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康复外骨骼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广东发布首批11个“机器人+”应用场景,涉农林、医养等
南方都市报· 2025-06-26 15:12
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 2025年广东省发布第一批"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及案例 覆盖制造业 农业 林业 建筑 能源 医疗健康 养老服务等11个重点领域 [2] - 广东省工业机器人产量12 47万套(前5个月) 同比增长33% 服务机器人产量416 98万套 同比增长8 2% 产业规模全国第一梯队 [2] 机器人+制造业应用案例 - 明珞装备应用新能源汽车一体压铸式前后车身总成机器人柔性焊接产线 [2] - 广州数控应用具身智能高端焊接工业机器人在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 [2] - 库卡(广东)机器人应用空调多联机器人自动化装配生产线 [2] - 广东利元亨激光飞行系统用于动力和储能电池模组制造 实现人力成本降低60% 生产节拍缩短至3秒/焊点 焊接工序效率提升17% [2] 其他产业机器人应用场景 - 农业领域覆盖育种育苗 播种 灌溉 植保 采摘收获 打磨 分选等环节 [3] - 林业领域覆盖林木种植 除草抚育 修枝整形 林产品采收 病虫害防控 林火预防与处置 资源监测等 [3] - 深圳迈步康复外骨骼机器人使患者行走速度 步幅长度 平衡能力明显改善 康复周期缩短20%-30% [3] - 力之医疗科技膝关节助力机器人使使用者净生物能消耗减少约6 5% [3] 政策支持与发展规划 - 广东省将持续定期遴选发布"机器人+"典型场景和案例 推动经验复制推广 [3] - 通过整合职能部门作用促进机器人普及应用 提升企业生产服务效能和人民生活品质 [3]
走入寻常百姓家 科技养老服务仍待迈过成本关
上海证券报· 2025-06-12 02:45
科技养老应用场景 - 无人驾驶轮椅机器人、康复外骨骼机器人、智能护理臂等科技产品在养老院的应用场景逐渐丰富 [1] - 养老服务机器人包括康复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和陪伴机器人 按形式可分为人形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和轮式机器人 [1] - 外骨骼机器人成为企业发力重点 关注患者姿态感知和运动安全 以医疗康复领域为推广重点 [1] 行业合作与市场潜力 - 智元机器人与东阳光合作布局康养陪护领域人形机器人的研发与生产 [2] - 海尔家庭机器人与星动纪元战略合作 推动家庭服务机器人行业创新 相关人形机器人价格在百万元左右 未来价格将显著降低 [2] - 2024年国内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突破300亿元 预计2025年达500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超30% [2] 技术与成本挑战 - 科技养老服务面临适配性不足难题 部分智能设备设计复杂 老年人难以掌握操作方法 [3] - 智能养老服务推广面临经济压力 设备购置、维护和更新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老年人消费能力有限 [3] - 智能养老服务盈利模式尚不清晰 市场参与积极性不高 技术、成本和需求平衡是行业共性问题 [3]
陈晓红院士专访文章《推动具身智能在多领域实现标杆应用》
机器人圈· 2025-05-19 18:53
具身智能概述 - 具身智能是基于物理身体进行感知和行动的智能系统 强调智能体与环境的实时交互 实现感知、认知、决策和行动一体化 颠覆传统人工智能的"离身性"局限 [1] - 具身智能可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 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1] - 具身智能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合作的焦点 我国正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 [1] 技术理论基础 - 1986年机器人学家罗德尼·布鲁克斯提出"包容式架构" 为具身智能奠定理论基础 主张智能应由身体与环境的实时交互自然涌现 [2] - 多模态感知技术融合视觉、触觉、力觉等传感器数据 实现三维环境毫米级建模 [2] - 强化学习与自适应控制技术使智能体在虚拟空间积累经验后可迁移至真实场景 [2] - 具身大模型增强智能体泛化能力 支撑"一脑多机"架构 [2] - 分布式协同技术依托群体智能算法 构建多智能体协作网络 [2] 技术发展挑战 - 感知能力挑战:当前AI感知系统偏单一割裂 需发展全模态感知技术 融合视觉、听觉、触觉、力觉等多种感知能力 [3] - 运动控制挑战:人类行走涉及200多块肌肉毫秒级协调 现有AI运动系统仍粗糙 需突破动态平衡、精细操作和能量效率三重难关 [3] - 学习能力挑战:现有AI缺乏真正"直觉"和"经验" 需发展强化学习和迁移学习等先进算法 赋予机器人更强自适应学习能力 [4] 国内发展现状 - 技术研发加速:我国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跻身世界前列 "天工"平台实现全球首个全尺寸纯电驱人形机器人拟人奔跑 "慧思开物"平台首次实现单个软件系统在多构型本体上的兼容 [5] - 产业加速布局:华为、腾讯、宇树科技、比亚迪、优必选等企业积极布局 截至2024年9月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近6000亿元 相关企业超4500家 预计2035年产业规模将达1.7万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15.6% [5] - 政策支持加力:具身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2025年开展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 北京发布具身智能三年行动计划 计划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 [6] 应用场景拓展 - 已涵盖智能制造、医疗服务、居家养老、智能安防、抢险救灾、海洋作业等领域 [6] - 工业制造领域:实现柔性制造 提高生产效率 [6] - 医疗康复领域: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已在20余个省(区、市)应用 帮助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训练 [6] - 物流仓储领域:自动导引车(AGV)通过动态任务分配与冲突消解算法 将仓储分拣效率提升300% [6] 产业发展措施 - 强化顶层规划和协同创新:纳入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专项规划 建立跨部门协调推进机制 组建由领军企业牵头的创新联合体 [7] -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重点支持类脑计算、柔性电子、高精度传感器等交叉领域研究 突破多模态感知、自主运动控制、人机交互等核心技术 [7][8] - 拓展基础支撑和应用场景:建立具身智能专用数据库 优化算力资源配置 在重点领域组织实施示范项目 [9] 政策保障建议 - 强化金融和平台支持:设立国家级产业基金和专项研发基金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 提供税收优惠等政策 [10] - 完善政策与法规保障:加强标准规范制定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完善法律与监管体系 加强伦理规范与安全保障 [11] - 加强国际合作:参与全球技术协作 构建开放供应链 推动国际标准制定 [11]
2025仿生机器人与智能控制论坛在杭州成功举办
机器人圈· 2025-05-13 18:44
论坛概况 - 2025仿生机器人与智能控制论坛在杭州举办,由中国计量大学主办,多家机构联合承办,聚焦仿生机器人与智能控制两大前沿领域 [3] - 论坛吸引近400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高校师生参会,线上直播观看人次达1万 [3] 核心观点 - 仿生技术与智能控制是人形机器人实现规模化应用的关键 [7] - 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将推动仿生机器人更高效、更安全地服务人类社会 [21] 专家报告亮点 康复外骨骼机器人 - 电子科技大学程洪教授强调外骨骼与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康复中的发展趋势,目标是提升人类生命质量 [10] 穿戴式机电系统 - 哈尔滨工业大学董为教授指出轻量化驱动、意图识别算法与安全评估体系是突破穿戴式机电系统技术瓶颈的关键 [12] 气动仿生机器人 - 南开大学孙宁教授指出气动人工肌肉具有质轻、安全、功率体积比大等优点,但存在强非线性、迟滞性等挑战 [14] 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 - 中国计量大学王斌锐教授强调仿生神经网络与人工肌肉驱动结合的重要性,团队研发的仿生拉压体机器人通过CPG实现类人步态 [16] 仿生拉压体机器人 - 吉林大学钱志辉教授探讨了模仿人体肌肉骨骼系统开发仿生机器人的原理,最新研发的原型在高度、重量、步态等方面接近人类 [18] 动物运动仿生学 - 浙江工业大学宋逸副研究员从动物运动仿生学切入,旨在提升仿生机器人在能耗、效率等方面的性能,分享了壁虎黏附机制与蝗虫水陆运动仿生机器人的研发进展 [20] 行业动态 - 机器人行业上市公司2024年报已出炉,75家公司的业绩表现成为关注焦点 [22] - 人形机器人量产爆发,价格战激烈,产业重构与社会想象成为热点 [22] - 机器人概念上市公司2024上半年业绩普遍承压,但机器人与AI结合带来新机遇 [22]
会议直播|2025仿生机器人与智能控制论坛
机器人圈· 2025-05-12 17:42
论坛背景与主题 - 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正重塑全球制造业格局 [3] - 仿生机器人与智能控制技术是智能制造领域的前沿技术,通过模拟生物结构、功能和行为拓展机器人应用场景 [3] - 智能控制技术赋予机器人自主决策和优化控制能力,提升智能化水平和运行效率 [3] - 中国计量大学将于2025年5月13日举办“2025仿生机器人与智能控制论坛”,聚焦仿生机器人与智能控制两大领域 [3] 论坛组织机构 - 主办单位为中国计量大学 [4] - 承办单位包括中国计量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中国计量大学学报》编辑部、《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杂志社等 [4] 论坛时间与地点 - 论坛时间为2025年5月13日08:30-12:00,会期半天 [6] - 论坛地点为中国计量大学闻厅二楼报告厅(杭州市钱塘区学源街258号) [6] 论坛议程 - 07:30-08:30为签到时间 [9] - 08:30-08:35为领导致辞 [9] - 08:35-09:05由电子科技大学程洪教授作《康复外骨骼机器人进展与趋势》报告 [9] - 09:05-09:35由哈尔滨工业大学萱为教授作《穿戴式机电系统研究》报告 [9] 行业动态与趋势 - 机器人行业上市公司2024年报显示75家公司亮点 [13] - 55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3年报显示行业洗牌加剧 [13] - 人形机器人量产爆发,价格战激烈,产业面临重构 [13] - 53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24上半年业绩普遍承压,但机器人与AI结合带来新机遇 [13] 技术突破与研究 - 仿生机器人技术新突破,模拟松鼠跨越复杂地形的智慧 [13] - 清华大学赵明国团队研究加速复现波士顿动力动作 [13] - 院士潘云鹤探讨人工智能的行为智能和产品智能 [13] - 院士提出机器人创新设计的六大关键技术 [13] 企业动态 - 越疆科技从“破格上市”到市值翻三倍,领跑港股机器人赛道 [13] - Uber Eats将在日本推出机器人送货服务 [13] 国际快讯 - 国际研究包括螳螂虾仿真机器人、3D打印软机器人手等 [13] - 折纸制造cm级四足机器人、新型昆虫级变形机器人问世 [13]
2025仿生机器人与智能控制论坛,精彩议程抢先看!
