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钴
搜索文档
中伟股份(300919)2025年三季报点评:Q3业绩符合预期 三元景气度提升可期
新浪财经· 2025-11-02 14:44
财务业绩摘要 - 公司25年前三季度营收333亿元,同比增长10.4%,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下降16% [1] - 25年第三季度营收1120亿元,同比增长19%,环比增长14%,归母净利润3.8亿元,同比下降17%,环比下降11% [1] - 第三季度毛利率为12.6%,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环比提升0.3个百分点 [1] - 第三季度汇兑损失达1.3亿元,较第二季度增加近0.8亿元,扣除该影响后,第三季度净利润环比增长7% [1] 出货量与业务增长 - 预计25年第三季度三元前驱体及四钴合计出货量6.4万吨,同比增长22%,环比增长12%,其中四钴出货0.9万吨,环比大幅提升50% [2] - 预计25年前三季度三元及四钴总出货量达17.6万吨,全年合计出货量预计为25万吨,同比增长23% [2] - 展望26年,预计公司出货量有望增长15%至28-29万吨,其中四钴贡献3.5-4万吨 [2] 各业务板块表现 - 磷酸铁业务预计第三季度出货量4.3万吨,环比增长5%,全年出货量预计近15.5-16万吨,公司产能为20万吨 [3] - 磷酸铁业务第三季度亏损0.2亿元,环比略减亏,预计第四季度有望扭亏 [3] - 镍冶炼业务第三季度出货量4万吨,权益出货量2.4万吨,环比持平,全年权益出货量预计贡献9.5万吨 [3] 未来盈利驱动与资本状况 - 预计26年公司有望自供权益金属镍3万吨,自供比例达25%以上,有望增厚利润2-3亿元 [3] - 25年第三季度资本开支为15亿元,同比增长2%,环比大幅增长200% [4] - 25年第三季度末存货为111亿元,较年初增长13.4% [4]
中伟股份(300919):2025年三季报点评:Q3业绩符合预期,三元景气度提升可期
东吴证券· 2025-11-02 11:40
投资评级 - 报告对中伟股份的投资评级为“买入”,并予以维持 [1] 核心观点与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符合预期,尽管受汇兑损失影响业绩环比微降,但扣除汇兑影响后净利润环比增长7% [8]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333亿元,同比增长10.4%,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下降16% [8] - 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112亿元,同比增长19%,环比增长14%,归母净利润3.8亿元,同比下降17%,环比下降11% [8]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毛利率为12.6%,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环比提升0.3个百分点 [8] 出货量与业务展望 - 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三元前驱体及四钴合计出货量6.4万吨,同比增长22%,环比增长12%,其中四钴出货0.9万吨,环比大幅提升50% [8] - 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三元及四钴总出货量17.6万吨,预计全年合计出货25万吨,同比增长23% [8] - 展望2026年,预计公司出货量有望增长15%左右至28-29万吨,其中四钴贡献3.5-4万吨 [8] - 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单吨利润保持在0.6-0.65万元/吨 [8] 各业务板块进展 - 磷酸铁业务: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出货量4.3万吨,环比增长5%,当季亏损0.2亿元,环比略减亏,预计第四季度有望扭亏为盈 [8] - 镍冶炼业务: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出货量4万吨(权益2.4万吨),全年权益出货量预计贡献9.5万吨,2026年权益出货量预计增长至12万吨 [8] - 资源自供:预计2026年公司有望自供权益3万吨金属镍,自供比例达25%以上,有望增厚利润2-3亿元 [8] 财务与资本状况 - 2025年第三季度期间费用9.4亿元,同比增长9%,环比增长14%,费用率7.9% [8] - 2025年第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7.4亿元,同比下降53%,环比下降46% [8] - 2025年前三季度资本开支32亿元,同比下降17%,其中第三季度资本开支15亿元,同比增长2%,环比大幅增长200% [8] - 2025年第三季度末存货为111亿元,较年初增长13.4% [8] 盈利预测与估值 - 报告下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4亿元、20亿元、26.1亿元(原预期为17.2亿元、20.2亿元、27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5%、30%、30% [8] - 对应市盈率分别为27倍、21倍、16倍 [1][8] - 基于公司作为国内第一大前驱体厂商且镍自供率持续提升,给予2026年30倍市盈率估值,目标价64元 [8]
