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普勒K2大黄蜂

搜索文档
“无遥操作”不再遥不可及——2025世界机器人博览会见闻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8-14 13:29
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突破 - 加速进化T1机器人实现无遥控全AI自主决策足球比赛 具备实时感知 大脑决策 高级运动控制 多智能体协同等能力 [1] - 中信重工船舶清舱机器人实现港口干散货码头智能无人清舱作业 具有高效 自主 多工艺动作 可清死角等优势 [1] - 中信重工液压重载机械臂实现3000千克负载 3.44米工作半径 0.4毫米重复定位精度 开创自主控制+人机交互新模式 [1] 大模型与机器人融合应用 - 维他动力智能伴随机器人应用VLA模型 具备自主移动和视觉语言交互能力 [2] - 开普勒K2大黄蜂通过高精度具身感知和轻量模型实现多模态对齐与毫米级精细操作 提升任务成功率 [2] - 星海图R1 Lite依托G0端到端VLA基础模型实现高复杂度长程任务自主规划 为家庭场景应用奠定基础 [2] - 银河通用四足机器狗应用VLA技术实现无遥控跟随 在密集人群中精准识别目标 [2] 物流与工业场景创新 - 星动纪元将ERA-42具身大模型与硬件深度融合 两台L7人形机器人实现包裹智能分拣与扫码协同作业 [3] - 机器人通过少量数据快速掌握技能 搭配灵巧手精准抓取 提升物流分拣效率 [3] 行业发展趋势 - 无遥操作等技术成熟将推动全自动机器人在各行业广泛应用 [3] - 具身智能机器人高效自主执行能力将为千行百业创造新发展契机 [3]
一文看尽世界机器人大会,不用去现场人挤人了
搜狐财经· 2025-08-10 19:12
展会概况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吸引了200余家国内外机器人企业参展,展出百余款新品,覆盖全场景与全行业应用[1][3] - 展会分为ABC三大展区:A馆聚焦工业与人形机器人,B馆侧重医疗/服务机器人,C馆展示特种机器人及零部件[3] - 京东作为独家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展区规模最大,涵盖物流、零售、服务等多领域机器人产品[15][21][22][24] 工业机器人 - KUKA展出重载搬运工作站,配备250kg抓手和650kg托盘,支持机床上下料等高精度作业[33][34] - 安川首钢展示柔性凸焊系统,采用3D/2D视觉定位实现工件抓取与焊接全流程自动化[36] - 新松SR270A工业机器人兼具汽车制造与艺术表演功能,负载2.7吨[37] - ABB全球首秀协作机器人PoWa,专为中国紧凑型生产环境设计[40] 人形机器人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天工"双臂负载16kg,可完成复杂分拣任务[12] - 优必选Walker S1实现11台机器人协同流水线作业[25] - 开普勒K2大黄蜂身高175cm,负载30kg,续航8小时,自由度达52个[79] - 广汽集团Gomate第三代已在地铁试点,计划推出新一代产品[49] 特种机器人 - 中信重工消防机器人RXR-MC120BGD适用于高危场景灭火侦查[88] - 凌天智能展出多功能消防救援排爆机器人[91] - 汉王科技金雕仿生飞行器巡航速度7m/s,可搭载侦查载荷[97] - 中坚科技警务巡逻机器狗年产量突破1万台[101] 服务与医疗机器人 - 睿尔曼按摩机器人采用柔性力控技术模拟专业手法[17] - 长兴动力医疗机器人具备艾灸功能[52] - 智元研究院踏山外骨骼融合AI步态预测技术[73] - 麦迪光学医疗显微镜产量超1000万台[103] 核心零部件 - 绿的谐波、思岚科技等企业展示驱动器、传感器等精密配件[105] - 蓝点触控推出六维力传感器,覆盖人形机器人关节需求[108] - 亿纬锂能提供全场景机器人电池解决方案[108] - 因时机器人等公司展出高自由度灵巧手[103][105] 创新技术 - 宇树G1机器人展示拳击对抗能力,体现抗冲击设计[30] - 加速进化T1机器人获足球世界杯冠军,支持人机互动比赛[32] - 松延动力仿生机器人头可实时模仿人类情绪[60] - 智平方机器人通过视触觉识别面料材质[44]
一文看尽世界机器人大会,不用去现场人挤人了
