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融

搜索文档
中外资机构竞逐东方财富股权 易方达、阿布扎比投资局等17家现身获配名单
证券日报· 2025-07-25 23:52
股权转让事件 - 股东沈友根通过询价转让方式高效完成15880万股股份转让,总价约34.4亿元,从发布计划到实施完毕仅用时7天 [1] - 转让股份占公司总股本1%,转让后沈友根持股比例由1.2%降至0.19% [2] - 采用询价转让机制,不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受让方6个月内不得转让 [1][2] - 转让价格21.66元/股,处于年内低位,估值吸引力凸显 [4] 获配机构情况 - 17家中外资知名机构获配,包括易方达基金(7150万股)、阿布扎比投资局(2500万股)、摩根士丹利(1200万股)等头部机构 [1][3] - 同行机构国泰海通(962万股)、中信证券(450万股)、广发证券(108万股)也参与获配 [3] - 102家机构收到认购邀请,27家提供37份有效报价,有效认购倍数达1.96倍 [2] 公司核心竞争力 - A股稀缺的"纯互联网券商+金融IT"双料龙头,经纪、两融、基金代销等核心业务市占率持续攀升 [1] - 独特的商业模式具备网络效应与规模效应,被视为券商板块中的"成长股" [1] - 自研金融大模型已全面嵌入用户服务、投研、投顾、风控等环节,是"AI+金融"落地最快场景之一 [4]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4.86亿元(同比+41.93%),归母净利润27.15亿元(同比+38.96%) [5]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116.04亿元(同比+4.72%),归母净利润96.1亿元(同比+17.29%) [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总资产3314.74亿元,净资产832.77亿元 [4] 发展历程与前景 - 2010年登陆创业板,2015年成为首家市值突破1000亿元的创业板上市公司 [4] - 通过资本市场收购实现跨越式发展,全资控股哈富证券、东方财富证券,2019年获公募基金牌照 [4] - 引入优质境内外长期机构投资者,优化股权结构,有望带来业务合作、资源整合等新机遇 [2][4]
三大底气有望夯实券商中期业绩
证券日报· 2025-07-10 00:19
核心观点 - 上市券商中期业绩预计显著增长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或达20%左右 [1] - 金融市场流动性充裕 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行业转型深入共同支撑业绩高增长 [1] 金融市场流动性充裕 - 货币政策持续宽松 5月15日起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 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2] - A股市场交投活跃 日均成交额稳定在1.3万亿元以上 新增开户数突破1260万 两融余额维持1.8万亿元高位 [2] - 交易活跃度提升带动经纪业务佣金收入增长 两融业务规模扩张贡献利息收入增量 [2] 资本市场结构性变革 - 科创板深化改革推出"1+6"措施 包括设置科创成长层 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等 [3] - 上半年券商A股股权承销额合计7098.54亿元 其中IPO承销额380.02亿元 同比增长25.53% [3] - 投行业务在IPO 再融资及并购重组领域迎来机遇 收入来源进一步丰富 [3] 行业转型纵深推进 - 证监会拟完善分类评价制度 新增"服务国家战略"指标 引导行业向质量提升转型 [4] - 头部券商强化全业务链服务能力 中小券商聚焦财富管理 产业投行等细分赛道 [4] - 国际业务收入占比稳步提升 受益于"A+H"上市热潮及跨境并购需求增长 [4] 业绩评价维度 - 需综合考量执业质量 风控水平 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等指标 [5] - 短期业绩高增需转化为长期竞争力 夯实资本实力和专业能力是关键 [5]
科创板两融余额1587.83亿元 较上一交易日环比增加1.99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7-04 10:21
