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天问人形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湖北支点建设三维突破:锻造新引擎,夯实硬支撑,昂扬精气神
搜狐财经· 2025-09-16 16:42
产业规模与目标 - 全省千亿级产业达到19个,5大支柱产业有望全部迈入万亿级,6个优势产业有望突破五千亿级 [1] - 经济总量跃上6万亿元新台阶,占中部地区比重从“十三五”末的195%提升至2024年的209% [13] - 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与服务、大健康、现代化工、现代农产品加工五大支柱产业全年有望全面突破万亿级 [15] 科技创新体系 - 实施“61020”全链条攻关,每年突破6项重大基础研究、攻克10项关键核心、打造20项标志性产品 [5] - 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从“十三五”末的1687亿元增至5500亿元,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从1922万人年增至2882万人年 [10] - 武汉科技集群排名从2020年全球第29位升至第13位,科研城市排名从全球第13位升至第9位 [10] 科技创新成果 - 7136特斯拉平顶脉冲磁场刷新世界纪录,国内首台G6高分辨率新型显示喷印装备填补行业空白 [7] - 全球首款临床全数字PET实现产业化,全球首创心肌旋切技术、新型细胞化瓣膜投入临床应用 [7] - “天问”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80%实现“鄂研鄂产” [16] 企业主体与产业升级 - 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突破2万家,国家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11家居全国第五 [18] -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量达718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22家居中部第一、全国第七 [18] - 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从2020年的1296%提升至31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5% [18] 区域协调发展 - 武汉经济总量达到211万亿元位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一,宜昌、襄阳双双突破6000亿元 [20] - 仙桃、大冶等8个县市连续三年入围“全国百强县”,百强县数量全国第四、中部第一 [22] - 全省县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344个百分点,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2] 创新生态与人才建设 - 光谷实验室拥有近70名全职工程师,技术经纪人超20人,产出知识产权274项,成果转化金额近亿元 [9] - 经营主体数量达9629万户,较“十三五”末期增长685%,营商环境首次跨入全国第一方阵 [19] - 目标到2027年湖北籍高校毕业生留鄂率达到60%,新增留鄂来鄂就业创业40万人以上 [10] 未来产业布局 - 规划人形机器人、空天与低空利用、脑机接口、第四代半导体等25条未来产业新赛道 [16] - 建成12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其中2个升级为国家级 [18] - 构建“种子基金-天使基金-人才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群,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体系 [19]
经济大省新亮点丨湖北:科技创新点燃工业经济“主引擎”
新华社· 2025-08-10 17:12
高技术制造业增长 - 2025年上半年湖北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4%,带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9% [1] - 高技术制造业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27.5% [6]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 - 湖北省发布《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突破工程实施方案》,已组建4个由院士、专家领衔的技术团队,推出10余款本土人形机器人产品 [2] - "天问"机器人应用于咖啡店服务,"远游"机器人用于医院导诊 [2] - 20台"湖北造"人形机器人在第三届链博会上展示多种功能 [2] 6G技术布局 - 中国信科集团在武汉布局6G技术,拥有数千项核心专利,在星地融合、超维度天线、内生智能等领域领先 [4] - 集团在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投建基地,聚焦6G"空天地"网络装备研发 [4] 传统与新兴产业并进 - 传统产业升级:武钢0.1毫米无取向硅钢项目投产,10多款新能源车型推出 [4] - 新兴产业成果:国产车规级高性能微控制单元芯片、万瓦级光纤激光器、超高速人工智能光模块上市 [4] - "光芯屏端网"、生命健康、高端装备等产业集群壮大 [6] 创新企业培育 - 武汉东湖高新区发布100家"瞪羚精选"企业,平均研发人员占比超50%,近3年单家企业平均股权融资超6000万元 [7] - 70%企业位居赛道第一梯队,80%深耕智能机器人、生物制造等前沿领域 [7] - 东湖高新区累计培育光谷瞪羚企业1862家 [9] 科创飞地模式 - 黄石市在光谷设立"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实现"研发在武汉、生产在黄石" [9] - 魅客科技通过双中心联动覆盖湖北全省并辐射长三角、珠三角 [9] - 黄冈、咸宁、随州、荆门等地跟进建设科技创新园区 [9] 科技成果转化 - 武汉新能源研究院概念验证中心启动,支持高转矩直驱永磁电机技术产业化 [10] - 湖北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3187.71亿元,同比增长10.55% [12] - 省级以上孵化机构突破600家 [12] 未来产业规划 - 湖北聚焦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北斗五大优势产业 [12] - 推动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加速形成规模,建设全国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发展高地 [12]
经济大省新亮点|湖北:科技创新点燃工业经济“主引擎”
新华社· 2025-08-10 16:53
