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保险资产管理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34家保险资管公司管理资金超33万亿 保险业投资收益率显著提升   
中国经济网· 2025-11-26 10:36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11月21日,中国银行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发布《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2025 年报》)内容摘要,系统展现201家保险公司、34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最新行业数据、趋势特征和发展成 效。《2025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34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资金规模合计33.3万亿元,同比增 长10.6%;投资收益率显著高于上一年度,21家机构当年综合收益率超5%;34家机构当年收入合计 318.3亿元,增速为7.31%。 管理资金规模33.3万亿元 从近3年各类资金占比看,管理第三方保险资金规模占比连续两年下降,管理养老金规模占比连续两年 上升。从近3年管理各类资金规模增速看,系统内保险资金和养老金呈增长态势,其他资金增速均有所 下降,其中养老金增速最高,达22.93%。 债券配置超四成,股票增速最快 《2025年报》显示,2024年,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投资资产总规模32.68万亿元,同比增长25%。从资产 配置结构看,截至2024年末,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配置债券规模15.18万亿元,占比46%;配置金融产品 (含保险资产管理产品)规模6.66万亿元,占比20%;配置银行 ...
34家保险资管公司最新成绩单:管理资金超33万亿 同比增长10.60%
中国经营报· 2025-11-21 16:11
中经记者 樊红敏 北京报道 11月21日,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以下简称"保险资管协会")通过官方平台发布《中国保险资产管 理业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保险资管报告(2025)》")内容摘要。 《保险资管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4年年末,34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资金规模合计33.30万 亿元,同比增长10.60%。 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方面,截至2024年年末,行业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存续余额8.07万亿元,较上年年末减 少4613亿元,增长率为-5.41%,近五年来首次为负,近五年复合增长率为21.47%。 据了解,为全面客观记录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历年发展情况,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相关部门的指导 下,保险资管协会已连续第九年组织编写《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发展报告》,并于近日出版发行《保险 资管报告(2025)》。 (编辑:李晖 审核:何莎莎 校对:颜京宁) 营收方面,2024年,34家机构实现收入(包括管理费收入及投资顾问收入)合计318.30亿元,同比增加 21.68亿元,增速7.31%。其中,有同比数据的33家公司收入增速为6.75%。 ...
中国人寿续展三年关联交易,涉国寿投资、安保基金
搜狐财经· 2025-11-07 14:51
关联交易续展概述 - 中国人寿与国寿投资续展保险资金另类投资委托管理协议,新协议自2026年1月1日生效至2028年12月31日 [1] - 国寿投资与国寿安保基金续展基金产品交易及私募资产管理框架协议,有效期同为2026年至2028年 [2] 中国人寿与国寿投资合作细节 - 国寿投资将在法律法规及中国人寿投资指引范围内,自主管理委托资产,涵盖保险资管产品、金融产品、股权/不动产基金及公募REITs等,提供全流程服务 [1] - 中国人寿需支付投资管理服务费、产品管理费等,部分新增项目投资管理服务费统一按年0.08%计算 [1] - 2026年至2028年,新增委托投资管理资产签约金额上限分别为1200亿元、1400亿元、1500亿元,相关费用上限分别为11亿元、12亿元、13亿元 [1] - 历史数据显示,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新增委托资产签约金额分别为767.6亿元、649.6亿元、215.2亿元,相关服务费用分别为7.7亿元、7.3亿元、3.3亿元 [2] 国寿投资与安保基金合作细节 - 合作围绕基金产品认申购、赎回及私募资产管理展开,国寿投资将认申购或赎回安保基金管理的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型基金等产品 [2] - 2026年至2028年,基金产品认申购金额及相关费用、赎回金额及相关费用年度上限均为20亿元,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费年度上限为2000万元 [2] - 历史数据显示,2023年、2024年基金认申购相关金额均为1.4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1.75亿元;赎回相关金额分别为1.4亿元、3.5亿元、0.7亿元 [2] 业务逻辑与战略意义 - 通过续展合作,中国人寿强化了在另类投资领域的布局,而国寿投资将部分管理资产配置至安保基金产品中 [3] - 该合作能丰富安保基金的投资者组合、扩大其管理资产规模及管理费收入,并反哺中国人寿整体业务,助力提升公司整体投资回报 [3] 相关公司背景 - 国寿投资是中国人寿旗下专业另类投资平台,是国内首家专注另类投资的大型保险资管公司,截至2024年末累计签约规模超9500亿元,管理资产规模超5800亿元 [3] - 国寿安保基金是国内首家保险系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由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股85.03%,是中国人寿集团唯一公募基金管理平台 [4] - 截至2025年6月末,国寿安保基金管理规模突破3400亿元,但资产结构严重失衡,债券型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合计占比超95%,权益类基金规模仅102.2亿元,占比不足3% [4]
