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工心脏
icon
搜索文档
“十四五”以来 医保基金累计支出12.13万亿元 年均增速9.1%
医保改革与行业发展 - 医保基金预付制度覆盖全国357个统筹地区,2025年以来累计拨付即时结算资金5948亿元 [2] - 医保基金对集采和国谈药品耗材企业直接结算,回款周期从6个月缩短至30天以内 [2] - 医保与商业保险同步结算在山东实现2700多万笔"一站式结算"服务,提升保险产品竞争力 [2] 医保基金的经济影响 - "十四五"以来医保基金累计支出12.13万亿元,年均增速9.1%,支撑医药行业发展和产业升级 [3] - 医保谈判新增药品(创新药)支出2024年达2020年的3.9倍,年均增速40% [3] 医保改革与开放举措 - 推进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改革,指导19个省份实现医保省级统筹 [4] - 新设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超100个药品申报 [4] - 与世卫组织合作推广中国医保经验,探索搭建面向东南亚、中亚的全球药品交易平台 [4] 医保支持技术创新 - 通过医疗服务价格立项推动"人工心脏"、脑机接口等医疗"黑科技"大规模应用 [5] - 医疗影像资料"上云联通"促进云存储、云计算技术普及 [5] - "航空医疗转运"应用助推低空经济发展 [5]
医疗器械领域2025上半年10大融资,这些公司凭什么狂揽近百亿?
搜狐财经· 2025-07-17 14:21
医疗行业融资概况 - 2025上半年资本市场对医疗行业高度关注,出现单笔融资超10亿人民币的企业和上市首日股价暴涨379%的现象 [1] - 行业呈现两类主要投资方向:突破"卡脖子"技术(如人工心脏、手术机器人)和解决"看病贵"痛点(低成本设备、AI辅助) [22][23] 高融资额医疗器械企业清单 - 瑞桥鼎科:超10亿人民币A轮融资,专注外周血管、神经科学、肿瘤诊疗一体化,加速产品商业化 [1] - 联影智能:10亿人民币A轮融资,医疗AI领域拥有100多款产品,深化AI产品矩阵 [1] - 核心医疗:超1亿美元D轮融资,人工心脏及心衰治疗设备领域推进国际化战略 [1] - 帕母医疗:1亿美元C轮融资,专注肺高压与心衰创新疗法,加快临床试验 [1] - 心航路医学:6亿人民币B轮融资,开发全球首创"五维"电生理标测系统 [1] 重点企业分析 瑞桥鼎科 - 采用"科研+量产"模式,拥有前沿医疗科技研究院和六大共享底层技术中心 [2] - EBS管理系统实现产品快速迭代,融资用于加速技术商业化 [2] 联影智能 - 已获100多张AI产品NMPA/FDA/CE认证,推出100多款医疗AI产品 [4] - 数十款产品获得NMPA三类证及二类证、FDA和CE认证 [4] 傅利叶 - 从医疗康复外骨骼机器人拓展至通用人形机器人和康复机器人领域 [6] - 8亿E轮融资用于实现康复场景与护理场景的机器人应用 [6] 核心医疗 - 人工心脏领域全球领先,覆盖全场景解决方案 [8] - 创下国内器械领域融资纪录,获中东阿美风险投资注资 [8] 帕母医疗 - 专注肺高压与心衰创新疗法,临床效果获得礼来亚洲等老股东认可 [10] 心航路医学 - 开发"五维"电生理标测系统,提升心脏手术精准度 [12] - 获美团龙珠跨界投资,看好快速诊疗潜力 [12] 康诺思腾 - 手术机器人全栈自研,在大湾区建设万平方米生产线 [14] - 欧洲资本重金押注,推动国产手术机器人发展 [14] 图湃医疗 - 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累计研发投入近8亿元 [16] - 专注眼科医疗器械,降低设备成本惠及基层医院 [16] 汕头超声 - 从工业检测跨界医用超声,上市募资4.3亿 [18] - 便携式DR设备方便乡镇医疗使用 [18] 微创医疗 - 通过出售子公司股份募集4.58亿港元,重点发展医疗机器人业务 [20] - 在集采环境下进行业务结构调整 [20]
通过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降低治疗费用—— 让患者用得上用得起前沿医疗技术
经济日报· 2025-07-03 06:07
