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天魁1号
icon
搜索文档
人形机器人“擂台赛”,南京这样“打”
南京日报· 2025-06-05 08:21
技术发展 - 人形机器人采用强化学习技术实现自我优化 通过正负奖励机制调整行为策略 例如成功迈步获正奖励 摔倒则得负奖励 [2] - 电动伺服技术应用成熟但负载能力受限 电液伺服功率密度大且适应复杂环境 如灾害救援等场景 [3][4] - 集萃智造同时开发电动伺服和电液伺服机器人 电液伺服四足机器人行走速度达每小时5公里 相当于人类快走速度 [4] - 机器人腿部关节设计6个自由度 对应胯部/膝盖/脚踝 需解决空间智能大模型作为"大脑"及续航瓶颈问题 [3][6] 应用场景 - 短期聚焦工业制造细分领域 如天创电子推出全球首款防爆人形机器人"天魁1号" 针对危化防爆场景 已获数千万元意向订单 [6] - 中期拓展至农业/建筑等复杂场景 长期目标覆盖商务/家居/养老等领域 埃斯顿医疗已将其康复机器人延伸至5家社区及医养集团 [6][7] - 亿嘉和优化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 目标2027年前将养老场景服务成本降低60% [7] 产业链布局 - 南京在核心零部件领域形成竞争力 如因克斯智能关节模组被超过50%马拉松参赛机器人采用 关节成本占整机超50% [8] - 南京计划打造"1+N+1"整机体系 包括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 构筑通用整机平台 建立小批量生产能力 [10] - 设立机器人产业攻坚推进办公室 举办供需对接会 9家企业展示前沿技术成果 推动场景应用落地 [10] 行业趋势 - 人形机器人体育赛事热度提升 8月将举办世界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涵盖田径/足球等项目 旨在提高社会关注度 [1][6] - 专家预计人形机器人进入千家万户需10年 需解决制造成本高/数据质量/操作泛化性等挑战 [6] - 建议设立合作基金撬动社会资本 形成"技术突破-量产降本-场景扩展"良性循环 初创企业与龙头分工协作 [9][10]
五个问题,看清人形机器人应急落地之路
机器人圈· 2025-05-15 18:54
以下文章来源于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联盟 ,作者编辑部 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联盟 . 聚焦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和落地需求开拓,搭建具身智能移动机器人产需、产业链企业对接平台,传播人形机器 人案例、产品、技术、企业最新资讯。 2024年初,应急管理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应急机器人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要 研发一批先进应急机器人,逐步完善应急机器人发展生态。政策信号十分明确: "机器人上场",不再是科幻式畅 想,而是一项现实工程。 其中,人形机器人被寄予厚望。它们形态灵活、结构通用,似乎天然适合进入那些"人不能、也不该深入"的高风 险应急场景。火灾、塌方、爆炸、化学泄漏等,都被纳入了宣传和展示的" 首选剧本 "。 图源 : 豆包 AI文生图 从市场侧来看,也确实有越来越多企业将"城市应急"纳入产品目标场景。但现实真的走到这一步了吗?这些人形 机器人,在真正的城市应急体系里拥有位置了吗? 本文将从" 谁在做 "" 为什么难 "" 是否可能 "" 如何定位 "四个关键问题出发,结合产品现状与应急体系机制, 梳理人形机器人"进城"的真实路径。 01 谁在瞄准"城市应急"?又做到哪一步了? 中国城市应 ...
人才“打头阵”,激活全域创新“引擎”
新华日报· 2025-05-06 05:18
南京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积极带队走进在宁重点高校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校地联办南京人才 日。去年底、今年初,联合10所高校开展"千名博士招引周"活动,征集发布3700多个优质岗位,1800余 名海内外博士线下参加活动。组建南京市校(院)地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络员会议,共商人才 联合引育、科技成果转化等事项,协调解决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 本报记者林元沁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我国科技攻关实践一再启示:解决"卡脖子"问题,关键在于集聚和用好各方面人 才。 近年来,南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 神,统筹发挥大院大所多、创新能力强、产业基础扎实等优势,坚持全域人才理念和"大人才观",通过 人才资源一体建设开发,引领带动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不断强化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支 撑。 机制引领,在关键领域先行突破 夜幕降临,紫金山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来自实验室和东南大学的工程师们正在协同调试全球首个太赫 兹通信卫星载荷。这个计划在2026年发射的验证星,承载着南京从地面通信向空天地海全域进军的雄 心。当前,紫金山实验室作为国家重要战略科技力量,围绕6G核心 ...