量子位· 2025-08-10 15:38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核心观点 - 机器人行业呈现全场景覆盖与全行业应用趋势,200余家国内外企业参展并展示百余款新品[4] - 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参展,涵盖本体制造、关键零部件及创新技术[5] - 展会分为ABC三大主题展区,分别聚焦工业/人形机器人、医疗/服务机器人、特种/农业机器人[7][8][10][12] - 具身智能技术成为前沿焦点,高校创新成果与商业化产品同台竞技[16][47] 展区与产品亮点 A馆(工业与人形机器人)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展示通用机器人"天工",负载16kg并实现智能分拣[25] - **国家电网**推出高压电巡检机器人天轶2.0,支持VR远程操控[27] - **京东**展区规模最大,涵盖物流机器人智狼、JDX-20无人机(载重10kg/航程24km)及零售服务机器人[29][41][43] - **优必选**Walker S1机器人矩阵演示工厂协同分拣[45] - **宇树**G1机器人展示拳击对抗,体现抗冲击与运动控制能力[53] - **KUKA**重载搬运工作站可处理650kg托盘,集成铣削与装配工艺[59] B馆(医疗与服务机器人) - **傅利叶**发布陪伴型机器人GR-3及开源机器人N1(23自由度)[107][106] - **松延动力**推出仿生机器人头部,可实时模仿人类情绪并支持面容定制[111] - **开普勒**人形机器人K2大黄蜂具备52自由度,续航8小时且负载30kg[148] - **商汤**元萝卜AI下棋机器人实现人机对弈[146] - **大象机器人**推出低价陪伴机器猫metaCat(售价989元)[151] C馆(特种与农业机器人) - **中信重工**消防灭火侦查机器人适应极端环境[170] - **国家农业智能装备中心**展示温室采摘机器人[173] - **汉王科技**金雕仿生扑翼飞行器巡航速度7m/s,搭载侦查载荷[181] - **中坚科技**机器狗年产量突破1万台[185] - **杭州海创**机器人乐队可演奏60余首歌曲,实现机械臂与乐器协同[164] 技术趋势与产业链 - **核心零部件**:绿的谐波、思岚科技等展示驱动器、传感器及关节模组[198] - **能源方案**:亿纬锂能、格瑞普推出多场景机器人电池[208] - **感知技术**:蓝点触控六维力传感器与禾赛科技激光雷达提升环境交互能力[202][123] - **具身智能**:智平方与北大合作研发视触觉材质识别技术[76] 行业动态 - **广汽集团**进军机器人领域,第三代地铁服务机器人已试点[81][82] - **优必选**Walker系列与**加速进化**足球机器人体现运动控制突破[45][57] - **零售整合**:京东提出"买机器人上京东"战略,推动消费级机器人普及[30][31]
“人形机器人赛道,中美一梯队,日本已掉队”
观察者网· 2025-08-07 16:33
行业趋势与市场定位 - 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量产的破圈之年 中国凭借供应链优势、应用场景丰富度和迭代速度处于全球第一梯队 与美国并列 欧洲部分国家为第二梯队 日本因战略失误掉队[1][47][48] - 行业爆发核心驱动力来自本体技术进步与具身智能发展 文本大模型突破增强了对机器人大脑研发的预期[40][42] - 工业场景成为商业化首选 因其封闭性、任务特定性及客户付费意愿明确 未来将逐步延伸至服务及家庭场景[22][23][36] 产品技术优势 - 开普勒K2大黄蜂定位工业蓝领机器人 身高175cm/体重75kg 双臂协同负载30kg(行业最高) 续航8小时(行业最长) 采用拟人化设计对标工人能力[7][8][9] - 核心技术为自研行星滚柱丝杠执行器(14个/全身部署) 单个最大负载800kg 传动效率高且磨损慢 寿命超万小时 静态站立续航达20小时[12][13][16] - 零部件自研率达80% 仅算力芯片依赖进口 通过国产替代实现成本优势(成本远低于特斯拉擎天柱)[17][18][52] 商业化路径与财务模型 - 2025年量产规划:本年度交付百台 2026年千台 2027年突破万台 形成商业闭环[21] - 投资回报周期约1.7年(按3万美元售价测算) 年维保费用占比10% 单台年创造劳动价值约15万元人民币[28][30] - 工业场景部署优先考虑四轮底盘版本 远期目标为全人形构型以适应人类工作空间[36][37] 竞争格局与供应链 - 中国供应链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具备显著优势 精密制造环节局部依赖日欧但国产替代加速 海外生产面临效率与成本双重挑战[50][52] - 行业未来存活企业需具备全栈技术能力或巨头背景 开普勒定位为深耕工业场景的技术驱动型公司[45] - 中国在机器人本体与小脑技术领先全球 大脑研发与欧美处于同一起跑线 数据采集与AI训练成本优势显著[47][51]
2025 WAIC 炸场!特斯拉平替开普勒 K2 大黄蜂直播 8 小时,Optimus 压力来了?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01 11:42
