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美赛道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前首富加码锦波生物:医美上游供给扩容,仍有乱象待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4 18:57
公司资本运作 - 锦波生物拟向养生堂发行不超过717.56万股股份,占发行前总股本的6.24%,发行价278.72元/股,募资总额不超过20亿元,用于人源化胶原蛋白项目,申请已获北交所受理 [1] - 此前公司控股股东杨霞已将持有的575.33万股(占总股本5%)转让给杭州久视,交易额共计14.03亿元 [1] - 养生堂与杭州久视的实际控制人均为钟睒睒,此次是钟睒睒继万泰生物后再次重资投入生物技术领域 [1] 公司产品与技术优势 - 锦波生物于2025年4月再次获得“注射用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凝胶”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这是公司继2021年和2023年后获批的第三张重组胶原蛋白三类证 [3] - 公司手握国内全部的三张重组胶原蛋白三类证,在重组胶原蛋白医美领域保持强势地位,证照方面保持领头羊姿态 [3]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重组胶原蛋白产品市场规模2022年达192.4亿元,预计未来将以44.93%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扩张,到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85.7亿元,2030年将攀升至2193.8亿元 [2] - 医美市场需求旺盛且多元,上游产品技术迭代创新与适应症扩展驱动行业蓬勃发展 [2] 行业竞争格局与产品动态 - 医美上游产品市场活跃,玻尿酸、胶原蛋白、肉毒素、再生制剂等各类产品密集上市,2025年上半年即有多款医美产品获批三类证 [3] - 童颜针领域在2025年迎来新品集中爆发期,乐普医疗、西宏医药、爱唯缇生物科技旗下三款产品相继获批,形成“9款产品获批、多家企业在研”的竞争格局 [4] - 华熙生物在2025年上半年推出国内首款面部肤质改善适应症的合规水光产品以及合规动能素,并于7月推出首款国产中面部适应症的透明质酸填充剂 [3] 行业特性与产品生命周期 - 医美行业具有“喜新”特性,产品上市一段时间后价格可能被“打穿”,新概念对行业产生短期刺激和拉动 [5] - 能长期发展的“常青项目”通常具备清晰的治疗原理、良好的治疗效果和较小的副作用,例如肉毒素、射频类的热玛吉和超声类项目 [5] - 童颜针作用机理简单直接,通过PLLA微球刺激自身胶原蛋白再生,风险和副作用少,对医生技术要求相对不高,有望成为常青且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的赛道 [5] 行业挑战与乱象 - 2024年全国合法医美机构仅2万家,非法机构数量达2.2万家,首次超过合规机构 [6] - 市面流通的医美针剂正品率仅为35%,求美者安全与权益保障面临挑战 [6] - 医美消费价格过高是“黑医美”猖獗的主要原因,国内部分项目定价高于韩国及中国香港等地 [6][7] - 正规医美的高价倒逼部分消费者在需求迫切时铤而走险选择“黑医美” [6]
京东入局医美赛道
第一财经· 2025-07-16 21:43
京东健康进军医美行业 - 京东健康旗下首个线下医美自营诊所"京东医美(亦庄店)"在北京亦庄开业 选址于京东健康综合门诊部一楼 服务范围涵盖美白嫩肤 水光美塑 除皱瘦脸及光电抗衰四大轻医美项目 [1] - 第二家线下自营医美诊所"国贸店"将于9月30日开业 显示公司加速线下医美业务布局 [1] - 京东医美线上入口已整合至京东App 用户可通过搜索关键词直接访问专属频道及官方旗舰店 同时上线微信小程序实现多渠道触达 [1] 商标布局 - 北京京东叁佰陆拾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已申请注册多枚"京东医美"商标 涉及广告销售 医疗园艺 科学仪器等国际分类 目前多数商标处于等待实质审查阶段 [4]
价值研究所|卷字号!医美玩家开始“资质卡位”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7-08 12:46
