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软件应用
搜索文档
六大机构 研判A股后市!
中国证券报· 2025-11-16 23:16
市场整体表现与风格轮动 - A股市场本周延续整理格局,风格再平衡明显,前期涨幅较大的科技板块回调,消费、医药等板块表现较好[1] - 临近年末,机构配置趋于均衡,为明年景气方向布局做准备[5] - 11月以来结构“再平衡”成为全球股市共同特征,资金从前期领涨的科技板块轮动至资源品、消费、医药等低位板块[6] 监管政策动向 - 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将研究谋划“十五五”时期资本市场战略任务,着力推动市场更具韧性、制度更加包容、上市公司质量更高、监管执法更有效、开放迈向更深层次[2]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互联网平台反垄断合规指引(征求意见稿)》,为平台经营者设定清晰明确的行为指引[4] 宏观经济数据 - 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环比增长0.17%[3] - 10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291亿元,同比增长2.9%,环比增长0.16%[3] - 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08914亿元,同比下降1.7%,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增长1.7%[3] 机构行业配置观点 - 机构重视涨价资源品、新消费等细分领域,科技成长板块看好存储、AI软件应用等方向[1] - 建议关注“反内卷”、红利等主题机会,科技主题关注补涨细分方向及产业趋势催化[5] - 科技成长方向重点关注低位AI软件应用、军工、医药等,顺周期方向关注涨价资源品、新消费及服务消费、农业等[6] - 建议关注储能产业链“涨价”行情,包括存储芯片、燃气轮机、SOFC电池、固态变压器、储能等[7] - 成长价值风格以均衡配置为宜,关注成长中低位方向包括军工、创新药、出口链等,顺周期方向关注养殖、化工、地产链等[10] 科技板块投资逻辑 - 科技产业主线在云巨头资本开支上升等逻辑支撑下依然清晰且具备想象空间[8] - 科技板块静态估值偏高但从PEG视角审视估值仍具合理性,投资关键在于甄别能真正兑现业绩的公司[8] - 算力特别是国产算力行情未完,但短期可能需要等待新的“点火器”[7] 投资策略建议 - 短期板块轮动速度或加快,市场风格将迎来阶段性均衡化,操作上以均衡配置为宜[1][7] - 长期A股定价因素更多在国内,经济面企稳向好趋势和政策面鼓励支持力度均未改变,回调或是买入良机[9] - 操作层面不应单边押注,高抛低吸、积极轮动的“核心底仓+卫星轮动”或是较优选择[9] - 坚守核心赛道,将可能的低位轮动视为战术机会而非战略切换[8]
【十大券商一周策略】短期或进入宽幅震荡阶段,中长期向好趋势不改
券商中国· 2025-11-16 22:54
市场整体趋势判断 - 市场有望继续呈现科技和顺周期的轮动[2] - 当前处于牛市1.0阶段的高位区域,先做好高位震荡市[3] - 结构再平衡成为全球股市的共同特征,资金从前期领涨的科技板块轮动至资源品、消费、医药等低位板块[4] - A股行情整理格局仍在延续,板块之间快速轮动[5] - 市场大方向或仍处在牛市中,不过短期或进入宽幅震荡阶段[7] - 11月正延续10月风格再均衡过程,年底之前本轮A股高切低行情难言结束[10] - 市场短期或延续4000点左右震荡行情,短期难有方向性突破[12] 科技板块观点 - 科技成长长期性价比不足,短期性价比较高[3] - 近期海外带来扰动或将再一次为AI等景气成长主线提供布局窗口[4] - 科技板块处于盘整状态,资金开始向锂电池、电解液等主题扩散轮动[5] - 流动性牛市中后期,长期产业逻辑更强的科技主线可能会再次回归[6] - 