科创板两融余额数据 - 7月3日科创板两融余额达1587.83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增加1.99亿元,连续9个交易日增长 [1] - 融资余额为1582.10亿元,单日增加1.90亿元,融券余额为5.72亿元,单日增加940.78万元 [1] 近期两融余额变动趋势 - 6月20日至7月3日期间,两融余额累计增长42.54亿元(1545.29亿元→1587.83亿元) [1] - 单日最大增幅出现在6月26日(+12.56亿元),最大降幅为6月20日(-6.13亿元) [1] - 融资余额与融券余额同步增长,融资余额占比持续维持在99.6%以上 [1] 历史数据对比 - 5月22日至7月3日,两融余额整体呈上升趋势,区间涨幅达63.41亿元(1524.42亿元→1587.83亿元) [1] - 5月下旬曾出现连续5个交易日下滑(5月27日-5月30日),累计减少2.6亿元 [1] - 6月10日单日增幅达12.35亿元,为统计周期内第二高单日增量 [1] 注:所有数据均来自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表格 [1]
微观流动性监测,银行大规模定增
2025-07-02 09:24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医药生物、食品饮料、石油石化、非银金融、机械设备、电子、基础化工、国防军工、钢铁 - **公司**: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偏股型公募基金**:新发表现良好,本期新发份额 296.6 亿元,较上一期增长 17%,最近一周新发规模 257 亿元处于过去三年 98 分位数,但近期发行规模仍处低位,5 月新成立股票型基金回落,6 月预计延续震荡,受地缘政治风险影响市场避险情绪上升[1][3][4] - **北向资金**:截至 6 月 22 日,成交额占比小幅回落,活跃度下降,成交活跃度处阶段性低位,因美股反弹使部分资金回流,新兴外资对新兴市场持谨慎态度,本周成交额较上期分别上升 22.19%和下降 15%,单周成交额占比为 12%[1][5] - **两融资金**:截至 6 月 22 日,两融余额占比小幅下降,净流入较前期减少 30%,市场投资情绪不高,交易额占比处于阶段性低位但仍有修复空间,净流入集中于下游消费和上游原料支持服务板块,医药生物、食品饮料、石油石化行业净流入居前,非银金融、机械设备、电子行业净流出居前,融资余额为 1.79556 万亿元,融券余额为 115 亿元,占全 A 流动市值比例为 2.3%,两融交易额占全 A 交易额 8.7%,本期净流入 50 亿元[1][5] - **存量股票型 ETF**:本期净申购额收窄,科创板 50ETF、白酒 ETF、中证 500ETF 及国联半导体 ETF 净申购领先,消费类、创业板及信息技术创业板 ETF 净赎回领先,本期净申购额为 -28 亿元,相比上一期 -85 亿元明显收窄[1][6] - **IPO 融资**:未来两周 IPO 规模预计 26.5 亿元,本期股权融资规模大幅上升至 4300 亿元,主要受益于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及邮储银行的大规模增发,募资金额分别为 1650 亿、1200 亿和 1300 亿元[1][6][7] - **产业资本**:本期净减持 85.75 亿元,集中在中邮制造和支持服务板块,机械设备、电子及基础化工行业净减持领先,食品饮料、石油石化及钢铁行业出现小幅增持,期限售解禁市值 1078 亿,相比上一期 411 亿上升 162.85%,未来两周预计解禁 1335 亿,国防军工解禁压力最大预计 200 亿[2][8] - **南向资金**:本期净流入 290 亿,相比上一期 394 亿环比减少 26%,5 月底起持续净流入,市场情绪逐步修复,因伊以冲突缓和及美联储降息预期影响[2][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今年以来权益类基金发行规模持续处于低位水平,2024 年 9 - 12 月有阶段性发行潮,近期偏股型基金发行规模仍低[4] - 从 2022 年以来的周度分位数看,偏股型公募基金最近两周分别为 7%和 97%[3]
科创板两融余额1577.05亿元 较上一交易日环比增加5.34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7-01 09:46
