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红利ETF
搜索文档
股东增持+险资重仓股出炉!
证券时报网· 2025-11-04 18:49
10家上市公司拟增持金额在1000万元及以上,海南华铁、五洲交通、华贸物流拟增持金额下限居前,分别为2.05亿元、8500万元、6450万元。 海南华铁10月以来共发布4个增持计划公告,公司控股股东、持股5%以上股东、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均计划增持公司股份,其中持股5%以上股 东、董事及总经理已完成增持计划,增持金额为4999.72万元。公司股价10月开始连续下跌,累计跌幅为19.52%。 五洲交通9月15日晚间公告,公司控股股东拟通过集中竞价交易等方式增持公司股票,拟增持金额不低于人民币0.85亿元且不高于人民币1.7亿元。 控股股东已获得中信银行出具的贷款承诺函,贷款资金最高不超过人民币1.53亿元。 本次拟增持金额居前的上市公司中,五洲交通、华贸物流均属于交通运输行业上市公司。日前交通运输部举行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今年前三季 度,交通运输行业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前三季度铁路、公路、水路、民航货运量分别完成39.1亿吨、319.1亿吨、74.2亿吨和 74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8%、4.1%、3.7%和14%。 11股三季报业绩向好 (原标题:股东增持+险资重仓股出炉!) 9月以来,A股 ...
从“养老”到“享老” 一张信用卡的温度革新
经济观察报· 2025-10-29 17:41
产品发布与核心定位 - 中信银行于10月29日重阳节正式发布“幸福年华信用卡”,旨在提供有温度的“享老”体验,开启从基础保障到品质生活的金融新篇章 [1] - 该产品紧扣长者生活的核心场景,以一系列“可感、可及、可享”的权益,试图解答时代的“养老焦虑” [1] - 公司致力于推动中国养老金融服务从“有保障”走向“有品质”,树立金融机构深耕养老金融的行业典范 [1] 公司养老金融战略布局 - 作为国内最早布局养老金融的商业银行之一,公司于2009年推出国内首张老年客户专属借记卡——幸福年华卡 [2] - 公司持续升级“幸福+”养老金融服务体系,构建起“一个账户、一套产品、一个账本、一套服务、一支队伍、一个平台”六大养老金融体系支撑 [2] - 此次推出的信用卡旨在完善公司养老金融服务体系,精准洞悉客户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特点 [3] 产品具体权益与功能 - 幸福年华信用卡提供银联卡、万事达卡两大卡组织版本,权益覆盖金融、健康、出行等生活场景 [4] - 银联i白金信用卡权益包括滴滴长者打车优惠、小米智能设备优惠、养老社区优惠入住、国大药房线上折扣购药等 [4] - 万事达i白金信用卡提供全球旅游线路高达300元满减优惠、携程门票/国际机票最高15%立减、港澳周大福、六福珠宝单笔消费至高返现2000港币等专属权益 [4] - 产品为持卡人提供固定账单日,配备24小时全天候小信管家、在线响应服务,并设立“一键转人工”客服热线绿色通道 [5] 行业趋势与战略意义 - 养老金融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重要举措 [2] - 2024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为不同阶段、不同特征老龄群体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2] - 养老金融正从聚焦于“钱”的管理,转向关注“人”的需求,要求金融机构具备强大的生态整合能力,成为资源与服务的连接器 [6] - 在养老议题上,金融的工具属性正在减弱,而其社会属性正在增强,旨在参与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精神追求 [6] - 金融服务正在经历从交易到关系、从功能到体验、从工具到生态的全面升维 [7]
拆解2024金发奖:工中建行各获6项大奖,“智能”出现67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8 20:08
金融科技发展奖概况 - 2024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共涉及290项获奖成果,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115项奖项,涉及58家银行[1] - 奖项设置包括特等奖1项、一等奖18项、二等奖103项、三等奖148项、专项奖"微创新奖"20项[1] - 本届奖项首次出现特等奖,由中钞印制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完成的"多功能激光雕刻钞券制版系统研制"项目获得[1] 银行业获奖项目特点 - 在18项一等奖中,银行业金融机构占据9个席位,工商银行是唯一一家有2个项目获得一等奖的金融机构[2] - 银行业一等奖项目多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型"硬科技"工程,如农业银行的"数智驱动的企业级业务架构建设实践"、工商银行的"金融行业人工智能全栈安全风险检测平台建设和应用"等[2] - 国有大行科技表现亮眼,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分别拿下6个奖项,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分别拿下5个奖项[2] 金融科技发展趋势 - 获奖项目中"智能"二字出现67次,"AI"出现15次,"大模型"出现28次,显示智能化是重要趋势[3] - 中小金融机构在AI加持下创新项目频现,青岛银行、湖南银行、徽商银行、甘肃省农信社分别有2个项目获奖[4] - 中小银行实践项目多为具体业务场景下的智能化应用,如青岛银行聚焦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产品管理与创新平台,徽商银行聚焦基于多元大模型底座的金融智能体中台建设等[4]
