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

搜索文档
ETF市场正式进入5万亿时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22:38
ETF市场正式进入5万亿时代。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5日收盘,全市场ETF规模达到5.07万亿元。 自4月18日全市场ETF规模站上4万亿元以来,这一仅用4个月就完成的规模跨越,再一次刷新 了ETF"万亿里程"的新纪录。 从4万亿到5万亿的阶段性跨越,也是2025年以来ETF市场发展的缩影:A股市场回暖带动基金 净值显著上升,成为年内ETF规模增长的核心引擎;资金积极涌入行业主题ETF与港股ETF, 反映出投资者借道指数化工具捕捉轮动机会的策略倾向;债券ETF持续获青睐,则体现出市场 中仍存在对稳健收益的大量需求…… 华泰柏瑞指数投资部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ETF市场的快速发展,既代表着中国 投资者日益成熟、能够更加擅长使用多元化的金融工具来实现自身的投资目标,也代表着中国 向亚洲、乃至全球资产管理中心的地位迈出了一大步。 "中国ETF市场具有'要么涨净值,要么增份额'的跨周期特征,因此无论未来一段时间市场环境 如何变化,可能都会稳步达到下一个万亿。"该负责人表示,"随着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每一 个万亿所需要的增长幅度越来越小、节奏进一步加快,也是应有之义。" ETF市场全景扫描 Wind ...
ETF市场正式进入5万亿时代 增量从何而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21:33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黎雨辰 ETF市场正式进入5万亿时代。 数据显示,截至8月25日收盘,全市场ETF规模达到5.07万亿元。 自4月18日全市场ETF规模站上4万亿元以来,这一仅用4个月就完成的规模跨越,再一次刷新了ETF"万 亿里程"的新纪录。 从4万亿到5万亿的阶段性跨越,也是2025年以来ETF市场发展的缩影:A股市场回暖带动基金净值显著 上升,成为年内ETF规模增长的核心引擎;资金积极涌入行业主题ETF与港股ETF,反映出投资者借道 指数化工具捕捉轮动机会的策略倾向;债券ETF持续获青睐,则体现出市场中仍存在对稳健收益的大量 需求…… 华泰柏瑞指数投资部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ETF市场的快速发展,既代表着中国投资者日 益成熟、能够更加擅长使用多元化的金融工具来实现自身的投资目标,也代表着中国向亚洲、乃至全球 资产管理中心的地位迈出了一大步。 "中国ETF市场具有'要么涨净值,要么增份额'的跨周期特征,因此无论未来一段时间市场环境如何变 化,可能都会稳步达到下一个万亿。"该负责人表示,"随着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每一个万亿所需要的 增长幅度越来越小、节奏进一步加快,也是应有之义。" ETF ...
中国ETF规模突破5万亿元!
中国经营报· 2025-08-26 11:45
中经实习记者 孙小琴 记者 夏欣 北京报道 8月26日,中国ETF规模正式进入5万亿元时代。最新数据显示,国内ETF规模达到5.07万亿元,仅用4个 月就完成了4万亿到5万亿元的跨越。 全市场101只ETF规模超百亿元,6只超千亿元。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最新规模4128.8亿元,全市场规模 最大。博时可转债ETF,最新规模达613.2亿元,是首只突破600亿元的债券ETF。此外,华安黄金ETF 和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分别以571.59亿元、753.55亿元,在商品ETF和跨境ETF中排名第一。 (编辑:夏欣 审核:何莎莎 校对:翟军) ...
中国ETF规模,正式进入5万亿时代
财联社· 2025-08-26 09:19
中国ETF规模正式进入5万亿时代。最新数据显示, 国内ETF规模达到5.07万亿元,仅用4个月就完成了4万亿到5万亿的跨越,当前ETF基金数量为 1271只。 全市场101只ETF规模超百亿,6只超千亿。 具体来看,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最新规模4128.8亿元,全市场规模最大;行业ETF中,国泰证券ETF以445.57亿元排名第一;主题ETF规模第一的是 嘉实科创芯片ETF,规模为351.03亿元;策略ETF规模最大的来自华泰柏瑞,旗下红利低波ETF最新规模211.39亿元;债券ETF规模最新大的是博时可 转债ETF,最新规模达613.2亿元,是首只突破600亿的债券ETF;此外,华安黄金ETF和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分别以571.59亿元、753.55亿元,在商 品ETF和跨境ETF中排名第一。 ...
