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叮咚买菜APP
icon
搜索文档
叮咚买菜Q2营收59.8亿元,GAAP净利润同比增长59.7%:持续推进「4G」战略
IPO早知道· 2025-08-21 21:18
核心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GMV达65亿元,同比增长4.5%,连续6个季度同比正增长 [4][7] - 营收59.8亿元,同比增长6.7% [7] - Non-GAAP净利润1.3亿元,同比增长23.9%;GAAP净利润1.1亿元,同比增长59.7% [6][7] - 连续11个季度Non-GAAP盈利,连续6个季度GAAP盈利 [6][8] - 期末现金及等价物、短期投资等余额为40.1亿元 [13] 区域增长表现 - 上海地区GMV同比增长3.5% [5][8] - 江浙地区GMV同比增长11%,其中10个城市增速超20% [5][8] 战略升级与用户结构优化 - 推行"4G"战略(好用户、好商品、好服务、好心智)与"一寸窄一公里深"策略 [9] - 好用户占比达30%,贡献68.5%的GMV;新客中好用户占比80% [9] - 好用户月均下单频次8.1次,大盘用户月均下单频次4.4次 [9] - 累计汰换超4000支商品,好商品SKU占比达40%,GMV占比较年初提升30个百分点 [9] 商品差异化与供应链能力 - 肉禽蛋品类中好商品GMV占比55%,黑猪肉占猪肉系列35% [11] - 有机蔬菜占比提升至12%,GMV同比增长38%;Q2有机商品整体GMV增40% [11] - 数字化系统升级为"数智大脑",驱动业务创新与用户体验优化 [11] - toB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9.4%,收入占比提升1.6个百分点 [12] 长期战略规划 - 通过生鲜直采、自有农场/工厂和开发团队保障好商品供应 [12] - 计划拓展全渠道销售与海外市场 [12][13] - 公司强调将持续盈利并为投资人创造长期价值 [13]
叮咚买菜(DDL.US)Q2财报:实现65亿元GMV ;Non-GAAP净利润1.3亿元,同比增23.9%
智通财经· 2025-08-21 21:0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GMV达65亿元 同比增长4.5% 营收59.8亿元 同比增长6.7% [2] - Non-GAAP净利润1.3亿元 同比增长23.9% GAAP净利润1.1亿元 同比增长59.7% [2] - 连续11个季度实现Non-GAAP盈利 连续6个季度GAAP盈利 [2] 区域运营表现 - 上海地区GMV同比增长3.5% 江浙地区同比增长11% 其中10个城市增速超20% [2] - 公司现金及等价物 短期受限资金 短期投资与长期理财余额达40.1亿元 [7] 4G战略实施成效 - "好用户"群体占比接近30% 贡献GMV占比达68.5% 新客中好用户占比达80% [3] - 好用户月均下单频次达8.1次 大幅高于大盘用户4.4次的平均水平 [3] - 好商品SKU占比达40% 较年初提升约30个百分点 [4] 商品结构优化 - 累计汰换超4000支商品 肉禽蛋品类好商品GMV占比达55% [4] - 黑猪肉占猪肉系列35% 有机蔬菜占比提升至12% GMV同比增长38% [4] - 有机商品整体GMV同比增长约40% [4] 技术能力建设 - 数智大脑系统升级为业务创新与用户体验核心引擎 应用于全业务环节 [5] - AI技术深度整合至前后台 提升全链路经营效率与消费体验 [5] 新业务拓展 - toB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9.4% 收入占比同比提升1.6个百分点 [6] - 通过供应链能力推动生鲜直采 自有农场工厂建设与跨境业务拓展 [6]
氪金 | 叮咚买菜进入「返场时刻」
36氪· 2025-08-08 18:57
