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血管

搜索文档
三鑫医疗:公司在研的人工血管项目重点应用于血液透析治疗
证券日报网· 2025-08-14 19:43
公司研发战略与产品布局 - 围绕多种血液净化治疗模式完善产品群并推动血液透析产品迭代升级 [1] - 从肾病全病程管理布局糖尿病、早中期肾病及血管介入等领域 [1] 创新产品研发进展 - 人工血管项目重点应用于血液透析治疗 已进入多中心临床试验并取得阶段性进展 [1] - 研发项目包括抗凝血涂层导管、血浆分离器、漏血监测器等替代进口的高值耗材及创新医疗设备 [1] 政策与资金支持 - 研发项目获得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赣鄱俊才支持计划及省市科技重大项目专项支持 [1] - 创新医疗器械通过审评绿色通道获得政策支持 [1]
三鑫医疗(300453) - 2025年8月1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8-14 08:2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6,080.80万元,同比增长10.83%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511.81万元,同比增长8.35%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0,323.00万元,同比增长9.26% [2] - 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后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3.60% [2] 业务板块收入 - 血液净化类产品收入62,559.16万元,同比增长19.73%,占总收入82.23% [2] - 给药器具类产品收入8,240.98万元,同比下降15.06%,占总收入10.83% [3] - 心胸外科类产品收入3,498.03万元,同比增长0.74%,占总收入4.60% [3] 海外市场表现 - 海外业务收入18,700.17万元,同比增长67.30% [4] - 血液净化产品出口占出口总收入比重达88%,出口销售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83.84% [4] - 血液透析设备出口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130% [4] - 血液透析耗材出口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70% [4] 产品研发与创新 - 人工血管项目已进入多中心临床试验并取得阶段性进展 [6] - 湿膜透析器减少过敏反应,提升患者透析体验 [7] - 一次性使用透析用留置针为国产品牌第一张注册证,打破进口垄断 [8] - 新增预充式导管冲洗器产品注册证,延伸给药器具产品线 [10] 集采与市场策略 - "二十三省"和"京津冀3+N"血液透析耗材联盟集采基本实现全国覆盖 [11] - 透析用留置针在集采中获得第一名中选资格,价格优势显著 [8] - 国产透析器在集采中竞争优势明显,带来更大市场空间 [11] 资金与产能规划 - 拟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不超过5.3亿元 [13] - 资金用途包括年产1000万束血液透析膜及1000万支血液透析器改扩建项目 [13] - 新建年产3000万套血液透析管路生产线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 [13] - 江西呈图康电子加速器辐照灭菌生产线改扩建项目 [13]
三鑫医疗收盘上涨2.28%,滚动市盈率20.62倍,总市值46.91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01 17:25
股价与估值表现 - 8月1日收盘价8.98元 单日上涨2.28% 总市值46.91亿元 [1] - 滚动市盈率20.62倍 创553天以来新低 [1] - 市净率3.39倍 低于行业平均4.68倍 [3] 行业估值对比 - 医疗器械行业平均市盈率53.65倍 行业中值37.22倍 [1] - 公司市盈率在行业中排名第45位 [1] - 总市值低于行业平均值114.74亿元及中值55.30亿元 [3]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股东户数18,367户 较上次增加1,327户 [1] - 户均持股市值35.28万元 户均持股数量2.76万股 [1] 主营业务与产品 - 主营业务为医疗器械研发制造销售 核心产品包括血液净化类、给药器具类、心胸外科类 [2] - 持有102项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已授权专利203项 [2] 技术创新与资质 - 血液透析器医用聚醚砜材料国产化项目获工信部揭榜挂帅专项支持 [2] - 血液透析膜国产化技术获江西省科技进步奖 入选科技领军入库企业 [2] - 正在开发智能肠道水疗机、人工血管、抗凝血涂层导管等创新产品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61亿元 同比增长8.88% [2] - 净利润5372.57万元 同比增长0.20% [2] - 销售毛利率34.62% [2] 同业估值比较 - 同业公司九安医疗市盈率11.01倍 英科医疗15.45倍 均低于三鑫医疗 [3] - 鱼跃医疗市盈率19.84倍 安图生物20.06倍 与三鑫医疗估值水平接近 [3]
