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云盘古大模型

搜索文档
拿了火星图片的华为云盘古大模型,这样在地球落地
量子位· 2025-06-20 18:31
华为云盘古大模型5.5升级 - 华为云发布基于盘古多模态大模型的"世界模型",支持火星图片生成多视角图片/视频,构建4D空间,是业界首个支持点云与视频模态同时生成的大模型 [7][1] - 在华为开发者大会2025上,华为云对五大基础模型进行升级,包括盘古NLP大模型、盘古多模态大模型、盘古预测大模型、盘古科学计算大模型和盘古CV大模型 [8] 盘古NLP大模型技术创新 - 引入Pangu DeepDiver技术,通过Search Intensity Scaling(SIS)提升LLM与搜索引擎交互效果,7B规模的DeepDiver表现出与671B DeepSeek-R1相当的能力 [12][13][16] - 采用低幻觉新方案,包括多层次幻觉防御体系和闭环质量保证体系,通过数据层、模型优化层、搜索增强层等多维度减少幻觉 [18][21][22][23] - Pangu Ultra MoE 718B模型在知识推理、开放式对话、工具调用等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与全球主流大模型持平 [24] 行业应用案例 - 农业科学发现大模型: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将水稻株型改良方案设计时间从数月缩短到数周,改良后水稻株高降低约25%,抗倒伏能力增强且产量不受影响 [28][29][33] - 盘古预测大模型:采用Triplet Transformer统一预训练架构,在海螺集团应用中实现熟料强度预测准确率85%以上,降低能源消耗 [35][36][38] - 盘古CV大模型:发布300亿参数视觉大模型,支持多维度感知,中国石油应用后缺陷识别效率提升40%,人工强度降低25% [39][40][42] 行业智能化解决方案 - 华为云ModelArts Studio大模型开发平台提供完备AI工具链,包括行业大模型、数据工程工具集等,帮助客户高效构建专属大模型 [42][43][44] - 行业模型增训工作流将训练周期与成本降低60%,行业模型评测中心覆盖8大行业评测集,实现用AI训练AI [45][46][47] - 华为云通过"技术创新+模型升级+行业深度落地"三轮驱动,推动千行万业智能化 [48]
戛纳获奖!华为云盘古大模型用「色彩符号」给非洲渔村装上天眼,台风致死率直降 98%
经济观察报· 2025-06-18 09:41
项目概述 - 华为云盘古大模型与MITAO Forecast联合推出气象预警系统《来自天堂的信号》,获2025戛纳国际创意节户外狮铜奖和设计狮铜奖 [1][2] - 项目通过AI技术为非洲马达加斯加沿海渔村提供10天气象预警,准确率达98% [2][3] - 采用"色彩编码+图形标识"的本地化传播体系,解决文盲群体信息获取难题 [2][3] 技术实现 - 盘古大模型生成高精度气象数据,通过短信下发至各村协调员,手动更新社区公告板 [3] - 红黄绿三色及图形符号标示天气状态,形成"图像即语言"的低技术门槛传播 [3] - 系统不依赖网络信号或复杂设备,完全适配当地文化和技术条件 [3] 覆盖规模 - 已部署超3000块信号板,覆盖4828公里海岸线 [3] - 服务75万人口,主要集中在高风险渔业村落 [3] 社会影响 - 在2024年阿尔瓦罗强台风中实现98%风暴致死率下降 [3] - 使偏远村落首次获得高频次、高准确率气象信息 [3] - 项目被视为"低技术解决高影响力问题"的典范 [3] 品牌价值 - 华为云在非洲品牌认知度显著提升,树立"技术向善"形象 [4] - 案例展示AI技术与人文关怀的结合,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新范式 [4]
如何看待黄仁勋改口说,英伟达AI技术比华为领先一代?