有色:短暂休息,把握回调机会
2025-10-19 23:58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有色金属行业 包括基本金属(铜 铝) 贵金属(黄金) 以及小金属(钴 锂 钨 稀土等)[1] * 分析基于对上市公司业绩预期和估值水平的判断[1][4] 核心观点与论据 行业整体展望 * 有色金属价格主升浪尚未启动 当前处于高位震荡阶段 预计2026年一季度末前后将迎来主升浪[1][3] * 驱动因素包括美国首次降息后海外需求企稳 美国结束缩表提供额外流动性 以及海外冲突区域重建带来的边际需求增长[1][3][5] * 供给侧扰动(如铜 铝 钢铁)强于需求影响 使得商品价格在降息初期冲高后回调有限[3] * 对行业未来一年甚至两年保持乐观态度 建议把握回调机会布局[1][5][13] 各子板块分析 **电解铝** * 电解铝板块是首选投资标的 具备进可攻 退可守的特点[1][10] * 估值严重滞涨 2026年绝对估值为个位数 相对估值处于过去两年的40分位数水平 而其他子板块在70-80分位数高位[10] * 红利属性强劲 主流公司分红预期为40%-60%并逐年提升[10] * 利润韧性强 上周商品价格回落时 电解铝利润反而环比上升至每吨4,500元以上[11] * 价格上涨弹性不输于铜 同样幅度价格上涨利润改善空间更大[11] **铜** * 短期铜价承压 高铜价抑制需求增长 矿山和冶炼厂或主动减产[8] * 长期具备潜力 预计2025年四季度至2026年全年铜市场将进入供不应求状态[1][9] * 主流公司估值已回落至合理区间 以每吨1 1万美元铜价计算 市盈率在10-13倍 结合铜价稳定和股票回调 预计2026年上行空间可能达到30%-40%[9] **黄金** * 短期交易过热 持仓和估值显示背离 估值已透支未来涨幅[7] * 地缘政治事件降温后可能出现调整 调整幅度预计在10个百分点左右[7] * 长期看 随着经济复苏 流动性宽松及通胀抬头 明年上半年可能再次上涨[1][7] * 当前有成长性的黄金公司估值在20~25倍 无成长性的在15倍左右[7] **小金属** * 钴:库存持续减少 价格仍有进一步上涨空间[2][12] * 锂:短期因停产矿山复产面临边际压力 但供需格局已接近底部 可战略性布局[2][12] * 钨:自2023年以来全球供需持续短缺 国家配额管理严格 长期看好[2][12] * 稀土:现货价格未见上涨反而回落 部分企业三季报业绩不及预期 需谨慎评估[12] 其他重要内容 * 中美博弈常态化 对基本金属情绪影响减弱 基本面仍是关键[1][6] * 2026年各有色子板块业绩预期普遍乐观 上升幅度约20%甚至更高[1][4] * 行业尚未进入下半场 建议在回调时进行配置[13][14]
锂、钴板块近期焦点更新
2025-09-11 22:33
**行业与公司** * 锂、钴行业 涉及固态电池技术发展及上游资源供应[1][3] * 提及上市公司:华友工业、力勤资源、格林美、洛阳钼业、鹏远钴业、寒锐钴业、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盛新锂能[2][3][5][6] **核心观点与论据** **锂板块** * 碳酸锂价格大幅反弹至8-9万元/吨 受江西大矿可能早于预期复产及市场对930后开工预期乐观驱动[1][3] * 短期价格预计维持偏强震荡 因当前处于金九银十旺季且下游电池材料尤其是储能需求强劲[1][3] * 长期价格可能承压 因旺季将向淡季切换且产能面临复产[1][3] * 固态电池技术发展是潜在需求增长点 氧化物和硫化物路线若采用锂金属负极 将使3GWh电池的碳酸锂当量用量较传统电池提升2.5-3倍[1][3] **钴板块** * 国内钴原料供给极度紧张 7月进口量同比下滑超70% 当前库存约4.2-4.3万吨 而年内需求量约5万吨[1][4] * 下游需求旺盛 四钴和硫酸钴需求强劲 四钴市场库存极少[1][4] * 刚果金出口禁令到期是市场焦点 预计即使放开出口也将通过配额控制维持行业紧平衡状态 以确保钴价回升[1][4] * 钴价有明显上行空间 当前27万元/吨的价格下游可接受 因钴成本在消费电子和新能源汽车中占比较小 价格小幅提升不会导致负反馈[1][5] **其他重要内容** * 钴原料供应恢复至国内存在时间延迟 从刚果金运输至国内并生产成钴盐需3-4个月 因此即使922后放开出口 对年内国内供给影响有限 下游补库采购将持续至年底或明年初[1][5] * 投资建议关注两类企业:在印尼有镍钴产能并受益于价格上涨的企业(华友工业、力勤资源、格林美) 在刚果金有资源和产能并受益于高配额的企业(洛阳钼业、鹏远钴业、寒锐钴业)[2][5][6]
研报掘金丨东吴证券:维持中伟股份“买入”评级,目标价46元
格隆汇APP· 2025-08-19 15:01
