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半导体IP
icon
搜索文档
有和没有IP业务的大厂们都急了
36氪· 2025-08-04 08:32
半导体IP行业核心观点 - 半导体IP的战略地位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高达20%的市场年增长率反映了其日益增长的经济价值 [12] - Chiplet和RISC-V等技术正在重塑IP的应用模式与创新路径 [12] - 拥有和控制核心IP已成为当前半导体产业竞争的关键,直接影响未来行业格局 [12] IP业务市场表现 - 2024年全球半导体设计IP市场规模达84.916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20.2% [2] - 有线接口IP和处理器IP表现强劲,分别增长23.5%和22.4% [2] - 2024年Top 10厂商合计营收70.89亿美元,同比增长22.8%,市场份额从81.7%提升至83.7% [3] - ARM和Synopsys两家合计占据66%市场份额,较2023年提升4.5个百分点 [3] 主要厂商竞争格局 - ARM 2024年营收36.944亿美元,同比增长25.7%,市场份额43.5% [3] - Synopsys 2024年营收19.064亿美元,同比增长23.6%,市场份额22.5% [3] - Cadence 2024年营收4.976亿美元,同比增长27.2%,市场份额5.9% [3] - 前四大供应商(ARM、Synopsys、Cadence、Alphawave)合并占据75%市场份额 [3] 技术驱动因素 Chiplet技术 - Chiplet技术可平衡芯片计算性能与成本,提高设计灵活度,提升IP模块经济性和复用性 [4] - Chiplet实现硅片级别的IP复用,不同功能IP可灵活选择不同工艺生产 [4] - Chiplet为IP供应商拓展了商业灵活性和发展空间 [4] RISC-V架构 - RISC-V是完全开源免费的指令集架构,具有高度灵活性和可定制性 [5] - RISC-V正激发全球芯片设计创新浪潮,被视为继x86和ARM之后的第三大主流架构 [5] - RISC-V生态系统涵盖工具链、软件和硬件IP,适用于物联网、AI等场景 [5] 行业并购与战略布局 新进入者 - 格罗方德收购MIPS,成为首家基于RISC-V提供处理器IP的代工厂商 [7] - 西门子启动IP联盟计划,深化与Alphawave等公司合作,瞄准EDA-IP集成平台 [8] 现有厂商扩张 - Cadence收购Arm的Artisan基础IP业务,进入基础IP市场 [9] - 高通拟以24亿美元收购Alphawave,强化数据中心市场布局 [10] - Synopsys转向提供整合性RISC-V解决方案,包括处理器IP家族与EDA工具深度整合 [10][11]
刚刚,EDA巨头Cadence对华出口违规,遭重罚!
是说芯语· 2025-07-29 09:43
案件核心观点 - EDA巨头Cadence因违反美国出口管制条例向被列入实体清单的中国军事高校NUDT销售EDA硬件、软件及IP,达成刑事与民事和解,总罚款超1.4亿美元[1] - 违规行为涉及子公司Cadence China通过别名实体CSCC向NUDT进行56次非法交易,总价值4530万美元,时间跨度为2015年9月至2020年9月[3][5] - 公司还衍生出向关联中国芯片公司P转移违规资产及系统漏洞导致其他实体清单客户持续下载软件等行为[8][10] 案件背景与违规概述 - 违规主体包括母公司Cadence、中国子公司Cadence China、NUDT及其别名CSCC、中国芯片公司P[2] - 61项违规中,56项为直接向CSCC/NUDT销售或出借EDA硬件(3188万美元)、软件(262万美元)及IP(1079万美元)[3][5] - 其他违规涉及向P公司转移资产及三家实体清单企业(JSC Mikron、中国通信巨头、中国顶级芯片厂)违规下载软件[3][10] 核心违规行为细节 - **当事方**:Cadence China作为执行方,NUDT为最终用户,CSCC为交易别名[4] - **违规内容**:硬件(ECCN 3B991.b.2.c)、软件(ECCN 3D991/EAR99)、IP(ECCN 3E991)[5] - **时间跨度**:2015年9月30日首笔IP出口至2020年9月交易叫停[5] - **商业动机**:管理层视CSCC为"关键客户",担忧"失去数十亿门级生意"[6] - **规避手段**:利用别名交易、内部邮件直接关联NUDT、技术人员进校园服务、高管忽视"红旗"信号[7] 衍生违规行为 - **向P公司转移资产**:2020年11月至2021年2月将CSCC的软件/IP合同权益转让,明知P公司与NUDT关联[8][9] - **系统性漏洞**:俄罗斯JSC Mikron(2016-2018)、中国通信巨头(2019-2021)、中国顶级芯片厂(2021)持续下载软件[10] 处罚条款 - **财务处罚**:民事罚款总额9531.2万美元,分两笔支付(首笔4765.6万美元30天内付清,剩余暂缓)[12] - **合规审计**:强制两轮全球审计(2025-2026年),重点监督中国子公司,报告提交截止2027-2028年[13] - **经营限制**:未来出口许可资格与合规表现直接挂钩,未履约将导致处罚恢复及业务灾难性影响[14]
