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基金

搜索文档
对个人养老金基金“亏转盈”的三点思考
证券日报· 2025-09-18 00:13
■冷翠华 许久未打开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杨先生近日惊喜地发现,自己曾一度亏损的个人养老金,目前已实现近 15%的盈利。统计数据表明,杨先生个人养老金账户的"盈亏逆转"并非个例,而是当前市场的普遍现 象。数据显示,截至9月17日,98%的个人养老金公募基金产品自成立以来收益率为正,此类产品成立 以来的算术平均收益率达15%,其中67%的产品净值涨幅突破10%。 目前,我国个人养老金产品已形成储蓄类、基金类、保险类、理财类四大品类。在这四类产品中,基金 类产品因与资本市场直接挂钩,波动幅度最大。在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初期,部分基金产品曾遭遇短期 净值波动的困境;叠加公众对"个人自愿缴费、自主选择产品"这一新型养老模式的认知不足,市场一度 出现"开户热情高、投资意愿低"的矛盾。彼时,不少投资者提出疑问:个人养老金基金真的能为养老储 备"添砖加瓦"吗?如今,时间不仅给出了有力的答案,更扭转了人们对持有个人养老金基金的初始印 象。 二是坚守长期理念,践行耐心投资策略。个人养老金的核心定位是"养老补充",这一属性决定了其投资 需将"安全性"与"稳健性"放在首位。制度设计的初衷,是引导居民对家庭资产进行长期规划,从而构建 起居民 ...
【财富周报】多家中小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沪市ETF规模超3.7万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31 21:49
制造业PMI数据 - 8月制造业PMI为49.4% 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 制造业景气水平改善 [1] - 大型企业PMI为50.8% 环比上升0.5个百分点 高于临界点 [1] - 中型企业PMI为48.9% 环比下降0.6个百分点 小型企业PMI为46.6% 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 均低于临界点 [1] 资本市场资金动向 - 中央汇金上半年通过单一资产管理计划加仓多只ETF 包括嘉实沪深300ETF等宽基ETF及白酒、化工等行业ETF [2] - 沪市ETF规模超3.7万亿元 境内占比超七成 其中股票ETF规模约2.6万亿元 债券ETF规模约4500亿元 [6] - 今年以来沪市ETF资金净流入超3500亿元 沪深300、中证A500、上证180ETF成为重要配置工具 [6] 上市公司资本行为 - 年内超430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计划 回购金额上限合计超1000亿元 [5] - 超440家上市公司发布股东增持计划 最高增持金额合计超700亿元 [5] 银行业利率调整 - 多家中小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 降幅达10-20个基点 包括江苏银行、南京银行等调整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4] 养老金产品发展 - 个人养老金基金数量达303只 较6月末增加6只 华夏基金、天弘基金、招商基金等大型公司现身 [7] - 7月以来新增个人养老金基金主要为指数增强型产品 包括宏利沪深300指增Y、招商沪深300指增Y等 [8] - 博道基金首次出现在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单中 该公司在量化领域具有特色 [7] 公募基金动态 - 广发基金、鹏华基金、华宝基金等旗下多只基金开放申购 包括广发上证科创板成长ETF联接及鹏华港股通创新药ETF [9]
个人养老金基金数量已超300只
上海证券报· 2025-08-22 03:37
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扩容 - 个人养老金基金数量从6月末297只增至8月21日303只 新增6只产品 [1][2] - 新增产品主要为指数增强型基金 涉及华夏基金 天弘基金 招商基金等大型机构 [2] - 博道基金首次进入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 其在量化领域具特色 [2] 指数增强型基金发展现状 - 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名录的指增基金数量增至24只 覆盖上证50 沪深300 中证500 中证800等指数 [2] - 24只指增基金成立以来平均收益接近12% 最早产品成立于2024年12月 [3] - 指增基金具备风格清晰稳定特征 追求可持续超额收益 适合长期资金配置 [3] 投资者偏好与产品适配性 - 养老基金Y份额投资者中77%愿意承担有限或较大本金损失以获取高收益 仅23%无法接受大幅收益波动 [3] - 指增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与个人养老金投资者偏好匹配 支持结合风险偏好进行资产配置 [3] - 权益类资产中长期复合回报率高于纯债类资产 当前经济复苏阶段权益市场有望产生超额收益 [4] 政策与市场影响 - 监管明确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名录标准 允许每季度结束后1个月内申请纳入 [2] - 产品扩容丰富养老产品矩阵 增加权益类资产配置 引导长期资金入市并优化市场结构 [1][4] - 个人养老金账户可享受递延纳税优惠和低费率优势 建议通过分散配置控制投资节奏 [4]
