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可降解新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永冠新材最新公告:全资子公司收到政府补助2000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9-10 17:32
公司财务事件 - 全资子公司江西振冠环保可降解新材料有限公司于2025年9月9日收到政府补助2000万元 [1] - 该补助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占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12.25% [1] - 预计将对公司2025年度利润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具体会计处理及对当年损益的影响以年度审计结果为准 [1]
中国“三号民企”的掌舵人
中国新闻网· 2025-09-07 12:03
公司规模与行业地位 - 恒力集团以8715亿元营收总额位列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3位 连续五年保持探花之位[1] - 公司营收规模超过榜单第5名比亚迪和第172名蔚来总和 员工总数达21万人 约为腾讯员工数量的1.9倍[1] 产业链布局特征 - 构建完整产业链覆盖"原油—芳烃、乙烯—PTA、乙二醇—聚酯—民用丝及工业丝、工程塑料、可降解新材料、薄膜—纺织"全环节[2] - 实现从最初端原油到最末端消费品的全自主生产 产业链完备性行业罕见[2] 历史发展阶段与关键投资 - 1994年以369万元收购镇办企业吴江化纤织造厂 成为吴江首批民营企业家 1995年盈利突破1000万元 1996年盈利增长至2700万元[2] - 2002年向上游化纤生产领域拓展 成立江苏恒力化纤有限公司 一期项目投资22亿元[4] - 2010年进军石化产业 建设大连长兴岛产业园 2019年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面投产 系民营炼化首个重大项目[4] 逆周期扩张策略 -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收购倒闭生产线 危机后产能扩张匹配市场复苏[8] -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低价收购纺丝设备 逆势投资江苏宿迁工业园 同年首次跻身中国企业500强第407位[8] 新业务领域拓展 - 收购闲置十年STX大连造船厂 进军造船行业 2022年9月完成资产交割[8] - 累计开工船舶70余艘 手持订单排至2029年 年加工钢板能力达230万吨 成为全球单体规模最大造船基地[9] - 通过建造两艘30万吨超大型油轮及82000吨散货船突破技术壁垒 实现自主制造发动机[8] 管理层与传承安排 - 创始人陈建华24岁创业 其子陈汉伦在相似年龄进入家族企业 现任恒力重工总经理及董事[12] - 恒力重工借壳上市进程中由陈建华出任董事长 核心岗位安排体现二代培养意图[12] 财务表现与行业挑战 - 2023年上半年恒力石化受行业周期与外部环境影响 出现营收与净利润双降[12] - 旗下三家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均高于75%[12]
永冠新材: 上海永冠众诚新材料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
证券之星· 2025-09-05 00:20
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概述 - 公司推出2025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 采用股票期权形式 激励对象包括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管理人员及业务技术骨干 共计112人 [1][2][3] - 激励计划有效期最长48个月 行权价格首次授予为16.10元/份 行权安排分三期 比例分别为40%、30%、30% [4][22] 授予权益数量及比例 - 拟授予股票期权总量580.00万份 占公司总股本19,113.1049万股的3.03% 其中首次授予512.00万份(占88.28%) 预留68.00万份(占11.72%) [2][16] - 结合2021年激励计划 全部有效期内激励计划标的股票数量达656.40万份 占公司总股本3.43% 未超股本总额10% 任何单一激励对象获授数量未超1% [3][17] 公司层面业绩考核目标 - 首次授予及预留授予(2025年Q3前授予)的业绩考核目标:2025年营业收入较2024年增长率不低于10%或净利润不低于1.0亿元 2026年收入增长率不低于20%或净利润不低于2.0亿元 2027年收入增长率不低于30%或净利润不低于2.5亿元 [5][26][27] - 预留部分(2025年Q3后授予)的业绩考核目标:第一个行权期收入增长率不低于20% 第二个行权期收入增长率不低于30% [5][27] 激励对象个人考核机制 - 个人绩效考核结果分为五等 对应行权系数0%-100% 若考核不合格则当期不得行权 已获授未行权期权由公司注销 [28] - 激励对象需与公司或子公司签署劳动合同 不得出现重大违法违规、被监管认定为不适当人选等情形 [3][13] 会计处理及成本影响 - 采用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测算期权公允价值 首次授予512.00万份权益工具公允价值总额预估为951.66万元 [35][36] - 激励成本将在2025-2028年分期摊销 预计对期内各年净利润产生影响 但公司认为计划对提升经营效率有积极作用 [36] 计划实施与管理机构 - 股东大会为最高决策机构 董事会负责执行 薪酬委员会拟订方案 监事会履行监督职责 [10] - 计划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60日内完成首次授予 预留部分需在12个月内明确激励对象 [7][19] 行业与公司背景 - 公司为全球领先综合性胶粘解决方案提供商 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子电器、航空航天等领域 产销规模居国内胶粘材料行业第一梯队 [29] - 计划业绩指标设定结合公司战略转型需求 聚焦工业胶带国产替代、环保可降解新材料及汽车胶膜等新兴领域 [29][30]