公司战略调整与盈利路径 - 2021年提出"效率第一 适当考虑规模"战略 从全国扩张转向区域深耕[1] - 2022年陆续撤出天津 厦门 成都等城市 完全退出西南市场[1] - 2024年关闭广州27个站点和深圳11个站点 战略收缩达到顶峰[1] - 2024年重启扩张策略 全年营收增长15.5%至230.66亿元 归母净利润2.95亿元[2] - 经营性现金净流达9.29亿元 首次全年转正[2] - 2023年9月首次实现单月盈利 第四季度实现单季度盈利[14] 数字化与供应链管理 - 2020年起全面升级数字化基础设施 建立分布式冷链物流体系[8] - 2023年底全链路数字化系统落地 前置仓90%采购由系统完成[13] - 商品预测准确率在极端天气下仍保持85%以上 损耗率控制在1%-2%[13] - 每24小时对所有仓SKU做预测 按"最小颗粒度"制定生产与补货计划[10] - 上海前置仓平均面积达500平方米 每年1/4仓面临升级改造[21] 区域布局与运营效率 - 2024年在北京 广州 深圳减亏60% 资源集中投入华东市场[17] - 江浙沪新开130个仓 主要布局二三线城市[18] - 上海配送半径1.2-1.5公里 江浙平均2公里 仓群密度行业最优[18][19] - 2024年前置仓数量超1000个 仓均日均单量近1000单 上海达1500单[20] - 全国平均客单价70元以上 新仓3-6个月实现盈亏平衡[20] 商品策略与品类扩张 - 自有品牌销售占比达35% 包括蔡长青 良芯匠人等11个系列[29][31] - 生鲜品类考核期14天 标品30天 动态调整SKU[23] - 2024年重点发力茶几场景 扩展至日常休闲需求[27] - 相比大仓模式平台 SKU数量较少 更聚焦一日三餐[23][25] - 推出"品质之爱"专区 设置7大特色栏目[32] 行业竞争与市场环境 - 即时零售平台加速流量争夺 生鲜电商面临新一轮价格战[35] - 朴朴超市2024年营收300亿元 实现首次年度盈利[17] - 盒马和京东七鲜2025年大幅降价 平均降幅近20%[35] - 上海月家庭购买渗透率约30% 苏杭约25% 华东市场仍有增长空间[36] - 坚持不参与价格战 专注前置仓模式和商品力提升[36]
叮咚买菜进入“返场时刻”
36氪· 2025-08-08 18:23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战略收缩、数字化系统建设与区域深耕 在2024年实现首次全年盈利 营收230.66亿元(增长15.5%) 归母净利润2.95亿元 经营性现金流9.29亿元转正[1][9][13] - 公司坚持前置仓模式 通过数字化系统实现90%自动采购 预测准确率超85% 损耗率控制在1%-2% 上海地区单仓日均单量达1500单[5][8][13] - 面对即时零售竞争与价格战 公司拒绝参与价格战 坚持深耕华东市场 通过商品力提升与多平台合作应对竞争[24][25] 战略转型 - 2021年提出"效率第一 适当考虑规模" 从全国扩张转向区域深耕 2022年陆续撤出天津、厦门、成都等城市[1] - 2024年重新开启扩张 重点加密江浙沪仓网 新开130个仓 主要布局二、三线城市 上海配送半径1.2-1.5公里[11] - 战略聚焦"一寸窄 一公里深"的垂直深耕理念 推行4G战略(好用户、好商品、好服务、好心智)[20][21]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230.66亿元 同比增长15.5% 归母净利润2.95亿元 经营性现金流9.29亿元(首次全年转正)[1][13] - 2023年9月首次实现单月盈利 Q4实现单季度盈利 2024年北京、广州、深圳三大一线城市减亏60%[9][10] - 2025年Q1净利润同比下降34.96% 公司解释为区域深耕投入所致 预计年底规模和利润率将改善[27] 运营效率 - 数字化系统实现全链路管理 90%采购由系统自动完成 极端天气预测准确率超85% 损耗率长期控制在1%-2%[5][8] - 履约费用率优化1.8个百分点至21.7% 全国前置仓超1000个 仓均日均单量近1000单 客单价超70元[13] - 新开仓3-6个月实现盈亏平衡 上海前置仓平均面积达500平方米 年均1/4仓需升级改造[11][13][14] 商品策略 - SKU动态调整机制 生鲜品类14天考核期 标品30天考核期 未达预期即刻下架[14] - 自有品牌销售占比达35% 包括蔡长青、良芯匠人、保萝工坊等品牌[19] - 