湖北省高技术制造业发展 - 2025年上半年湖北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4%,带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9%,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27.5% [1][5] -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成为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引擎 [1] - 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三线并进,汽车、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持续升级,"光芯屏端网"、生命健康、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 [3][5] 人形机器人产业突破 - 湖北省发布《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突破工程实施方案》,组建4个院士专家领衔的技术团队,推出10余款本土人形机器人产品 [1] - "天问"、"远游"等机器人已应用于咖啡店服务、医院导诊等场景,20台"湖北造"人形机器人在链博会展示下棋、打太极等功能 [1][3] 6G技术前瞻布局 - 中国信科集团在武汉布局6G技术,拥有数千项核心专利,在星地融合、超维度天线等领域领先 [3] - 集团在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投建基地,聚焦6G"空天地"网络装备研发制造 [3] 创新企业培育与成果转化 - 武汉东湖高新区发布100家"瞪羚精选"企业,平均研发人员占比超50%,近3年单家企业平均股权融资超6000万元,70%企业位居赛道第一梯队 [6] - 黄石、黄冈等地建设"科创飞地",实现"研发在武汉、生产在本地"模式,如魅客科技通过双中心联动覆盖全省及长三角、珠三角市场 [8] - 湖北省级以上孵化机构突破600家,上半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3187.71亿元,同比增长10.55% [9][11] 五大优势产业规划 - 湖北明确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北斗为五大突破方向,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 [11] - 计划推动武汉光电子信息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三年行动,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加速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规模化 [11]
“让这份山水相邻之情历久弥新”(环球热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1 06:59
文化保护与传承 - 湖北赤壁羊楼洞是青砖茶原产地,生产历史逾200年,明清时期汇聚200多家中外茶商,成为茶叶集散加工主要地区 [6] - 赤壁市持续擦亮"万里茶道"名片,成立申遗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文化旅游区管委会推进遗产保护与利用 [6] - 蒙古国记者体验中国瑶族传统服饰和茶文化,对茶文化保留完整表示敬佩 [6]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 鄂州花湖机场是亚洲最大专业货运机场,开通货运航线102条(国内58条/国际44条),2024年货邮吞吐量达86.5万吨 [8] - 鄂州市跨境电商产业依托机场高速发展,2024年进出口突破6亿元同比增长566%,产业园单日进口销售额最高达200万元 [9] - 武汉"光谷光子号"空轨列车全长10.5公里设6站,票价30-120元,具备独立路权可3分钟一班缓解交通拥堵 [9][10] 科技创新发展 - 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14个细分场景训练机器人,数据采集场年产百万条数据并向整机企业开放验证服务 [11] - 岚图纯电动车实现充电15分钟续航515公里,自动化生产线和试驾体验获蒙古国记者高度评价 [12] - 蒙古国记者对湖北新能源汽车快速充电、超长续航能力及科技应用表示震撼 [12] 中蒙经贸合作 - "羊来茶往"佳话:2020年蒙古国赠中国3万只羊,湖北回赠1.5万份青砖茶,成为两国友谊象征 [7] - 蒙古国记者计划通过多媒体向本国读者介绍鄂州机场货运物流与销售一体化模式 [9]
智慧校园敞开求知新大门
人民日报· 2025-05-23 06:02
智慧教育发展现状 - 武汉经开区神龙小学通过项目式学习模拟"智能火星车救援任务",展示智慧教育实践成果 [1] - 武汉大学展示"天问"人形机器人和智能仿生鱼,华中师范大学推出"师说"大模型,武汉音乐学院利用3D技术复原编钟演奏虚拟体验 [1] - 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武汉举办,湖北省作为教育信息化试点省份展示创新成果 [1] 城乡教育数字化共享 - 襄阳市南漳县通过"南漳名师课堂"系统实现城乡教学同步,惠及6万余名师生 [2] - 数字化教学模式使乡村学校音乐、美术课程开课率从30%提升至90% [2] - 2014-2018年湖北省学校网络接入率从73.9%增至97.3%,教室多媒体覆盖率从72.9%增至90.7% [2] 教育信息化生态建设 - 2019年湖北省构建教育信息化新生态,资源供给从单向传输转向精准匹配 [3] - 2022年启动基础教育城乡联合体建设,通过数字化手段推进优质教育均衡 [3] - 全省中小学校实现"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网络千兆到校,多媒体设备覆盖率100% [3] 终身学习数字化服务 - 湖北开放大学开设无人机航拍班和摄影班,吸引退休教授等学员参与 [4][5] - "荆楚学习广场"平台与国家开放大学互联互通,提供578门课程和12004个资源 [5] - 平台累计开设1212门课程,服务超4000万人次,支持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 [5][6]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 - 武汉大学推出AI助教"珈珈"和"珞珞",支持学生科研实践和学术检索 [7] - 湖北省建成全息互动课堂和人工智能教室,覆盖41所中小学、45所职校、52所高校 [7] - 武汉科技大学推出"智能筑砌机器人平台",人工智能贯穿教学全过程 [8] 未来教育战略规划 - 湖北省计划以AI大模型重构教育生态,构建覆盖全教育阶段的AI应用体系 [8] - 战略目标包括建设未来人工智能教育新高地,贯通全链场景 [8]
重量级外国嘉宾,都武汉了!
长江日报· 2025-05-15 11:04
基础教育人工智能应用 - AI机器人完成烹饪任务如番茄炒鸡蛋并获外国嘉宾称赞为大师水准 [4] - 人工智能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达到规模化水平 包括AI篆刻和AI皮影戏等体验项目 [4] - 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强 人工智能技术助力个性化教育及创新领域发展 [4] 职业教育技术融合 - 学生在课堂直接参与无人驾驶研发 使用百度无人驾驶小车作为教具 [8] - 学校提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共享专业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及3D打印等先进实验设备 [8][10] - 5G塔吊操作技术获日本教授认可 认为前沿智能技术进入课堂是未来教育方向 [12][14][15] 高等教育数字化成果 - 武汉大学展示人形机器人天问和仿生鱼机器人 吸引外宾互动拍照 [18] - 数字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取得显著成果 [18] - 伊朗科技部副部长体验数智编钟 越南副校长称赞智能仿生鱼整合人工智能技术 [18] 终身教育技术创新 - AI人形机器人提供个性化服务 具备语音交互和智能人脸识别功能 [25] - 社区教育学院开设无人机虚拟训练课程 老年学员通过手柄操作学习 [25] - AI生理检测仪等数字技术应用于医疗保健和农业等领域 提升终身教育质量 [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