国家医保局支持医疗科技创新政策 - 国家医保局新增100余项涉及新产品、新设备的价格项目 通过27批立项指南支持高水平真创新 [1] - 医保局在人工心脏领域新增3个价格项目 使整体手术费用从百万元级降至70万元左右 [1] - 国产第三代人工心脏产品一年生存率达90% 在感染并发症方面等效或优于国际水平 [1] 人工耳蜗领域政策落地 - 医保局增设"畸形耳蜗"加收项 天津率先落地并将植入费规范至3500元 [2] - 人工耳蜗单套价格从20余万元降至5万元 大幅降低听障患者治疗费用 [2] - 从集采结果公布到地方执行仅用时30天 形成"政策红包"即时释放机制 [2] 肿瘤治疗领域创新支持 - 医保局新设质子放疗、重离子放疗等价格项目 上海等地公立医院已按新项目收费 [2] - 上海将质子放疗疗程费用封顶线定为17万元 助力国产首台质子治疗系统治疗病例快速突破600例 [3] - 多元保险服务支持下 显著降低患者医疗费用负担 [3] 新兴医疗技术差异化定价 - 医保政策明确区分侵入式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收费标准 引导产业分工 [3] - 差异化定价机制促使企业聚焦细分赛道 避免重复竞争并加速技术迭代 [3] - 脑机接口价格立项有望推动新兴产业快速进入市场运行阶段 带来新市场增量 [4] 医保政策创新机制 - 医保局通过"价格立项与技术创新并行"格局 助力新技术新产品加快收益回报 [2] - 建立"政策划赛道—企业练内功"机制 形成从创新到收益再到持续创新的良性循环 [3][4] - 医保局保持开放态度 畅通新技术价格立项绿色通道 推动创新成果快速进入临床 [4]
国家医保局:推动100余项新治疗项目加快进入临床
快讯· 2025-05-23 14:51
国家医保局推动新治疗项目进入临床 - 国家医保局已发布28批医疗服务价格立项指南 [1] - 新增涉及新产品的价格项目达100多项 [1] - 新增项目包括人工心脏、人工耳蜗、质子放射治疗等 [1]
相隔百公里,治疗差价几十万!一批患者涌到大城市看病
第一财经· 2025-05-10 13:21
新技术与高值耗材的医保报销差异 -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上海可报销80%,自费仅6000元,而江浙地区需全自费3万元 [6][7] - 人工心脏在上海无报销封顶线,浙江报销封顶2~4万元,两地差价可达几十万元 [11][12] - 心脏主动脉瓣膜在上海无报销限制,浙江有3万元封顶线,江苏不纳入报销 [13] 异地就医的虹吸效应 - 长三角医保结算一体化使上海周边患者就医更便捷,加速医保基金外流 [6][8] - 2024年全国人工心脏植入量779例,浙江仅20余例,患者集中流向上海、北京 [11][12] -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全国仅上海纳入医保,导致江浙患者年初集中赴沪手术 [7][9] 医疗资源与医保基金的区域不平衡 - 超一线城市医保基金结余更充裕,新技术纳入速度更快且报销政策更优 [14][15] - 2024年全国医疗总费用增速11.2%,医保基金收入增速仅4.36%,收支矛盾加剧 [15][16] - 浙江部分城市居民医保已出现赤字,政策制定需权衡全省经济差异 [15][16] 新技术商业化应用的挑战 -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单台采购价2000~3000万元,年维护费超150万元 [9] - 上海仅限4类手术可报销达芬奇机器人费用,其他术式需全自费 [16] - 北京对手术机器人支付标准较低,固定报销8000元且不限制手术类型 [16]
新技术引发「异地就医潮」:相隔百公里 差价几十万
第一财经· 2025-05-09 08:08
新技术和高值耗材的医保报销差异 -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仅在上海、北京纳入乙类医保支付范畴,上海报销80%,江浙地区需自费[1][6] - 人工心脏在上海无报销封顶线,浙江设有2~4万元封顶线,两地差价达几十万元[1][10][13] - 心脏瓣膜在江苏不纳入报销,浙江有3万元封顶线,上海无封顶线[14] 异地就医的虹吸效应 - 长三角医保结算一体化使跨省就医更便捷,患者可跳过备案直接刷卡结算[3] - 2024年全国人工心脏植入量779例,浙江仅20余例,大量患者流向上海、武汉[10] -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中国装机量超460台,但非京沪地区需依赖自费患者[6] 医疗资源与医保基金流动 - 患者外流导致当地医保基金外流,浙江医保基金直接支付给外地医院[15] - 上海、北京因医保基金实力强,新技术纳入速度更快且报销政策更优[14][15] - 2024年全国医疗总费用增速11.2%,医保基金收入增速仅4.36%,收支矛盾加剧[16] 新技术应用的商业影响 -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采购价2000~3000万元,年维护费超150万元[7] - 人工心脏企业将价格从90万元降至49.9万元,手术费用降至70万左右[9] - 北京对人工心脏实行甲类医保报销,治疗费用可从70万降至20~30万[13] 政策调整与行业动态 - 浙江自2025年5月1日起取消部分高值耗材支付限额,但人工心脏除外[17] - 上海限定达芬奇机器人仅4类手术可报销,北京不限手术类型但支付标准较低[16][17] - DRG支付方式改革对新技术激励有限,受制于医保基金总额框架[17]