海南自贸港跨境资管试点落地 首批6家机构完成证监会备案
中国经营报· 2025-10-16 17:44
政策发布与实施 - 证监会于10月15日宣布6家机构已完成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资产管理试点业务备案 [1] - 此次备案是依据今年7月21日发布的《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资产管理试点业务实施细则》进行的首批试点 [1] - 《实施细则》由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等五家金融监管机构联合制定发布 [1] 试点机构构成 - 首批6家试点机构包括4家发行机构和2家销售机构 [1] - 4家发行机构为金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万和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汇百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鹏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1] - 2家销售机构为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海口分行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海口分行 [1] 业务范围与目标 - 试点业务支持境外投资者投资海南自贸港内金融机构发行的多种资管产品 [1] - 可投资产品包括理财产品、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产品、公募证券投资基金、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等 [1]
海南自贸港跨境资产管理试点启动 政策亮点揭秘
政策核心内容 - 支持境外投资者投资海南自贸港内金融机构发行的资管产品 包括投资主体资格 产品范围 账户安排及资金流动机制 [1] - 试点面向全球境外机构及符合条件的境外个人投资者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1] - 投资产品范围涵盖风险等级R1-R4的资管产品 包括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产品 公募基金及保险资管产品 [1] - 允许境外投资者在海南自贸港内银行开立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及自由贸易账户 鼓励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 [1] - 初始试点设定境外投资者资金净流入规模上限为100亿元人民币 后续将动态调整规模 [1] 市场影响分析 - 为境外投资者开辟投资中国金融产品的新通道 丰富人民币资产配置选择 [2] - 帮助境内资管机构扩大客户来源 扩展业务增长空间 [2]
城市24小时 | 造价约3亿元/公里,这条高铁有多重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2 00:01
沪杭高铁项目获批 - 新建沪杭高铁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 线路长度223.8公里 总投资670.97亿元 平均每公里造价约3亿元 [1][2] - 项目设计时速350公里 西起杭州西站 东达上海东站 利用沪苏通铁路二期至四团站 经嘉兴南站衔接通甬高铁 经桐乡站衔接杭州机场高铁 [2] - 沪杭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沿海通道组成部分 被列为国家"十四五"102项重大工程涉铁项目 [2] 长三角高铁网络现状 - 截至2024年底长三角铁路已拥有29条高铁 动车组开行范围覆盖除舟山外所有地级城市 [2] - 沪杭间现有沪昆高铁沪杭段和沪苏湖两条高铁通道 沪昆高铁沪杭段常"一票难求" 沪苏湖高铁需绕行湖州对客流缓解有限 [2][3] - 南京与上海间已有多条高铁直通 沪宁高铁车次远多于沪杭 杭州在与上海的高铁连接水平上明显落后于南京 [2][3] 项目战略意义与影响 - 项目将更短距离直接连通沪杭两大长三角超大城市 加强核心城市快速直连 [3] - 上海东站与浦东机场将共同组成东方枢纽 集航空、国铁、市域铁路、轨道交通于一体 杭州市民可坐高铁直达浦东机场 [6] - 嘉兴等上海杭州两大都市圈之间的城市将受益 杭州规划预控上海方向超高速铁路建设空间 未来杭沪列车运行时间或缩短至15分钟 [6] 其他区域政策动态 - 浙江公布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实施方案 目标2027年数字贸易规模居全国前列 基本建成全球数字贸易中心 [7] - 河南印发未来产业行动计划 目标202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以上 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27% [8] - 安徽推出通用人工智能产业政策 支持建设科研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基地 按研发投入30%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 [9] - 海南自贸港启动跨境资产管理试点 面向全球境外机构和合格个人投资者 投资产品涵盖R1-R4风险等级资管产品 [10] 全国用电量数据 - 7月全社会用电量达1.02万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8.6% 创历史首次月度破万亿千瓦时纪录 [11] -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039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8% 河南、陕西、山东等省居民用电量同比增长超30% [11] - 新能源发电占比显著提升 风电、太阳能、生物质发电量接近总量四分之一 [11] 两院院士增选情况 - 202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639人 中国工程院660人 增选名额各不超过100名 [12] - 清华大学以58名候选人居首 北京大学55名 浙江大学39名 上海交通大学31名 [13][15] - 候选人数量前十高校还包括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13][15]
海南自贸港跨境资产管理试点业务实施细则生效,带来哪些影响?
