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公交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官宣!钱江三桥11月22日全封闭断流
杭州日报· 2025-11-10 11:16
工程与交通管理措施 - 钱江三桥将于2025年11月22日零时起实施全封闭断流施工 [3] - 断流施工将导致钱江三桥、清泰立交桥、清泰拼宽桥、机场城市大道滨盛路至闻涛路段等关键路段禁止车辆和行人通行 [5] - 西兴互通、望秋立交部分转向匝道将采取全天禁止机动车通行措施,机场公路民和路上匝道等将采取时段性禁止通行措施 [5] 交通影响分析 - 断流后将产生9处交通断点,对机场公路、风情快速路、秋石高架等连接节点造成蔓延性影响,极易产生拥堵 [7] - 钱江三桥每日通行机动车高达16.3万辆,其中每日通勤车辆约8.4万辆,往返机场车辆超过8000辆 [7] - 周边复兴大桥、望江隧道、博奥隧道、庆春隧道等过江通道已趋于饱和,转移的流量将加剧“一桥三隧”及外围道路拥堵 [7] 绕行路径规划 - 公安交管部门针对不同出行需求推荐了14条绕行路径 [8] - 近距离过江出行可通过复兴大桥下层、望江隧道、庆春隧道或博奥隧道通行 [9] - 远距离过江及往返机场出行,城西可通过紫之隧道、之江大桥通行,城中、城北可通过彭埠大桥或九堡大桥通行 [9] 公共交通优化调整 - 受影响公交线路主要为途经钱江三桥的96、300路及途经清江路的15条公交线路,其中96路与537路优化整合绕行博奥隧道,300路与201路、315路整合改走复兴大桥 [12] - 在25个重点地铁站周边新增优化了一批公交接驳线路,线路长度控制在3公里左右,停靠站点数量控制在3~5个 [13] - 针对产业园区出行需求,已开通20条地铁接驳线和21条企业定制公交线 [16] 特定场景出行指南 - 往返萧山机场出行,城西推荐紫之隧道-之江大桥-彩虹快速路路线,城中推荐环城北路-空港高架路路线,城东城北推荐东湖高架路-九堡大桥路线 [18] - 往返市民中心区域可乘坐地铁公交或通过望江隧道、博奥隧道、庆春隧道驾车通行 [19] - 非机动车及行人禁止进入望江隧道、庆春隧道、博奥隧道等隧道通行 [23]
全运会开幕式当天,广州这些地铁站将停止对外服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9 20:20
赛事交通保障措施 - 为保障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地铁4号线黄村站、21号线天河公园至苏元站区段将于11月1日演练当天12时至运营结束及11月9日开幕式全天停止对外服务,开幕式当天4号线车陂站22时前也停止对外服务 [3] - 在地铁部分区段停运期间,将开行2条地铁接驳专线,并加密天河区、黄埔区科学城区域常规公交发班班次以保障市民出行 [3] - 赛事期间地铁线路行车间隔缩短至约2-5分钟,并视客流情况增加备用车;在限行区域增加约15%的公交发班班次,大客流线路预留20%后备应急运力 [5] 交通基础设施升级 - 白云机场T3航站楼于10月30日启用,年旅客吞吐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5] - 东方航空、上海航空、中国联合航空、吉祥航空、奥凯航空将首批入驻T3航站楼,并公布了首批20余条具体运营航班信息 [7] - 海珠湾隧道计划在全运会开幕式前试运营,从中心城区前往广州南站最短车程约15分钟;机场第二高速公路通车在即,增天高速有望年底开通 [7] - 已完成59个道路改造项目和1085块交通标志牌优化,并对东风路、白云大道等市政道路及人民路高架等桥梁隧道实施养护涂装和景观改造 [8] 配套服务与信息指引 - 在“全运广州”、“广州泊车”小程序及导航软件中接入赛事场馆周边停车场信息,为市民和观众提供停车场导航指引服务 [5]
公交产业的明天和出路到底在哪里?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20 15:12