行业趋势 - 医美行业正迎来产业边界重构的关键时刻,药企、美妆企业等不同势力加速入局,未来胜出企业需兼具医疗级研发深度、消费市场敏捷度和全链路整合能力 [1] - 中国医美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6382亿元,2021-2030年复合增长率14.5%,医疗器械类敷料产品市场规模2026年预计达253.8亿元,复合增长率30% [9][12] 药企布局 - 四大医药流通巨头(国药、上海医药、华润医药、九州通)均已进入医美领域,其中九州通2016年通过投资爱美客切入,2024年合作医美服务机构达10560家,同比增长84.81%,医美业务收入8.51亿元,同比增长120.47%,近三年复合增长率111.64% [3][5][9] - 华润医药与昊海生科合作构建"研产销"闭环,国药与艾尔建美学合作完善产业链,上海医药引入法国VIVACY高端产品 [5] 跨界资本 - 农夫山泉老板钟睒睒通过杭州久视和养生堂战略入股锦波生物,投资34亿元成为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合计10.58% [6][7] 美妆企业转型 - 美妆企业从"妆字号"转向"械字号"竞争,医用敷料单片售价15-35元,敷尔佳已上市,福瑞达、巨子生物、华熙生物、贝泰妮等推出医用修复产品,珀莱雅推出首款医用重组胶原蛋白敷贴并布局OTC渠道 [12][13] - 绽妍生物递交新三板公开转让说明书冲刺挂牌 [12] 竞争策略 - 企业切入医美领域主要途径包括:投资并购型、技术延伸型、品牌跨界型、渠道融合型、医研共创型 [15] - 未来行业将更注重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而非营销,全链路生态型玩家有望胜出 [15]
心血管器械龙头乐普医疗入局“童颜针”背后:创上市以来最差业绩,研发费用连降
北京商报· 2025-06-05 22:23
业务拓展 - 乐普医疗自主研发的聚乳酸面部填充剂("童颜针")获得国家药监局注册批准,标志着公司正式进入皮肤科领域 [1] - "童颜针"适用于注射到鼻唇沟部位的真皮深层以纠正中重度鼻唇沟皱纹,注册分类为Ⅲ类 [3] - 该产品基于公司可降解材料学平台自主研发生产,具有良好治疗效果和较低副作用发生率 [5] - 公司在眼科、皮肤科等消费医疗领域持续发力,多个在研品种进入申报注册或临床试验阶段 [5] 行业竞争 - 国内已有7款"童颜针"产品获批,包括圣博玛、爱美客、江苏吴中等企业的产品,其中2款为进口产品 [6] - 行业竞争格局加速升级,但市场尚未饱和,各品牌在成分、工艺、效果等方面存在差异 [6] - "童颜针"市场需求旺盛,因其兼具安全性和效果而受到青睐,医美产品附加值高且利润空间可观 [6]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61.03亿元,同比下降23.52%,归属净利润2.47亿元,同比下降80.37%,创2009年上市以来新低 [7] - 分业务看,医疗器械板块营收33.26亿元(-9.47%),药品板块17.58亿元(-42.25%),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板块10.19亿元(-19.24%) [7] - 2024年商誉和其他特定资产减值损失合计2.51亿元,影响净利润2.17亿元,截至年末账面商誉余额仍达36.2亿元 [8] - 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7.36亿元(-9.67%),归属净利润3.79亿元(-21.44%) [8] 研发投入 - 2022-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9.57亿元、8.79亿元、7.7亿元,但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从12.1%升至19.09% [10] - 资本化研发支出占研发投入比例从25.44%升至33.96% [10] - 2024年末研发人员数量1285人,同比下降23.33%,占比从16.6%降至14.6% [10] - 公司累计申请专利2332项,国内外上市产品600余个,拥有II、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670个 [10]
心血管巨头挥师医美!乐普医疗“童颜针”获批
新浪证券· 2025-06-05 09:31
公司战略转型 - 乐普医疗正式进军医美赛道,自主研发的聚乳酸面部填充剂(童颜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成为国产第五款、国内第七款获批同类产品 [1] - 公司跨界消费医疗的战略迈出关键一步,同时肉毒毒素新药进入审评阶段,双线布局医美市场增量空间 [1] - 主营业务增长乏力,2024年一季度营收17.36亿元(同比下滑9.67%),归母净利润3.79亿元(同比下降21.44%),亟需开辟医美、眼科等高毛利消费医疗赛道作为第二增长曲线 [3] 产品管线布局 - 童颜针适用于鼻唇沟皱纹填充,通过刺激胶原再生实现长效塑形,填补公司皮肤科领域空白 [2] - 国内童颜针市场竞争激烈,已有六款产品竞逐,包括爱美客"濡白天使"、四环医药"少女针"及进口产品高德美"塑妍萃"等 [2] - 控股子公司乐普健糖申报的"注射用重组A型肉毒毒素"获CDE受理,瞄准国内规模超60亿元的肉毒市场,同时透明质酸钠填充剂等管线推进中,形成"填充+除皱"复合产品矩阵 [4] 行业竞争格局 - 医美赛道从"小而美"转向"大而强",华东医药、复星医药等药企先后入局 [5] - 乐普医疗凭借医疗器械研发经验和渠道优势,有望快速打通医美产品商业化路径,但需面对爱美客等先发者的用户心智占领挑战 [5]