从"一日三餐"向"茶几场景"扩展 新增花鸟鱼虫等情绪消费品类 重点发展烘焙及肉类熟食等高毛利商品[17][18] 竞争环境 - 即时零售平台加速流量争夺 美团"闪电仓"SKU更丰富 几乎无损耗[22] - 行业再现价格战 京东七鲜在京津新开18家仓店 盒马上海超300款商品降价20%[23] - 公司拒绝参与价格战 通过饿了么、淘宝买菜、抖音等第三方平台开展to B业务[24] 区域布局 - 当前覆盖25个城市 其中15个位于江浙两省 包括绍兴、温州等低线城市[11] - 上海月家庭购买渗透率约30% 苏州、杭州约25% 公司认为华东市场仍有至少一倍增长空间[25] - 对比朴朴超市聚焦9个城市 2024年营收300亿元并盈利 验证区域深耕策略有效性[10] 供应链管理 - 2022年每日优鲜倒闭后 公司加速供应商回款 1-2个月恢复供应稳定[2] - 深入食品源头管控 自建韭菜生产基地控制农残风险[20] - 商品开发中心改为10个独立事业部 由高管分别带队 强化商品力建设[21]
即时零售重塑消费场景研究报告
笙策零售· 2025-06-10 11:3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指出即时零售作为基于即时配送体系的消费模式,近年来市场规模增长迅速,其兴起得益于消费需求转变、技术发展支持和政策环境利好等因素,重塑了消费场景,改变了消费习惯,拥有平台、前置仓和仓店一体等商业模式,竞争格局呈现头部平台领先与新兴玩家差异化竞争并存态势,虽面临成本控制、供应链管理和市场竞争等挑战,但未来在场景深化、跨界融合创新、技术赋能、全球化发展等方面具有较大潜力,同时给出企业、政府和行业组织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层面的发展建议[7][17][22][31][33][43][50][54][60][79][83][94][108][13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即时零售概述 - 即时零售是基于即时配送体系,强调“线上下单,30分钟送达”的消费模式,激活“场景消费”,与传统零售和电商有区别[7][8] - 其雏形可追溯至十年前外卖平台,2015年后进入全品类拓展阶段,2020年疫情完成市场教育[9][11][13] - 2023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达6500亿元,同比增长28.89%,增速比同期网络零售高出17.89个百分点,预计到2030年有望突破2万亿元[17][19] 即时零售兴起的背景 - 消费需求转变,消费者对送达时效要求更高,便捷性需求凸显,年轻一代消费观念推动行业向“情绪价值消费”转变[24][27][30] - 技术发展提供支持,互联网与大数据实现精准营销,物联网保障商品品质,智能仓储与配送调度提高效率[32] - 政策环境利好,商务部政策支持,地方加强监管与规范,推动行业规范发展[37][40] 即时零售对消费场景的重塑 - 消费场景拓展,从外卖拓展至全品类,催生生鲜、医药、数码家电等领域新场景[43][45][47] - 消费体验提升,满足“即买即得”需求,提升便捷性和高效性[51][52][53] - 消费习惯改变,从单一计划性囤货转变为“计划性囤货+即时性补货”,即时性补货成常态,年轻一代更倾向即时补货[55] 即时零售的商业模式 - 平台模式通过多种方式获取流量,与线下商家合作,搭建配送网络,建立竞争壁垒[60][62] - 前置仓模式在城市密集布点,聚焦生鲜等品类,注重供应链管理,配送效率高[63][64][67] - 仓店一体模式以“前店后仓”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共享库存,提升购物体验[71][73] 即时零售的竞争格局 - 头部平台竞争优势明显,市场份额领先,用户规模庞大,拥有强大供应链体系和高效配送网络[79][80][81] - 新兴玩家通过直播带货、流量红利挖掘、精准场景运营等进行差异化竞争[85][87][90] - 政策与标准影响竞争格局,提供政策指引,规范市场秩序,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91] 