配置价值持续显现多只港股ETF规模突破百亿元
上海证券报· 2025-08-24 23:36
港股ETF规模增长 - 多只港股ETF规模突破百亿元 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规模达707.9亿元 较去年底221.9亿元大幅增长 [2] - 华夏恒生科技指数ETF 易方达中概互联网ETF 华泰柏瑞恒生科技ETF规模均超300亿元 [2] - 工银瑞信港股通科技30 ETF等11只产品规模均超100亿元 [2] 港股市场表现与驱动因素 - 恒生指数成为全球表现最佳主要指数之一 受益于行业回暖 宏观经济改善和政策支持 [2] - AI技术革新推动中国科技资产价值重估 DeepSeek高性能AI模型发布巩固港股作为创新经济投资首选场所地位 [3] - 降息周期临近使周期敏感性行业受益 科技和金融板块涨势或扩展至其他领域 [3] 港股估值与投资机会 - 港股估值较全球主要市场存在较大差距 具备显著修复空间 [3] - 高股息资产在低利率环境下吸引力提升 提供稳定现金流回报 成为避险港湾和价值投资优选标的 [3][4] - 中国拥有一批全球竞争力企业 当前市场环境下价值可能被低估 蕴含投资潜力 [3] 机构投资策略 - 关注数字经济 硬科技 电信 公共事业 消费 医药 出口等领域 [4] - 积极挖掘增长潜力个股 把握结构性投资机会 [4] - 看好在线游戏 云服务 在线旅游和电动车领域头部公司 [4] - 南向资金可能更多流入成长型和高股息股票 尤其是金融 电信 能源和公用事业领域国有企业 [4]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市场反应强烈
新浪财经· 2025-08-23 17:31
美联储政策信号与市场反应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央行年会发出降息信号 称政策处于限制性区间且风险平衡变化可能需要调整政策立场 [1] - 鲍威尔表态后美元指数创4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同时推动美债、黄金、原油及加密货币全线飙升 [1] - 道琼斯指数上涨超过800点 标普500指数反弹1.5% 纳斯达克指数上涨1.9% 以太坊涨幅超14%创四年新高 [1] 利率预期变化与历史规律 - 鲍威尔发言前市场9月降息预期从超90%急剧降至70% 发言后预期回升至90%左右 [1] - 自2015年以来 会前一个月调息概率超90%时最终都出现调息行为 [1] - 高盛统计显示美联储暂停六个月以上后再次降息 美股首次降息后12个月内中位回报率达14% 上涨概率88% [2] 港股市场表现与流动性变化 - 恒生科技指数期货隔夜上涨2.07% 港股作为离岸市场显著受益于美元流动性增加 [2] - 港元隔夜Hibor从零飙升至2%以上 香港金管局进行12次回笼操作累计承接1199.7亿港元 [3] - 6月26日至今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涨2.49% 恒生指数涨3.53% 恒生科技指数涨5.39% 均落后A股表现 [3] 资金流向与ETF布局 - 港股相关ETF在净流入额前20名中占据11席 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净流入规模达201.91亿元 [3] - 港美利差收窄使港元兑美元汇率稳定在7.81 完全脱离弱方保证区间7.85 [3] - 兴业证券报告指出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牛市预期增强 认为港股将走出超级长牛行情 [3] A股市场加速上涨与情绪指标 - A股成交额连续第八天超2万亿元人民币 创历史最长纪录 [4] - A股从3500点到3600点用时三周 从3700点到3800点仅用三天 上涨速度显著加快 [4] - 微信指数显示"牛市"热度环比增长31.76%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预测A股年底前突破4000点 [4]
资金,蜂拥而入!
天天基金网· 2025-08-08 13:05
市场资金流向 - 8月6日市场上涨当日超70亿元涌入权益类ETF,其中A股ETF净流入50亿元 [1][3] - 宽基ETF中南方中证1000ETF净申购12.05亿元,易方达中证A500ETF和南方中证500ETF净申购均超5亿元 [3] - 行业主题ETF中国泰证券ETF净申购6.32亿元,易方达机器人ETF超2亿元 [3] - 港股主题ETF单日净申购21亿元,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以7.55亿元居首 [3] 基金限购动态 - 中欧数字经济混合基金自8月6日起暂停100万元以上大额申购 [3][4] - 7月以来近30只绩优主动权益类基金限购,包括永赢睿信混合、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混合等 [4]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混合基金已暂停申购 [4] 新基金发行情况 - 7月以来7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发行规模超10亿元,大成洞察优势混合以24.61亿元居首 [6] - "固收+"产品南方益稳稳健增利债券基金因认购超50亿元上限提前结束募集,确认比例46.47% [6] - "固收+"策略通过权益资产增强收益弹性,适应国债收益率下行环境 [8] 增量资金展望 - 7月下旬股票型/混合型基金申报数量逐周增多,或成后续增量资金重要来源 [10] - 主动权益类基金仓位回升至5月以来高位,普通股票型仓位达90.34%,偏股混合型86.84% [10] - 机构看好科技、高端制造、内需消费及高股息板块投资机遇 [11]
吸金,超155亿!