6类人可提前领个人养老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23:01
个人养老金制度政策调整 - 自2025年9月1日起新增三类提前领取情形 包括重大医疗支出 长期失业及领取低保 提升制度灵活性 [1][2] - 原有领取条件保持不变 涵盖达到退休年龄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及出国定居 [1] - 新增线上申请渠道 包括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电子社保卡及掌上12333App 优化服务体验 [2] 市场参与及产品表现 - 开户人数突破7000万 投资产品总数达1100只 涵盖储蓄 基金 保险及理财四类产品 [5] - 储蓄类产品466只 基金类303只 保险类296只 理财类35只 覆盖不同风险偏好需求 [5] - 个人养老金基金总规模超124亿元 较一季度末增长8% 超290只产品成立以来收益率为正 [5] 产品投资收益表现 - 11只基金产品成立以来收益超20% 广发养老目标2060五年持有Y回报率达36.43% [5] - 工银养老2050Y 华安创业板50Y及交银创业板50指数Y等产品今年以来回报率超20% [5] - 理财产品投资者账户数达143.9万人 较年初增长46.2% 累计购买余额1103.6亿元 [5] 制度优化对市场影响 - 专家认为新增应急提取场景可降低心理折价 提升年轻及中等收入群体缴费意愿 [3] - 明确提取标准与限额需配套政策支持 包括医疗自付比例 失业时长及税收优惠衔接规则 [4] - 账户封闭期限灵活性提升有望转变"开户热 缴费冷"为"开户稳 缴费勤"的市场现象 [3][4] 长期资金与资本市场关联 - 领取场景增加可能导致部分资金提前流出 但因可继续缴费 对资本市场总量影响有限 [6] - 长期看参与人数增加及制度完善将带来稳定资金流入 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6] - 个人养老金投资倾向长期持有 有助于培育价值投资理念及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 [6]
6类人可提前领个人养老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22:52
个人养老金制度新规 - 自2025年9月1日起新增三类提前领取情形:12个月内医保目录内自付医疗费用超过上年度参保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年内累计领取失业保险金达12个月、正在领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 [1][2] - 原有领取条件保持不变: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出国(境)定居 [1][2] - 新增线上领取申请渠道包括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电子社保卡、掌上12333App 同时保留银行和线下经办机构申请方式 [2] 制度优化动机与预期效果 - 新增情形针对重大医疗支出、长期失业、困难状态等"重大不利事件" 旨在提升制度灵活性并应对特殊经济或健康状况 [2] - 专家认为明确应急提取场景可降低"不可触达"心理折价 对年轻与中等收入群体更友好 有望提升定投与持续缴费意愿 [7] - 需配套明确提取标准与限额、提取频次管理、税收优惠衔接及补缴规则 以实现从"开户热、缴费冷"向"开户稳、缴费勤"转变 [7] 市场发展现状 - 个人养老金开户人数已突破7000万 投资产品总数达1100只 其中储蓄类466只、基金类303只、保险类296只、理财类35只 [8][9] - 理财产品投资者超143.9万人(较年初增长46.2%) 累计购买余额1103.6亿元 [9] - 基金总规模超124亿元(较一季度末增长8%) 超290只产品成立以来收益率为正 11只收益超20% 最高达36.43% [10][11] 长期资金与资本市场互动 - 新增领取情形可能导致部分资金提前流出 但因除退休外其他情形领取后仍可继续缴费 对资本市场资金总量影响有限 [12] - 长期看参与人数增加和制度完善将带来更稳定资金流入 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并培育价值投资理念 [12]
