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AI加速器

搜索文档
 行业周报:持续推荐国产化投资机会-20251019
 开源证券· 2025-10-19 09:47
 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看好(维持)[1]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为持续推荐国产化投资机会,认为外部科技管制加剧与信创政策持续催化,使得国产化成为大势所趋 [6][13] - 国产算力龙头公司营收高速增长,产业趋势得到持续验证 [7][14]   市场回顾 - 报告期内(2025年10月13日至2025年10月17日),沪深300指数下跌2.22%,计算机行业指数下跌5.61% [5][12]   行业趋势与政策催化 - 外部科技管制加剧:2025年9月12日,美商务部将多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此前已对EDA软件工具等四项技术实施出口管制 [6][13] - 国内政策支持明确:2025年9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知,提出自2026年起对本国产品政府采购报价给予20%的价格扣除优惠 [6][13] - 2025年9月4日,工信部等部门印发行动方案,提出坚定不移推动“国货国用”,加大对产业链关键企业的政策支持 [6][13]   产业趋势验证(公司业绩) - 寒武纪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7.27亿元,同比增长1332.52%;归母净利润5.67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存货达39.3亿元,同比增长267.33%,环比增长38.62% [7][14] - 寒武纪前三季度累计营收46.07亿元,同比增长2386.38%,接近其全年50-70亿元收入预测的下限 [7][14] - 海光信息前三季度实现营收94.90亿元,同比增长54.65%;归母净利润19.61亿元,同比增长28.56%;单第三季度营收40.26亿元,同比增长加速至69.60% [7][14] - 海光信息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单季归母净利润为7.60亿元,同比增长13.04% [16] - 中科曙光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快报显示,第三季度营收88.04亿元,同比增长9.49%;归母净利润9.55亿元,同比增长24.05% [16] - 捷顺科技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归母净利润为6800万元至8000万元,同比增长58.11%至86.01% [17]   投资建议 - 国产软件领域重点推荐金山办公、达梦数据、中望软件、中控技术、华大九天、太极股份、普联软件、致远互联、普元信息、用友网络、金蝶国际等 [8][15] - 国产算力领域重点推荐海光信息、中科曙光、卓易信息、浪潮信息、软通动力、神州数码、中国软件国际等 [8][15]   公司动态 - 金桥信息公告,计划对马来西亚子公司增资并设立新公司,总投资金额为875万马来西亚林吉特(约合人民币1477.61万元) [18] - 卡莱特公告,拟出资650万元人民币(占65%股权)设立合资公司,专注于AI基础设施与高性能计算服务平台 [19] - 卫宁健康公告,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靳茂计划减持不超过188万股公司股份(占总股本0.0854%) [20]   行业要闻 - 国内要闻:九识智能完成由蚂蚁集团领投的新一轮数亿美元融资;AI硬件公司“未来智能”完成亿元级A轮融资;腾讯AI病理大模型实现肺癌基因突变预测,精度最高达99%;科大讯飞发布支持60种语言同传互译的AI翻译耳机 [21][22][23][24] - 海外要闻:IBM与Anthropic达成战略合作,将Claude模型融入IBM软件产品;英特尔推出机器人AI套件;OpenAI与博通宣布合作,计划部署10GW定制AI加速器;Meta与甲骨文将采用英伟达Spectrum-X以太网交换机;甲骨文计划于2026年第三季度开始部署5万枚AMD GPU [25][26][27][28][29]