行业核心挑战 - 城市常规公交客流量急剧下滑,2024年客流量仅为2019年的55.9%,中心城区公交分担率持续下降[5] - 运营成本普遍高于票价,2023年北京市常规公交人次运营成本为9.68元,武汉市接近7元,但票价普遍为1-2元,导致严重价格倒挂[5] - 行业面临客流下降、收入减少、低票价难以覆盖成本、财政补贴难到位、从业人员权益保障难等多重挑战[3][5] - 河北、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江苏、广东等省部分县区出现常规公交停运事件,天津、兰州、衡阳、邹城等地公交企业出现欠薪欠保现象[5] 企业转型策略与实践 - 徐州公交实施“一主四辅”产业布局和“双轮驱动”战略,聚焦线网经济、循环经济、假日经济和流量经济,从传统公交运营商转向城市综合服务商[6] - 主业优化方面,实现公交与地铁站点100%接驳,开辟微循环接驳专线,实施“一线一策”运营改革,2024年上半年千公里运量同比提升4.57%,千公里运营成本下降6.65%,半年压降综合成本超1600万元[8] - 智慧公交建设取得进展,新建电子站牌710个,市区2500个公交站台实现“一站一码”全覆盖,在长线线路安装公交WIFI提升服务体验[8] - 创新开发“交旅融合”新业态,推出21条公交主题旅游专线,构建“景区直达+商圈联动+美食专线”网络,旅游客流增长5.62%[9] - 辅业拓展方面,深耕定制公交业务,服务200余家企事业单位、医院和学校,2024年上半年定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9.64%,年均收入超7000万元[10] - 探索“公交+智慧物流”模式,与顺丰、京东、邮政等物流企业合作,搭建“公交+无人驾驶装备”融合运营平台[12] - 利用维修技术和场站资源开展社会车辆市场化维修,年营收超400万元,并通过车辆广告、房屋租赁等关联产业探索协同增收路径[14] 行业转型方向 - 公交产业需要从“城市的搬运工”转变为“出行的服务商”和“城市的运营商”,核心在于增强自身“造血”能力而非依赖传统模式[19][21] - 宝鸡公交依托1101台公交车、32个公交场站(总面积34.9万平方米)等资源,融合发展广告、驾培、维修、旅游等业态,2024年非票务收入超3000万元,构建“主业稳固、辅业繁荣”新格局[16] - 临沂公交通过“减法”与“加法”并举策略,探索适合中小城市的公交改革发展路径[18] - 转型方向需从“大而全”转向“小而美”的链接,重新找到不可替代的服务价值[21]
菏泽:发展具有高效运能、集约化出行特征优势的公共交通
齐鲁晚报网· 2025-09-26 20:15
规划背景与目标 - 菏泽市交通发展模式面临转变 需通过挖潜既有设施和补充新建来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并完善交通网络体系[3] - 规划核心目标是发展高效运能、集约化出行的公共交通 以调整优化交通结构 从根本上缓解道路拥堵问题[3] - 远期目标将公共交通分担率提升至15-20% 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4] 公共交通系统建设 - 分区域、分层次实施公交线网优化 遵循"中心保障、外围补充、远郊走廊"原则 构建"层次合理、枢纽一体"的地面公交系统[4] - 规划建设20条公交专用道、10处综合公交枢纽和14处保养场及停车场 为未来公交发展预留和优化空间[4] - 积极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定制公交 开行直达、快捷、高密度的专线巴士以满足不同出行需求[4] 多元化出行服务与系统整合 - 在交通枢纽、商业中心、居民区等客流密集区域建立配套的出租车与网约车候客点 推动服务由路抛式向定点式及预约式转化[4] - 规划期内旨在形成以"中运量公交为骨架、常规公交为基础、出租车为补充"的多层次公共交通系统[4] - 通过提升公交吸引力大幅提高公交在居民出行方式中的占比 支撑城市空间拓展和城乡统筹发展[4]