钛媒体APP· 2025-06-16 11:24
英伟达与华为AI芯片技术对比 - 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公司技术比华为领先一代,但承认中国可通过增加芯片数量弥补单芯片性能差距 [2] - 黄仁勋评估华为AI算力技术与英伟达2024年二季度上市的H200系列相当,两者差距超过12个月 [2] - 华为两款GPU芯片工艺与英伟达存在超过6年的技术差距 [3] - 任正非表示华为单芯片仍落后美国一代,但通过叠加和集群方法可实现相当的计算结果 [2] 英伟达中国市场策略与影响 - 英伟达已将中国市场营收及获利排除在财测之外,不指望美国解除出口管制 [3] - 中国市场占有率从4年前的95%下降到50%,华为正在填补空缺 [7] - H20芯片禁售导致英伟达上半年总损失达150亿美元,包括45亿美元费用和80亿美元Q2预期损失 [11] - 2024年英伟达中国区收入171.08亿美元(约1235亿元),同比增长66%为史上最高 [11] 英伟达财务与业务表现 - 2026财年Q1营收441亿美元(环比增12%,同比增69%),净利润187.75亿美元,毛利率61% [8] - 数据中心业务营收同比增长73%至391亿美元,超过AMD和英特尔该业务收入总和 [8][10] - 公司正从GPU芯片商转型为AI基础设施公司,推进GPU、CPU、NV互联等多技术整合 [12] 华为研发与市场表现 - 2024年华为研发支出1797亿元,占收入20.8%,近十年累计研发支出12490亿元 [3][13] - 2024年华为全球销售收入8621亿元,净利润626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884.17亿元(同比增26.7%) [13] - 华为拥有20.8万员工,其中研发员工11.3万名(占54.1%) [14] - 盘古大模型5.0已在30多个行业400多个场景落地,支持十亿到万亿参数规格模型 [16] 行业竞争格局与发展趋势 - 中国学者批评黄仁勋"主权AI"概念是算力竞争下的"概念陷阱",可能导致新形式数字殖民主义 [20] - 国产芯片高端领域与美国仍有较大差距,但算法优化可弥补部分算力不足 [17] - 全球AI技术仍处早期阶段,中国存在资源冗余和重复建设风险,可能引发价格战和低利润率 [21] - 任正非强调中国AI发展需注重教育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而非单纯技术突破 [23]
张宇昕:华为云加速行业智能化,繁荣欧洲市场AI生态
新浪财经· 2025-05-30 19:15
华为云全球战略 - 公司以AI助力工业升级为重点,支持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1][3] - 全球策略聚焦服务于工业企业,帮助制造业提升竞争力 [3] - 海外战略与中国市场发展相辅相成,支持中资制造型企业海外拓展 [3] 欧洲市场布局 - 在欧洲构建AI生态系统,开展学术协同、云生态布局和客户拓展三方面合作 [4][8] - 与欧洲高校及科研机构在人工智能、数据交换、数据安全领域开展学术合作 [4][8] - 通过华为云拓展开发者生态,吸引开发者使用AI技术 [4][8] - 技术应用于欧洲各行各业,通过落地完善生态体系 [4][8] AI技术应用案例 - 盘古气象大模型与欧洲气象局合作,实现台风预测效率提升 [5][11] - 传统预测需3000台HPC服务器计算3-5小时,AI技术仅需1张AI卡10秒完成 [5][11] - 预测精确度显著提升,与实际台风路径几乎完全吻合 [5][11] - 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正刊,成为首个登上该刊的中国科技公司 [5] - 技术已在国内外气象局商用 [5] 制药行业应用 - AI技术用于分子分析和筛选,大幅缩短药物研发周期 [13][14] - 传统研发需10年,AI技术可缩短至1-2年甚至几个月 [13][14] - 与国内外生物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展合作 [15] 欧洲市场机会 - 欧洲多语言文化环境需要定制化大模型解决方案 [10] - 传统工业行业(生物制药、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等)数据经验可转化为AI价值 [10] - 企业有强烈诉求通过AI发挥历史数据价值 [10] 绿色能源布局 - 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领域早有布局 [16] - 数字能源技术应用于欧洲数据中心,提升绿色节能效果 [16] - 提供新能源技术和设备解决方案 [16]
以人工智能引领科研范式变革(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民日报· 2025-05-23 06:02
人工智能引领科研范式变革 - 人工智能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重塑科学研究的基本逻辑与方法体系 [1] - 科研范式经历了三次重大变革:经验范式、理论范式、计算范式,人工智能推动科学研究从传统的以假设驱动转向基于海量数据驱动 [2] - 人工智能大模型快速发展,推动人工智能全面融入科学、技术和工程研究,形成"数据密集—智能涌现—人机协同"的三元认知方法论 [3][4] 人工智能科研范式的典型特征 - 以智能挖掘替代假设检验,如AlphaFold成功预测了几乎2亿种蛋白质结构,展现人工智能在推动科学创新方面的重要作用 [3] - 以多元知识耦合激发智能涌现,如华为云盘古大模型在30多个行业、400多个场景中落地,协助产业研发创新的智能升级 [3] - 人工智能逐步从"辅助工具"转变为"科研主体",形成人机协同的科研组织模式,如文物虚拟修复技术提升文物复原效率 [3] 人工智能科研范式的核心突破 - 从方法论视角看,人工智能突破传统科研受限于人力、时间及数据维度的瓶颈,显著缩短研发周期 [4] - 从科研组织方式看,人工智能推动科研组织从"孤岛式创新"向"分布式智能网络"变革,形成人机协同的全新科研团队 [5] - 从价值体系看,人工智能推动科技与人文融合发展,拓展了科学研究的人文价值 [6] 我国在人工智能驱动科研范式变革的实践路径 - 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形成模块化的科研组织攻关能力,如建设"模速空间"人工智能大模型专业孵化和加速平台,已入驻100余家人工智能大模型企业 [7] - 充分利用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将其转化为人工智能数据增强优势,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提供了天然"试验场" [7] - 将中华文化与人工智能的模型思维进行整合,如借助人工智能图谱技术实现中医理论体系的数字化建构 [7] 人工智能科研发展的未来方向 - 打造国家科研算力中枢网,以"东数西算"工程为基础,统筹推动建设人工智能驱动的科研创新联合体 [9] - 建立人机协同的科研体制,在国家级科研项目中探索引入人工智能科学家岗位,推进科研活动中的人机协同 [10] - 发起开放合作的国际科研联盟,以"数字丝绸之路"为载体,构建逐步开放的国际科研数据公开平台 [11] - 提升人工智能科研治理能力,加快制定科研领域人工智能通用技术的国家标准,完善应对人工智能科研风险的技术监测体系 [12]
企业培训 | 未可知x上海电气:共探AI赋能电气行业新未来
未可知人工智能研究院· 2025-05-19 20:24
人工智能与电气行业融合 - 未可知人工智能研究院与上海电气联合举办AI主题高级研修班,聚焦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与产业应用,助力企业把握数字化转型机遇 [1] - 研修班旨在为上海电气管理层和技术骨干提供深度AI知识培训,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20] 杜雨博士的课程内容 - 杜雨博士作为人工智能领域专家,讲解了AI技术的核心原理、创新趋势及行业应用案例,涵盖从基础理论到生成式AI技术如DeepSeek等大模型的应用 [3][4] - 课程深入剖析了AI在电气行业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指出生成式AI技术为电气行业带来变革机遇,可提升电力设备运维效率、优化电网调度及新能源接入稳定性 [6] 电气行业AI应用案例 - 深圳供电局"祝融2.0"大模型通过AI辅助巡检线路,精准识别外力破坏隐患,显著提升电网运维效率与安全性 [10] - 国家电网"光明电力大模型"集成电力全产业链数据,将大型保供电方案编制时间从10小时缩短至10分钟,提升电网调度智能化水平 [10] - 南方电网"大瓦特"AI大模型每分钟处理100张问题图像、识别20类缺陷,效率是传统算法的10倍,广泛应用于发、输、变、配、用电领域 [10] 华为云与国产AI大模型的应用 - 华为云盘古大模型与国网重庆永川供电公司合作开发的电力巡检大模型,通过预训练和少量样本微调,提升电网缺陷识别效率和准确性 [13] - 华为联合中国华电和玖天气象利用AI大模型技术,实现对多种新能源的精准功率预测,提升新能源并网效率和电网调度稳定性 [13] - 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凭借高性能、低成本优势,可优化电力设备能源管理、减少浪费,并通过智能控制带电作业机器人降低作业风险、提升效率 [17] 上海电气的AI布局与反馈 - 上海电气作为国内电气行业领军企业,积极拥抱AI技术,通过此次研修班明确了如何将AI应用于实际运营以提升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20] - 杜雨博士点评了上海电气在AI领域的三个布局案例,学员反馈课程内容实用,尤其是电气行业实际案例提供了直观认识,有助于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22] 未可知人工智能研究院的使命 - 研究院通过举办研修班和培训课程,为企业提供前沿AI知识和实践指导,此次与上海电气的合作彰显了其在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方面的积极作用 [24] - 未来研究院将继续携手更多企业探索AI技术,助力企业在数字化浪潮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24]
紫金网络传播创新大会在宁举行
江南时报· 2025-04-28 08:55
网络传播创新大会概况 - 2025紫金网络传播创新大会以"弄潮·数媒融合创未来"为主题,聚焦习近平文化思想和网络强国战略,推动网络媒体创新 [1] - 江苏网络传播成果显著,2件作品获评中国正能量十佳网络精品,11件获评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 [1] - 2025年江苏省网上重大主题宣传方案包含五大篇章,重点推进72个项目,44个纳入"项目池" [1] 行业技术趋势与专家观点 - 数智技术重塑传播生态,大会展示智慧媒体智能技术路演及AI应用案例 [2][4] -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分享媒体深度融合实践,微博高管解读社交媒体新范式 [2] - 复旦大学专家分析算法推荐与智能传播规律,揭示技术驱动下的内容分发变革 [2] 重点项目与跨界合作 - 现场发布10个"双重"项目,包括"2025中国向上·高手在'民'间""长三角遇上大湾区"等主题 [3] - 主流媒体联合科技企业展示人形机器人、AI数字人、大模型(如火山引擎豆包、华为盘古、讯飞星火)等前沿技术 [4] - 新华AIGC实验室、江苏广电人工智能融媒应用中心等平台凸显多模态融合应用场景 [4] 文化传播与技术融合 - 全息文化表演《牡丹亭》结合AI与数字技术,展现传统昆曲的现代数字化创新 [3] - 智慧媒体路演区集中呈现具身智能产品(机器狗)、AI医生/律师等垂直领域解决方案 [4]