机器人圈· 2025-05-09 17:18
论坛背景与主题 - 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正在重塑全球制造业格局 [2] - 仿生机器人与智能控制技术是智能制造领域的前沿技术,通过模拟生物结构、功能和行为拓展机器人应用场景 [2] - 智能控制技术赋予机器人自主决策和优化控制能力,提升智能化水平和运行效率 [2] - 2025仿生机器人与智能控制论坛将于2025年5月13日举办,聚焦仿生机器人和智能控制两大领域 [2] 组织机构与参会嘉宾 - 主办单位为中国计量大学,承办单位包括中国计量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中国计量大学学报》编辑部等 [3][8] - 参会嘉宾包括中国计量大学副校长王斌锐、电子科技大学程洪教授、南开大学孙宁教授等知名学者 [11][12][13][15] 会议日程 - 论坛将涵盖康复外骨骼机器人进展与趋势、穿戴式机电系统研究、气动仿生机器人智能控制等主题 [17] - 具体日程包括签到、领导致辞、主题报告和茶歇等环节 [17] 行业动态与趋势 - 机器人行业上市公司2024年报显示行业洗牌加剧,部分企业业绩承压 [19] - 人形机器人领域出现量产爆发,价格战激烈,科技革命推动产业重构 [19] - 国际前沿技术包括螳螂虾仿真机器人、3D打印软机器人手等创新成果 [19] - 院士报告探讨人工智能行为智能、机器人协同智能制造新动能等方向 [19][20]
创投月报 | 锡创投:未来产业天使基金首批项目签约 领投外骨骼机器人研发商程天科技
新浪证券· 2025-04-03 15:02
私募股权及创业投资市场动态 - 2025年3月新增登记的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共19家,同比、环比分别激增111.1%、216.7%,创下近12个月内新高 [1] - 新增备案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合计351只,较2024年3月提升16.2%,与2025年2月相比增长20.6% [1] - 国内一级股权投资市场共发生471起融资事件,同比提高27.3%,环比增长16.0% [1] - 披露总融资额约297.03亿元,对比2025年2月同指标大幅提升了47.1% [1] - 平均单笔融资额约为6306.32万元,是2025开年以来的最高值 [1] 锡创投概况 - 锡创投管理资本总量超2400亿元,自主管理的股权投资基金参投企业超1000家,投资额接近900亿 [3] - 聚焦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双碳节能、先进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3] - 2025年截至3月,锡创投共登记备案了4只新基金,注册出资额合计13.50亿元 [3] - 未来产业(无锡)天使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单只基金注册出资额高达10亿元 [3] - 无锡未来产业天使基金重点培育产业链上中下游核心技术企业,首批三个项目分别为驭航光计、富锂盈、天荣科技 [3] 锡创投投资动态 - 统计区间内,锡创投公开披露的股权投资事件共7起,较2024年同期增长75%,环比翻了3.5倍 [4] - 2025年一季度机构共出手12次,环比基本持平 [4] - 投资阶段以早期为主,参投Pre-A轮和A轮事件数占比超85% [6] - 重点关注先进制造赛道,其中电子设备领域获投企业占比约75% [6] - 在人工智能赛道,智能机器人公司程天科技获得来自锡创投和国联投资近亿元B轮融资 [6] 程天科技B轮融资 - 程天科技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由锡创投领投,国联投资跟投 [11] - 融资资金将用于具身智能外骨骼技术研发迭代、脑机新产品研发注册、生产基地扩建以及全球市场拓展 [11] - 公司成立于2017年,专注于康复与养老领域的外骨骼机器人技术研发与应用 [12] - 康复外骨骼机器人产品意图识别准确率达98.7%,日均服务效率提升3倍,脑卒中用户步态训练效率提升约53% [12] - 已形成覆盖神经康复、肌骨康复、行动代偿等全场景医疗级产品矩阵,累计服务用户超62.3万人次 [12] - 新一代搭载脑机接口、脊椎电刺激、"脑脊融合"系列康复外骨骼产品已与多家医疗机构达成合作 [12] - 2025年上市的易行EasyGo助力外骨骼机器人系列产品将应用从医疗康复场景延伸到居家社区与户外休闲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