科创板两融余额变动 - 6月30日科创板两融余额达1577.05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5.34亿元,连续6个交易日增长 [1] - 融资余额为1571.49亿元,单日增加5.13亿元,融券余额为5.56亿元,单日增加2173.62万元 [1] 近期两融余额趋势 - 6月26日单日增幅显著,两融余额增加12.56亿元至1570.86亿元 [1] - 6月10日两融余额单日增加12.35亿元,6月5日增加7.88亿元,显示阶段性资金活跃 [1] - 5月23日至5月29日期间两融余额连续5个交易日下降,累计减少6.96亿元 [1] 融资与融券结构 - 融资余额占两融总额的99.65%,融券余额占比仅0.35%,显示杠杆资金主导 [1] - 融券余额波动较小,近一个月维持在5.10亿至5.60亿元区间 [1] 关键时点数据 - 6月20日两融余额单日减少6.13亿元,为统计期内最大单日降幅 [1] - 5月30日至6月3日两融余额累计增长0.59亿元,呈现低位企稳特征 [1]
股指月报:美国关税豁免将到期,关注特朗普极限施压风险-20250630
正信期货· 2025-06-30 13:1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宏观上中美第二次会谈成果不显著,美国关税豁免期将结束,未来两周关税冲击或卷土重来,国内经济步入季节性回升转折窗口,关注6 - 7月底政治局会议潜在宏观利多 [4] - 中观层面地产销售低位季节性回升但旺季不旺,服务业结构分化且高位降温,5月生产和投资退坡,消费在财政补贴下增长,制造业抢出口逻辑延续,供需矛盾降温,物价有望回升,关注下半年财政发力 [4] - 资金方面国内流动性宽松,海外在美联储偏鸽指引和经济数据下滑下也趋于宽松,金融条件改善,美元指数有望反弹,国内股市获增量资金,被动ETF和两融资金流入,IPO等股权融资和解禁压力维持 [4] - 估值上各指数短期反弹后仍处历史中性偏高水平,国内外股债溢价率低,配置资金吸引力一般 [4] - 策略上宏观和产业基本面压力边际反转,金融条件宽松,宽基指数估值不便宜,美国关税政策压力或再袭,股市三季度震荡上涨,建议7月急跌做多股指,风格上先多IC和IM,后多IF和IH,或多IM空IF套利 [4] 各目录总结 行情回顾 - 过去一月全球股市A股领涨、欧洲领跌,创业板指涨幅6.58%居前,富时欧洲跌幅 - 0.95%垫底 [8][9] - 过去一月行业综合金融领涨、食品饮料领跌 [12] - 过去一月四大股指期货(IH、IF、IC和IM)基差率分别变化0.48%、0.53%、0.91%、1.26%,贴水显著收窄;跨期价差率(当月和下月)分别变化 - 0.16%、 - 0.2%、0.16%和0.16%,IH跨期贴水扩大,IF、IC和IM收窄;跨期价差率(下季和当月)分别变化 - 0.08%、 - 0.12%、0.21%和0.35%,IH和IF远期贴水扩大,IC和IM收窄 [16][17] 资金流向 两融和稳市资金 - 6月两融资金流入375亿元至1.84万亿,两融余额占沪深两市流通市值比例降0.02%至2.27%;被动性股票ETF资金规模首破3万亿达30185亿元,较上月增683.5亿元,份额19959.4亿份,较上月赎回79.2亿份 [22] 产业资本 - 6月股权融资5419.6亿元,数量6家,IPO融资87.3亿,定向增发5332.3亿,可转债融资43.5亿,规模回升至高位;6月解禁市值2185亿,环比增1099.8亿,处年内次高水平 [25] 流动性 货币投放 - 6月央行OMO逆回购到期52980亿元,投放63795亿,净投放10815亿元,公开市场流动性季末宽松;MLF投放3000亿,到期1820亿,连续四个月净投放,流动性供给中性趋松 [27] 货币需求 - 6月国债发行15958亿,到期8896.5亿,净需求7061.5亿;地方债发行13489.8亿,到期4843.2亿,净需求8646.5亿;其他债发行72260.4亿,到期66366亿,净需求5894.3亿;债市总发行101708.2亿,到期80105.8亿,净需求21602.3亿,债务融资需求维持高位 [30] 资金价格 - 上月DR007、R001、SHIBOR隔夜分别变化3.2bp、 - 12.6bp、 - 10bp至1.7%、1.44%、1.37%;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反弹0.7bp,股份制银行CD利率回落3bp至1.67%,资金利率低于MLF和政策利率,资金供给宽松,债务融资需求强,实体融资乏力,价格低位震荡 [33] 期限结构 - 上月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较前一周变化 - 2.3bp,5年期变化 - 5.6bp,2年期变化 - 10.3bp;10年期国开债收益率较前一周变化 - 2.1bp,5年期变化 - 5.2bp,2年期变化 - 5.2bp,6月收益率期限结构走陡,国债和国开债信用利差短端扩大 [37] 中美利差 - 6月美国十债利率变化 - 14.0bp至4.29%,通胀预期变化 - 3.0bp至2.29%,实际利率变化 - 11.00bp至2.00%,风险资产价格上涨;美债10 - 