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旋管
搜索文档
国力电子(688103):业绩高增趋势延续 深入布局大科学工程
新浪财经· 2025-11-04 18:36
公司业绩表现 -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9.37亿元,同比增长71.23% [1] - 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0.56亿元,同比增长111.21%,扣非净利润0.49亿元,同比增长159.13% [1] - 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收3.68亿元,同比增长72.38%,环比增长8.61% [1] - 第三季度单季实现归母净利润0.20亿元,同比增长71.45%,环比下降16.52% [1] - 第三季度毛利率为24.63%,同比下降3.6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3.01个百分点 [1]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景气,下游市场需求旺盛,带动公司产品订单大幅增加 [1] - 公司控制盒、继电器等重点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快速提升,盈利水平进一步增强 [1] - 公司通过降本增效提升运营效率,促进净利润进一步增长 [1] 技术研发与战略布局 - 公司在面向大科学工程应用的真空有源器件产品进行了长期的技术积累和战略布局 [2] - 用于可控核聚变装置等大科学工程的氢闸流管、大功率速调管处于研发迭代与客户验证的关键阶段 [2] - 部分型号产品性能指标位于国内领先地位 [2] - 公司正集中研发资源进行回旋管关键技术攻关,并与国内领先研究机构合作推进工程样机研制与测试 [2]
国力电子(688103):业绩高增趋势延续,深入布局大科学工程
财通证券· 2025-11-04 18:30
投资评级 - 报告对国力电子的投资评级为增持,且为维持评级 [2] 核心观点 - 公司业绩快速增长,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9.37亿元,同比增长71.23%,实现归母净利润0.56亿元,同比增长111.21% [7] - 单季度业绩符合预告,3Q2025单季度营收3.68亿元,同比增长72.38%,环比增长8.61%,归母净利润0.20亿元,同比增长71.45% [7] - 增长主要驱动力包括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景气带动订单增加、控制盒与继电器等核心产品收入显著提升、以及成本与费用控制见效 [7] - 公司深入布局核聚变等大科学工程,在氢闸流管、大功率速调管等真空有源器件产品上具备技术积累,部分产品性能国内领先,并与领先研究机构合作推进回旋管工程样机研制 [7]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1亿元、1.93亿元、2.66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95元、2.03元、2.79元 [7] 盈利预测与财务指标 - 营业收入预计从2024年的7.92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13.50亿元(+70.4%),2026年达18.42亿元(+36.4%),2027年达22.99亿元(+24.8%) [6] - 归母净利润预计从2024年的0.30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0.91亿元(+199.9%),2026年达1.93亿元(+113.0%),2027年达2.66亿元(+37.5%) [6] - 每股收益(EPS)预计从2024年的0.32元提升至2025年的0.95元,2026年达2.03元,2027年达2.79元 [6] - 市盈率(PE)预计从2024年的127.1倍下降至2025年的68.8倍,2026年进一步降至32.3倍,2027年为23.5倍 [6] - 净资产收益率(ROE)预计从2024年的2.7%提升至2025年的8.0%,2026年达16.0%,2027年达20.5% [6] - 毛利率预计从2024年的29.4%略降至2025年的26.1%,随后回升至2026年的29.9%和2027年的30.7% [8] 公司业务与运营 - 公司重点产品控制盒、继电器销售收入同比快速提升,盈利水平进一步增强 [7] - 运营效率方面,固定资产周转天数预计从2024年的151天改善至2025年的89天,流动资产周转天数从708天降至485天 [8] - 费用控制见效,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合计预计从2024年的15.7%降至2025年的11.5%,并进一步优化至2027年的10.8% [8]
国力电子:公司的真空电容器产品已经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应用,部分产品正在配合客户进行验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4 17:40
公司业务进展 - 公司真空电容器产品已经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应用 [1] - 公司氢闸流管、回旋管、速调管等产品已具备一定技术积累 [1] - 部分产品正在配合客户进行验证 [1] 产品价值评估 - 在核聚变工程项目中产品价值量需结合具体技术方案、系统配置及性能要求综合评估 [1] - 不同核聚变装置的技术路径和部件需求存在差异 [1]
电力行业周报:BEST装置建设全面启动,核心部件招标有望提速-20251012
开源证券· 2025-10-12 12:15