核心观点 - 开普勒K2大黄蜂人形机器人通过创新技术实现8小时超长续航、30kg强负载及精准类脑系统,在工业场景中展现出商业化落地潜力 [1][3][4][6][7][9][10][12][14][16][17][19] - 公司采用特斯拉同款串并联架构,自研行星滚柱丝杠执行器,实现充电1小时工作8小时的突破性续航表现 [4][6][7][9] - 产品定价24.8万元/台,显著低于国际同类产品(百万美元级)及国内竞品(50-70万元),具备"特斯拉Optimus平替"市场定位优势 [20][21][23][25] 技术突破 续航能力 - 采用与特斯拉相同的滚柱丝杠直线执行器+旋转执行器串并联结构,通过14个自研行星滚柱丝杠执行器协同工作实现8小时续航 [6][9] - 直线执行器降低能量损耗,旋转执行器确保精度,配合智能能耗管理算法使静态待机几乎零耗电 [9] - 当前市场同类产品搬运5kg以上重物时续航仅1-2小时,K2大黄蜂续航能力达行业4-8倍 [4] 负载与精度 - 双臂负载30kg(单臂15kg),远超主流3-5kg水平,单个执行器峰值扭矩8200N,极限负载200kg [10][12][14] - 运动控制系统实现0.01度定位精度,毫米级操作精度满足工业级需求 [14][16] - 行星滚柱丝杠多线接触设计使其承载能力优于传统滚珠丝杠,适应航空航天级重载工况 [12] 智能系统 - 搭载小模型驱动的类脑系统,具备听觉/触觉/力觉等多维感知能力,可处理包裹形变等复杂场景 [17][19] - 灵巧手配备下意识模型,应对传送带卡顿、掉落等突发状况时能快速调整抓取规划 [19] 商业化进展 量产与定价 - 首批量产版提供双足基础版/开发版及轮式开发版三种型号,起售价24.8万元/台 [20][21] - 已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交付周期短于特斯拉Optimus(后者量产计划推迟至2026年) [21][23][25] 投资回报 - 8小时续航支持替代两班制人力,企业采购后1.5-1.8年可通过人力成本节约收回投资 [23] - 按三班制计算,每班仅需1台机器人,采购成本较短续航产品降低50% [7][23] 行业对比 - 特斯拉Optimus初期定价5万美元(约36万元人民币),但量产延期且当前实际产量仅数百台 [21][24][25] - 开普勒K2大黄蜂性能参数接近Optimus,价格仅为国际同类产品的1/4-1/3 [21][23]
开源·开放·开创,2025张江具身智能开发者大会暨国际人形机器人技能大赛即将启幕
机器之心· 2025-05-25 18:02
大会概况 - 2025张江具身智能开发者大会暨国际人形机器人技能大会将于5月29日在张江科学会堂举办,包含峰会、大赛、展览三大板块 [1] - 峰会邀请200余家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企业、1000余位院士及行业专家参与,设置1场主论坛和9场开发者论坛 [1] - 展览面积达3000平方米,集中展示行业创新成果 [1] - 现场将发布《具身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成立创新中心联盟并启动智元机器人开源平台、张江具身智能基金等 [1] 张江产业生态 - 张江科学城依托政策支持、产业生态和科研实力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 [2] -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已发布全球首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公版机"青龙",建立OpenLoong开源社区并制定首批行业标准 [2] - 2025年初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将启用,可容纳100余台机器人同时训练 [4] - 上海具身智能基金首期规模10亿元,重点投资产业链关键环节 [4] 大赛赛道设置 - 国际人形机器人技能大赛设五大赛道:应用场景挑战赛、具身智能应用场景挑战赛、核心部件技术创新赛、足球挑战赛、达人秀 [5][6] - 应用场景挑战赛分为工业场景(汽车贴标、搬运等)、家庭场景(衣物折叠等)、全地形动态性能挑战 [7][10] - 具身智能应用场景挑战赛包含工业场景(料箱搬运)、商用场景(超市上架)、创新场景 [10][11] - 核心部件技术创新赛聚焦一体化关节、传感器、电子皮肤、控制器 [12][16] 参展企业与技术 - 上海开普勒K2大黄蜂团队、傅利叶N1机器人、智元远征A2等将展示行走、交互能力 [9][10][22] - 黑戈尔电机、良世机械等展示一体化关节模组,欣佰特科技等展示高精度传感器 [16] - 同济大学多模态仿生柔性电子皮肤团队、南京贞实科技分别展示电子皮肤和控制器创新成果 [16] 论坛与专家阵容 - 主论坛邀请毛明院士、孙立宁院士等专家探讨前沿趋势,设置三场圆桌讨论 [14][17] - 9场开发者论坛聚焦运动控制、具身智能操作系统等技术方向,由上海交大张伟楠教授等行业专家主讲 [17] - 国地中心首席科学家江磊将分享"具身智能创新发展'破壁'思考" [17]