财务表现 - 25H1归母净利润7 3亿元 同比-15 2% 其中25Q2归母净利润4 3亿元 同比-12% 环比+38% [1] - Q2四钴业务贡献利润弹性 三元前驱体业务维持稳定 [1] 产品出货量 - 1H25镍 钴 磷 钠产品总出货量18 8万吨 同比+34% [1] - 预计三元前驱体出货量9 6万吨 四钴1 7万吨 同比持平微增 [1] - 全年预计三元前驱体和四钴总出货量23万吨左右 同比+15% [1] 盈利能力 - 预计全年单吨利润0 6万 吨 有望贡献13-14亿元利润 [1] - Q2镍价走低叠加火法矿成本上涨 NNI项目处于爬坡期 预计金属镍业务仅微利 [1] - 全年金属镍业务预计贡献2-3亿元利润 [1] 市场地位与估值 - 公司为国内第一大前驱体厂商 镍自供率持续提升 [1] - 给予25年25xPE估值 目标价46元 [1]
东吴证券:上调中伟股份目标价至46.0元,给予买入评级
证券之星· 2025-08-18 18:27
核心观点 - 东吴证券上调中伟股份目标价至46元并维持买入评级 主要基于公司Q2四钴业务盈利弹性提升 磷酸铁持续减亏 现金流改善及镍自供率增长等积极因素 尽管镍价波动导致盈利预测小幅下调 但公司作为前驱体龙头仍被看好[1][4] 财务表现 - 25H1营收213.2亿元同比增6.2% 归母净利润7.3亿元同比降15.2% 毛利率12.1%同比降0.7个百分点[1] - 25Q2营收105.4亿元同比降2.4%环比降2.3% 归母净利润4.3亿元同比降12%环比增38% 毛利率12.3%同比增0.1个百分点环比增0.3个百分点[1] - 期间费用率优化:25H1期间费用率8.1%同比增1.2个百分点 但Q2费用率7.8%环比降0.5个百分点[3] 业务分项表现 - 前驱体出货量增长:1H25镍/钴/磷/钠产品总出货18.8万吨同比增34% 其中三元前驱体预计9.6万吨 四钴1.7万吨[2] - 四钴盈利显著改善:1H25四钴收入14.5亿元同比增30% 毛利率26%同比升16个百分点 单吨利润约1万元 主因钴涨价推动[2] - 三元前驱体盈利稳定:1H25收入75亿元同比降15% 毛利率18%同比微降0.3个百分点 单吨利润维持0.5万元[2] - 磷酸铁高速放量减亏:1H25出货6.9万吨(Q2超4万吨)同比增270% 全年预计15万吨同比翻倍 Q2单吨亏损收窄至500元 合计亏损0.2亿元[2] - 金属镍盈利承压:1H25镍权益自供近5万吨 全年预计10万吨同比翻倍 但Q2因镍价下跌及新产能爬坡仅微利[3] 现金流与资本开支 - 经营性现金流大幅改善:25H1经营性净现金流14.8亿元同比增13.1% 其中Q2达13.7亿元同比增162%环比增1162%[3] - 资本开支收缩:25H1资本开支16.8亿元同比降28% Q2仅5.1亿元同比降55%环比降57%[3] - 存货控制良好:25H1末存货102.3亿元较年初仅增4.1%[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下调2025-2027年盈利预测至17.2/20.2/27亿元(原预期18.6/24.9/31.9亿元)同比增速17%/18%/33%[4] - 对应PE估值19x/16x/12x 基于25倍PE给予目标价46元[4] - 机构一致性:90天内4家机构均给予买入评级[8]
中伟股份(300919):Q2四钴贡献利润弹性,三元前驱体维持稳定
东吴证券· 2025-08-18 18:01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46元,对应25年25x PE [1][7] 核心财务数据 - 2025E营收491.2亿元(同比+22.12%),归母净利润17.16亿元(同比+16.95%),EPS 1.83元/股 [1] - 2025E毛利率11.5%,归母净利率3.49%,ROE 7.92% [8] - 当前股价34.95元,对应2025E P/E 19.11x,P/B 1.51x [5][8] 业务表现 三元前驱体 - 1H25出货量9.6万吨,收入75亿元(同比-15%),毛利率18%(同比-0.3pct),单吨利润0.5万元 [7] - 全年预计出货23万吨(同比+15%),单吨利润0.6万元,贡献利润13-14亿元 [7] 四氧化三钴 - 1H25出货1.7万吨,收入14.5亿元(同比+30%),毛利率26%(同比+16pct),单吨利润1万元 [7] - Q2受益钴涨价盈利弹性显著,Q3涨价持续性可期 [7] 磷酸铁 - 1H25出货6.9万吨(Q2环比+45%),全年预计15万吨(同比翻倍) [7] - Q2单吨亏损收窄至500元,合计亏损0.2亿元 [7] 金属镍 - 1H25权益自供5万吨,全年预计10万吨(同比翻倍) [7] - Q2受镍价下跌及新产能爬坡影响利润微利,全年预计贡献2-3亿元 [7] 现金流与资本开支 - 25H1经营性净现金流14.8亿元(同比+13.1%),Q2环比大增1162%至13.7亿元 [7] - 资本开支显著放缓,25H1同比-28%至16.8亿元,Q2同比-55% [7] 盈利预测调整 - 下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至17.2/20.2/27亿元(原预期18.6/24.9/31.9亿元) [7] - 调整主因镍价底部震荡假设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