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血管

搜索文档
三鑫医疗收盘上涨3.21%,滚动市盈率19.93倍,总市值45.34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7-25 17:33
江西三鑫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医疗器械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公司的主要产品是血 液净化类、给药器具类、心胸外科类、其他类。截至2024年年末,公司获得已授权专利203项,获得受 理的专利121项,发表论文26篇,持有102项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公司深入开展行业关键技术研发攻 关,强化自主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驱动公司高质量发展,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优 势企业"。公司"血液透析器的医用聚醚砜(PES)材料国产化制备技术及产业化研究"项目及正在研究 开发过程中的一批创新型医疗设备、替代进口的高值耗材及创新产品(如智能肠道水疗机、人工血管、 抗凝血涂层导管、血浆分离器、漏血监测器等)陆续获得工信部揭榜挂帅项目、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 江西省赣鄱俊才支持计划、省市科技重大项目、创新医疗器械审评绿色通道等专项支持,"血液透析膜 国产化关键技术"荣获江西省科技技术进步奖,并成功入选江西省科技领军入库企业。 最新一期业绩显示,2025年一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1亿元,同比8.88%;净利润5372.57万元,同 比0.20%,销售毛利率34.62%。 7月25日,三鑫医疗今日收盘8.68元,上 ...
血管支架、心脏缝线仍被进口产品主导,国产医疗器械能否“吃下”巨大市场
第一财经· 2025-07-14 10:03
医疗器械行业现状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批准45个创新医疗器械产品 国家组织外周血管支架类医用耗材集采已在全国多省市落地执行 [1] - 外周小血管覆膜支架自集采落地后出现供应紧张 国产器械正在加速研发以填补市场空白 [1] 进口产品供应情况 - 第五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中选结果包括雅培、波士顿科学、百多力等跨国企业及归创通桥、心脉医疗等国内企业共18家中选 [3] - 支架集采中标价格普遍在三四千元 最低仅2000多元 平均降价幅度超过80% [3] - 戈尔的自膨式覆膜外周血管支架VIABHAN此前是唯一临床应用的覆膜支架 随着戈尔出局 该产品供应紧张 国产替代品工艺尚不成熟 [3] 国产替代进展 - 中国每年有20万至30万患者接受外周血管植入治疗 过去进口产品主导市场 第五批集采下肢动脉支架组前8名均为进口产品 国产仅两款且采购需求量总份额不足10% [4] - 国内厂商正在针对VIABHAN支架开发对标产品 已完成临床试验 但材料仍需依赖进口 [5] - 颅内动脉瘤栓塞器械、心脏缝线、心脏瓣膜、人工血管、ECMO耗材等领域过去依赖进口 近年出现国产品牌 但精密程度仍有差距 [5] 心脏外科器械挑战 - 心脏外科手术对器械质量稳定性要求极高 国产化在关键"零容错"领域步伐较慢 如心脏血管吻合缝线 断裂风险直接影响患者预后 [7] - 7-0型号心脏缝线用量大 目前尚无国产替代品 国内厂商虽具备技术能力 但产品尚未满足临床需求 [7][8] - 儿科心脏器械国产选择更少 手术用插管、体外循环机、导管等基本依赖进口产品 因市场规模小 厂商缺乏开发动力 [8] 机械瓣膜市场空白 - 心脏机械瓣膜产品是国产医疗器械的巨大空白 目前仅有美敦力等跨国厂商提供产品 国内尚无在研项目 [9] - 介入瓣膜研发周期短、利润高 企业更倾向投入 机械瓣价格稳定且市场增长有限 企业缺乏开发意愿 [9]
深度|血管支架、心脏缝线仍被进口产品主导,国产医疗器械能否“吃下”巨大市场
第一财经· 2025-07-13 19:19