中期继续关注TMT和先进制造板块,流动性驱动行情下TMT更容易成为主线[7] - 中小市值+主题投资仍是11月的核心主线,聚焦十五五相关主题投资如储能、电池、国产替代、新材料等[8] - 科技内部投资已经明显分化,加剧有基本面支撑的强势品种抱团与相对低位有产业催化品种的轮动倾斜[10] 顺周期板块观点 - 顺周期长期仍处于低估值区域,但短期性价比不足,投资需向有Alpha逻辑的方向收缩[3] - 明年景气边际改善预期和结构再平衡继续为顺周期板块提供估值修复契机[4] - 价值风格明显走强,金融、周期、消费轮流表现,风格扩散后价值股同时受益于经济企稳和业绩验证,是年度级别的牛市[6] - 短期关注防御及消费板块,市场处于震荡阶段时前期滞涨方向可能表现更好,对应于本轮即为高股息及消费板块[7] - 关注受益反内卷带来盈利改善的方向如化工[8] - 根据一致预期,明年高景气或困境反转具备弹性、本轮涨幅偏低的顺周期行业集中在钢铁、化工、建材、新消费&服务消费、农业等[4] 行业配置与机会 - 科技板块关注低位的AI软件应用、军工、医药等,重视AI硬件的潜在估值修复机会[4] - 在板块轮动中关注反内卷、红利等主题机会,科技主题关注补涨细分及产业趋势的催化[5] - 关注低位价值板块,非银金融弹性逐渐增加,成长中关注低位的电力设备、AI应用端,周期股半年内也有望存在弹性表现[6] - 关注港股创新药对A股的指引信号[8] - 全球电力相关资产仍是重要投资主线,建议关注上游资源(铜、铝、锂、油、煤炭)、油运、基础化工、钢铁以及国内消费如食品饮料、航空、纺织服装和资本品如工程机械、电力电网设备、重卡[9] 时间节点与催化因素 - 2026年春季前科技成长还有反弹机会,2026年春季可能是阶段性高点[3] - 科技风格容易在四季度相对跑输,而跨年期间及次年初表现较好,真正风格切换可能在明年上半年随着水牛向基本面牛过渡的概率提升时到来[10] - 美联储12月是否降息将高度依赖于即将发布的通胀及就业数据,短期板块轮动速度或有加快[12] - 中美双方迎来阶段性合作小周期,对人民币资产偏好提升有利,同时对明年上半年共振经济向上(主动补库)形成积极暗示[11]
A股分析师前瞻:11月,主题投资更占优
选股宝· 2025-11-16 22:07
市场阶段与风格特征 - 11月市场处于业绩真空期,基本面指引弱化,围绕“次年政策与景气趋势”的预期交易强化 [1] - 11月市场特征为“反基本面”和“远期博弈”,股价表现与基本面关联度降低,此特征预计持续至12月中下旬或明年初 [2] - 10月份之后到明年初,季报数据和经济数据对股票市场的影响逐渐弱化,政策预期和估值的重要性提升 [1] 资金面与市场结构 - A股资金面以存量博弈为主,融资资金和南向资金交易显示资金存在“高低切” [1] - 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落地有助遏制基金“风格漂移、押赛道、抱团、追逐短期排名”等问题,机构的极致抱团或有所弱化 [1] 潜在投资主线与关注板块 - 11月是有利于“中小市值+主题投资”的市场环境 [1] - 近期海外扰动或为AI等景气成长主线提供布局窗口,后续核心催化在于11月19日英伟达财报及新经济数据对12月降息预期的修正 [2] - 筛选近几个季度订单增速连续改善、25Q3订单增速同比高增的行业,包括计算机设备、船舶、数字芯片设计、液冷温控、电池、风电设备、半导体设备等 [2] - 四季度存在重大风格切换可能,出海+低位顺周期板块将占优 [3] - 科技成长板块在利率中枢下移、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仍是中期主线 [4] 宏观环境与政策预期 - 中美科技股回调主因海外流动性紧张和AI泡沫担忧,后续需关注美国经济数据与12月降息预期变动 [1] - 预判今年底到明年上半年,中美经贸关系缓和将对人民币资产偏好提升及明年上半年共振经济向上形成积极暗示 [3] - 12月政治局会议是需求侧回升政策托底的下一个关键观察窗口 [4]
A股分析师前瞻:年末为什么会出现仓位与风格的再平衡?
