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重组胶原蛋白敷贴

搜索文档
价值研究所|卷字号!医美玩家开始“资质卡位”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7-08 12:57
行业趋势 - 医美行业正迎来产业边界重构的关键时刻,未来胜出企业需兼具医疗级研发深度、消费市场敏捷度和全链路整合能力 [2] - 中国医美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6382亿元,2021-2030年复合增长率14.5% [6] - 医疗器械类敷料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达253.8亿元,复合增长率30% [8] 企业动态 - 四大医药流通巨头(国药、上海医药、华润医药、九州通)均已布局医美领域,其中九州通2016年通过投资爱美客切入,2024年合作医美服务机构达10560家(同比+84.81%) [3][5] - 华润医药与昊海生科合作构建"研发-生产-渠道"全链路,国药与艾尔建美学合作完善产业链,上海医药引入法国VIVACY高端产品 [3][5] - 钟睒睒通过杭州久视和养生堂斥资34亿元战略入股锦波生物,持股比例合计达10.58% [5][6] 业务表现 - 九州通医美业务2024年销售收入8.51亿元(同比+120.47%),近三年复合增长率111.64% [7] - 美妆企业加速布局"械字号"产品,敷尔佳已上市,福瑞达、巨子生物、华熙生物、贝泰妮等推出医用修复产品,珀莱雅推出首款医用敷料并计划入驻药店渠道 [8][10] 竞争策略 - 美妆企业切入医美领域主要路径包括:投资并购型、技术延伸型、品牌跨界型、渠道融合型、医研共创型 [10] - "械字号"产品因门槛高、溢价能力强(单片售价15-35元)成为企业新增长点,替代"妆字号"低价竞争 [10] - 行业共识认为长期胜出者需打通"医研产销服"全链路生态,注重安全性和有效性而非单纯营销 [10][11]
价值研究所|卷字号!医美玩家开始“资质卡位”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7-08 12:46
行业趋势 - 医美行业正迎来产业边界重构的关键时刻,药企、美妆企业等不同势力加速入局,未来胜出企业需兼具医疗级研发深度、消费市场敏捷度和全链路整合能力 [1] - 中国医美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6382亿元,2021-2030年复合增长率14.5%,医疗器械类敷料产品市场规模2026年预计达253.8亿元,复合增长率30% [9][12] 药企布局 - 四大医药流通巨头(国药、上海医药、华润医药、九州通)均已进入医美领域,其中九州通2016年通过投资爱美客切入,2024年合作医美服务机构达10560家,同比增长84.81%,医美业务收入8.51亿元,同比增长120.47%,近三年复合增长率111.64% [3][5][9] - 华润医药与昊海生科合作构建"研产销"闭环,国药与艾尔建美学合作完善产业链,上海医药引入法国VIVACY高端产品 [5] 跨界资本 - 农夫山泉老板钟睒睒通过杭州久视和养生堂战略入股锦波生物,投资34亿元成为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合计10.58% [6][7] 美妆企业转型 - 美妆企业从"妆字号"转向"械字号"竞争,医用敷料单片售价15-35元,敷尔佳已上市,福瑞达、巨子生物、华熙生物、贝泰妮等推出医用修复产品,珀莱雅推出首款医用重组胶原蛋白敷贴并布局OTC渠道 [12][13] - 绽妍生物递交新三板公开转让说明书冲刺挂牌 [12] 竞争策略 - 企业切入医美领域主要途径包括:投资并购型、技术延伸型、品牌跨界型、渠道融合型、医研共创型 [15] - 未来行业将更注重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而非营销,全链路生态型玩家有望胜出 [15]
深度 | 美妆如何攻克医美渠道“高墙”?