三鑫医疗:在研项目三十余项 攻克透析膜关键原材料国产化
搜狐财经· 2025-07-28 21:42
研发项目与创新进展 - 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围绕多种血液净化治疗模式完善产品群 推动血液透析产品迭代升级 并从肾病全病程管理布局糖尿病 早中期肾病 血管介入等领域 [2] - 在研项目三十余项 联合产业链上下游攻克透析膜关键原材料医用聚醚砜的国产化制备技术 该项技术的研究及产业化已入选国家工信部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项目 [2] - 高值耗材及创新产品在研项目包括人工血管 抗凝血涂层导管 血浆分离器 漏血监测器等 项目陆续获得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 江西省赣鄱俊才支持计划 省市科技重大项目 揭榜挂帅项目 创新医疗器械审评绿色通道等专项支持 [2] 市场竞争格局 - 10年前有实力的竞争对手寥寥无几 如今在国内市场有重要一席之地 部分竞争对手已在国外布局 [1] 市值管理措施 - 公司及董事会高度重视并认真贯彻落实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 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并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方案 [2] - 通过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实施2018年 2021年 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以及增强股东回报等措施积极做好市值管理 [2] - 若未来有回购注销等相关计划 公司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2]
三鑫医疗收盘上涨3.21%,滚动市盈率19.93倍,总市值45.34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7-25 17:33
公司股价与估值 - 7月25日收盘价8.68元,上涨3.21%,滚动市盈率PE为19.93倍,创548天以来新低,总市值45.34亿元 [1] - 公司PE显著低于行业平均55.41倍和中值37.94倍,在医疗器械行业中排名第41位 [1][3] - 市净率3.28倍,低于行业平均4.75倍但高于行业中值2.71倍 [3] 机构持仓与股东结构 - 2025年一季报显示3家机构持仓,均为基金,合计持股358.61万股,持股市值0.29亿元 [1] 主营业务与研发实力 - 主营业务涵盖血液净化类、给药器具类、心胸外科类医疗器械 [2] - 截至2024年末持有203项授权专利、121项受理专利、102项医疗器械注册证,发表论文26篇 [2] - 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血液透析膜国产化技术获江西省科技进步奖 [2] 创新项目与政策支持 - 智能肠道水疗机、人工血管等创新产品获工信部揭榜挂帅项目、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等专项支持 [2] - "血液透析器的医用聚醚砜材料国产化制备技术"等项目进入创新医疗器械审评绿色通道 [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61亿元,同比增长8.88%,净利润5372.57万元,同比微增0.20% [2] - 销售毛利率34.62%,保持稳定水平 [2] 同业对比 - PE低于可比公司九安医疗(11.06倍)、英科医疗(12.99倍)、新华医疗(15.50倍)等 [3] - 总市值45.34亿元,小于行业平均115.18亿元和中值53.58亿元 [3]
血管支架、心脏缝线仍被进口产品主导,国产医疗器械能否“吃下”巨大市场
第一财经· 2025-07-14 10:03
医疗器械行业现状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批准45个创新医疗器械产品 国家组织外周血管支架类医用耗材集采已在全国多省市落地执行 [1] - 外周小血管覆膜支架自集采落地后出现供应紧张 国产器械正在加速研发以填补市场空白 [1] 进口产品供应情况 - 第五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中选结果包括雅培、波士顿科学、百多力等跨国企业及归创通桥、心脉医疗等国内企业共18家中选 [3] - 支架集采中标价格普遍在三四千元 最低仅2000多元 平均降价幅度超过80% [3] - 戈尔的自膨式覆膜外周血管支架VIABHAN此前是唯一临床应用的覆膜支架 随着戈尔出局 该产品供应紧张 国产替代品工艺尚不成熟 [3] 国产替代进展 - 中国每年有20万至30万患者接受外周血管植入治疗 过去进口产品主导市场 第五批集采下肢动脉支架组前8名均为进口产品 国产仅两款且采购需求量总份额不足10% [4] - 