选股宝· 2025-11-09 21:15
年末市场风格再平衡 - 从历史规律看,过往三季度持仓偏离度较高的主线板块(如新能源、医药生物、食品饮料等)在11月前后多呈现偏弱表现 [1] - 四季度主线板块普遍面临收益兑现压力,因前期累积丰厚涨幅且资金拥挤度处于高位,春季行情启动前大概率迎来仓位再平衡 [1] - 主动偏股型基金三季报显示,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电子行业持仓占比达25%,TMT板块仓位超40%,均创历史新高 [3] 机构调仓逻辑与关注板块 - 调仓应关注抛开AI叙事也有独立逻辑、且ROE处于长周期底部持续向上的板块,如化工、有色、电新等沉寂较久、利润率和行业景气度在历史相对低点的行业 [1][2] - 科技行业发展的短缺环节已从美国主导的算力基础设施,过渡到以中国更具优势的电力、制造与泛基础设施领域,构成对中国资产的重定价 [2][4] - 扩散行情中,电力设备与化工板块的部分细分行业机会值得关注,如电工仪器仪表、钛白粉、有机硅等 [4] 市场环境与日历效应 - 复盘过去十年,11月小盘风格上涨概率高于大盘风格,因A股处于业绩和宏观事件“真空期”,市场基于来年预期进入主题投资活跃阶段 [1][3] - 近期两融交易额占A股成交额比例持续处于10%以上,反映市场热度维持,A股微观流动性相对宽松 [3] - 每年四季度存在基于投资者配置思路变化的季节性规律,容易成为风格变化的高发期,历史上12月市场风格更容易偏向低估值价值 [3] 产业趋势与配置方向 - 以AI为代表的全球产业趋势是核心方向,全球科技产业需求呈趋势性增长,海内外算力链等核心品种经历短期调整后将为后续上涨积蓄动能 [3] - 以“十五五”规划为核心的国内政策相关产业是另一方向,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科技制造、先进产能等领域有望成为春季行情核心配置方向 [3] - 明年预计仍处于向上周期的五个需求领域包括:美国AI(算力/存力/电力等)、端侧、美国医药、国内储能、国内及欧洲海风 [2]
国内海风陆续开工+欧洲风电供给紧缺,这家龙头同时布局海洋牧场、换流站、漂浮式基础等产品
摩尔投研精选· 2025-11-04 18:10
宏观策略观点 - 当前市场关注重点在于结构而非指数 寻找下一年强者恒强或困境反转的方向是关键[1] - 若明年主线风格景气优势持续 则年末行情中主线保持定力 若主线景气预期证伪或低位方向景气预期向好 则市场可能系统性转向低位方向[1] - 科技和高端制造为代表的新动能景气优势持续释放 产业趋势加持下仍是明年景气挖掘重点领域[1] - 政策推动下顺周期方向亮点增多 更多方向边际改善趋势有望确认 提供估值修复空间[1] - 布局年末行情两条思路:科技成长仍是后续重点关注和挖掘方向 同时关注受益于供给侧出清和需求侧结构性变化的方向[1] - 重点关注低位科技成长如AI软件应用 军工 医药 以及顺周期如钢铁 化工 建材 新消费&服务消费 农业[1] 锂电产业动态 - 11月锂电产业链排产亮眼 样本企业中电池排产达138.6GWh 环比增长1.5% 隔膜排产18.9亿平 环比增长3.3% 电解液排产10.7万吨 环比大幅增长12.0%[2] - 11月排产亮眼主要驱动力包括国内储能迎来第四季度并网高峰 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因明年免购置税政策可能退坡而出现抢装[2] - 欧洲新能源车销量持续提速 9月销量同比增长33.1% 美国AI基建持续提速在电力紧缺背景下带动储能需求[2] - 行业景气度持续向上 需求向好同时供给端显著放缓 供需关系出现收紧 产业链各环节已陆续出现涨价[2][3] - 电池 六氟磷酸锂 磷酸铁锂 负极等环节率先迎来拐点[2][3] - 头部电池企业储能电池基本已满产 并在寻求外协产能以满足客户需求 储能电池在第三季度已陆续落地涨价 相关收益有望在第四季度报表中体现[3] - 上游正负极环节 磷酸铁锂动力型/储能型单吨加工费已分别上涨至3.75/3.60万元 涨幅已超出传导原材料涨价的幅度[3] - 负极实质性扩产较少 10万吨级以上产能扩产周期至少需两年以上 行业供需偏紧状态有望至少持续到明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