高值医用耗材国产化进展 - 颅内动脉瘤栓塞器械、心脏缝线、心脏瓣膜、人工血管、ECMO耗材等领域过去依赖进口,近年出现国产品牌身影 [1] - 2023年上半年中国批准45个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外周血管支架类集采结果已在多省市落地执行 [1] - 国内厂商正在加速研发外周小血管覆膜支架,填补进口产品供应紧张造成的市场空白 [1][4] 外周血管支架市场现状 - 第五批高值耗材集采中选价格普遍降至三四千元,最低2000多元,平均降价超80% [2] - 戈尔VIABHAN支架(原临床唯一覆膜支架)因未中选集采导致供应紧张,国产替代品工艺尚未成熟 [2][3] - 中国每年20-30万患者需外周血管植入治疗,进口产品长期主导市场(下肢动脉支架前8名均为进口) [3] - 集采后中选企业产品量将大幅上升,虽利润受限但可保证收入 [3] 国产替代技术瓶颈 - 小血管覆膜支架研发面临材料(需进口高分子覆膜)和工艺双重挑战 [3][4] - 大湾区某医院已完成对标VIABHAN支架的临床试验,但材料仍依赖进口 [4] - 心脏7-0缝线目前无国产替代品,每台搭桥手术需2-5根,国内厂商技术尚未满足临床需求 [6] - 机械瓣膜领域存在国产空白,国内无在研产品,仅美敦力等跨国企业能供应 [7] 细分领域发展差异 - 神经介入器械(如密网支架、弹簧圈)已进入集采,但国产产品精密程度仍逊于进口 [4][5] - 儿科心脏器械因用量小导致国产厂商投入不足,常需从成人产品中挑选替代 [6][7] - 介入生物瓣膜因研发周期短、利润高吸引企业投入,机械瓣因市场增长有限缺乏开发动力 [8] 供应链风险与机遇 - 进口产品供应不稳定可能引发特定领域医疗器械紧张 [9] - 临床对"零容错"器械(如心脏缝线)的国产化接受度较低,需更充分实验数据支持 [5][6] - 企业倾向于优先开发高利润领域(如介入瓣膜),对成熟低增长市场(如机械瓣)投入不足 [8]
不到半年累计融资超3亿元,苏州美创医疗攻克“卡脖子”材料技术
搜狐财经· 2025-06-13 20:31
融资动态 - 美创医疗完成亿元级B轮融资 参与机构包括苏创投、天堂硅谷、光华梧桐和Medpark等 凯乘资本连续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1] - 2024年1月公司刚获得红杉中国、倚锋资本等投资的超亿元A轮融资 5个月内累计融资超3亿元 [1] - 2025年2月公司成为苏州生物医药产业专项母基金及江苏省战新母基金在生物医药领域的首个直投项目 [5] 核心技术突破 - 攻克医用植入级ePTFE材料规模化生产技术 成为国内首家实现量产企业 该材料是血管覆膜支架、人工血管等高端器械的核心原材料 [3][4] - ePTFE材料生产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 国内高端器械市场90%被戈尔、泰尔茂等国外巨头占据 [3] - 2024年12月ePTFE管材及膜材完成国家药监局主文档备案 为上市销售扫除关键障碍 [5] 产品布局与研发 - 深耕外周血管介入、肿瘤介入及血透通路维护三大领域 已布局血管/非血管覆膜支架、人工血管、补片等多元化产品线 [4] - 15款产品获证 以外周介入免临床产品为主 [4] - 与多家细分领域器械厂商合作完成ePTFE材料的定制化更新替换 解决海外供应商"价格贵、交期长、不接受定制化"难题 [4] 团队背景与研发体系 - 创始人刘文菁是外周血管和肿瘤介入领域资深专家 拥有30年从业经验 曾创立上海美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3] - 公司建立5400㎡研发生产基地 在上海设立1300㎡研发中心 并在美国加州布局新技术研发中心 [3] - 核心团队汇聚中美资深科学家与工程师 包括曾任职于戈尔等国际材料巨头的技术专家 [3] 投资方观点 - 清松资本看好公司创始团队经验及中美跨国技术团队在ePTFE材料领域的关键突破 [5] - 岚湖资本认为公司核心产品设计与研发进度全球领先 ePTFE材料突破为解决临床刚需提供新可能 [5] - 红杉中国看好公司ePTFE底层材料自研能力及产品线潜力 期待推动材料国产化 [6]
三鑫医疗收盘上涨4.20%,滚动市盈率18.81倍,总市值42.78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5-28 18:00
