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喜茶奶茶
icon
搜索文档
「四大金刚」,挤满商场一楼
投资界· 2025-06-22 15:23
商场一楼业态变迁 - 传统美妆专柜数量锐减:全国化妆品专柜从2020年15415个减少至2022年11365个,低端化妆品专柜数量近乎腰斩[7] - 新"四大金刚"崛起:潮玩(泡泡玛特)、新能源汽车(特斯拉)、户外运动(始祖鸟)、茶饮(喜茶/奈雪)成为商场一楼主力业态[5][6] - 标杆案例:北京国贸商城集结始祖鸟、萨洛蒙、Lululemon等顶级户外品牌,并引入泡泡玛特旗下珠宝品牌popop[6] 业态更替驱动因素 - 线下消费紧缩:2022年北上广深商场空置率逼近14%,为新业态提供抄底机会[7] - 消费习惯转变:女性更倾向通过健身实现自然美而非依赖化妆,推动户外品牌需求[7] - 租金敏感性差异:美妆品牌因标准化程度高转向线上,而新业态依赖线下体验场景[7][11] 品牌竞争格局 **新能源汽车** - 特斯拉2013年首创商场直营模式,选址北京芳草地购物中心瞄准中产客群[11][12] - 行业价格战导致收缩:宁波万象城新能源品牌从10家缩减至5家,极越/高合等品牌退出市场[14] **茶饮品牌** - 德基广场茶饮席位轮动:喜茶→老虎堂→奈雪→阿嬷手作,反映行业快速迭代[15][16] - 霸王茶姬2024年新增近3000家门店,70%商场门店位于一楼[16] **高端户外品牌** - Lululemon2016年通过上海嘉里中心/国金中心首店打开市场,后续带动ON昂跑等品牌入驻[19][20] - 始祖鸟实施"鸟巢计划",关闭年销低于千万门店,聚焦顶级商圈(如上海南京西路店年销1.45亿元)[21][22] 商场招商策略演变 - 品牌调性优先:香奈儿等高端化妆品仍占据C位,带动周边品牌"次C位竞价"[9] - 二八效应加剧:仅20%头部商场能集齐"四大金刚",中低端商场面临招商困境[21][23] - 体验经济崛起:毛戈平通过线下试妆服务实现逆势扩张,线下收入占比超70%[24] 行业趋势观察 - 潮玩品牌全球化布局:泡泡玛特聚焦"核心国家/城市",不计较短期财务账[22] - 茶饮持续扩张:相比其他品类,茶饮赛道仍保持高速开店节奏[16] - 线下价值重构:消费者回归实体体验驱动潮玩/杂货店增长[23]
在江苏,哪里青年消费最潮?
搜狐财经· 2025-06-21 20:12
城市年轻力与新消费品牌集聚 - 南京正成为江苏青年潮牌最集聚的城区,全国首展和江苏首店频繁涌现,推动区域年轻力发展 [4] - 新消费品牌集聚满足年轻人个性化需求,同时为区域发展注入新活力 [4] - 南京市建邺高新区和秦淮区通过打造青年发展型街区和引进潮牌,实现青年与消费场景无缝衔接 [6] 核心城区品牌集聚逻辑 - 新消费品牌扎堆核心城区,主要基于市场潜力、资源集聚和高效运营考量 [5] - 核心城区人口密集、消费能力强,且拥有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和物流网络,降低运营成本 [5] - 南京表现突出,8个市辖区进入新消费品牌零售门店指数前15名,前4名均为南京市辖区 [5] - 无锡市梁溪区、苏州市姑苏区等苏南地区表现突出,苏中地区南通市崇川区和泰州市海陵区进入前15名 [5] 品牌下沉县域市场趋势 - 新消费品牌开始向边缘城区和县域市场拓展,满足年轻人个性化、多元化消费需求 [7] - 县域城区如靖江市、如皋市、如东县等表现较好,苏北地区滨海县和泗洪县稍好 [7] - 靖江泰和吾悦广场2024年MLB销售500万元,喜茶销售300万元 [7] - 