即时零售面临的挑战 - 成本控制难题,包括仓储、配送和营销成本压力,可通过优化仓储布局、采用智能调度系统、精准营销等降低成本[95] - 供应链管理挑战,存在稳定性、库存管理和商品品质控制等问题,可加强合作、利用大数据、完善配送体系应对[97][98][99] - 市场竞争压力大,企业可通过强化社区服务、深挖垂直品类、提升服务质量、技术创新驱动等进行差异化竞争[105][106] 即时零售的未来趋势 - 场景深化,拓展社区服务和文旅场景,适配银发经济[109][110][114] - 跨界融合创新,“即时零售 + X”模式催生更多场景[116] - 技术赋能,包括AI智能应用、物联网保障、无人配送发展和动态库存管理[118][119][122] - 全球化发展,国际市场潜力大,需采用本地化运营策略,协同整合供应链,应对文化差异[125][128] 即时零售的发展建议 - 企业层面应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优化供应链体系,提升服务质量,开展差异化竞争[131][133][138] - 政府和行业组织应提供政策支持,完善标准制定,加强监管力度[140][141] - 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企业应完善售后服务,政府和企业要加强商品质量监管,保障信息安全[146][149]
QuestMobile2025有孩家庭人群消费洞察报告:有孩家庭月活规模3.62亿,Z世代有孩比例超28%,引发两大消费趋势变化
QuestMobile· 2025-05-27 09:59
有孩家庭人群规模与结构 - 截至2025年3月,有孩家庭月活跃用户规模达3.62亿,月人均使用时长190.1小时,同比分别增长2.8%和4.8% [10][12] - 90后父母占比46%,超过80后的43.3%,Z世代(含00后)父母占比达52.3%,成为主力群体 [13] - Z世代有孩比例已达28.2%,初入育儿阶段 [13] Z世代父母消费特征 - Z世代父母在2000元以上消费能力及中高消费意愿显著高于整体有孩家庭,兴趣偏好集中于达人内容(+11.8%)、分享(+14.3%)、音乐、短视频、时尚 [3][15] - 偏好电影演出、游戏、家政服务,体现家庭与个人生活平衡需求 [24] - 深夜0点仍有超半数用户活跃线上寻求育儿经验 [16] 线上消费与平台偏好 - 有孩家庭线上千元以上消费能力占比85.5% [12] - 主要购物平台为淘宝、拼多多、京东,Z世代父母同时青睐闲置交易和生鲜电商 [31] - 生鲜电商活跃用户增长显著:盒马(2752.3万,+33.6%)、叮咚买菜(1582.6万,+4.9%)、山姆会员商店(1013.9万,+54.2%) [3][21] 教育及娱乐应用 - 学前教育类APP活跃用户:宝宝巴士(560.1万)、儿歌多多(556.4万)、爱奇艺奇巴布(422万) [26] - AI教育产品崛起,儿童全学科场景需求增长 [28] - 智能穿戴类APP小天才同比增长35.8% [21] 旅游与出行趋势 - 研学游需求旺盛,寒暑假期间博物馆、高校预约类小程序流量高峰 [34] - 亲子游偏好显著:北京环球度假区APP(+26.3%)、国家博物馆小程序(+22.8%) [21][32] - 汽车消费需求提升,My BMW(345.5万)、小米汽车APP(240.2万)活跃用户超200万 [36] - 中大型车受青睐:ZEEKR 001、理想L9活跃量均超15万辆 [38] 母婴品牌营销动向 - 2025年3月母婴用品硬广投放费用超20亿元(+26.6%),短视频、社交媒介占比提升 [42] - 母婴亲子类KOL为首选合作对象,剧情搞笑、美食类KOL次之 [44] - 典型KOL案例:董先生(剧情搞笑,粉丝3749.5万,投放522万元)、年糕妈妈(母婴亲子,粉丝1616.5万,投放28万元) [49]
叮咚买菜大调整:重组十个独立事业部、APP改版
东京烘焙职业人· 2025-05-26 16:53