股价与估值表现 - 5月28日收盘价8.19元,单日涨幅4.20%,滚动市盈率18.81倍创46天新低,总市值42.78亿元 [1] - 行业平均市盈率48.81倍,行业中值35.46倍,公司PE排名第44位,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1][3] - 市净率3.09倍,低于行业平均4.62倍但高于中值2.40倍 [3]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股东户数18367户,较上期增加1327户,显示股权分散化趋势 [1] - 户均持股市值35.28万元,户均持股数量2.76万股 [1] 主营业务与研发实力 - 主营血液净化类、给药器具类、心胸外科类医疗器械产品,持有102项医疗器械注册证 [2] - 累计获得授权专利203项,受理专利121项,发表论文26篇,入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2] - 血液透析膜国产化项目获江西省科技进步奖,入选科技领军入库企业 [2] 创新项目进展 - 智能肠道水疗机、人工血管等创新产品获工信部揭榜挂帅项目及省级重点研发计划支持 [2] - 抗凝血涂层导管、血浆分离器等产品进入创新医疗器械审评绿色通道 [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收3.61亿元,同比增长8.88%,净利润5372.57万元同比微增0.20% [2] - 销售毛利率34.62%,保持稳定水平 [2] 行业对比 - 总市值42.78亿元低于行业平均105.75亿元但接近中值48.69亿元 [3] - 市净率3.09倍处于行业中游水平,高于中值2.40倍但低于平均4.62倍 [3]
湖北聚力“支点建设”推进中部崛起
经济日报· 2025-05-11 06:24
经济表现 - 2024年湖北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8%,经济总量迈上6万亿元台阶 [1] - 2024年一季度湖北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3%,创近12个季度最高增速 [1] 科技创新 - 湖北打造科技力量矩阵,包括1家国家实验室、8个大科学装置、10家湖北实验室、16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525家新型研发机构 [2] - 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院士团队研发高仿生人造血管,生产全流程自主可控,成本大幅降低 [2] - 湖北在心肌旋切、北斗通导遥一体化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取得国际首创8英寸硅基氮极性氮化镓衬底等成果 [2] - 湖北聚集82位院士、1120余万技能人才,132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超200万人 [3] - 湖北实施"十百千万"人才行动,计划培养引进10名战略科学家、100名科技领军人才、1000名卓越工程师、10000名青年科技人才 [3] 产业发展 - 湖北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实施产业倍增战略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4] - 湖北诺德锂电研发3微米铜箔,较传统6微米铜箔能量密度提升10%-15%,铜箔用量减少50% [5] - 湖北形成"51020"先进制造业集群,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与服务、大健康三大产业迈入万亿元级 [5] - 湖北拥有16个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66种重点工业产品领跑全国,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中部第一 [5] - 湖北是全国最大光电子芯片研发生产基地、中小尺寸显示面板制造基地,重要商业航天基地和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 [5] 开放合作 - 湖北一季度新开通8条国际货运航线、2条国内货运航线,花湖机场拥有57条国内、38条国际货运航线 [7] - 一季度中欧班列(武汉)发送97列,同比增长7.8% [8] - "赏樱花"活动签约重点项目80个,总金额超1900亿元 [8] - 3月武汉天河机场查验出入境人员11.5万人次,其中外籍2.54万人次占比22% [8] 绿色发展 - 湖北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67.8%,规上工业能耗强度持续下降 [11] - 中碳登市场碳配额累计成交5亿吨,排名全球第一 [11] - 湖北中碳资产签约全国最大碳普惠项目,总装机量200兆瓦,预计年均碳资产收益400万元 [10] 区域协同 - 武汉都市圈、襄十随神城市群、宜荆荆恩城市群联络增强 [12] - 武汉经济总量超2万亿元,襄阳、宜昌均超6000亿元,"金三角"协同发展态势形成 [12] - 湖北规划将武汉都市圈打造成人口超3000万、经济总量突破4万亿元的世界级都市圈 [13]