防御桦加沙,深圳机场、地铁、公交、高速、出租车停运安排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3 13:58
台风防御措施 - 深圳全市台风黄色预警信号于9月23日10时升级为橙色 [1] - 全市自9月23日下午实行"五停"措施 包括20时起停运 [2] 地铁及有轨电车运营调整 - 地铁全线网提前结束运营 各线路末班车18:00从首末站点发出 [2] - 深圳地铁12:00起投入高峰运力 港铁4号线和13号线11:00起投入高峰运力 [2] - 有轨电车各路末班车18:00发出 12:00起投入高峰运力 [2] 公共交通停运安排 - 全市常规公交车20:00起停止运营 [2] - 全市出租汽车(含巡游车、网约车)20:00起停止运营 [2] - 深圳巴士集团所有公交线路20:00起临时停止运营 [2] - 深中跨市公交及广州-深圳跨市公交末班车12:00发出后停运 [2] 道路客运停运 - 全市汽车客运站20:00起停业 [3] - 道路客运车辆20:00起停止运营服务 [3] 铁路运输调整 - 广东省内高铁及普速列车12:00起逐步停运 [3] - 9月24日全天广东省内所有高铁、普速列车停运 [3] - 9月25日凌晨起逐步恢复列车开行 [3] 航空运输中断 - 深圳机场20:00起暂停航班运行 [4] - 截至23日12:55 出港航班取消210班次 进港航班取消319班次 [4] 高速公路管制 - 全市所有高速公路20:00起停运 [4] - 全市高速公路收费站入口实施交通管制 所有车辆禁止驶入 [4] 港口运营暂停 - 深圳各港口均已暂停运营 [5]
深圳停运具体安排来了!全市公交、出租车、客运站等自20时起停止运营服务
中国基金报· 2025-09-23 13:05
深圳市公共交通停运安排 - 根据深圳市防台风防汛紧急动员令,2025年9月23日下午全市实行"五停",其中自9月23日20时起停运 [1] - 地铁全线网于9月23日提前结束运营,各线路末班车于18:00从首末站点发出,车站随后只出不进 [1] - 深圳地铁于23日12:00起投入高峰运力,港铁深圳4号线、13号线于11:00起投入高峰运力 [1] - 深圳有轨电车末班车于18:00发出,并于23日12:00起投入高峰运力 [1] - 全市常规公交车自9月23日20时起停止运营服务 [3] - 全市范围内出租汽车(含巡游车、网约车)自9月23日20时起停止运营服务 [3] 铁路运输调整 - 广东省内高铁及普速列车自9月23日12时起开始逐步停运 [6] - 9月24日全天,广东省内所有高铁、普速列车停运 [6] - 计划自9月25日凌晨起,根据台风影响减弱情况逐步恢复列车开行 [6] 航空及水路运输暂停 - 深圳机场自9月23日20时起暂停航班运行,恢复时间待定 [7] - 各港口均已暂停运营 [8] 其他交通服务暂停 - 全市汽车客运站(含道路客运招呼站、停靠点)自9月23日20时起停业 [5] - 道路客运车辆自9月23日20时起停止运营服务 [5] - 除抢险救援交通外,其余公共交通运输服务均停止运营 [9]
武汉新增3条“敬老爱老公交线”
长江日报· 2025-09-23 08:45
绿色出行推广活动 - 2025年绿色出行宣传月和公交出行宣传周在武汉东湖绿道启动 [1] 敬老爱老公交服务 - 武汉公交533路推行“红丝带”服务,为行动不便老人提供特别关注,并配备可填写家属信息的特制老年证卡套 [3] - 533路采用低噪音、起步稳的新能源车型,配备敬老专座、防滑扶手、应急按铃和爱心医药箱等适老设施 [3] - 针对老年乘客习惯,533路在停靠医院、老年活动中心等站点时延长停站时间,并进行口头报站提醒 [3] - 每台公交车配备“老年乘客需求本”,用于记录老人乘车习惯和特殊需求以实现精准服务 [3][6] - 2025年以来,533路已服务老年乘客超过4万人次,累计收到表扬信(电话)24件 [3] - 武汉新增215路区间、533路、650路为“敬老爱老公交线”,使全市此类线路总数达到10条 [4] 地铁无障碍服务 - 