营收8621亿元!华为5年时间重回高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31 23:26
文章核心观点 - 华为2024年财报显示营收增长、净利润减少,各业务板块表现良好,全球市场复苏,公司在AI时代积极布局,加大根技术投入以穿越周期 [1][6][15]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全球销售收入8621亿元,净利润626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884.17亿元,同比增长26.7% [1] - 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22.42%,净利润同比减少28.05%,2023年净利润高因处置子公司及业务形成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 [1] - 目前体量基本恢复到2019、2020年高峰时期 [1] 公司架构调整 - 集团职能平台新增“半导体业务”,由海思升级而来,与2012实验室、供应体系等并列 [3] - 区域组织将原先海思更名为“芯片与器件业务” [3] 整体业务进展 - 2024年联接产业经营结果稳健,计算产业抓住AI机会增长,终端重回增长快车道,鸿蒙生态取得突破,华为云优化业务结构,数字能源坚持质量优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首次当年盈利 [6] - 未来三年加大战略纵深投入,通过“天水计划”“地水计划”和“太平洋计划”抓住智能时代机遇 [6] 各业务板块营收情况 |业务板块|2024年营收(百万元)|2023年营收(百万元)|同比变动|营收占比| | ---- | ---- | ---- | ---- | ---- | |ICT基础设施业务|369,903|352,756|4.9%|约42.91%| |终端业务|339,006|245,134|38.3%|约39.32%| |云计算业务|38,523|35,514|8.5%|-| |数字能源业务|68,678|55,229|24.4%|-| |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26,353|4,588|474.4%|-| |其他业务|19,609|10,953|79.0%|-| |合计|862,072|704,174|22.4%|-| [9] 各业务板块具体表现 终端业务 - 2024年营收3390.06亿元,同比增长38.3%,受益于手机和汽车业务 [10] - 2024年Q4华为位居国内手机市场份额榜首,2024年在中国手机市场销售排名攀升至第二 [10] - 鸿蒙智行“四界齐发”,全年交付量超43万辆,连续5个月蝉联中国高端市场成交均价第一 [10] ICT基础设施业务 - 2024年营收3699.03亿元,同比增长4.9%,是华为大本营,一直比较稳健 [11] - 2024年全球电信设备市场华为以31%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11] 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 - 2024年营收263.5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74.4%,首次当年盈利 [11] - 发布乾崑系列解决方案,智能部件发货量超过2300万件 [11] 华为云和数字能源业务 - 都同比增长24.4%,2024年云计算业务包含跨分部交易收入688.1亿元,海外公有云收入增长超50%,昇腾AI云服务实现6倍增长 [12] 芯片与器件业务 - 主要面向智能终端、家电、汽车电子等行业提供板级芯片、器件和模组解决方案 [12] - 海思从2012实验室独立并升级为“半导体业务”,成为一级部门 [12] 全球市场表现 - 2024年中国市场营收同比增长30.5%,占总营收比例71%;欧洲中东非洲地区营收同比增长2.1%,占总营收比例17%;亚太和美洲地区营收分别增长5.5%、2.7% [13] AI时代布局 研发投入 - 2024年研发投入1797亿元,约占全年收入20.8%,近十年累计投入超12490亿元 [1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研发员工约11.3万名,占总员工数量54.1% [15] 战略计划 - “天水计划”面向无线联接,“地水计划”瞄准数据中心、园区、家庭三大固定网络,“太平洋计划”以算、存、网打造数据解决方案 [16] 云和计算业务 - 构建算力底座,截至2024年底,鲲鹏、昇腾累计发展665万开发者、8500多家合作伙伴 [17] - 2024年搭载鲲鹏CPU的服务器在中国服务器市场份额突破20% [17] - 华为云发布AI-Native云基础设施架构CloudMatrix,盘古大模型在30多个行业、400多个场景落地,在政务、工业、金融3个市场份额位列第一 [17] AI终端领域 - 华为手机加速抢夺高端市场,最新发布阔折叠Pura X [18] - 鸿蒙系统应用生态迅速拓展,已上架鸿蒙原生应用及元服务超2万个 [18] - 目前鸿蒙开发者超720万,生态设备超10亿台,鸿蒙生态处于量变到质变关键节点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