永冠新材(603681) - 上海永冠众诚新材料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主要经营数据公告
2025-08-27 18:17
产量销量 - 2025年4 - 6月车规级胶膜新材料产量3026.40万平方米、销量3389.38万平方米[3] - 2025年4 - 6月工业级胶粘新材料产量19387.71万平方米、销量13762.44万平方米[3] - 2025年4 - 6月可降解新材料产量50211.05万平方米、销量50478.22万平方米[3] - 2025年4 - 6月民用消费级胶粘新材料(万平方米)产量126843.37万平方米、销量133534.04万平方米[3] - 2025年4 - 6月民用消费级胶粘新材料(万千克)产量5807.09万千克、销量2375.01万千克[3] 销售收入 - 2025年4 - 6月车规级胶膜新材料销售收入7037.63万元[3] - 2025年4 - 6月工业级胶粘新材料销售收入30888.76万元[3] - 2025年4 - 6月可降解新材料销售收入46689.23万元[3] - 2025年4 - 6月民用消费级胶粘新材料(万平方米)销售收入65441.87万元[3] - 2025年4 - 6月民用消费级胶粘新材料(万千克)销售收入20238.42万元[3] 销售单价 - 车规级胶膜新材料2025年4 - 6月销售单价2.08元/平方米,同比上升58.78%,环比下降9.17%[4] - 工业级胶粘新材料2025年4 - 6月销售单价2.24元/平方米,同比上升10.89%,环比上升5.66%[4] - 可降解新材料2025年4 - 6月销售单价0.92元/平方米,同比下降36.99%,环比下降41.03%[4] 进货均价 - OPP膜2025年4 - 6月进货均价13.25元/千克,同比上升33.43%,环比上升7.11%[5] - SIS橡胶2025年4 - 6月进货均价13.41元/千克,同比上升16.10%,环比上升9.11%[5]
永冠新材2024年年报解读:净利润大增97.39%,现金流却下滑34.28%
新浪财经· 2025-04-30 16:07
文章核心观点 - 永冠新材2024年在营收和净利润方面取得较好成绩,但经营现金流下滑、扣非净利润下降等问题值得关注,同时需积极应对面临的多种风险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1][14] 关键财务指标分析 营业收入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62.05亿元,较2023年增长13.72%,得益于销售规模扩大 [2] - 民用消费级胶粘新材料收入31.10亿元,同比增长7.23%,占主营业务50.66%;工业级胶粘新材料收入12.69亿元,同比增长18.22%,占比20.67%;可降解新材料收入15.41亿元,同比增长15.36%,占比24.93%;车规级胶膜新材料收入2.19亿元,同比增长108.31%,占比3.57% [2] 净利润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3亿元,较2023年增长97.39%,得益于营收增加及成本控制和经营效率提升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9227万元,同比下降14.72%,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或面临挑战 [3] 基本每股收益 - 基本每股收益为0.88元/股,2023年为0.43元/股,同比增长104.65%,反映为股东创造价值能力增强 [4] - 扣非每股收益为0.50元/股,较2023年下降12.2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盈利能力下滑 [4] 费用分析 - 销售费用为6435万元,比2023年增长17.64%,因销售规模与产品领域增加致人员薪酬增加 [5] - 管理费用为1.04亿元,较上年增长11.86%,系管理人员薪酬及折旧摊销增加所致 [5] - 财务费用为2108万元,相比2023年下降51.81%,因本期汇兑收益增加,对利润增长有积极作用 [5] - 研发费用为1.95亿元,较2023年增长25.30%,为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新产品技术研发投入 [5] 现金流分析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34亿元,较2023年减少34.28%,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速低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6]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3.57亿元,上年同期为 -6.88亿元,因本期购买理财产品基金等投资支付的现金较上期下降 [6]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2.11亿元,上年同期为 -3.90亿元,因本期因经营所需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增加 [6] 研发情况 研发投入 - 2024年研发投入合计1.95亿元,全部费用化,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14%,体现对技术创新重视 [8] 研发人员情况 - 研发人员数量为228人,占公司总人数的5.66% [9] - 学历结构上博士研究生0人,硕士研究生3人,本科29人,专科87人,高中及以下109人 [9] - 年龄结构上30岁以下46人,30 - 40岁102人,40 - 50岁52人,50 - 60岁27人,60岁及以上1人,以中青年为主但高学历人员占比低 [9] 管理层报酬情况 - 董事长、总经理吕新民税前报酬总额为224.78万元;财务总监石理善为91.09万元;董事会秘书卢莎为52.42万元,报酬依据多种因素确定 [14]
