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购
搜索文档
央行将于节后第一个交易日净投放3千亿元,节后A股表现可期|资本市场
清华金融评论· 2025-10-02 16:57
央行逆回购操作概述 - 央行预告将于2025年10月9日开展11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3个月(91天)[2][3] - 因10月有8000亿元同期限逆回购到期,此次操作将实现净投放3000亿元[2][3] - 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间债券所有权转移至央行,有助于释放银行质押额度并盘活存量债券资产[4] 政策操作原因 - 对冲流动性缺口:10月地方债发行量近1.2万亿元,同时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加速落地,叠加假期现金需求激增等季节性因素[6] - 稳定市场预期:节前提前公告操作旨在释放流动性宽松信号,避免资金面波动[7] 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 股市:充裕流动性对A股形成支撑,两融余额或将提升[9] - 债市:中期流动性注入可能压低债市收益率,国债利率或下行[9] - 货币市场:银行间资金成本降低,有助于缓解中小银行负债压力[9] 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 融资成本下降:企业及个人贷款利率有望进一步降低,房贷压力减轻[9] - 信贷支持增强:银行资金充裕后,对小微企业、绿色转型等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可能加大[9] 政策趋势展望 - 工具协同:央行将综合运用买断式逆回购、MLF等工具维持流动性,10月或对5000亿元到期6个月期逆回购等量续作[11] - 长期工具储备:四季度可能实施降准,若落地将替代部分中期工具净投放[11] 央行“间接”入市的历史背景 - 去年10月央行公布的5000亿元互换便利及3000亿元回购、增持专项贷款陆续进入A股,为市场长牛、慢牛奠定基础[13] - 美联储在2008年次贷危机期间通过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贷款间接入市,推动美国股市实现长达17年的牛市[13]
今日视点:从10.6万亿元“红包”看A股新生态
证券日报· 2025-09-24 07:14
政策生态演变 - 政策框架从零散鼓励升级为全链条制度框架 构建"激励+约束"组合 推动分红回购从"可做可不做"转向常态化机制 [2] - 新"国九条"对多年未分红或分红比例偏低公司限制大股东减持和实施风险警示 [2] - 《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鼓励中长期分红规划与频次优化 配合央行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 形成"鼓励做+方便做"的政策合力 [2] - 监管层鼓励一年多次分红 推动中期分红成为新常态 实现从"要求回报"到"培育回报文化"的演进 [2] 上市公司行为变化 - 上市公司分红理念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回馈" 2024年有9家公司分红超500亿元 33家超100亿元 [3] - 在上市满五年的沪深A股公司中 2024年度近五年连续现金分红的公司数量较2023年度增长6% [3] - 回购行为从多用于股权激励转向"回购注销"占比显著提升 通过直接减少股份流通量增厚每股收益 [3] - 分红主体从金融消费等传统行业向多元领域延伸 高科技上市公司分红增速尤为亮眼 [3] 投资者结构及市场影响 - 投资者生态从"短期博弈"转向"长期价值" 高股息资产成为资金青睐标的 [4] - 市场偏好形成正向激励 推动更多上市公司发布中长期股东回报规划 主动设定高于历史均值的分红率 [4] - 上市公司通过"闪电式回购"传递信心 形成"企业回报—投资者认同—市场稳定"的正向反馈 [4] - "十四五"期间上市公司通过分红回购派发"红包"合计10.6万亿元 比"十三五"增长超八成 相当于同期股票IPO和再融资金额的2.07倍 [1]
从10.6万亿元“红包”看A股新生态
证券日报· 2025-09-24 00:20