中国基金报· 2025-08-04 14:41
港股通ETF资金流入 - 过去一周港股通ETF资金净流入超155亿元,成为股票ETF吸金主力 [1] - 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的相关ETF单日净流入20.26亿元,近5个交易日累计流入超94亿元 [3] - 跟踪香港证券的相关ETF近5个交易日资金流入超38亿元 [3] 股票ETF市场表现 - 上周五股票ETF资金净流入2.54亿元,港股市场ETF净流入36.09亿元,宽基ETF净流出27.23亿元 [3] - 宽基ETF规模下降162.71亿元,创业板指数相关ETF单日净流出9.22亿元 [3] - 沪深300ETF、中证500ETF、科创50ETF、创业板ETF等宽基ETF过去一周资金净流出居前 [6] 基金公司ETF资金流向 - 易方达基金旗下黄金ETF净流入3.6亿元,A500ETF易方达净流入3.4亿元,香港证券ETF净流入1.9亿元 [3] - 华夏基金上证50ETF单日净流入11.34亿元,规模达1674.4亿元,恒生科技指数ETF净流入1.88亿元 [4] - 易方达香港证券ETF、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华泰柏瑞恒生科技ETF过去一周净流入分别达38.56亿元、34.48亿元、30.68亿元 [5] 债券ETF市场表现 - 科创债ETF易方达过去一周资金净流入超41亿元,博时可转债ETF净流入超34亿元,南方科创债ETF净流入超28亿元 [5] - 科创债ETF成为债券市场ETF吸金主力 [1] 市场观点与基本面 - 港股科技板块或更受益于AI产业叙事,业绩有望加速释放,外资可能逐渐回流 [5] - 中国科技龙头企业股票相比美国科技股展现出更高的性价比 [5] - 南下资金大幅流入背景下定价权强化,未来或仍有增量空间 [5] 市场指数与成交 - 上周五上证指数跌0.37%,深证成指跌0.17%,创业板指跌0.24% [2] - 沪深两市成交金额接近1.6万亿元,较上一交易日缩量3377亿元 [2]
资产重估进行时 港股主题ETF年内净申购额超千亿元
上海证券报· 2025-08-02 02:50
港股主题ETF资金流入情况 - 7月港股主题ETF净申购额达568.18亿元 今年前7个月累计净申购额突破千亿元达1025亿元 [1][2][3] - 截至7月底港股主题ETF规模突破5000亿元 较去年底增长超2000亿元 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以607.13亿元规模居首 [3] - 当前超10只港股主题ETF正在或即将发行 部分产品单周认购资金超10亿元 [3] 资金主要流向领域 - 金融主题ETF受追捧:易方达香港证券ETF单月净申购111.43亿元 广发港股通非银ETF获74.68亿元 华夏港股通金融ETF获13.25亿元 [2] - 科技类ETF持续吸金: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净申购105.09亿元 华夏恒生科技指数ETF获31.69亿元 工银瑞信港股通科技30ETF获26.88亿元 [2] - 创新药ETF表现亮眼:汇添富港股通创新药ETF净申购18.77亿元 银华/华宝相关产品均获超9亿元 [2] 南向资金动态 -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净流入超8000亿元 已超去年全年并创历史新高 [4] - 南向资金行业偏好变化:医药生物行业买入金额同比增87% 前五大持仓行业为银行/传媒/医药/非银/电子 合计占比55% [4] - 公募基金贡献显著:二季度主动偏股型基金港股持仓增300亿元 上半年公募通过港股通流入总规模近2000亿元 预计全年净流入3000-4500亿元 [4] 市场驱动因素分析 - 港股估值优势凸显:经历2021-2023年调整后性价比突出 全球资金再平衡背景下非美资产受青睐 [4] - 新经济领域受关注:AI/创新药/新消费等港股稀缺标的展现弹性 与中国产业转型形成共振 [4] - 盈利预期改善:去年10月以来港股整体盈利预测持续上修 反映经济复苏预期 [6] 机构观点 - 嘉实基金认为港股估值仍低于全球主要市场 科技资产性价比逐步提升 但需警惕部分中小市值公司估值过高风险 [5] - 华宝基金指出港股当前估值处于历史合理区间 横向对比全球市场仍具吸引力 [6]
最赚钱ETF榜单出炉,4.3万亿市场呈现三大变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2 21:05
ETF市场规模增长 - 国内ETF总规模达4.31万亿元,较去年底的3.73万亿元增长15.55% [1] - 上半年超3000亿资金流入ETF市场 [1] - 债券ETF贡献1789.06亿元净流入,带来2100多亿元规模增量 [5][6] 资金流向变化 - 净流入前十的ETF不再仅限宽基ETF,包含沪深300ETF华夏、华安黄金ETF等,吸金规模在145.87亿至303.17亿元之间 [3] - 债券ETF中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合计吸引1058.91亿元净流入,规模达1281.92亿元 [5] - 行业ETF多点开花,港股通互联网ETF、科技30ETF等跨境ETF净流入居前,分别达194.97亿、130.90亿元 [10] 产品表现分化 - 港股创新药ETF、恒生生物科技ETF等10只跨境ETF回报率超50% [12][13] - 黄金股ETF回报率约38%,港股科技主题ETF、动漫游戏ETF回报率超27% [1][13] - 沪深300ETF、信用债ETF等资金流入居前的产品回报率仅1%左右 [14] 行业偏好与策略 - 科技成长方向(如国防军工、AI、机器人)被建议重点关注 [16][17] - 红利资产因政策强化分红和低利率环境预期阶段性占优 [17] - 黄金兼具防御价值,与新消费行业轮动机会并列配置选项 [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