VC/PE周报:老牌VC集富亚洲将被BAM收购;Manus被曝融资超5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8 22:29
创投市场动态 - 老牌VC集富亚洲将被马来西亚新兴机构BAM收购 交易预计2025年完成 收购后集富亚洲业务将保持独立运营[2] - 蝴蝶效应完成7500万美元融资 投后估值增长约5倍至5亿美元 资金将用于拓展美日中东市场[5] - 核心医疗完成1亿美元D轮融资 创2025年国内创新医疗器械领域最大融资纪录[7] - 割草机器人公司来牟科技获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面向欧美市场[8] 私募基金监管 - 胡海泉旗下私募海纳百泉投资因两项违规行为被北京证监局出具警示函[3] - 海泉基金回应称违规事项已于2017年完成整改 目前基金运营正常[3] 生物医药投资 - 礼来亚洲设立六期基金 成为国内市场化募资规模最大生物医药VC基金 管理规模超400亿元[4] - 礼来亚洲累计投资约200家企业 其中150家位于中国 超三分之二为创新药企业[4] 人工智能领域 - Manus母公司蝴蝶效应获7500万美元融资 由Benchmark领投 资金将用于国际扩张[5] - Manus以"全球首个通用AI Agent"技术著称 能执行订票、股票分析等任务[5] 政府引导基金 - 国家中小基金第七批首只子基金落地苏州 总规模20亿元 投向硬科技领域中小企业[9] - 国家中小基金单只子基金认缴规模原则上不低于10亿元 国家出资比例不超30%[10]
【RimeData周报04.19-04.25】首证落地,美团无人机或将“引爆”低空物流!强势回暖,生物医药亿元级融资一周破6起!
Wind万得· 2025-04-27 06:26
投融概况 - 本周融资事件共89起,较上周增加22起,融资金额总计约45.71亿元,较上周减少12.28亿元 [4] - 融资金额在亿元及以上的融资事件有15起,较上周减少2起 [4] - 公开退出案例27个,较上周增加2个 [4] - 110家机构参与一级市场投资,较上周增加13家 [4] - 已披露金额的融资事件68起,较上周增加18起,500万以下的融资事件7起,500万-1000万28起,1000万-5000万12起,5000万-1亿15起,1-5亿4起,5-10亿2起 [4] 重点事件 - 微至航空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资金用于研发总部和总装生产基地能力加强 [6] - 核心医疗完成超1亿美元D轮融资,为2025年中国创新医疗器械领域最大规模市场化融资 [6] - 仁芯科技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资金用于车载SerDes芯片研发 [6] - 千寻位置完成B+轮融资,近一年内B轮&B+轮融资合计超10亿元 [6] 行业分布 - 融资事件数量前五行业为信息技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电子、材料,合计72起,占比80.90% [8] - 融资金额前五行业为医药健康、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电子、交通运输,合计42.22亿元,占比92.36% [9] - 医药健康融资金额居首,主要受核心医疗1亿美元D轮融资和舜景医药超3亿人民币战略融资影响 [9] - 装备制造融资金额位居第二,千寻位置超10亿人民币B&B+轮融资贡献最大 [9] 地域分布 - 融资事件数量前五地区为广东省、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合计61起,占比68.54% [15] - 融资金额前五地区为上海市、广东省、北京市、浙江省、安徽省,合计42.46亿元,占比92.89% [15] - 广东省融资事件数量最多(20起),上海市融资金额最高(16.77亿元) [16] 融资轮次 - 天使轮和A轮最活跃,合计63起,战略融资12起 [19] - 早期融资(A轮及以前)占比73.03%,较上周提升5个百分点 [19] - 融资金额方面,A轮和B轮位居前二,占比均超22%,D轮和战略融资占比超14% [19] 投资机构 - 本周110家机构参与投资,合计出手121次 [23] - 博华资本(4次)、兴证资本(3次)、树帜资本(2次)等机构较为活跃 [23] 退出情况 - 本周公开退出案例27个,股权转让6个,并购8个,新三板挂牌10个,IPO项目3个 [28] - 退出案例数量最多行业为电子,电力设备与新能源位居第二,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消费品与服务并列第三 [29] 市场热点 - 美团获全国首张无人机物流全域通行证,低空物流赛道2025年已发生13起融资案例 [11] - 生物医药行业强势回暖,2025年投融事件超74起,融资金额超65亿人民币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