2Y价差变化5.00bp至56.00bp;中美利差倒挂缩窄9.80bp至 - 264.38bp,离岸人民币升值0.47%,美元兑人民币在近三年区间中枢震荡 [40] 宏观基本面 地产需求 - 截止6月26日,30大中城市商品房周成交面积292.8万平方米,环比回升但处同期偏低水平,较2019年同期降32.1%;二手房销售季节性下降,上月新房和二手房表现背离,总体旺季不旺,关注增量政策 [43] 服务业活动 - 截止6月27日,全国28大中城市地铁客运量周度日均8126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1.8%,较2021年同期增32.5%,服务业活动高位季节性回落;百城交通拥堵延时指数反弹,处近三年中性水平,服务业活动趋于平稳 [47] 制造业跟踪 - 6月制造业产能利用率涨跌分化,钢厂产能利用率变化0.14%,沥青产能利用率变化3.8%,水泥熟料企业产能利用率变化2.06%,焦企产能利用率变化 - 2.31%,外需相关化工产业链平均开工率较上月变化 - 0.24%,内需回升,外需乏力 [51] 货物流 - 货物流和人流维持高位,电商邮政快递和旅游民航保障班数增长强劲,周度回升;高速公路和铁路运输疲软,增速有限,谨防7 - 8月季节性下滑 [56] 进出口 - 出口方面中美贸易和谈后抢出口逻辑反复,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短暂回落后反弹;7 - 8月需防范关税摩擦二次回踩风险 [59] 海外 - 美国5月PCE通胀反弹,核心PCE录得2.68%,较上月增0.1%,假设关税冲击延续,环比折年率有望反弹至2.43%,低于2.5%,美联储降息有数据支撑 [61]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释放偏鸽信号,美国一季度GDP修正值下降,5月居民PCE收入和消费下降,市场预期2025年降息3次,幅度50 - 75bp,降息时点在9、10月和12月,7月降息概率回升至18%,9月概率大增,年内降息终值介于3.5% - 3.75%区间 [65] 其它分析 估值 - 过去一月股债风险溢价录得3.41%,较上月降0.18%,位于71.3%分位点;外资风险溢价指数录得4.45%,较上月降0.32%,位于29.3%分位点,外资吸引力中性偏低 [68] - 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和中证1000指数估值分别位于近5年77.4%、68.4%、75.8%和59.1%分位数,相对估值不低;估值分位数较上月变化8.8%、14.9%、 - 0.7%和 - 4.6%,小盘股吸引力增加,大盘股吸引力下降 [73] 量化诊断 - 根据季节性规律7月股市季节性震荡上涨、结构分化,成长风格占优,周期风格先扬后抑;7月易于上涨,关注IC和IM回调做多、IF和IH急涨后波段做空、急跌后中期做多机会 [76]
科创板两融余额1545.29亿元 较上一交易日环比减少6.13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6-23 10:25
科创板两融余额变动 - 6月20日科创板两融余额为1545.29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减少6.13亿元,连续3个交易日下降 [1] - 融资余额为1540.40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减少6.09亿元 [1] - 融券余额为4.90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减少420.41万元 [1] 近期两融余额趋势 - 6月17日至6月20日两融余额连续下降,累计减少13.44亿元(1558.73亿元→1545.29亿元) [1] - 6月16日两融余额单日增加8.46亿元,为近期最大单日增幅 [1] - 6月13日两融余额单日减少7.33亿元,为近期最大单日降幅 [1] 融资与融券余额对比 - 融资余额占两融余额比例达99.68%(1540.40亿元/1545.29亿元) [1] - 融券余额占比仅0.32%,且连续3个交易日下降(4.97亿元→4.90亿元) [1] - 近20个交易日融券余额波动区间为5.24亿元至5.60亿元 [1] 历史数据波动 - 5月9日两融余额单日增加10.10亿元,创近一个月最大单日增幅 [1] - 5月23日两融余额单日减少4.30亿元,为5月最大单日降幅 [1] - 5月整体两融余额波动区间为1517.68亿元至1528.65亿元 [1]
微盘对轮动的思考
东北证券· 2025-06-08 15:20