搜狐财经· 2025-08-21 18:32
政策核心内容 - 《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资产管理试点业务实施细则》于8月21日正式生效 标志着跨境资管试点启动 [1] - 试点支持境外投资者投资海南自贸港内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 私募资产管理产品 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及保险资产管理产品 [1] - 试点实施规模管理 境外投资者购买试点资管产品的资金净流入规模在任何时点不得超过100亿元人民币的初始上限 [1] 市场影响与机遇 - 试点有利于丰富跨境金融产品供给 为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市场探索新渠道 [1] - 试点有助于吸引境内外资产管理机构到海南展业 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 [1] - 为境外投资者开启配置中国资产的新窗口 是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新举措 [2] 机构业务发展 - 试点为境内资管机构扩大客户来源并扩展业务增长空间 [1] - 境外投资者通过试点获得投资中国金融产品的新通道 丰富人民币资产配置选择 [1] 人民币国际化推进 - 试点为离岸人民币回流境内资本市场提供新渠道 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2] - 当前境外离岸人民币已形成较大规模 需要拓展回流境内市场的投资通道 [2]
海南自贸港跨境资产管理试点今天启动!聚焦哪些内容?
搜狐财经· 2025-08-21 16:15
政策实施 - 《海南自贸港跨境资产管理试点业务实施细则》于8月21日正式实施 [1] - 试点业务聚焦支持境外投资者投资海南自贸港内金融机构发行的资管产品 [3] 投资主体与产品范围 - 试点面向全球境外机构和符合条件的境外个人投资者 投资主体多元化 [5] - 投资产品涵盖风险等级R1-R4的私募资产管理产品、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及保险资产管理产品 [5] 账户安排与结算方式 - 境外投资者可在海南自贸港内银行开立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及自由贸易账户 [5] - 鼓励以人民币计价及结算 [5] 试点规模与调整机制 - 初始试点设定境外投资者资金净流入规模上限为100亿元人民币 [7] - 后续可根据经济金融发展形势、国际收支及市场需求动态调整规模上限 [7] 市场影响 - 试点为境外投资者开辟投资中国金融产品的新通道并丰富资产配置选择 [9] - 境内资管机构可扩大客户来源并扩展业务增长空间 [9]
政策“组合拳”发力 助推自贸港建设“加速跑”
央视网· 2025-08-21 15:06
海南自贸港跨境资产管理试点实施细则 - 支持境外投资者投资海南自贸港内金融机构发行的资管产品 涵盖投资主体资格 产品范围 账户安排及资金流动机制 [3] - 初始试点设定境外投资者购买资管产品的资金净流入规模上限为100亿元人民币 后续可动态调整 [5] - 投资主体面向全球境外机构及符合条件的个人 产品范围包括风险等级R1-R4的私募资管产品 公募基金及保险资管产品 [6] - 允许通过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或自由贸易账户购买试点产品 鼓励人民币计价结算 [6] - 试点为境外投资者提供配置人民币资产新通道 同时为境内资管机构拓展客户来源及业务增长空间 [8] 海南自贸港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优化 - 新办法优化"累计居住满183天"核算方法 将离岛出差 休假 培训天数纳入统计 同时要求实际居住不少于90天 [10] - 将享受优惠的特定行业范围从"航空 航运 海洋油气勘探"优化调整为"航空航天 航运 海洋油气勘探" [12] - 要求享惠人才所属企业须在海南实质性运营 业务发展与享惠情况匹配 并强化离岛情况申报公示及多部门联合抽查监管 [14] - 个人所得税15%优惠政策自2020年6月实施以来累计享惠达3.9万人次(截至2024年12月底) [15]
海南自贸港跨境资产管理试点启动 都有哪些政策亮点?专家解读来了!
央视网· 2025-08-21 13:44
政策框架 - 海南自贸港跨境资管试点业务实施细则于8月21日正式实施 聚焦支持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金融机构发行的资管产品 [1] - 试点涵盖境外投资者资格认定 投资产品范围 账户开立及资金进出机制 [1] 投资主体与产品范围 - 试点面向全球境外机构及符合条件境外个人投资者 投资主体多元化 [4] - 投资产品涵盖风险等级R1-R4的私募资管产品 公募基金及保险资管产品 [4] 账户与结算机制 - 允许境外投资者在海南自贸港内银行开立人民币结算账户及自由贸易账户 [3] - 鼓励使用人民币进行计价及结算 [3] 试点规模与调整机制 - 初始试点设定境外投资者资金净流入规模上限为100亿元人民币 [3] - 规模上限可根据经济金融发展形势 国际收支及市场需求动态调整 [3] 行业影响 - 为境外投资者开辟投资中国金融产品新通道 丰富资产配置选择 [6] - 帮助境内资管机构扩大客户来源 扩展业务增长空间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