FBeauty未来迹· 2025-07-07 21:32
医美渠道竞争格局 - 目前已有超20家美妆企业开启"医美+生美"的双美布局模式,医美渠道竞争日益激烈化[2] - 中国合规专科医美机构数量为18584家(不含公立机构及民营综合),主要分布在华南珠三角、华东长三角、西南成都重庆区域[6][7] - 医美机构分为三类:公立医院(高端手术类)、大型连锁民营医院(服务种类齐全)、中小型民营医院及诊所(轻医美为主)[5] 美妆企业医美渠道布局现状 - 华熙生物医美机构覆盖数量达7000家,巨子生物进入约1700家公立医院和3000家私立机构[8] - 贝泰妮旗下瑷科缦覆盖600余家医美院线,创尔生物创福康进入1000多家公立医院和2700多家私立医院[8] - 国际品牌如修丽可已扩张至近1100家医美渠道,雅诗兰黛海蓝之谜进入高端医美院线[10] 双美融合趋势 - 生活美容与医学美容融合是大势所趋,反映消费者对更科学、更有效护肤方案的追求[7] - 多家品牌开设融合服务诊所,如修丽可SKINLAB全球旗舰店、至本澄穆医疗美容诊所、优时颜UNISKIN MED旗舰中心等[13][14] - 线上平台如新氧已按双美融合趋势对产品进行分类,推出自研护肤品牌轻漾[22] 医美渠道关键成功要素 - 产品需具备合规性和实际功效,拥有临床数据及文献支持[20] - 需建立专业信任链,通过医研共创树立专业形象[16][26] - 需满足消费者三方面需求:效果协同、专业医疗背书、全周期管理解决方案[18] 行业挑战与机遇 - 美妆品牌面临专业化属性建立、技术储备、渠道资源承接等挑战[24] - 医美企业布局生美领域存在品牌认知局限、渠道管理挑战、研发周期长等问题[22] - 未来机遇在于轻医美后市场、妆械联合、下沉市场专业平权、AI个性化定制等方向[27] 未来竞争方向 - 竞争将从蓝海步入红海,关键在于技术研发和医研共创构建的专业壁垒[29] - 需聚焦"专业信任重构"与"服务场景延伸",真正赋能医疗场景[26][27] - 赢家需将"专业信任"深植渠道,用"真实临床价值"赢得背书,回归医疗本质[30]
珀莱雅二代掌舵后高管换血,新管理层能否打破增长天花板?
南方都市报· 2025-06-19 21:24
管理层变动与战略调整 - 珀莱雅近期引入具有国际背景的高管,前爱茉莉太平洋旗下兰芝(中国)品牌总经理汪奕峰出任产品开发负责人兼孵化品牌副总经理[1][4] - 2024年以来多位核心高管离职,包括前CMO叶伟、首席科学官魏晓岚、副总经理王莉等[3][4] - 公司加速引入国际化人才,包括前宝洁研发高管黄虎、孙培文担任首席科学官和首席研发创新官,前雅诗兰黛科研副总裁Lieve Declercq担任首席科学顾问[4] - 公司设立首席数字官(CDO)岗位,由前LVMH集团时装部北亚区CIO胡宁波担任[5] 财务表现与品牌结构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78亿元,同比增长21.04%,归母净利润15.52亿元,同比增长30.00%[6] - 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3.59亿元,同比增长8.13%,净利润3.9亿元,同比增长28.87%[6] - 主品牌珀莱雅营收占比从2022年的82.74%下降至2024年的79.69%[7] - 彩妆品牌彩棠营收占比从2022年的8.99%提升至2024年的11.07%,洗护品牌Off&Relax营收3.68亿元同比增长71.14%,护肤品牌悦芙媞营收3.32亿元同比增长9.41%[6][7] 研发与营销投入 - 2024年研发费用2.10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1.95%[7] - 2024年销售费用51.61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47.88%,同比增加11.89亿元[8] - 形象宣传推广费同比增加10.68亿元,同比增长30.22%[8] 发展战略与未来规划 - 公司提出"双十"战略,目标未来十年跻身全球化妆品行业前十[10] - 进军轻医美领域,推出首款医用重组胶原蛋白敷贴[10] - 计划通过巴黎分公司进行并购,填补婴童、香水、男士护肤等赛道空白[12] - 国内医用敷料类产品市场规模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253.8亿元,2022-2026年复合增长率30%[10]