盐城滨海吾悦广场2024年引进30+新品牌,其中31家为滨海首店,成为"首店收割机" [8] 品牌下沉运营策略调整 - 新消费品牌精准定位县域消费群体,推出符合当地口味的产品 [8] - 创新营销手段如社交媒体、线下活动,与消费者建立紧密联系 [8] - 喜茶、完美日记、泡泡玛特等通过排队营销、跨界联名和盲盒营销成为新消费方式代表 [8] 品牌下沉带来的积极影响 - 新消费品牌入驻提升县域消费市场活力,年轻人从"买得到"转向"买得好" [9] - 昆山万象汇青年发展型街区开街,青年主理人打造创意市集和潮流品牌,激发消费新活力 [9] - 新消费品牌集聚为年轻人提供丰富就业与创业机会,如东县"无名之辈"咖啡馆成功案例 [10] - 品牌集聚提升县域城市形象与文化氛围,靖江吾悦广场、滨海吾悦广场等成为时尚地标 [11] 未来展望 - 下沉市场已成为新消费品牌战略布局核心战场,县域市场提供结构性增长机遇 [11] - 城区和县域庞大人口基数和未被挖掘的消费需求,未来前景广阔 [11]
「四大金刚」,挤满商场一楼
36氪· 2025-06-15 10:02
商场一楼业态变迁 - 商场一楼传统化妆品专柜正被"四大金刚"(潮玩、新能源汽车、户外运动、茶饮品牌)取代 韩国美妆品牌悦诗风吟800平方米旗舰店被泡泡玛特替代 后者在小红书相关笔记超80万篇 [6][8] - 北京国贸商城成为业态标杆 聚集始祖鸟、Lululemon等户外品牌及泡泡玛特旗下珠宝品牌popop 路特斯等高端汽车品牌也入驻 [10] - 2022年一线城市商场空置率达14% 为"四大金刚"提供抄底机会 2023年一季度上海商场一楼租金止跌 新增需求来自运动户外及新能源汽车 [11] 化妆品专柜衰退与高端品牌坚守 - 全国化妆品专柜数量从2020年15415个缩减至2022年11365个 低端品牌专柜数量腰斩 因标准品线上化及女性消费转向健身等自然美方式 [11] - 香奈儿等高端化妆品仍稳居商场C位 品牌调性成为招商核心标准 某中端商场引入首个高端化妆品品牌被视为集团级突破 [14] - 香奈儿彩妆门店引发"次C位竞价" 相邻铺位租金溢价显著 其存在被视为商场高端化的象征 [14] 新能源汽车与茶饮品牌更迭 - 特斯拉2013年首创商场直营模式 国产新势力跟进争夺一二线核心商场铺位 部分品牌曾以5倍租金抢铺 [18][19] - 2024年新能源汽车行业洗牌导致撤店潮 宁波万象城门店从10家减至5家 特斯拉中国首店(北京芳草地)于2022年关闭 [19][22] - 茶饮品牌快速迭代 南京德基广场先后更替喜茶、老虎堂、奈雪 现由阿嬷手作入驻 其60%门店位于商场一楼瞄准高端市场 [22][23] - 霸王茶姬2024年新增近3000家门店 70%商场门店位于一楼 显示茶饮赛道仍在扩张 [24] 品牌战略与商场选择 - 始祖鸟实施"鸟巢计划" 关闭年销低于千万门店 聚焦30个核心商圈 上海南京西路门店年销达1.45亿元 [29][30] - 泡泡玛特采取"核心国家/地区/城市"策略 创始人王宁强调不计较财务账 重点布局目标人群集中地 [31] - Lululemon2016年入驻上海嘉里中心成为成功案例 带动后续海外运动品牌选址 其亚太最大门店仍选址该商场 [26][29] 线下渠道差异化竞争 - 毛戈平通过线下服务突围 全国372个自营专柜行业第二 门店配置7-8名导购 会员消费1800元可获8次美容服务 [32][35] - 泡泡玛特、名创优品等潮玩杂货店反映年轻人回归线下趋势 "四大金刚"品类依赖实体体验 [31]
沪上阿姨上市后股价过山车:资本狂欢下的新茶饮生存样本
新浪证券· 2025-06-13 17:14