韩媒:芯片人才,纷纷逃离三星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10 09:01
三星电子半导体业务面临的结构性问题 - 核心工程师离职潮持续加剧,2022年离职6189人增至2023年6459人,硕士和博士人才大量流失[2] - 人事决策脱离专业技能匹配,热控制专家被分配无关岗位,封装技术专家遭遇非专业领导[1][2] - 官僚化管理导致研发独立性丧失,2017年后事业支援特别小组过度干预人事和财务决策[3] 组织文化与领导力缺陷 - 存储器部门高管需1年熟悉业务,跨部门联合项目启动耗时2年,研发可持续性崩溃[3] - 团队负责人缺乏全局视角,晶圆代工工序协作效率低下,问题解决延迟[3] - 人力资源部门仅关注招聘KPI而非人才适配性,评估体系失效[3] 创新动力与战略失误 - 自上而下决策体系阻碍AI时代产品开发,新架构项目因汇报流程复杂被推迟[4] - 保守经营错失业务拓展机会,系统LSI部门仅聚焦移动AP,未进军汽车/IoT领域[4] - 半导体IP开发受限于陈旧报告文化,管理层缺乏产业洞察导致专利成果未转化[4] 激励机制与人才体系崩塌 - 权五铉时期"金钱奖励业绩、晋升奖励能力"原则已瓦解,现行制度激励不足[4] - 封装和晶圆代工部门待遇低于存储器业务,晋升机会差异加剧人才流失[3][4] - 外部领导仅熟悉单一工艺流程,跨部门技术讨论难以开展[3]
上海戴氏三兄妹,跑出一个芯片家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30 22:56
戴氏三兄妹创业历程 - 戴伟民2001年辞去加州大学终身教授职务回国创立芯原股份 目前公司半导体IP授权业务收入全球排名第八 IP种类全球第二 [1] - 戴伟立1995年与丈夫共同创立美满电子 2016年离职后其移动通信部门被翱捷科技收购并成为芯原客户 [5] - 戴伟进2007年创立图芯公司 2015年被芯原收购后回国担任副总裁 补全了芯原GPU IP领域短板 [5] 芯原股份商业模式 - 采用"盖房子"比喻商业模式 提供基础IP框架和芯片设计服务 形成四大收入来源:知识产权授权使用费 特许权使用费 芯片定制设计 芯片量产业务 [7][8][14] - 2024年IP授权业务毛利率高达89.71%-100% 芯片设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7.18% 但量产业务收入同比减少20.09% [14] - 业务多元化带来成本压力 2024年综合毛利率39.86%同比下降4.89个百分点 主要因第三方IP和流片成本增加 [17] 行业地位与技术布局 - 全球半导体IP行业差异化竞争明显 Arm专注CPU IP Synopsys和Cadence以EDA+接口型IP为主 芯原则提供IP+设计服务组合 [10] - 在AI领域布局深入 2024年GPU/NPU/VPU三类IP收入占比达七成 AI相关IP授权收入2.56亿元占比40% 芯片设计收入4.95亿元占比68% [19] - 重点发展Chiplet技术 已布局五年 从接口IP 芯片架构 先进封装等维度推进产业化 预计将率先在平板电脑 自动驾驶 数据中心领域落地 [20][21] 财务表现与订单情况 - 2024年三季度营收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23.6% 四季度增长17% 全年营收与2023年持平 [16] - 在手订单连续五季度超20亿元 2024年一季度达24.56亿元历史新高 下半年新签订单较上半年提升50% 较2023年上半年大增80% [16][17] - 系统厂商/互联网/云服务/车企客户收入占比达40% 金额9.17亿元 定制化计算需求推动设计服务业务增长 [19]
“戴氏兄妹”的芯片归途:从“盖房子”到逐浪AI 丨商业故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30 22:04
戴氏三兄妹创业历程 - 戴伟民2001年辞去加州大学终身教授职务回国创立芯原股份 其商业模式被比喻为"盖房子" 提供IP授权和芯片设计服务 [1][6] - 戴伟立1995年与丈夫创立美满电子 2016年离职后其移动通信部门被翱捷科技收购 [3][4] - 戴伟进2007年创立图芯公司 2015年被芯原股份收购后回国担任副总裁 [3][4] 芯原股份商业模式 - 2024年全球IP授权业务收入排名第八 IP种类排名第二 采用"IP授权+芯片定制"双轮驱动模式 [1][7] - 四大收入来源:知识产权授权使用费(毛利率89.71%) 特许权使用费(毛利率100%) 芯片设计服务 量产业务 [10][11] - 2024年AI相关IP授权收入2.56亿元占比40% 芯片设计收入4.95亿元占比68% [15][16] 财务表现 - 2024年芯片设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7.18% 量产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0.09% [11] - 2024年综合毛利率39.86%同比下降4.89个百分点 主要因业务结构变化和第三方IP成本增加 [14] - 2024年Q3营收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23.6% Q4增长超17% 在手订单连续五季度超20亿元 [13] AI与技术创新 - GPU/NPU/VPU三类IP收入占IP授权业务70% 公司重点布局端侧AI和智能驾驶领域 [15][17] - Chiplet技术已研发五年 计划应用于平板处理器/自动驾驶域处理器/数据中心处理器 [19] - 预计2030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1.2万亿美元 其中生成式AI占比74%-76% [17] 行业竞争格局 - Arm占据智能手机CPU IP市场99%份额 Synopsys和Cadence主导EDA+IP市场 [7] - 2024年系统厂商/互联网/云服务/车企客户贡献收入9.17亿元占总收入40% [17] - 中国正构建边缘AI生态系统 Chiplet技术可能成为本土封装产业的突破口 [20]