十年做到全球前十,珀莱雅能否如愿
北京商报· 2025-06-19 21:20
公司战略与人才引进 - 公司提出"双十"战略目标,计划未来十年跻身全球化妆品行业前十 [2][3][4] - 新任总经理侯亚孟上任不足一年内已引进4位具有国际美妆巨头背景的研发创新类负责人,包括首席科学官黄虎、首席研发创新官孙培文等 [4] - 近期任命汪奕峰担任产品开发负责人兼孵化品牌副总经理,其曾任职于欧莱雅、拜尔斯道夫等多家国际美妆巨头 [2][3] - 公司明确要从营销驱动转向品牌驱动的发展路径,强化科技力驱动的产品核心竞争力 [3][4] 财务表现与增长瓶颈 - 2024年公司营收达107.8亿元(同比增长21.04%),净利润15.52亿元(同比增长30%) [5] - 销售费用持续攀升:2022年27.86亿元(营收占比43.63%),2023年39.72亿元(44.61%),2024年51.61亿元(47.88%) [5] - 业绩增速明显放缓:2023年营收/净利润增长39.45%/46.06%,2024年降至21.04%/30%,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降至8.13%/28.87% [5] - 主品牌珀莱雅贡献超70%营收但增长放缓,收购品牌中仅彩棠表现突出(营收超10亿元),其他孵化品牌占比不足10% [6] 国际竞争与挑战 - 全球前十美妆集团门槛为科赴2024年154.55亿美元(约1126.27亿元人民币),意味着公司需十年内实现业绩翻十倍 [8] - 与国际美妆巨头相比,公司在品牌矩阵布局和品牌塑造力上存在明显欠缺 [8][9] - 医美和男士护肤领域将成为公司重点拓展方向,但这两个领域已处于竞争白热化阶段 [7] - 公司渠道能力偏重线上,可能对未来持续发展带来隐忧 [9] 行业观点 - 行业专家认为科研型人才引进是美妆品牌制胜关键之一,特别符合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科研人才 [4] - 突破百亿营收后,公司需要找到更大市场需求空间和创新独特的竞争能力以保持持续增长 [6] - 要实现全球前十目标,公司需全面审视自身能力并补强短板,才能与国际品牌竞争 [9]
主品牌营收增速放缓,珀莱雅“盯上”医美赛道
北京商报· 2025-06-04 21:09
珀莱雅布局医美赛道 - 公司推出首款械字号产品"医用重组胶原蛋白敷贴",主打医美术后修护功能,注册证编号为"苏械注准20242141041" [1] - 产品定价163元/盒(优惠价),原价198元,适用于浅表创面、激光/光子术后等非慢性创面护理 [3] - 宣传策略强调"项目后修护"场景,与医美需求直接挂钩 [3] 行业背景与竞争格局 - 中国医美市场规模2023年达2669亿元,预计2031年超7000亿元 [3] - 上海家化、贝泰妮等国产美妆品牌已布局医美赛道:玉泽推出械字号敷料、贝泰妮旗下AOXMED覆盖600余家医美机构 [4] - 行业处于完全竞争阶段,尚未形成头部品牌垄断 [4] 珀莱雅战略动机 - 主品牌营收占比超70%,但2024年增速降至不足20%(2021-2023年增速28%-36%) [5] - 2024年公司总营收突破百亿,提出"双十战略"(十年内进入全球化妆品前十) [6] - 计划通过巴黎分公司并购拓展婴童、香水、男士护肤等空白领域 [6] 研发与营销投入对比 - 研发费用率持续低于2%:2024年研发费用2.1亿元(占比1.95%) [7] - 销售费用率逐年上升至47.88%(2024年51.61亿元) [8] 挑战与短板 - 医美赛道面临敷尔佳、巨子生物等专业厂商竞争 [7] - 行业评论指出需加强基础研究、成分功效等科研投入以建立竞争力 [7] - 与国际品牌相比存在品牌矩阵和线下渠道短板 [9]