如何跑好历史接力棒?对话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获得者——用青春在时代答卷上书写“我能”
新华日报· 2025-05-04 07:15
机器人行业 - 人形机器人赛道火热 南京天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刘爽工作量翻倍 正筹备带移动充电机器人参加上海展会 [2] - 刘爽30岁从央企研究院辞职创业 开拓国内智能运维机器人市场 专注解决复杂恶劣环境的安全巡检机器人领域 [2] - 天创成为全球唯一一家同时具备一类、二类、三类防爆认证的机器人企业 产品广泛应用于多行业 已出货5000多台 [3] - 今年两会“具身智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进入新窗口期 天创上半年在手订单增长29% [3] - 天创年初发布全球首款防爆人形机器人“天魁1号” 公司目标是推动移动充电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批量化落地 [3] 水晶电商行业 - 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获得者、兴西村党总支书记赵中刚将传统水晶村打造成年产值13亿元的电商“明星村” [5] - 赵中刚带领村民将水晶边角料做成200多款产品 抓住电商直播风口 重启“水晶大集” 运营直播账号粉丝超127万 [5] - 赵中刚复制模式到周边村庄 建起5个电商产业园 发起“百村千万”计划 目标3年内为100个村培育1000名万级粉丝助农主播 [6] 航修行业 - 江苏金陵机械制造总厂专业技术员张雯集对航电系统收发组件进行精细调试和修复组装 认为每个焊点都是“生命焊点” [7] - 张雯集通过高强度训练练成“一手准”绝技 可在微米级焊盘上完成金丝键合 还在职读研学习多学科知识 [8] - 张雯集通过上万次试验和测试优化参数 改造设备将微米级裸装半导体芯片拆除效率提升20余倍 [9] 火炸药行业 - 南京理工大学新一代火炸药青年创新团队共有68人 35周岁以下占比66% 提出“全等模块装药”和“低过载装药”技术 [10] - 团队成员陈令常驻外场试验场地 克服恶劣环境坚持工作 团队为保障安全从几微克开始做实验应用于武器装备 [10][11] 半导体行业 - 苏州博志金钻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潘远志团队用纳米级工艺在陶瓷载板上“刻”出金属电路 打破国外垄断 让高端芯片散热材料价格直降三成 [12] - 潘远志16岁创业 19岁创立公司 23岁手握60余项专利、完成近亿元融资 从实验室跳进产业浪潮 [12] - 潘远志将磁控溅射技术应用在半导体领域 耗时两年啃下200多道工艺难关 首片国产陶瓷载板下线 [13] - 博志金钻研发的散热材料与封装载板获行业龙头客户认可 工厂每月可生产5亿颗高功率芯片封装载板 [13] - 博志金钻新一代封装器件量产在即 潘远志日程紧凑 认为高校积累技术和市场打磨产品缺一不可 [14]
新质人才竞争力,南京何以居第六?
南京日报· 2025-04-27 11:11
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排名 - 南京在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排名中位居全国第六 [1] - 北京、上海、深圳构成第一梯队,杭州、广州、南京、成都、苏州形成第二梯队 [2] - 南京在新质人才供给指标和生态指标排名中均位列全国第五 [1][2] 新质人才供给 - 南京新质人才总投递人数在全国占比达到3%,与广州、杭州相当 [2] - 南京硕博学历新质人才占比为4%,仅次于京沪深的11%、7%、6% [2] - 南京现有两院院士96名,在校大学生超100万人,每万人拥有大学生数居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第一 [7] 新质人才生态 - 南京新质人才生态指标排名全国第五,受经济、科教、医疗等多因素影响 [3] - 南京异地新质人才投递人数占比达3%,同城投递新质人才占比也达3% [3] - 南京新质人才总招聘职位数在全国占比达到5%,需求旺盛 [3] 人才政策与服务 - 南京推出"人才强市25条""紫金山英才计划"等政策,提供最高1亿元项目资助 [6] - 南京市级人才培养计划中46.7%名额给高校院所,35岁以下青年人才占53.3% [6] - 南京举办"千名博士招引周",提供免费住宿、地铁通勤等福利 [7] 人才发展平台 - 南京拥有53所普通高校、13所"双一流"大学、3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 [6] - 高新技术企业超1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2万家 [6] - 中汽创智开发的二代氢燃料电池电堆性能指标国内领先 [9] 人才活动与品牌 - 南京设立"南京人才日",推出"才遇金陵、四时长伴"服务品牌 [8][9] - 整合自然探索、专题研修等资源,打造长效交流平台 [9] - 天创公司推出全球首款防爆人形机器人"天魁1号",获数千万元意向订单 [7]
人形机器人空间广阔,月狐数据判断三大应用场景或将率先落地
环球网· 2025-04-27 10:48
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 行业处于量产化初期,暴露问题将倒逼产业优化升级 [1] - 作为具身智能最佳载体,人形机器人是大国AI科技竞争主战场,长期空间广阔 [1] 产业端落地应用场景 工业领域 - 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应用具有突破性意义,可实现无中心控制的智能调度及自主环境认知协作 [2] - 汽车制造厂可能成为人形机器人首批规模化应用场景之一 [2] - 2025年南京天创电子发布全球首款防爆人形机器人"天魁1号",可在复杂工业环境下高精准作业 [3] 养老服务领域 - 多国研发专用于养老服务的人形机器人 [2] - 腾讯Robotics X实验室的"小五"可实现扶抱老人移动、携人避障等功能 [2] - 星尘智能Astribot S1具备叠衣、分拣物品、炒菜等复杂技能 [2] - 日本AIREC机器人可协助完成穿袜子、炒鸡蛋等家务 [2] 应急管理领域 - 需要适应多种地形环境并能执行精细化操作的机器人 [3] - 应用场景包括搬运、急救、开关闭合等需手部及四肢协调的操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