文章核心观点 - “十四五”期间A股上市公司通过分红和回购向投资者派发“红包”合计10.6万亿元,比“十三五”增长超八成,相当于同期股票IPO和再融资金额的2.07倍 [1] - 10.6万亿元“红包”反映了A股市场生态从“重融资、轻回报”到“融资与回报并重”的质变,由政策引导、企业觉醒与投资者成熟共同构筑 [1] - 市场正形成“融资—发展—回报—再融资”的良性循环,推动更成熟、健康的资本市场加速成型,增强对全球资本的吸引力并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4] 政策生态演变 - 政策生态实现从“引导约束”向“生态塑造”跨越,监管层构建起全链条制度框架,新“国九条”对多年未分红或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东减持、实施风险警示 [2] - 《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鼓励中长期分红规划与频次优化,配合央行设立的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形成“激励+约束”的政策合力 [2] - 政策创新体现在培育市场习惯,鼓励一年多次分红,推动中期分红成为新常态,使分红回购从“应急措施”转向“常态化机制” [2] 上市公司行为变化 - 上市公司生态实现从“积累资金”到“共享收益”的理念跃迁,分红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回馈” [3] - 2024年有9家公司分红超500亿元,33家超100亿元;在上市满五年的公司中,2024年度近五年连续现金分红的公司数量较2023年度增长6% [3] - 上市公司行为模式升级,“回购注销”占比显著提升以增厚每股收益;分红主体从传统行业向多元领域延伸,高科技上市公司分红增速亮眼 [3] 投资者理念转换 - 投资者生态实现从“短期博弈”到“长期价值”的逻辑转换,价值投资理念深入人心,高股息资产受资金青睐 [4] - 市场偏好形成正向激励,推动更多上市公司发布中长期股东回报规划,并设定高于历史均值的分红率 [4] - 投资者通过企业成长分享收益,从“博弈价差”到“分享价值”的转变使市场投机氛围淡化,理性生态凸显 [4]
【笔记20250718— 防内卷,防三拍】
债券笔记· 2025-07-20 15:09
市场情绪与交易策略 - 快速上涨由新闻刺激驱动时,市场情绪往往疯狂且交易拥挤,导致价格偏离价值趋势 [1] - 投资策略建议在市场犹豫时坚定,在市场坚定时犹豫 [1]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 - 央行开展187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净投放1028亿元 [2] - 资金面均衡偏松,DR001报1.46%,DR007报1.51% [2] 银行间资金市场 - R001成交量64831.5亿元,占比88.34%,利率1.49% [3] - R007成交量7763.62亿元,占比10.58%,利率1.51% [3] - R014成交量665.57亿元,利率1.60%,较前日上升5bp [3] - 税期过后资金面继续边际改善 [3] 债券市场动态 - 10Y国债利率在1.6625%至1.666%区间震荡 [4] - 央行就"取消质押券冻结"征求意见,引发市场对"重启买债"的联想 [4] - 30Y国债利率一度下行0.75BP,后回升0.55BP [4] 行业政策与领导观点 - 领导指出各省份盲目发展人工智能、算力、新能源汽车导致产能过剩与内卷 [4] - 强调需防止出现"拍胸脯、拍脑瓜、拍屁股"的"三拍"干部 [4] 今日盘面数据 - 250011收盘1.6640,上涨0.20bp [4] - 250210收盘1.7420,上涨0.70bp [4] - 2500002收盘1.8730,上涨0.50bp [4]
高盛:中国上市公司今年派息或达3万亿元 估值有望水涨船高
新浪财经· 2025-07-08 11:09
中国上市公司股息派发趋势 - 预计到2025年底中国在岸和离岸上市公司将派发共计3万亿元人民币股息规模达历史新高 [1] - 2024年中国内地、香港和美国上市的4300多家公司共派发2.7万亿元人民币2025年预计同比增长10%至3万亿元 [2][3] - 股息支付率从2023年的37%提升至2024年的39%显著高于过去十年平均水平31% [3] 政策驱动因素 - 新"国九条"政策强化现金分红监管对多年未分红公司限制大股东减持并激励优质分红企业 [2] - 政策推动下超过200家公司自2020年以来首次派息1080家内地上市公司2024年派发中期或特别股息 [3] 行业偏好与资本回报方式 - 金融、能源、电信和公用事业等传统或国企主导行业更倾向以派息作为主要资本回报方式 [3] - 上市公司若将总现金支出的10%用于股息或回购可提升14%的公司估值 [3] 市场环境影响 - 当前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1.64%创纪录低点高股息策略在低利率环境中更具吸引力 [3] - 若中国上市公司派息率达到亚洲和欧洲平均水平未来10年A股估值可能上升15%至25% [3] 股息与回购增长预期 - 预计2025年股息/回购总额分别达3万亿元/0.6万亿元同比增长10%/3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