 硅谷万亿AI投资:繁荣表象下的泡沫隐忧
 中国经营报· 2025-10-18 04:29
 OpenAI的巨额投资与合作 - OpenAI近期与多家科技巨头达成大规模合作协议,包括与英伟达的千亿美元算力配置协议、与AMD的6吉瓦算力卡部署计划、与甲骨文未来五年3000亿美元云服务合约以及与博通3500亿至5000亿美元定制芯片交易 [1] - 上述计划投入总额已超万亿美元,相当于部分中等国家一年的GDP总量 [1] - 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表示,从电子元器件制造到电力设备等多环节需同步启动,未来几个月将有更多交易 [3]   资本市场反应与估值影响 - 合作协议成为资本市场兴奋剂,推动相关企业股价与OpenAI自身估值快速上涨 [2] - 与甲骨文合作消息使其股价单日飙升36%,市值一度超9000亿美元 [2] - 与AMD合作推动AMD股价攀升35%,市值突破3500亿美元 [2] - 英伟达在宣布向OpenAI投资后股价创下年内第18次历史新高 [2] - 与博通合作消息使博通美股股价单日上涨9.88%,市值达1.68万亿美元 [2] - OpenAI自身估值飙升至5000亿美元,成为全球估值最高初创企业,市场乐观预期基于其未来算力变现想象空间 [3] - 资本狂欢蔓延至整个AI生态,许多仅拥有基础算法、未商业化的初创公司凭借与OpenAI生态的微弱关联获得数十倍于营收的估值 [3]   合作模式与潜在风险 - 部分合作模式存在“资金回流”闭环,例如英伟达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共建数据中心,OpenAI再用该资金采购英伟达GPU [5] - AMD与OpenAI采用“硬件+股权”捆绑模式,AMD向OpenAI发行1.6亿股认股权证,OpenAI通过股价上涨收益支付芯片采购款 [5] - 这种“投资换订单”模式被质疑为“自我强化的估值叙事”,与2000年互联网泡沫期“烧钱换增长”模式相似 [5] -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认为,此类合作构建了封闭的卡特尔式联盟,模糊供应商和股东界限,可能扭曲正常定价机制和市场秩序 [4] - 英特尔前CEO帕特·基辛格表示当前正处于AI泡沫中,整个系统投入了巨大杠杆 [7]   行业结构性失衡与泡沫争论 - 2024年全球AI基础设施投资占比达68%,资本过度集中于基础模型和基础设施领域,而能创造实际收益的应用层投资受冷落 [4] - 天使投资人郭涛认为当前AI行业估值包含30%至40%的“技术革命预期溢价”,尚未达到全面泡沫化程度,但需警惕二级市场对“算力军备竞赛”叙事的过度线性外推 [8] - 企业战略专家霍虹屹指出风险存在于成本曲线和需求曲线两端,若模型效率提升导致单位算力成本下降速度快于需求扩张,将挤压回本;若应用层缺乏足够多愿意长期付费的场景,设备利用率将下降 [7] - 高盛首席执行官David Solomon担忧AI基础设施的巨额投资可能导致企业分化,部分蓬勃发展,部分走向失败 [6]
 OpenAI多点下注,联手英伟达、AMD、博通,狂揽26吉瓦算力
 美股研究社· 2025-10-14 20:30
 文章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算力已成为决定AI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资源 [5] - OpenAI近期密集披露三项大规模硬件合作,总计涉及高达26吉瓦的算力规模 [5][6] - 这些合作显示OpenAI正从算力消费者向算力生态的共同设计者和战略掌控者转变 [6][12] - 三个项目的首次大规模部署节点均指向2026年下半年,预示其算力基础设施和模型研发能力将迎来飞跃 [13]   OpenAI与博通的合作 - 双方于10月13日宣布合作开发10吉瓦的定制AI加速器 [7] - OpenAI主导AI加速器及整个系统架构设计,机架系统完全基于博通的以太网和其他连接解决方案构建 [7] - 计划于2026年下半年开始部署,预计在2029年底前完成全部部署 [7] - 