个人养老金新增三种领取条件!“开户热、缴费冷”有望缓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17:20
政策调整核心内容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领取个人养老金有关问题的通知》 自2025年9月1日起实施个人养老金领取规则重要调整 [1] - 新增三类领取情形:重大医疗支出(12个月内自付医疗费用超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长期失业(2年内领取失业保险金达12个月)、领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 [2] - 优化申请渠道 新增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电子社保卡、掌上12333App等线上入口 同时保留银行及社保经办机构线下申请方式 [2] 市场参与度与产品发展 - 个人养老金开户人数突破7000万 产品总数达1100只 其中储蓄类466只、基金类303只、保险类296只、理财类35只 [6] - 理财产品投资者超143.9万人 较年初增长46.2% 累计购买余额1103.6亿元 [6] - 基金类产品总规模超124亿元(Q2末) 较Q1末增长8% 超290只产品成立以来收益率为正 11只收益超20% [6][7] 制度优化影响分析 - 新增应急领取情形增强制度灵活性 缓解投资者对资金流动性的担忧 有望提升居民开户及持续缴费意愿 [1][4] - 明确的应急提取场景降低心理折价 促进年轻与中等收入群体按生命周期规划缴费曲线 增加规律性缴费概率 [4] - 长期资金属性保持不变 除达到退休年龄外其他情形领取后仍可继续缴费 对资本市场资金总量影响有限 [8] 行业生态与长期展望 - 个人养老金自2022年11月试点以来已覆盖全国 成为居民自主规划养老储备的重要工具 [3] - 长期资金流入有助于培育价值投资理念 推动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提升 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8] - 需配套明确提取标准、限额管理及税收优惠衔接规则 以实现从"开户热、缴费冷"向"开户稳、缴费勤"转变 [4][5]
深圳证券基金业培育一流行业机构、打造一流市场生态、建设一流防控体系 写好“大文章” 当好“助推器”
深圳商报· 2025-08-19 13:37
科技金融 - 深圳券商2024年以来承销科创债超3500亿元 [1] - 中信证券上半年科技创新债券承销金额达711.01亿元,承销家数46.73家 [1] - 深圳公募基金公司发行科技主题基金近300亿元 [1] 绿色金融 - 深圳辖区券商2024年以来承销绿色债超700亿元 [2] - 深圳六部门联合发布行动方案,鼓励绿色资产抵质押融资及绿色债券发行 [2] - 支持绿色债券、蓝色债券、碳中和债券等创新金融工具 [2] 普惠金融 - 深圳期货公司累计为超500家企业提供套保服务,2024年套保金额近3.6万亿元 [3] - 开展"保险+期货"项目超400单,保单金额近90亿元 [3] - 风险管理子公司服务中小微企业超1700家,提供资金支持7.55亿元 [3] 养老金融 - 深圳14家公募基金发行的58只基金产品纳入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 [2] - 辖区公募基金管理社保基金、基本养老金、年金等中长期资金超2万亿元 [2] - 南方基金搭建混合资产投研条线管理养老金,覆盖一二三支柱养老体系 [2] 数字金融 - 深圳首批9个金融科技创新试点项目转常态化运营 [3] - 部分项目助力9家科创企业完成融资超5000万元 [3] 行业发展规划 - 深圳提出建设产业金融中心行动方案,目标构建高质量资本市场 [3] - 力争形成一流创新资本机制、标杆企业、行业机构及市场生态 [3]
产品供给不断丰富 资本市场更好服务养老金融
证券日报· 2025-08-11 00:40
养老金产品规模与市场发展 - 养老金产品规模突破2.4万亿元,成立以来累计收益率达33.46% [1][2] - 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扩容至297只,较一季度末新增9只,均为养老目标基金 [2] - FOF产品占个人养老金基金主导地位,212只FOF产品中包括83只养老目标日期基金和129只养老目标风险基金 [3] 养老金融产品表现与投资者挑战 - 工银养老2035A和嘉实养老2040五年A过去一年净值增长率分别为30.86%和23.41% [3] - FOF型和指数型产品在个人养老金Y份额中占比分别为87.3%和12.7% [3] - 投资者入市面临税优限额吸引力不足及对养老FOF收益和流动性的疑虑 [3] 养老金融创新与智能投顾 - 华夏基金推出"养老计算器",可根据生命周期自动调整投资组合 [4] - 机构需探索策略研发和产品扩充以引导投资者 [5] 养老REITs与资本布局 - 养老设施REITs项目门槛为首次发行评估净值≥8亿元,有望为养老产业提供稳定资金来源 [6][7] - 地方政策支持养老设施REITs发行上市,如上海和湖南 [6][7] - 苏州和廊坊分别设立10亿元康养产业基金和银发经济产业基金 [7] 银发经济投融资热点 - 投融资集中在养老服务和医疗保健领域,如养老康复机构、康复医疗器械和智慧养老设备 [7] - 养老产业需匹配"耐心资本",目前存在供需缺口 [7] 养老金融未来发展方向 - 需构建"政策—市场—产品"联动体系,完善税收激励和长期投资文化 [8] - 发展符合生命周期特征的养老金融产品以满足需求 [8]