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并予以维持 [1] 核心观点 - 核聚变装置研发建设稳步推进,订单持续释放,看好板块长期发展前景,建议关注磁体、主机和电源等核心部件 [8][35] 板块回顾 - 本周(20251009-20251010)可控核聚变板块多数细分环节上涨,个股涨多跌少 [5][15] - 涨幅前五标的为哈焊华通(+29.6%)、合锻智能(+21.0%)、安泰科技(+21.0%)、国光电气(+19.8%)、永鼎股份(+16.5%) [15] - 细分环节中,磁体(+10.9%)、真空室等金属锻件(+10.8%)、上游金属材料(+7.6%)涨幅居前 [5][17][19] 行业动态 - 美国Zap Energy公司实现技术突破,其聚变工程测试平台Century可稳定以0.2Hz频率(每5秒1次)完成等离子体放电,单次放电电流最高达500kA,平台总输入功率57kW,其中39kW可直接输送至等离子体真空室,能量传输效率显著优化 [20] - BEST装置杜瓦底座成功落位装配,该底座直径约18米、高度约5米、总重量400余吨,将承载总重约6700吨的主机,标志着装置核心部件有望陆续开启招标 [6][22] - 德国宣布《聚变行动计划》,承诺至2029年提供超过20亿欧元的专项资金,其中约17亿欧元投入研发,7.55亿欧元用于建设激光设施和关键技术示范堆,目标在2040年建成示范堆 [25] -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等在等离子体智能控制领域取得进展,基于中国环流三号(HL-3)实验数据开发的数据驱动模型,将强化学习智能体的训练时间从数十小时大幅缩短至数十分钟 [26][27] - 欧洲聚变初创公司Gauss Fusion发布其聚变电站概念设计报告,预计投入150-180亿欧元,目标在2040年代中期建成首座商业聚变反应堆 [31] - 等离子体所、聚变新能发布/更新多项采购,累计预算金额达数亿元,涉及低温氮系统、加热电源系统、冷却系统、偏滤器系统等核心部件 [6][32][33] 公司动态 - 杭氧股份成功中标合肥某单位低温液氦综合性能测试系统项目,该项目包含一套作为可控核聚变低温系统核心部机的氦液化装置 [7][34] 受益标的梳理 - 磁体环节:西部超导(低温超导线材)、永鼎股份(高温超导带材)、上海超导(高温超导带材)、联创光电(高温超导磁体服务)等 [8][35] - 真空室和堆内构件:合锻智能(真空室、第一壁、包层和偏滤器)、国光电气(第一壁、包层和偏滤器)、安泰科技(第一壁、包层和偏滤器)等 [8][35] - 电源总成:英杰电气(磁体电源和PSM电源)、爱科赛博(磁体电源和PSM电源)、四创电子(PSM电源)、新风光(磁体电源)、赛晶科技H(脉冲电源)等 [8][35] - 微波和电源器件:旭光电子(真空脉冲功率器件等)、国力电子(氢闸流管、回旋管、速调管)、宏微科技(IGBT)、王子新材(电容)等 [8][35] - 燃料增殖和循环:国光电气(氚工厂)等 [8][35] - 检测设备:皖仪科技(氦检漏、真空检漏)等 [8][35]
国力股份更名“国力电子”,聚焦电子真空主业持续深化
证券时报网· 2025-09-22 08:48
公司证券简称变更 - 9月11日起证券简称由"国力股份"变更为"国力电子" 公司全称及证券代码688103保持不变 [1] - 变更旨在强化品牌与主营业务匹配 明确电子真空技术领域战略方向 提升行业聚焦度和品牌识别度 [1] - 新简称"国力电子"更直接反映电子元器件核心产品定位 与公司全称中"电子科技"表述保持一致 [1] 核心技术及产品布局 - 公司专注于高性能电子真空器件研发与产业化 产品覆盖高压 高频 大功率方向 [1] - 核心产品包括速调管 回旋管 真空电容器 真空继电器等多产品矩阵 [1] - 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布局冷阴极闸流管 速调管及真空电容器等核心产品 [2] - 真空电容器产品已实现向国内外半导体设备头部客户供货 尤其在刻蚀与薄膜沉积设备领域获得验证 [2] 研发合作与技术演进 - 与中国科学院 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开展联合攻关 推动关键技术持续演进 [1] - 正在推进固态电池等新兴应用场景的技术布局 与行业头部企业保持技术交流 [2] - 计划扩大第三代 第四代半导体设备配套产品的研发投入 提升产品适配性与市场覆盖能力 [2] 市场应用与客户拓展 - 产品广泛应用于半导体设备 航空航天 新能源 大科学装置 安检 工业探伤及辐照等重点行业 [1] - 积极拓展新能源头部企业 全球半导体设备厂商等战略客户 [2] - 在光伏 风电 储能 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推出定制化解决方案 [2] 全球化战略布局 - 通过设立新加坡国力等海外平台推进全球化业务布局 [2] - 构建覆盖研发 销售与服务的国际化运营体系 [2] - 未来继续聚焦高端电子真空主业 坚持技术创新驱动和市场需求导向的发展路径 [2]
手把手教你点亮“人造太阳”,先从电源说起……
市值风云· 2025-08-13 18:15
核聚变电源的核心作用 - 核聚变电源系统被比喻为"人造太阳"的"心脏"和"大脑",负责精确控制等离子体并维持反应稳定[4][5] - 电源系统需满足聚变三乘积(温度×密度×能量约束时间)达到5×10²¹才能实现自持反应,目前中国装置已提升至10²⁰量级[6] - 电源控制不精确可能导致等离子体失控,撞击装置壁造成严重损害[6] 核聚变电源的分类与技术要求 - 分为磁体电源(约束等离子体)和加热电源(升温至上亿度)两大类[7] - 磁体电源需具备超高稳定性(电压波动率<3%)、极速响应(0.3毫秒)和强抗干扰能力[8] - 加热电源采用欧姆加热、电子回旋加热(40-160GHz)、离子回旋加热和中性束注入(效率最高)四种方式[10] 中国核聚变项目进展 - EAST装置配备极向场电源(PF)、纵场电源(TF)、磁扰动电源(RMP)和垂直位移快速控制电源(VS)四类磁体电源[9] - 核心电子管(回旋管、速调管、四极管)已实现国产化突破,打破美俄法垄断[11][16] - 规划中的项目包括BEST(145亿)、星火一号(200亿)、洪荒170(30亿)等,预计2027-2035年建成[14] 市场空间与产业链 - 聚变电源占实验堆成本约10%,现有规划项目对应市场空间超50亿,其他技术路线(如仿星器)电源占比可达30%-50%[16] - 产业链分为上游(电子管、超级电容)、中游(特种电源集成)、下游(实验装置与电站)[16] - 行业技术壁垒高,定制化需求强,具备核级电源经验或客户合作历史的厂商更具优势[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