合作已持续18个月,旨在从晶体管层面重新构思技术架构,优化整个技术堆栈以实现显著效率提升 [7]   OpenAI与AMD的合作 - 双方于10月6日宣布达成合作协议,计划在未来数年内分阶段部署总计6吉瓦的AMD GPU算力 [8][9] - 合作采用"技术+股权"双轮驱动模式,AMD向OpenAI发行至多达1.6亿股普通股的认股权证 [9] - 若OpenAI行使全部认股权证,将获得AMD约10%的股权,成为其重要战略股东 [9] - 首批1吉瓦部署将于2026年下半年启动,采用AMD下一代Instinct MI450系列GPU [9]   OpenAI与英伟达的合作 - 双方于9月22日宣布签署合作意向书,英伟达计划向OpenAI投资最高达1000亿美元 [10][11] - 投资用于支持OpenAI部署至少10吉瓦规模的英伟达AI系统,相当于400万到500万颗顶级GPU的算力总和 [11] - 投资采用与算力部署进度深度绑定的模式,随每一吉瓦数据中心上线逐步投资 [11] - 第一个1吉瓦规模的AI系统预计于2026年下半年上线,基于英伟达下一代Vera Rubin平台 [11]   合作战略意义分析 - 与英伟达合作有利于确保OpenAI在短期和中期内拥有最强大、最成熟的算力支持 [12] - 与AMD合作有助于构建多元化供应商体系,降低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增强供应链韧性 [12] - 与博通合作表明OpenAI试图通过设计专用加速器(ASIC),实现最高程度的软硬件协同优化和算力自主 [12]
 美股异动 | 博通(AVGO.US)大涨近12% 传公司将于2026年与OpenAI合作设计AI芯片
 智通财经· 2025-09-05 22:04
 公司股价表现 - 博通股价周五大幅上涨近12%至342 10美元[1]   业务发展动态 - OpenAI计划在博通协助下于2026年设计和生产自家人工智能芯片[1] - 该人工智能芯片计划明年首批出货 将与英伟达加速器展开竞争[1] - 芯片最初将供OpenAI内部使用[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财年第三财季营收达159 52亿美元 较上年同期130 72亿美元增长22%[1] - 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 净利润为41 4亿美元 同比实现扭亏为盈 上年同期净亏损18 75亿美元[1] - 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净利润为84 04亿美元 较上年同期61 2亿美元大幅增长[1]   管理层评论 - 首席执行官陈福阳表示季度营收创同期新高[1] - 业绩增长得益于定制AI加速器 网络和VMware业务的持续强劲表现[1]
 博通2025 Q3营收同比增长22%,拿下新客户AI芯片大单
 搜狐财经· 2025-09-05 15:41
 财务业绩 - 公司2025财年第三财季实现总营收159.52亿美元,同比增长22.0%,环比增长6.3% [1] - 第三财季AI相关收入达到52亿美元,同比增长63% [2] - 公司预计第四财季AI半导体收入将增长至62亿美元,实现连续11个季度增长 [2]   业务驱动因素 - 公司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定制AI加速器、网络业务和VMware的持续强劲发展 [2] - 公司在定制AI XPU(ASIC)领域拥有七家大型AI企业作为主要客户群体,目前已获得其中四家的订单 [4] - 公司近期新增一位客户,订购了价值超过100亿美元的基于其XPU的AI算力机架 [4]   管理层观点 - 公司管理层认为创纪录的第三财季收入得益于AI等业务的强劲表现 [2] - 管理层指出客户在AI领域持续进行大力投资 [2]
 科创芯片ETF指数(588920)涨超2%,芯片巨头博通财报超预期
 新浪财经· 2025-09-05 13:39