杨鹏:3D打印全降解血管支架的技术突破与临床应用 | 2025医疗器械研发论坛
思宇MedTech· 2025-03-21 23:36
3D打印全降解血管支架的技术突破与临床应用 -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冠心病、脑卒中及外周动脉疾病影响数千万患者[5] - 冠脉支架市场以金属药物洗脱支架(DES)为主,但存在动脉金属化、支架内再狭窄、高血栓发生率等缺陷[9] - 生物可降解支架(BRS)是未来发展方向,雅培首款产品因血栓率高、降解周期长等问题于2017年召回[9] 阿迈特3D打印技术优势 - 自主研发3D多轴精密打印技术(3D MAP),支架成型仅需约1分钟,材料利用率达80%以上[9] - 创新圆柱截面设计优化血流动力学,降解周期控制在3年,临床显示快速内皮化且血栓率低[10] - FIM随访数据证实支架三年完全降解,血管通畅性优于传统支架[11] 外周血管市场与材料创新 - 外周动脉疾病影响国内5000万患者,阿迈特开发的可降解外周血管支架预计2026年获批[15] - 联合复旦大学研发新型材料PLCL,改善生物相容性并降低酸性降解产物,适用多医疗领域[15] - 3D打印胆道支架为国内独家产品,人工血管和人工骨等拓展应用已进入开发阶段[16] 行业战略布局 - 推动3D打印成为医疗器械核心制造手段,支持精准医疗和个性化治疗发展[19] - 通过全链条自主技术(打印工艺、生物材料、产品设计)提升国产医疗器械国际竞争力[19]
苏州美创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聚焦医用植入级ePTFE材料和器械创新
IPO早知道· 2025-01-15 22:37
公司融资与资金用途 - 苏州美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 由红杉中国及倚锋资本共同领投 兴证资本、清松资本跟投 凯乘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2] - 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医用植入级ePTFE产线建设、创新产品研发及获证产品的商业化推广 [2] 公司核心技术与产品 - 公司基于医用植入级ePTFE材料核心技术 研发生产高端植入和介入医疗器材 产品广泛应用于血管介入、肿瘤介入和外科手术等高增长领域 [2] - 公司实现全球供应链卡脖子材料"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的技术突破 并相继实现ePTFE管材和膜材的投产 2024年12月完成中国国家药监局的器械主文档登记 [2] - ePTFE材料及相关器械产品性能指标等同或超过进口产品 测试参数优异 [3] 行业现状与公司定位 - ePTFE覆膜支架和人工血管等产品仍处于进口垄断局面 国际厂商因成本过高放弃集采投标 导致市场缺口 [3] - 公司通过上游原材料突破建立技术护城河 降低产品成本 加快创新迭代 推动国产替代 [3] - 公司为下游器械厂商提供客制化OEM/ODM服务 精准完成ePTFE材料设计与制造 [3] 投资者观点 - 红杉中国看好公司团队执行力及行业洞察力 认可底层材料自研自产能力和终端产品创新性 [3] - 倚锋资本认为公司已初步打破ePTFE进口垄断 多个下游客户验证结果优异 看好创始团队产业积累和产品梯队 [3] - 兴证资本看好外周介入赛道爆发潜力 认为公司具备核心底层技术和商业化能力 有望成为行业领头羊 [3] - 凯乘资本指出ePTFE材料技术突破系统性解决海外供应商"卡脖子"问题 加速国产化进程 并拓展心血管、神经介入及医美等领域市场 [3] 创始人表态 - 创始人刘文菁表示融资将加速临床项目和商业化进程 为数百万病患提供更多创新器械解决方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