公司战略调整 - 叮咚买菜在组织结构上做了重大调整,将商品开发中心拆解为10个独立事业部,由高管直接挂帅 [3] - 公司提出"好用户 好商品 好服务 好心智"的"4G"战略,此次调整旨在服务该战略 [3] - 10位高管直管10个事业部,表明公司将好商品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显示出all in好商品的决心 [3] 运营效率提升 - 组织架构调整让各事业部拥有更多具体经营自主权,高管资源调配更贴近市场需求 [4] - 公司希望通过调整重新打造商品力,重塑供应链,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 [4] - 调整后公司面临的生存问题已基本解决,下一步将应对小象、盒马等外部竞争 [3] 产品功能升级 - APP首页改版,更重视品质和健康,新增"品质之爱"专区,包含7大商品分区 [3][4] - 新增AI饮食管家工具入口,可推荐食材并分析营养成分,提供具体用餐计划 [5] - AI功能将"健康饮食"从模糊需求转化为具体购买行为,增强用户黏性 [5] 市场竞争策略 - 即时零售战火正盛,公司保持警惕并利用积累的供应链能力巩固优势 [5] - 通过产品差异化、品质和品牌调性提升来增强市场竞争力 [5] - 调整旨在做出防御性改变,增加更长久市场竞争力 [5]
叮咚买菜启动战略升级:组织架构调整,业务重心更聚焦于好商品打造
新浪科技· 2025-05-20 18:40
公司战略调整 - 公司启动自内而外的变革,以"好用户、好商品、好服务、好心智"(4G)作为核心战略,系统性地提高站内商品品质和差异化 [1] - 公司内部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将业务重心更加聚焦于好商品的打造,解构原有的商品开发中心,改为10个独立的事业部,由10位核心高管分别牵头负责 [1] - 公司坚持"一寸窄、一公里深"策略,深入供应链的每个环节,改造品质,提升效率,并广泛招募有能力且价值观一致的产地供应商 [3] 产品与服务升级 - 公司计划在5月完成App端的全面改版,首页新增"品质之爱"专区,设置7大板块:寻味中国、有机汇、低GI、宝妈严选、配料干净、减脂、澳洲直达 [1][2] - 公司上线AI智能饮食管家,构建健康消费闭环,提供菜谱推荐、营养建议、语音交互定制健康餐、商品过期提醒等功能 [2] - AI智能管家支持全屏和浮层双模式,全屏模式可沉浸式体验定制饮食计划,详情页浮层模式可实现快速答疑 [2] 数字化与AI技术应用 - 公司在新版本中加强数字化与AI技术的应用,上线AI大模型搜索等功能 [2] - AI技术在产品端引导品质消费趋势,加深公司在高品质饮食方面的用户心智 [2] - AI智能饮食管家将服务链条延伸至售后服务场景,提升用户体验 [2]
叮咚买菜完成组织架构调整 APP改版推出多个AI功能
快讯· 2025-05-20 17:41
公司组织架构调整 - 叮咚买菜启动内部变革 将核心部门重组为10个独立事业部 [1] - 每个事业部由商品开发 运营 品控等核心部门组成 [1] - 10位核心高管分别牵头负责各事业部运营 [1] 产品功能升级 - 叮咚买菜APP进行改版测试 新增"AI饮食管家"功能 [1] - 上线AI大模型搜索等智能化服务功能 [1]
组织架构调整、APP改版,叮咚买菜这波操作将带来何种改变?
环球网· 2025-05-20 17:31
公司战略调整 - 公司启动以"好用户、好商品、好服务、好心智"(4G)为核心的战略变革,系统性提升商品品质与差异化 [1] - 公司解构原有商品开发中心,改为10个独立事业部,由10位核心高管分别牵头负责 [1] - 调整内部生产关系,督促商品开发人员开发差异化商品 [1] 产品与服务升级 - APP计划5月全面改版,首页新增"品质之爱"专区,设置7大板块 [1] - 针对低GI健康消费趋势,新成立低GI项目组 [1] - 上线AI智能饮食管家,提供营养建议、定制健康餐等服务 [2] - 开发"求真溯源智能系统",未来可查看商品全链路信息 [2] 技术应用 - 数字化与AI技术成为升级关键因素 [2] - 新版APP形成"商品 + 服务 + 内容"的多重体验 [2] 未来发展 - 持续通过组织变革释放创新活力 [2] - 借力技术手段提升服务深度 [2] - 以"一寸窄,一公里深"的策略深挖好商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