 博通业绩与AI半导体需求 - 博通FY25Q3总收入160亿美元同比增长22% 半导体收入92亿美元同比增长26% AI半导体收入52亿美元同比增长63% 连续10个季度强劲增长 [2] - 基础设施软件收入68亿美元同比增长17% 超出预期 第三季度预订合同总价值超84亿美元 合并积压订单达创纪录1100亿美元 [2] - 指引25Q4营收174亿美元同比增长23.8% 超出市场预期 其中AI半导体收入62亿美元同比增长66% 非AI半导体收入环比低两位数增长至46亿美元 基础设施软件收入67亿美元同比增长15% [2]   AI加速器与客户订单 - 博通预计2026年AI半导体收入增速超2025年 远超60% 目前3个客户对定制AI加速器需求持续增长 [1][3] - 第四位客户基于XPU的AI机架订单超100亿美元 预计26Q3确认 XPU收入占AI收入65% [3] - 公司为每个客户制作至少2代版本芯片 每代更新增加XPU消耗和使用 [3]   行业需求与产能动态 - AI ASIC需求持续爆发 增速或超整体资本开支增速 GPU需求在CSP资本开支高增速和主权AI需求爆发下前景乐观 [1] - 英伟达Q3 B系列机柜产能进一步提升 Rubin计划2026年量产延续此前节奏 [1] - GPU和ASIC需求爆发带动产业链业绩增长 供应链厂商需重视 [1]   科创板芯片指数表现 - 上证科创板芯片指数(000685)上涨1.89% 成分股天岳先进上涨20% 佰维存储上涨12.16% 唯捷创芯上涨4.39% 杰华特和寒武纪等跟涨 [3] - 科创芯片ETF指数上涨2.07% 报1.28元 该指数跟踪科创板芯片上市公司 涵盖半导体材料设备、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领域 [3] - 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包括寒武纪、海光信息、中芯国际等 合计占比62.02% [4]
 博通(AVGO):营收创单季历史新高,指引25Q3AI收入同比持续高增
 招商证券· 2025-06-06 23:1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博通 FY25Q2 营收创单季历史新高,毛利率超指引预期,得益于 AI 半导体业务强劲及 VMware 业务发展;AI 业务营收同比高增,软件受益 VMware 增速明显;指引 FY25Q3 预计营收同环比均增长,AI 收入同比增长 60%;预计 ASIC 增速将延续至 FY26,发布 Tomahawk6 带宽达 102.4TB/s [1][2][3][4]  各部分总结  FY25Q2 业绩情况 - 营收 150.04 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20%/环比+1%,超指引;毛利率 79.4%,同比+3.2pcts/环比+0.3pct,高于指引;库存 20 亿美元,环比增长 6%,库存周转天数 69 天 [1] - 半导体部门收入 84 亿美元,占比 56%,同比增长 17%,毛利率约 69%,运营费用 9.71 亿美元,运营利润率 57%;AI 业务收入超 44 亿美元,同比增长 46%,定制 AI 加速器同比两位数增长,AI 网络业务同比超 170%;非 AI 业务收入 40 亿美元,同比下降 5%,已接近底部但复苏缓慢 [2] - 基础设施软件收入 66 亿美元,占比 44%,同比增长 25%,毛利率 93%,反映将企业客户从永久许可 vSphere 转换为全 VCF 软件栈订阅的成功 [2]  FY25Q3 业绩指引 - 营收约 158 亿美元,同比+21%/环比+5%,预计合并毛利率环比下降约 130 个基点,调整后 EBITDA 约占收入 66% [3] - 半导体部门收入 91 亿美元,同比增长 25%,人工智能收入 51 亿美元,同比增长 60%,非人工智能半导体收入预计 40 亿美元 [3] - 基础设施软件收入 67 亿美元,同比增长 16% [3]  未来展望 - 预计至少三个客户将在 2027 年各自部署 100 万个 AI 加速器集群,XPU 需求 26H2 加速,2025 财年 AI 半导体收入增长延续到 2026 财年 [4] - 发布的 Tomahawk6 交换机芯片以太网交换容量达每秒 102.4 太比特,专为数据中心需求设计 [4]  行业情况 - 行业股票家数 504 只,占比 9.8%;总市值 85940 亿元,占比 9.9%;流通市值 73262 亿元,占比 9.2% [6] - 行业指数 1m、6m、12m 绝对表现为 4.0、2.2、37.1,相对表现为 1.1、3.3、29.2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