总投资1亿元,年产2万吨竹粉生物基降解材料及产品项目
synbio新材料· 2025-04-30 15:32
杭州前沿新材料有限公司竹粉生物基降解材料项目 - 项目总投资1亿元,位于杭州市临安区,租赁建筑面积8658.51平方米 [3] - 购置造粒机、吹膜机、印刷机、制袋机等生产设备,建成后年产2万吨竹粉生物基降解材料及产品 [3] - 产品方案包括可降解新材料(12000吨/年)、可降解袋(6000吨/年)、可降解环保箱(1500吨/年)、可降解餐具(500吨/年) [4] 主要原辅材料消耗 - 主要原材料包括PE(5000吨/年)、竹粉(8000吨/年)、贝壳粉(1800吨/年)、PBAT(1900吨/年)、PLA(1900吨/年) [6] - 其他辅料包括水性油墨(10吨/年)、机油(1.02吨/年)、印刷版(800块/年)、自来水(710吨/年) [6] 生物基材料行业动态 - 科学家利用菌丝体开发新型建筑材料,可自我生长修补裂缝 [9] - 肆芃科技联合天津工生所推动甲醇→生物基材料的"一碳生物制造" [9] - 糖能科技在生物基呋喃新材料单体精制上实现重大突破 [9] - 11万吨生物可降解聚酯橡胶项目一期预计2025年底实现量产 [9]
永冠新材(603681) - 上海永冠众诚新材料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一季度主要经营数据公告
2025-04-28 22:41
产量销量 - 2025年1 - 3月车规级胶膜新材料产量3167.54万平方米、销量3028.22万平方米[2] - 2025年1 - 3月工业级胶粘新材料产量17519.35万平方米、销量13037.57万平方米[2] - 2025年1 - 3月可降解新材料产量38610.98万平方米、销量26288.92万平方米[2] - 2025年1 - 3月民用消费级胶粘新材料(万平方米)产量108080.88万平方米、销量111443.86万平方米[2] - 2025年1 - 3月民用消费级胶粘新材料(万千克)产量4545.00万千克、销量2158.09万千克[2] 销售收入 - 2025年1 - 3月车规级胶膜新材料销售收入6927.71万元[2] - 2025年1 - 3月工业级胶粘新材料销售收入27662.22万元[2] - 2025年1 - 3月可降解新材料销售收入40973.58万元[2] - 2025年1 - 3月民用消费级胶粘新材料(万平方米)销售收入57694.88万元[2] - 2025年1 - 3月民用消费级胶粘新材料(万千克)销售收入18805.01万元[2] 价格数据 - 2025年1 - 3月车规级胶膜新材料销售单价2.29元/平方米,较2024年同期增长12.81%[6] - 2025年1 - 3月工业级胶粘新材料销售单价2.12元/平方米,较2024年同期增长15.85%[6] - 2025年1 - 3月其他橡胶进货均价19.54元/千克,较2024年同期增长40.78%[6] - 2025年1 - 3月纸浆进货均价5.40元/千克,较2024年同期增长16.88%[6] - 2025年1 - 3月SIS橡胶进货均价12.29元/千克,较2024年同期增长10.52%[6]
永冠新材(603681) - 上海永冠众诚新材料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第四季度主要经营数据公告
2025-04-28 22:41
产量销量 - 2024年Q4车规级胶膜新材料产量3840.73万平方米、销量3854.05万平方米[2] - 2024年Q4工业级胶粘新材料产量20115.92万平方米、销量18881.70万平方米[2] - 2024年Q4可降解新材料产量34432.36万平方米、销量30307.02万平方米[2] - 2024年Q4民用消费级胶粘新材料(万平方米)产量113787.53万平方米、销量119538.25万平方米[2] - 2024年Q4民用消费级胶粘新材料(万千克)产量5099.75万千克、销量2697.39万千克[2] 销售收入 - 2024年Q4车规级胶膜新材料销售收入7197.68万元[2] - 2024年Q4工业级胶粘新材料销售收入34063.31万元[2] - 2024年Q4可降解新材料销售收入41934.56万元[2] - 2024年Q4民用消费级胶粘新材料(万平方米)销售收入57182.18万元[2] - 2024年Q4民用消费级胶粘新材料(万千克)销售收入22071.86万元[2] 销售单价 - 2024年Q4车规级胶膜新材料销售单价1.87元/平方米,较2023年同期变动28.97%,环比 -6.03%[3] - 2024年Q4工业级胶粘新材料销售单价1.80元/平方米,较2023年同期 -6.25%,环比 -7.69%[3] - 2024年Q4可降解新材料销售单价1.38元/平方米,较2023年同期 -13.21%,环比 -6.12%[3] - 2024年Q4民用消费级胶粘新材料(万平方米)销售单价0.48元/平方米,较2023年同期 -2.04%,环比 -11.11%[3] 进货均价 - 2024年10 - 12月树脂进货均价11.15元/千克,较2023年同期 -1.06%,环比 -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