欧莱雅去年亮眼的医美业务一季度“哑火”,北亚市场恢复增长,中国地区陷裁员风波
证券之星· 2025-04-25 17:58
总体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额为117.3亿欧元,同比增长4.4% [1] - 第一季度销售额增幅创下近5年来新低,近5年增幅整体呈现下滑态势,从2022年的19.0%降至2025年的4.4% [1][2] - 按人民币计算,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额为972.04亿人民币 [2] 各业务部门表现 - 大众化妆品部为第一大营收来源,第一季度销售额42.79亿欧元,同比增长2.5% [3] - 高档化妆品部销售额同比增长7.3%至40.93亿欧元,增长反映品牌组合互补优势 [3] - 皮肤科学美容部销售额为20.86亿欧元,同比增长3.5%,增速较2024年同期的9.8%明显放缓 [3] - 专业美发产品部销售额增长2.7%至12.77亿欧元,得益于全渠道战略和沙龙市场提振计划 [3] 区域市场表现 - 欧洲市场销售额达39.15亿欧元,同比增长4.9%,展现稳健增长态势 [6] - 北美市场销售额29.73亿欧元,同比下降1.4%,陷入整体收缩 [6] - 北亚市场销售额29.53亿欧元,同比增长8.4%,呈现复苏增长态势 [7] - 北亚市场在2024年曾是唯一下滑的市场,销售额约103.03亿欧元,同比下降3.2%,主要受中国大陆市场负增长及海南旅游零售压力影响 [7] 中国市场动态与挑战 - 2024年中国市场出现十年来首次负增长,拖累公司整体业绩 [2]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美妆市场缓慢复苏,表现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公司高档化妆品、皮肤科学美容及专业美发产品部表现继续优于市场平均水平 [7] - 随着国货崛起,Z世代消费者对国货偏好度已超过国际品牌,欧莱雅大众化妆品部核心阵地被蚕食 [8] - 在2024年天猫618大促期间,珀莱雅登顶美容护肤销售榜首,成交金额同比增长超70%,欧莱雅跌落至第二位,销售额同比下滑10.8% [8] - 公司近期计划缩减中国旅游零售部门员工,以应对过去两年免税渠道销售低迷,积极推进战略转型 [9] 皮肤科学美容业务战略布局 - 近两年公司在该领域布局频繁,包括修丽可品牌推出三类医疗器械产品“铂研”胶原针 [4] - 公司于2024年8月收购瑞士护肤品集团高德美10%股份,建立战略科研合作伙伴关系 [4] - 2024年12月投资国内高端医美连锁机构“颜术医美”,该机构在多地开设超9家医美诊所 [4] - 2025年3月启动“欧莱雅皮肤健康行动”项目,计划五年内投入2000万欧元以推动皮肤健康诊疗服务可及性 [4]
华东医药一季度营收突破百亿 医药工业研发投入同比增49.60%
证券时报网· 2025-04-24 22:36
文章核心观点 - 华东医药2025年第一季度延续增长态势,各业务板块表现良好,研发投入加大且创新药和生物类似药业务迎来重要节点,医美业务也有增长 [1][2] 业绩表现 - 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7.36亿元,同比增长3.12%;归母净利润9.15亿元,同比增长6.06%;扣非净利润8.97亿元,同比增长7.04% [1] - 核心子公司中美华东实现营业收入(含CSO业务)36.21亿元,同比增长6.52%;实现合并归母净利润8.43亿元,同比增长12.20% [1] - 医美业务一季度实现合并营业收入约2.38亿元,比2024年第四季度增长24.37% [2] 创新药销售 - 独家商业化的乌司奴单抗注射液生物类似药(赛乐信),截至2025年3月31日已开具处方的医院数量超过800家,预计年内持续强劲增长 [1] - 独家市场推广的塞纳帕利胶囊(派舒宁),2025年1月国内获批上市并正式销售,已布局超100家DTP药房,覆盖超300家医院 [1] 研发投入与进展 - 医药工业研发投入(不含股权投资)8.80亿元,同比增长49.60%,其中直接研发支出6.00亿元,同比增长71.77%,直接研发支出占医药工业营收比例为16.67% [2] - 创新研发重点布局内分泌、自身免疫及肿瘤三大领域,一季度创新药和生物类似药业务迎来多项里程碑式重要节点 [2] - 索米妥昔单抗注射液由附条件批准转为常规批准的补充申请于2025年3月获受理 [2] - 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糖尿病适应症于2025年3月递交上市申请获受理 [2] - 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体重管理适应症于2025年2月完成Ⅲ期临床研究全部受试者入组 [2] - 德谷胰岛素注射液的上市申请于2025年2月递交并获受理 [2] 医美赛道情况 - 公司拥有"微创+无创"医美国际化高端产品40款,其中海内外已上市产品达26款,在多领域拥有多款专利产品全球权益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