武汉地铁4/7号线武昌火车站、6号线五环体育中心站被评为“地铁无障碍服务精品站” [5] - 武昌火车站作为重要交通枢纽,与国铁、客运站构建“一站式无障碍帮扶体系”,实现换乘“最后1米”的无障碍引导 [7] - 五环体育中心站设置无障碍电梯与坡道,实现路面至站台“零高差通行”,并设有清晰的无障碍指引标志 [7] - 站内配备有无障碍卫生间、救助呼叫装置、轮椅及无障碍渡板等设备,确保应急需求“零时差响应” [9] 武汉市公共交通体系现状 - 武汉市已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基础、慢行交通为补充的公共交通体系 [10] - 全市轨道交通线路达15条,运营总里程567公里,日均客流量近400万人次 [10] - 常规公交拥有779条线路,日均运送乘客170万人次 [12] - 已开通600余条定制公交线路,满足通学、通勤、就医等多元出行需求 [12] - 目前武汉市绿色出行比例已达到80%以上 [12]
河南郑州公交多措并举 积极应对强降雨
中国新闻网· 2025-09-10 20:56
公司应对措施 - 公交工作人员检查防汛专用沙袋以应对强降雨 [1] - 公交工作人员进行站台隐患排查工作 [2] - 公交工作人员检查应急物资储备情况 [3] - 公交工作人员进行车辆隐患排查确保运营安全 [4][6]
黑龙江一地公交因持续亏损停运?交通运输局:“停运告知”系司机私自张贴,不会停运
新浪财经· 2025-08-22 11:48
公交运营状况 - 东宁市公交车司机私自张贴停运告知 称因持续亏损无力运营 拟定于2025年8月26日停止运行[1] - 东宁市交通运输局明确表示公交公司不存在持续亏损无力运营的情况 不会停运[1][3] - 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已介入调查 正与涉事司机所属公交公司联系处理[3] 社会影响与反应 - 事件引发网友对公交车停运可能影响市民出行的担忧[1] - 视频发布者在评论区多次确认事件发生在黑龙江省东宁市[1] - 当地交通部门通过媒体渠道澄清虚假停运信息[3]
理顺公用事业价格
经济日报· 2025-08-18 05:54
公用事业价格机制改革 - 公用事业价格机制改革旨在通过科学定价引导资源向高效领域流动,增强企业自主造血能力 [1] - 国家发改委和市场监管总局起草《价格法修正草案》,强调政府在必要时可对重要公用事业实行政府指导价或定价 [1] - 中办、国办发布《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明确要健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公用事业价格机制 [1] 当前公用事业价格问题 - 部分公用事业如水、公共交通价格长期偏低,难以反映资源稀缺性,甚至无法覆盖成本,影响服务质量和行业可持续发展 [2] - 部分地区依赖财政补贴维持运营,掩盖了成本失控和效率低下问题,削弱企业提质增效积极性 [2] - 阶梯价格制度执行不力,部分地方一档水价覆盖率超过95%,导致调节机制失效 [2] 价格理顺难点 - 地方存在畏难情绪,担心调价负面影响,缺乏主动性 [3] - 建设运营机制不规范,如燃气领域"一城多企"现象普遍,采购和运行成本差异大,定价困难 [3] 改革方向与措施 - 适度集中部分公用事业价格管理权限,通过精准分类、阶梯定价、差异化定价减轻低收入群体负担,降低企业用户成本 [3] - 推动"一城一企"模式(如城燃),解决特许经营权分散导致的资源配置效率损失和定价难问题 [3] - 明确政府和市场补贴边界,健全价格与补贴联动机制,对困难群体或民生项目配套精准补贴 [4] - 完善阶梯价格制度,拉大各档价差,强化资源节约导向 [4] - 加强价格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建立公用事业价格信息公开平台,提升政策透明度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