化妆品医美行业周报:“美食同源”主题引投资热点,美业再掀IPO热潮-20250602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02 16:1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化妆品医美行业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化妆品医美板块表现弱于市场,“美食同源”引投资热点,美业再掀 IPO 热潮,国际化妆品医美公司 25Q1 业绩下滑或增长降速,复苏尚需时日,多家公司有新动态,给出各板块投资分析意见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观点 - 本周化妆品医美板块表现弱于市场,申万美容护理指数下滑 0.7%,弱于申万 A 指数 0.6pct,申万化妆品指数下滑 0.3%,弱于申万 A 指 0.2pct,申万个护用品指数下滑 1.3%,弱于申万 A 指数 1.2pct [4][5] - 本周涨幅前三个股为青岛金王(18.2%)、水羊股份(16.6%)、可靠股份(13.8%),跌幅前三个股为嘉亨家化(-10.8%)、拉芳家化(-9.6%)、洁雅股份(-9.5%) [6] 近期重点关注 重点回顾 - 25Q1 美妆市场延续 24 年整体平稳趋势,区域分化,北亚尤其是中国市场有所改善,旅游零售业务继续承压,北美疲软略显,国际美妆集团业绩下滑或增长降速,采取多种措施稳住市场份额 [11][12] - 欧莱雅 25Q1 同比环比增长均降速,中国常规市场基本持平;雅诗兰黛在华恢复性增长,欧美市场继续疲软;资生堂主品牌持续萎靡,相对平价的 ELIXIR 贡献增长 [4][13][14] 行业电商数据 - 展示 25 年 4 月淘系 + 抖音双渠道部分重点国货品牌 GMV 及同比数据,如珀莱雅合计 6.3 亿元,同比增长 30%,上美股份合计 7.9 亿元,同比增长 56%等 [18] 行业社零数据 - 25 年 1 - 4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合计 16.2 万亿元,同比增长 4.7%,1 - 4 月限额以上化妆品类零售额合计 1454 亿元,同比增长 4.0%,单 4 月零售额 309 亿元,同比增长 7.2% [19] 行业动态及公司公告 化妆品医美板块行业热点新闻 - 上海林清轩 5 月 29 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有望成港股“国货高端护肤第一股”,近三年营收 CAGR32.3%,2024 年净利润 1.87 亿,毛利率达 82.5%,拟推进多品牌战略等 [22] - 珀莱雅进军械字号赛道,首款产品“医用重组胶原蛋白敷贴”上市,构建重组胶原蛋白多品类矩阵,当下械字号市场竞争激烈 [26] - 凯诘电商 5 月 28 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香港主板上市,2022 - 2024 年 GMV 增长,净利润逐年下滑,当前代运营市场规模超 1.78 万亿元 [27] - 浙江珂瑞康“注射用面部胶原蛋白植入剂”获Ⅲ类医疗器械证 [28] - 聚源生物完成超亿元融资,助力合成生物可持续发展战略 [29] 近期重点上市公司公告 - 若羽臣 2024 年年度权益分派方案为以总股本剔除已回购股份后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派 5.00 元现金以及持有首发前限售股的个人和证券投资基金每 10 股派 4.50 元,每 10 股转增 4.00 股 [32] 欧睿行业数据 - 2024 年中国护肤品市场规模达 2712 亿元,同比下滑 3.7%,公司口径市占率前十榜单中国货与国际品牌已成五五开局面,预计 25 年国货市占率进一步提升 [32] - 2024 年彩妆市场规模 620 亿元,同比略增 0.4%,需求端疲软,国货品牌凭借推新与国潮概念稳步前进,公司市占率口径国货在前十榜单中占 5 席,品牌口径中毛戈平、卡姿兰、花西子进入前十 [37] 机构持仓 - 据 24Q4 报告,美容护理行业重仓配置比例位居第 31 位,部分公司持仓有变化,如巨子生物持股总市值 20.5 亿元(-4%),持股总量 4443 万股(-5%)等 [40] 解禁数据 - 截至 2025 年 12 月 31 日,洁雅股份 2025 - 06 - 03 解禁 4571.8 万股,敷尔佳 2025 - 08 - 01 解禁 9.30 万股,稳健医疗 2025 - 09 - 16 解禁 40661.4 万股 [43] 估值表 - 展示化妆品、医美、电商代运营、母婴等板块部分公司股价、市值、归母净利润、PE 等估值数据及评级,如珀莱雅 2025E PE 为 19,评级为买入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