国内厂商正在针对VIABHAN支架开发对标产品 已完成临床试验 但材料仍需依赖进口 [5] - 颅内动脉瘤栓塞器械、心脏缝线、心脏瓣膜、人工血管、ECMO耗材等领域过去依赖进口 近年出现国产品牌 但精密程度仍有差距 [5] 心脏外科器械挑战 - 心脏外科手术对器械质量稳定性要求极高 国产化在关键"零容错"领域步伐较慢 如心脏血管吻合缝线 断裂风险直接影响患者预后 [7] - 7-0型号心脏缝线用量大 目前尚无国产替代品 国内厂商虽具备技术能力 但产品尚未满足临床需求 [7][8] - 儿科心脏器械国产选择更少 手术用插管、体外循环机、导管等基本依赖进口产品 因市场规模小 厂商缺乏开发动力 [8] 机械瓣膜市场空白 - 心脏机械瓣膜产品是国产医疗器械的巨大空白 目前仅有美敦力等跨国厂商提供产品 国内尚无在研项目 [9] - 介入瓣膜研发周期短、利润高 企业更倾向投入 机械瓣价格稳定且市场增长有限 企业缺乏开发意愿 [9]
深度|血管支架、心脏缝线仍被进口产品主导,国产医疗器械能否“吃下”巨大市场
第一财经· 2025-07-13 19:19
高值医用耗材国产化进展 - 颅内动脉瘤栓塞器械、心脏缝线、心脏瓣膜、人工血管、ECMO耗材等领域过去依赖进口,近年出现国产品牌身影 [1] - 2023年上半年中国批准45个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外周血管支架类集采结果已在多省市落地执行 [1] - 国内厂商正在加速研发外周小血管覆膜支架,填补进口产品供应紧张造成的市场空白 [1][4] 外周血管支架市场现状 - 第五批高值耗材集采中选价格普遍降至三四千元,最低2000多元,平均降价超80% [2] - 戈尔VIABHAN支架(原临床唯一覆膜支架)因未中选集采导致供应紧张,国产替代品工艺尚未成熟 [2][3] - 中国每年20-30万患者需外周血管植入治疗,进口产品长期主导市场(下肢动脉支架前8名均为进口) [3] - 集采后中选企业产品量将大幅上升,虽利润受限但可保证收入 [3] 国产替代技术瓶颈 - 小血管覆膜支架研发面临材料(需进口高分子覆膜)和工艺双重挑战 [3][4] - 大湾区某医院已完成对标VIABHAN支架的临床试验,但材料仍依赖进口 [4] - 心脏7-0缝线目前无国产替代品,每台搭桥手术需2-5根,国内厂商技术尚未满足临床需求 [6] - 机械瓣膜领域存在国产空白,国内无在研产品,仅美敦力等跨国企业能供应 [7] 细分领域发展差异 - 神经介入器械(如密网支架、弹簧圈)已进入集采,但国产产品精密程度仍逊于进口 [4][5] - 儿科心脏器械因用量小导致国产厂商投入不足,常需从成人产品中挑选替代 [6][7] - 介入生物瓣膜因研发周期短、利润高吸引企业投入,机械瓣因市场增长有限缺乏开发动力 [8] 供应链风险与机遇 - 进口产品供应不稳定可能引发特定领域医疗器械紧张 [9] - 临床对"零容错"器械(如心脏缝线)的国产化接受度较低,需更充分实验数据支持 [5][6] - 企业倾向于优先开发高利润领域(如介入瓣膜),对成熟低增长市场(如机械瓣)投入不足 [8]
不到半年累计融资超3亿元,苏州美创医疗攻克“卡脖子”材料技术
搜狐财经· 2025-06-13 20:31
融资动态 - 美创医疗完成亿元级B轮融资 参与机构包括苏创投、天堂硅谷、光华梧桐和Medpark等 凯乘资本连续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1] - 2024年1月公司刚获得红杉中国、倚锋资本等投资的超亿元A轮融资 5个月内累计融资超3亿元 [1] - 2025年2月公司成为苏州生物医药产业专项母基金及江苏省战新母基金在生物医药领域的首个直投项目 [5] 核心技术突破 - 攻克医用植入级ePTFE材料规模化生产技术 成为国内首家实现量产企业 该材料是血管覆膜支架、人工血管等高端器械的核心原材料 [3][4] - ePTFE材料生产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 国内高端器械市场90%被戈尔、泰尔茂等国外巨头占据 [3] - 2024年12月ePTFE管材及膜材完成国家药监局主文档备案 为上市销售扫除关键障碍 [5] 产品布局与研发 - 深耕外周血管介入、肿瘤介入及血透通路维护三大领域 已布局血管/非血管覆膜支架、人工血管、补片等多元化产品线 [4] - 15款产品获证 以外周介入免临床产品为主 [4] - 与多家细分领域器械厂商合作完成ePTFE材料的定制化更新替换 解决海外供应商"价格贵、交期长、不接受定制化"难题 [4] 团队背景与研发体系 - 创始人刘文菁是外周血管和肿瘤介入领域资深专家 拥有30年从业经验 曾创立上海美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3] - 公司建立5400㎡研发生产基地 在上海设立1300㎡研发中心 并在美国加州布局新技术研发中心 [3] - 核心团队汇聚中美资深科学家与工程师 包括曾任职于戈尔等国际材料巨头的技术专家 [3] 投资方观点 - 清松资本看好公司创始团队经验及中美跨国技术团队在ePTFE材料领域的关键突破 [5] - 岚湖资本认为公司核心产品设计与研发进度全球领先 ePTFE材料突破为解决临床刚需提供新可能 [5] - 红杉中国看好公司ePTFE底层材料自研能力及产品线潜力 期待推动材料国产化 [6]
三鑫医疗收盘上涨4.20%,滚动市盈率18.81倍,总市值42.78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5-28 18:00