新一轮个人养老金抢客战打响!多家银行抛出福利“大礼包”
北京商报· 2025-08-05 22:04
新一轮个人养老金"抢客大战"正如火如荼地展开。8月5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已有多家银行分支机构推出了针对性的优惠活动,涵盖开 户、缴存、附加服务等多个环节。 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在8月1日—9月25日期间推出个人养老金活动,首次开立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并缴存10元及以上,可领立减金。若是代发/企 业年金客户,还能额外领取1万工银i豆。个人养老金客户办理信用卡,还可以抢50元微信立减金。 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持续推进,一场围绕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开户、缴存的"抢客战"正在上演。8月5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近日,各银行 分支机构纷纷加码福利与服务创新,从真金白银的立减金、支付贴金券,到灵活便捷的预约缴存、自动缴存功能,通过覆盖开户、缴存、附加服 务等多环节的"组合拳"吸引客户。这场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拉客战"不仅折射出银行对个人养老金业务的重视,更反映出在制度正式落地两年半 后,行业正从拉新向留客转变。 真金白银、缴存流程优化齐上阵 从上述几家银行的活动可以看出,各银行都在探索不同的方式来吸引客户参与个人养老金业务。而民生银行各分行在个人养老金缴存方式上则有 所创新,除了常见的"立即缴存",还提供了"预约缴存"选 ...
重磅来了!340000亿之上
中国基金报· 2025-08-03 22:14
公募基金行业转型现状 - 公募基金总规模创34万亿元历史新高,但行业面临转型期焦虑,压力来自ETF赛道激烈竞争、主动权益基金规模留存困难等问题[3] - ETF业务竞争白热化,中证A500ETF吸引超30家基金公司布局,首批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和10只科创债ETF引发头部公司同台竞技[6] - 主动权益基金上半年总份额3.12万亿份,较去年底减少1297亿份(缩水4%),百亿产品阵营从去年底的20只缩减至18只[15] ETF业务竞争格局 - 单只ETF年固定成本约200万元(系统90万+人员90万+运营30万),需规模稳定在50亿元以上才能盈亏平衡[11] - 中证A500ETF发行成本达千万元级别,部分公司为维持流动性每天需支付高额做市费用维持几十亿元成交金额[7] - 行业竞争呈现分层:头部大厂"全覆盖式"竞争、次头部转向策略性竞争、部分公司选择"小而美"战略或放弃ETF业务[12] 主动权益基金困境 - 上半年主动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超6%(28只收益超50%),但首尾业绩差距达104个百分点,部分基金亏损超15%[15] - 面临"两头不讨好"困境:业绩波动大则客户流失,风格稳健又难在短期行情突围,资金加速流向被动指数产品[16] - 存量基金陷入恶性循环:业绩不佳产品市场反弹仍遭净赎回,历史绩优产品也难回规模峰值[16] 行业人才流动趋势 - 上半年离任基金经理190位,较去年下半年下降,行业招聘需求收缩,中小公司仅补充核心空缺[21] - 绩优基金经理密集离职转投私募,与行业限薪趋势及私募高业绩分成、投资自由度吸引力相关[22] - 人才结构调整反映行业转型:被动投资、量化分析及复合型人才需求上升,薪酬体系从高薪挖角转向内部培养[21] 养老FOF发展现状 - 271只养老FOF总规模604.42亿元(同比减少5.18%),55只规模低于5000万元,4只不足1000万元[24] - 近三年平均收益率-3.62%,但近一年回升至8.89%(363只产品涨超5%)[25] - 个人养老金基金规模稳步增长:从2022年末20.05亿元增至2025年二季度末124.09亿元[25] 高质量发展路径 - 头部公司战略方向:差异化竞争(创新业务)、平台化整合(多业务线协同)、国际化布局(全球资产配置)[33] - 中小公司面临生存压力,需在股东定力与战略魄力间寻找平衡[34] - 技术赋能成为关键:通过AI投顾、数字化工具实现精准营销、智能运营,构建全周期投资者陪伴体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