上市表现与估值波动 - 沪上阿姨港交所上市首日股价暴涨74.68%至197.6港元,次日下跌8.78%,一周内累计跌幅超20%,6月初股价跌至125港元较首日高点缩水37% [1] - IPO公开发售获3616.83倍超额认购,冻结资金超940亿港元,发行价113.12港元(区间上限),首日市值181亿港元,中签者每手盈利超2500港元 [2] - 首日动态市盈率51.95倍(TTM)远超行业,一周内市值蒸发48亿港元缩水26.8%,5月底市盈率回落至36.9倍仍高于行业均值 [2] - 流通盘仅2.3%,首日换手率180%,稀缺筹码被投机资金短时爆炒导致估值泡沫 [3] 商业模式与经营困境 - 2024年营收32.85亿元同比下滑1.9%,净利润3.29亿元同比下降15.2%,显著低于同行30%+增速 [4] - 99.7%门店为加盟店,96%收入来自向加盟商销售食材设备,2024年单店GMV从155.9万元降至137万元(跌幅12.12%),日均销售额仅3833元 [4] - 2024年关店率12.7%(超1000家),远高于行业健康水平4%,加盟商控诉物料定价过高(水果价达市场两倍)及罚款严苛 [4] - 食材毛利率提升至22.8%反映向加盟商转嫁成本策略,加剧加盟体系恶化 [5] 市场竞争与战略挑战 - 下沉市场布局50.4%覆盖率,但副牌"轻享版"(客单价2-12元)及"茶瀑布"表现不佳,后者304家门店9个月GMV仅7380万元,单店贡献不足主品牌1/3 [5] - 供应链依赖第三方导致成本劣势,蜜雪冰城原料自产使成本低10%-20%,县级市场同类产品售价6元vs蜜雪4元 [5] - 行业增速从2024年8.2%放缓至2025年预计7.5%,价格战中主品牌15-20元价格带受喜茶压制(最低4元)与蜜雪冰城上下夹击 [6] 行业格局与资本反思 - 新茶饮行业从规模崇拜转向盈利本质,蜜雪冰城1800亿港元市值源于供应链壁垒而非单纯万店规模 [6] - 上市募资60%拟投入供应链优化与数字化,目标将食材损耗率从行业均值20%降至古茗水平10% [6]
瑞幸突然降到6块9!价格战打到这份上,背后藏着啥算盘?
搜狐财经· 2025-05-30 13:52
价格战背景 - 瑞幸将多款饮品价格从9块9降至6块9 库迪咖啡价格已压至3块9至4块9区间 咖啡奶茶行业价格战激烈程度堪比菜市场甩卖 [1] - 库迪咖啡凭借3块9美式在外卖平台销量暴涨近10倍 跃居咖啡类目第一 对瑞幸形成直接竞争压力 [3] - 瑞幸此次降价主要集中在外卖平台 未涉及线下门店 属于针对库迪外卖优势的"阵地防御战"策略 [3] 降价策略分析 - 瑞幸采用部分产品降价引流策略 重点选择果茶、轻乳茶等高毛利品类降价 带动其他高毛利单品销售 类似超市特价鸡蛋吸引客流模式 [3] - 公司供应链经过两年磨合已趋成熟 咖啡豆采购规模扩大带来部分成本下降空间 为价格战提供支撑 [3] - 与早期"补贴换规模"策略不同 当前降价更侧重高毛利产品组合营销 而非全品类价格战 [3] 行业竞争格局 - 库迪采用"加盟模式+低价策略"快速扩张 门店数量已接近瑞幸 [4] - 喜茶、奈雪等奶茶品牌加速下沉市场布局 并跨界进入咖啡领域 行业竞争加剧 [4] - 短期竞争焦点集中在现金流和供应链能力 长期竞争核心在于品牌力和产品复购率 [4] 投资关注要点 - 需密切跟踪降价后外卖订单量变化及高毛利产品销售占比情况 [4] - 关键观察净利润率是否因价格战受到显著压缩 公司去年刚实现盈利 [4] - 长期需评估价格战对行业格局影响 中小品牌出局可能带来市场集中度提升 [4] - 公司核心竞争优势在于门店密度和供应链效率 这些"护城河"是否稳固决定长期价值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