股价与估值表现 - 5月28日收盘价8.19元,单日涨幅4.20%,滚动市盈率18.81倍创46天新低,总市值42.78亿元 [1] - 行业平均市盈率48.81倍,行业中值35.46倍,公司PE排名第44位,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1][3] - 市净率3.09倍,低于行业平均4.62倍但高于中值2.40倍 [3]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股东户数18367户,较上期增加1327户,显示股权分散化趋势 [1] - 户均持股市值35.28万元,户均持股数量2.76万股 [1] 主营业务与研发实力 - 主营血液净化类、给药器具类、心胸外科类医疗器械产品,持有102项医疗器械注册证 [2] - 累计获得授权专利203项,受理专利121项,发表论文26篇,入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2] - 血液透析膜国产化项目获江西省科技进步奖,入选科技领军入库企业 [2] 创新项目进展 - 智能肠道水疗机、人工血管等创新产品获工信部揭榜挂帅项目及省级重点研发计划支持 [2] - 抗凝血涂层导管、血浆分离器等产品进入创新医疗器械审评绿色通道 [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收3.61亿元,同比增长8.88%,净利润5372.57万元同比微增0.20% [2] - 销售毛利率34.62%,保持稳定水平 [2] 行业对比 - 总市值42.78亿元低于行业平均105.75亿元但接近中值48.69亿元 [3] - 市净率3.09倍处于行业中游水平,高于中值2.40倍但低于平均4.62倍 [3]
湖北聚力“支点建设”推进中部崛起
经济日报· 2025-05-11 06:24
经济表现 - 2024年湖北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8%,经济总量迈上6万亿元台阶 [1] - 2024年一季度湖北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3%,创近12个季度最高增速 [1] 科技创新 - 湖北打造科技力量矩阵,包括1家国家实验室、8个大科学装置、10家湖北实验室、16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525家新型研发机构 [2] - 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院士团队研发高仿生人造血管,生产全流程自主可控,成本大幅降低 [2] - 湖北在心肌旋切、北斗通导遥一体化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取得国际首创8英寸硅基氮极性氮化镓衬底等成果 [2] - 湖北聚集82位院士、1120余万技能人才,132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超200万人 [3] - 湖北实施"十百千万"人才行动,计划培养引进10名战略科学家、100名科技领军人才、1000名卓越工程师、10000名青年科技人才 [3] 产业发展 - 湖北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实施产业倍增战略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4] - 湖北诺德锂电研发3微米铜箔,较传统6微米铜箔能量密度提升10%-15%,铜箔用量减少50% [5] - 湖北形成"51020"先进制造业集群,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与服务、大健康三大产业迈入万亿元级 [5] - 湖北拥有16个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66种重点工业产品领跑全国,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中部第一 [5] - 湖北是全国最大光电子芯片研发生产基地、中小尺寸显示面板制造基地,重要商业航天基地和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 [5] 开放合作 - 湖北一季度新开通8条国际货运航线、2条国内货运航线,花湖机场拥有57条国内、38条国际货运航线 [7] - 一季度中欧班列(武汉)发送97列,同比增长7.8% [8] - "赏樱花"活动签约重点项目80个,总金额超1900亿元 [8] - 3月武汉天河机场查验出入境人员11.5万人次,其中外籍2.54万人次占比22% [8] 绿色发展 - 湖北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67.8%,规上工业能耗强度持续下降 [11] - 中碳登市场碳配额累计成交5亿吨,排名全球第一 [11] - 湖北中碳资产签约全国最大碳普惠项目,总装机量200兆瓦,预计年均碳资产收益400万元 [10] 区域协同 - 武汉都市圈、襄十随神城市群、宜荆荆恩城市群联络增强 [12] - 武汉经济总量超2万亿元,襄阳、宜昌均超6000亿元,"金三角"协同发展态势形成 [12] - 湖北规划将武汉都市圈打造成人口超3000万、经济总量突破4万亿元的世界级都市圈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