [3] - 鲲鹏99栋民居披上海洋主题墙绘,实现渔业资源向旅游资源转化 [3] - 广海古树群入选"广东十大最美古树群",建设菩提古树绿美示范带 [4] - 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种植苗木9514棵 [4] 富民兴村 - 广海镇创新探索多元产业发展路径,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5] - 打造集装箱美食街,带动9个村(社区)入股项目 [5] - 鲲鹏村、奇石村等联合创建台山市鲲鹏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购置二手吊车承接服务 [5] - 鲲鹏村成立台山市鲲鹏农产品有限公司,线上、线下销售额累计超80万元 [6] - 盘活闲置土地打造菩提古树公园民宿项目,推出围炉煮茶、汉服摄影等体验项目 [6] - 形成"海鲜美食+住宿体验+文化观光"的复合业态,带动乡村旅游产业升级 [6] 广海镇名片 - 广海镇面积132.58平方公里,下辖7个行政村、2个社区,户籍人口、常住人口约4.1万人 [7] - 广海镇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全国重点镇和广东省中心镇 [7] - 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第二批典型镇培育名单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