市场策略 - 4月以来微盘和红利策略跑赢市场,因流动性宽裕、基本面偏弱,市场通过轮动获超额或布局防御板块[2][14] - 红利策略6月因分红价格波动、历史倾向大盘成长风格,仅银行保持优势;微盘策略换仓频率高、个股市值小[2][14] - 2020年以来微盘策略有效,回撤源于基本面或风险冲击;2021年后科创轮动策略转向有效,2024年8月后相对微盘轮动有效[2][14] 轮动效果 - 周频轮动有超额表现,但不及日频轮动,2024年后能趋势性跑赢宽基指数[4][20] - 30标的轮动有超额,但稍逊于50标的轮动,2024年后两者效果相当[4][26][27] 宏观流动性 - 国内资金面放松,DR007为1.53%、1Y国债利率为1.41%、7天逆回购为1.40%;期限和信用利差走阔[33] - 海外流动性放松,10Y美债收益率为4.51%,中美利差收窄,美元指数走弱,人民币汇率上涨[36] 权益市场情绪 - 长期交易情绪受利率波动,换手率分位120日中心平均为72.40%;短期受市场涨跌影响,情绪升温[38] - 小盘风格占优,换手率比为4.63;成长风格走弱,换手率比为1.79[48] - 成交额占比TOP5行业为电子、医药生物、计算机、机械设备、电力设备;换手率分位数变动有差异[52] 权益资金面 - 流入端:陆股通净买入26.04亿元,交易情绪提升;公募基金份额增加,偏股基金仓位70.42%;股票型ETF净赎回31.52亿;两融净流入107.49亿[56][62][68][73] - 流出端:股权融资规模低迷,本周1只IPO;本周解禁规模284.81亿,未来4周2333.52亿;本周净减持28.41亿[82][85][90] 估值 - 报告展示PE、PB历史分位变化情况[95][97]
科创板两融余额1524.26亿元 较上一交易日环比增加6.00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6-05 10:42
科创板两融余额变动 - 6月4日科创板两融余额达1524.26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增加6.00亿元,融资余额1518.76亿元(增6.07亿元),融券余额5.50亿元(减712.90万元)[1] - 两融余额近一个月呈现波动上升趋势,5月6日单日增幅最大(16.80亿元),4月30日单日降幅最大(-8.15亿元)[1] - 融资余额占比两融余额超99.6%,显示杠杆资金主导科创板交易[1] 融资余额动态 - 融资余额6月4日环比增长0.40%(+6.07亿元),连续两日正增长(6月3日增0.57亿元)[1] - 5月6日至6月4日融资余额累计增长22.57亿元,期间最大单日增幅为5月6日的16.80亿元[1] - 融资余额5月23日单日下降4.30亿元,为近一月最大单日降幅[1] 融券余额变化 - 融券余额6月4日环比下降1.28%(-712.90万元),连续三日维持在5.5亿元以下[1] - 融券余额占两融余额比例持续低于0.4%,显示卖空交易活跃度较低[1] - 4月21日融券余额达近一月峰值5.55亿元,4月30日降至低点5.12亿元[1] 历史数据趋势 - 两融余额自4月18日的1487.63亿元升至6月4日的1524.26亿元,累计增长2.46%[1] - 5月9日两融余额单日增长10.10亿元,为近一月第二大单日增幅[1] - 4月25日至5月6日期间出现连续6个交易日净流入,累计增长36.83亿元[1]
科创板两融余额1518.26亿元 较上一交易日环比增加5749.18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6-04 09:30
科创板两融余额数据 - 6月3日科创板两融余额合计1518.26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增加5749.18万元 [1] - 融资余额合计1512.69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增加4725.74万元 [1] - 融券余额合计5.57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增加1023.45万元 [1] 近期科创板两融交易趋势 - 5月6日两融余额单日增加16.80亿元,为近期最大增幅 [1] - 5月9日两融余额单日增加10.10亿元,增幅显著 [1] - 5月23日两融余额单日减少4.30亿元,为近期最大降幅 [1] - 4月30日两融余额单日减少8.15亿元,降幅较大 [1] 融资与融券余额对比 - 融资余额长期维持在1500亿元以上,占两融余额比例超过99% [1] - 融券余额长期维持在5-6亿元区间,占比不足1% [1] - 5月21日融资余额达1521.90亿元,为近期高点 [1] - 4月21日融券余额达5.55亿元,为近期较高水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