西门子再收EDA公司
证券时报网· 2025-05-20 14:43
收购交易 - 西门子数字工业软件宣布收购EDA公司Excellicon 将后者时序约束工具纳入产品组合 [1] - 收购预计几周内完成 具体条款未披露 [1] - Excellicon成立于2009年 总部位于美国拉古纳山 专注数字设计和验证工作流程的时序约束工具开发 [1] - 收购将使西门子提供创新实现和验证流程方法 帮助SoC设计人员优化功耗、性能和面积 加快设计收敛 [1] 行业整合 - 西门子EDA部门CEO表示Excellicon解决方案将补充现有产品组合 扩展至Questa、Tessent等流程关键细分市场 [2] - 2023年10月西门子宣布以106亿美元收购Altair Engineering 预计2025年下半年完成 [2] - 2024年3月新思科技350亿美元收购Ansys获英国监管批准 将加强"从芯片到系统"战略 [2] - EDA三巨头(新思科技、楷登电子、西门子EDA)过去30多年完成约270起并购案 [3] 国内动态 - 2024年3月华大九天收购芯和半导体100%股权 后者拥有对标国际巨头的仿真产品 [3] - 华大九天认为交易将补齐关键核心EDA工具 打造全谱系全流程能力 [3] - 2024年4月概伦电子收购锐成芯微100%股权及纳能微45.64%股权 标的公司主营半导体IP设计 [3] - 概伦电子参照国际EDA巨头发展路径 认为EDA和IP深度协同是必经之路 [3] 行业分析 - 全球EDA规模约150亿美元 行业集中度高 国际三巨头通过多年并购构建完整生态链 [4] - 国内EDA企业以开发单点工具为主 行业龙头通过并购整合补齐工具 构建完整生态系统 [4] - 并购整合有助于实现全流程EDA平台企业目标 提升面对国际巨头的竞争力 [4]
中国半导体IP市场规模与市场趋势分析
搜狐财经· 2025-05-16 18:33
中国半导体IP市场规模 - 2019年中国半导体IP市场规模达到100亿元 同比增长30% [3] -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300亿元 [3] 市场趋势分析 - 技术创新驱动市场增长 5G 人工智能 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推动高性能 低功耗半导体IP需求 [4] - 国产化进程加速 国家政策支持下国内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4] - IP生态体系逐渐完善 为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提供丰富选择 [4] - 跨界融合趋势明显 与云计算 大数据 物联网等领域结合注入新活力 [4] 案例分析 - 华为海思自主研发的麒麟系列处理器在国内外市场取得显著成绩 [5] 市场机遇与挑战 - 机遇 市场前景广阔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技术创新不断涌现 [6] - 挑战 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 需在技术创新 产业链整合等方面突破 [6] 总结 - 中国半导体IP市场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7] - 在技术创新 政策支持下有望在全球市场占据更重要地位 [7]
耐心资本观察 | 锚定自主可控攻坚 半导体IP吸引资本加码布局
新华财经· 2025-05-14 16:53
半导体IP产业现状与趋势 - 全球半导体IP市场规模达84.9亿美元,同比增长20.2%,创历史新高 [2] - 2025年一季度半导体及电子设备行业投资案例514起,同比上升12.5%,投资金额434.76亿元,同比上升37.0% [2] - 半导体IP是集成电路设计中最重要且亟需突破"卡脖子"的关键技术之一,国产替代需求迫切 [2] 资本动态与战略合作 - 芯耀辉科技完成B轮融资,资金将用于核心技术创新、产业生态构建及国产IP规模化应用 [2] - 芯耀辉与新华投控、国投聚力、中网投、上海国投等国有资本平台签署多项战略合作协议 [3] - 国有资本重点聚焦技术创新型、产业链协同型和应用驱动型三类企业 [4] 技术发展与市场前景 - 芯耀辉是国内唯一具备大模型算力芯片所需高速接口IP完整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业务覆盖数据中心、AI、智能汽车等前沿领域 [3] - 接口IP是AI算力的"隐形支柱",未来十年将定义AI芯片竞争力,决定算力传输效率与系统能力 [5] - 随着大模型参数指数级增长,算力需求爆发式提升,高速接口IP成为市场需求最迫切、增长最迅速的关键领域 [5] 区域产业与生态协同 - 2024年上海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突破3900亿元,同比增长20.5%,位居国内第一 [5] - 上海在EDA、芯片设计制造、封测等全产业链环节位居全国领先地位 [5] - 资本市场与产业是命运共同体,资本价值体现在陪伴企业穿越周期、赋能生态构建及优化治理结构 [6] 行业未来展望 - 未来5-10年是国产技术全面突破和生态完善的黄金发展期,也是耐心资本深耕的最佳时间窗口 [6] - 国内半导体IP市场空间广阔,预计随着AI、大数据产业发展,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6]
【财经分析】像“拼积木”一样做芯片 国产半导体IP产业“芯”火正旺
新华财经· 2025-05-14 11:43
半导体IP行业概述 - 半导体IP是集成电路产业金字塔顶端的价值节点,是芯片设计的核心驱动力和支撑人工智能、大算力时代的关键基石 [1] - 半导体IP通过知识产权授权或版税模式降低集成电路研发成本,帮助厂家节约时间和资金成本达50%以上 [2] - 半导体IP占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不到2%,但以小支点撬动大杠杆 [2] 全球及中国半导体IP市场现状 - 2024年全球半导体IP市场规模达84.9亿美元,同比增长20.2% [3] - 中国半导体IP自足率不足10%,本土IP自给率仅为8.52% [3] - 中国半导体IP企业主要聚集在长三角地区,上海拥有大陆近三分之一半导体IP企业 [3] - 全球前三大厂商ARM、Synopsys、Cadence合计市场份额达70% [3] 技术趋势与增长动力 - 处理器IP与接口IP合计占全球市场份额超75% [4] - 接口IP市场份额从2020年20%增至2024年30%,成为重要增长引擎 [5] - 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驱动接口IP需求,技术迭代速度超越摩尔定律 [5] - 芯粒(Chiplet)技术变革为国产半导体IP带来新机遇 [4] 国产半导体IP发展路径 - 国产厂商加速自主研发,突破技术瓶颈,提升细分市场份额 [4] - 构建"IP-芯片-应用"一体化生态体系,与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成为核心竞争力关键路径 [6] - 国内半导体行业加速构建IP生态网络体系,协同共建成为行业共识 [6] - 国产GPU企业通过自主IP生态建设构建技术护城河 [7] 行业合作与生态建设 - 国际厂商如新思科技将技术和资源引入中国市场,支持中国芯片设计企业研发创新 [6] - 台积电与国际IP厂商及中国合作伙伴紧密合作,提供工艺平台支持 [6] - 鼓励国内外机构多方合作,实现共融共通、共同发展 [7]
2025半导体IP产业研讨会举行
中证网· 2025-05-13 20:15
行业发展趋势 - 半导体IP市场有望保持快速增长 主要驱动因素为AI和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进一步普及 [1] - 全球半导体IP企业销售额达84 9亿美元 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 78% 远超半导体行业整体增速(9 06%) [1] - 半导体IP被视为集成电路产业金字塔顶端的价值节点 正成为衡量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 [1] 区域产业格局 - 上海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突破3900亿元 位居国内第一 在全产业链环节(EDA 设计 制造 封测等)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2] - 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业产值达1400亿元 连续多年保持全国最大设计业规模城市地位 [1] - 虹口区积极布局半导体IP/EDA设计 光电芯片等细分赛道 已集聚2100余家金融资管机构支持硬科技投资 [2] 技术协同效应 - 集成电路构成AI硬件基础 AI为集成电路注入创新动力 半导体IP作为"技术底座"是芯片设计的重要基石 [1] - 半导体IP是AI算力芯片核心组成部分 支撑人形机器人 智能网联汽车等新终端的普及应用 [2] - IC技术迭代与AI发展存在双向促进作用 AI技术将对集成电路产业链和教育体系产生里程碑式影响 [3] 企业生态建设 - 虹口区通过政企合作打造芯片设计特色楼宇 支持安路科技 维安电子等半导体企业做强做精 [2] - 虹口加快集聚芯耀辉 曼光信息 矽昌通信等芯片设计细分赛道领军企业 [2] - 产学研合作被强调为重要方向 需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并主动拥抱AI技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