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锂电正极材料

搜索文档
稳中求胜、危中思变,逆境突围,锂电正极龙头王者归来
鑫椤锂电· 2025-04-30 16:32
公司动态 - 当升科技位于芬兰的欧洲新材料产业基地于2025年4月29日正式动工,成为首家在欧洲建设生产基地的中国锂电正极材料企业[1] 财务表现 - 2020-2023年公司正极材料出货量增长1.6倍,营业收入增长3.8倍,归母净利润增长超4倍[3] - 正极出货量复合增长率37.74%,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68.12%,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70.96%[3] - 2023年净利润超过全球前五同行企业净利润之和[3]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恢复同比增长,结束2年下行周期[20] 技术实力 - 2022-2024年研发投入共计16.38亿元,占营业收入约4%,居国内三元正极材料上市企业首位[6] - 截至2024年末累计获得授权专利352项,正在申请专利482项[6] - 2022年推出超高镍无钴、新型富锰正极等多款新型电池材料产品[6] - 在三元材料、磷酸锰铁锂、固态锂电材料等领域拥有完整技术布局[6] 生产基地 - 江苏基地拥有国内首条全自动锂电正极材料生产线[7] - 常州基地建成全球领先的正极材料智能制造生产线[10] - 攀枝花基地实现"零碳工厂"标准,单线产能和自动化水平行业领先[10] - 芬兰基地将打造智能化生产基地2.0版本[13] 客户与市场 - 国际客户占比最高达70%,客户包括LG新能源、SK on、特斯拉等全球锂电巨头[14] - 2025年与LG新能源、SK on签署20万吨高端三元材料长期供货协议[14] - 2024年磷酸铁锂销量超3万吨,同比增长超10倍[16] - 攀枝花基地磷酸锰铁锂产能规划达30万吨/年[16] 战略布局 - 欧洲新能源汽车渗透率22.7%,美国达20%,公司前瞻布局芬兰生产基地[17] - 通过并购中鼎高科实现"材料+装备"双轮驱动,开发智能制造视觉检测系统[19] - 在半固态/全固态电池、富锂锰基、钠电正极材料等领域完成技术卡位[20] 行业数据 - 2024年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548.4GWh,其中磷酸铁锂占比74.6%[16] - 预计2030年动力电池领域磷酸铁锂市场份额45%,需求超1,500GWh[16] - 储能领域磷酸铁锂预计市场份额超85%,需求超1,000GWh[16]
锁定140亿超级大订单!当升科技开启新一轮高增长周期
鑫椤锂电· 2025-03-11 09:23
核心观点 - 当升科技与LG签署供货协议,2025-2027年供应11万吨正极材料,合同总金额140亿元人民币 [1] - 公司深耕锂电正极材料领域二十多年,技术实力雄厚,2006年进入韩国市场,为LG等国际厂商提供高端产品 [1] - 国际客户占比行业领先,盈利能力显著高于同行,此次合作将巩固公司在国际锂电市场的竞争优势 [1] - 公司在高镍/超高镍/中镍高电压多元材料、磷酸(锰)铁锂及下一代新型电池材料领域布局完整 [2] - 多元材料产品性能行业领先,聚焦"国际化、高端化"路线,盈利能力长期保持领先 [2] - 固态电池材料研发和产业化走在行业前列,与下游头部厂商建立紧密合作关系 [2] - 磷酸(锰)铁锂技术储备雄厚,成功导入国内一流动力及储能电池客户,未来有望成为新利润增长点 [2] - LG是全球第三大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制造商,计划重点发展储能等多元化业务,未来五年营收增长一倍以上 [3] - 此次合作将助力LG实现全球战略,同时帮助当升科技提升全球市占率,巩固龙头地位 [3] 公司业务与技术 - 正极材料产品包括中镍高电压、高镍等多种型号 [1] - 在高镍/超高镍/中镍高电压多元材料领域攻克了能量密度、寿命、安全、存储等方面的短板 [2] - 系统布局氧化物、硫化物等固态电解质体系 [2] - 针对电动车和高端储能市场开发多款高能量、高安全、高压实、长寿命的磷酸(锰)铁锂材料 [2] 市场与客户 - 2006年进入韩国市场,为LG等国际锂电池生产商提供高端正极材料产品 [1] - 国际客户占比一直位居行业领先水平 [1] - 与下游头部电池厂商以及车企建立紧密技术开发与战略合作关系 [2] - 磷酸(锰)铁锂材料成功导入国内一流动力及储能电池客户 [2] 行业趋势 - 全球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 [1] - LG计划重点发展储能等多元化业务 [3] - 全球锂电池产业链中LG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