在上海,机器人正加速“进化”(“融”观中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19 06:02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 上海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景,依托高端制造业基础和长三角供应链优势 [9] - 行业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在上海启用,面积5000平方米,预计2024年沉淀1000万条数据 [10][11] -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推出全球首款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开源公版机"青龙" [11] 技术创新与数据积累 - 机器人智能化依赖大数据训练,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建立数据采集厂,每天100台机器人训练产生上万条数据 [9] - 异构训练场联合智元、傅利叶、开普勒等公司上百台机器人训练多种技能,避免AI幻觉 [11] - 启用全球首个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开源社区"OpenLoong",吸引全球开发者共享数据 [11] 资本支持与融资情况 - 上海市设立百亿级人形机器人产业基金,各区县建立配套引导基金 [13] - 浦东新区筹备人形机器人子基金,宝山区发布5亿元上海首宝智业投资基金 [13] - 傅利叶完成近8亿元E轮融资,GR-1商业化落地交付超100台 [14] - 智元获腾讯B轮融资估值150亿元,2024年1月量产第1000台机器人 [14] 企业研发与商业化进展 - 傅利叶GR-2身高1.75米用于康复训练,与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合作建示范基地 [9][14] - 智元发布能骑自行车的双足人形机器人灵犀X2 [14] - 开普勒K2"大黄蜂"在上汽通用汽车完成实景实训 [6][7] 产业链与应用场景 - 上海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覆盖核心零部件研发到整机制造全环节 [15] - 关键零部件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交叉,精密加工环节可迁移 [15] - 应用场景包括医院护理、家庭助手、汽车工厂装配等 [15] - 行业预测人形机器人未来将像智能手机一样普及 [16]
机器人行业周报:小鹏车展展出人形机器人Iron,计划2026年量产-20250427
西南证券· 2025-04-27 22:0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4月21日 - 4月27日)机器人指数跑赢大盘,中证机器人指数上涨4.6%,跑赢上证指数4.0个百分点,跑赢沪深300指数4.2个百分点,跑赢创业板指2.8个百分点 [5][14] - 特斯拉、小鹏等企业有人形机器人新进展,智同科技启动相关项目奠基仪式,开普勒机器人完成实景实训,还有帕西尼获投资、上海具身智能基金成立等融资动态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情回顾 - 本周机器人指数跑赢大盘,中证机器人指数涨4.6%,跑赢上证指数4.0个百分点、沪深300指数4.2个百分点、创业板指2.8个百分点 [5][14] - 展示了机器人各细分板块行情回顾,包括减速器、电机、丝杠、传感器、本体、执行器总成等环节相关企业的市值、本周收盘价、涨跌幅、25E归母净利、25E对应PE等数据 [17][18] 产业动态 - 特斯拉在2025Q1电话会更新Optimus现状,25年预计生产数千台,大部分年底进行,预计29/30年达百万台,机器人手臂执行器用永磁体需中国出口许可证 [5][19] - 小鹏在上海车展展出人形机器人Iron,身高178cm,体重70kg,62个全身主动自由度,搭配自研芯片,已在广州工厂使用,计划2026年量产L3级别人形机器人 [5][19] - 智同科技“高精密减速机研发及总部生产基地项目”奠基,总投资约3亿元,预计2027年投产,2029年全面达产 [5][22] - 开普勒K2“大黄蜂”在上汽通用完成实景实训,展示了续航与负载能力,量采基础版仅需3万美元,1.5 - 1.8年可回本 [5][23] 融资动态 - 帕西尼获比亚迪投资,注册资本增加,比亚迪持股13.3738%,认缴出资113万元 [5][26] - 上海具身智能基金正式注册成立,目标规模10亿元,首期募集5.6亿元 [5][26] 相关标的 - 人形机器人硬件端核心环节涉及丝杠及设备、减速器、传感器、电机、执行器总成、机器人本体等环节的相关标的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