方旻2025年三季度表现,富国中证500指数增强(LOF)Y基金季度涨幅22.92%
搜狐财经· 2025-10-28 07:31
基金经理方旻管理概况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基金经理方旻旗下共管理6只基金,本季度表现最佳的为富国中证500指数增强(LOF)Y(022953),季度净值涨幅达22.92% [1] - 在担任富国中证500指数增强(LOF)A(161017)基金经理期间,累计任职回报达150.55%,平均年化收益率为8.75% [2] - 任职期间重仓股调仓次数共有252次,其中盈利次数为157次,胜率为62.3%;翻倍级别收益有4次,翻倍率为1.59% [2] 在管基金产品表现 - 富国中证500指数增强(LOF)Y(022953)规模为0.11亿元,年化回报26.79%,2025年三季度涨幅22.92%,第一重合股为胜宏科技(300476.SZ),占净值比1.29% [2] - 富国中证500指数增强(LOF)A(161017)(500增强LOF)规模为46.29亿元,年化回报9.22%,2025年三季度涨幅22.75%,第一重合股为昨宏科技(300476.SZ),占净值比1.29% [2] - 上证综指ETF(510210)规模为44.87亿元,年化回报5.09%,2025年三季度涨幅12.57%,第一重合股为农/银行(601288.SH),占净值比3.75% [2] - 富国中证1000指数增强(LOF)(161039)(1000增强LOF)规模为7.80亿元,年化回报13.07%,2025年三季度涨幅20.76%,第一重合股为恒铭达(002947.SZ),占净值比0.85% [2] 历史重仓股成功调仓案例 - 旗滨集团(601636)案例:19年4季度调入,21年4季度调出,持有期间公司业绩增长214.96%,估算收益率达249.25% [3][5] - 远兴能源案例:21年2季度调入,21年3季度调出,持有期间公司业绩增长7166.09%,估算收益率为170.77% [3] - 东方财富案例:15年1季度调入,15年2季度调出,持有期间公司业绩增长1015.45%,估算收益率为163.26% [3] - 中国神华(601088)案例:21年3季度调入,24年3季度调出,持有期间公司业绩增长17.15%,估算收益率为87.59% [3][5] 历史重仓股亏损调仓案例 - 机器人(300024)案例:15年2季度调入,18年4季度调出,持有期间公司业绩增长83.62%,估算收益率为-59.85% [4][5] - 阳光电源案例:17年4季度调入,18年3季度调出,持有期间公司业绩增长16.69%,估算收益率为-58.28% [4] - 万达信息案例:15年2季度调入,16年3季度调出,持有期间公司业绩增长11.05%,估算收益率为-57.95% [4] - 崇金矿业案例:24年1季度调入,24年2季度调出,持有期间公司业绩增长51.76%,估算收益率为-57.48% [4]
港股通净买入28.73亿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10-27 21:53
市场整体表现 - 恒生指数于10月27日上涨1.05%,报收26433.70点 [1] - 南向资金通过港股通渠道全天合计净买入28.73亿港元 [1] - 港股通全天合计成交金额为1297.66亿港元,其中沪市港股通成交798.78亿港元,深市港股通成交498.87亿港元 [1] 沪市港股通交易详情 - 沪市港股通成交净买入16.46亿港元 [1] - 成交金额居首的个股为中芯国际,成交额达65.95亿港元 [1] - 阿里巴巴-W和小米集团-W成交金额分别为58.69亿港元和45.42亿港元,位列第二、三位 [1] - 腾讯控股为净买入金额最大的个股,净买入额为12.56亿港元,收盘股价上涨2.90% [1] - 阿里巴巴-W为净卖出金额最多的个股,净卖出12.04亿港元,收盘股价上涨3.15% [1] 深市港股通交易详情 - 深市港股通成交净买入12.27亿港元 [1] - 成交额居首的个股为阿里巴巴-W,成交金额46.48亿港元 [2] - 中芯国际和小米集团-W成交金额分别为40.08亿港元和32.10亿港元 [2] - 华虹半导体为净买入金额最多的个股,净买入11.62亿港元,收盘上涨4.98% [2] - 阿里巴巴-W为净卖出金额最多的个股,净卖出7.81亿港元 [2] 重点个股表现 - 中芯国际在沪市和深市港股通合计成交金额超过106亿港元,股价上涨3.50% [1][2] - 腾讯控股在沪市港股通获净买入12.56亿港元,股价上涨2.90% [1] - 华虹半导体在深市港股通获净买入11.62亿港元,股价上涨4.98% [2] - 小米集团-W在沪市港股通成交45.42亿港元,但股价下跌0.26% [1] - 理想汽车-W在沪市和深市港股通合计遭净卖出超8亿港元,股价下跌1.76% [2] 相关ETF信息 - 恒生红利ETF(代码:159726)跟踪恒生中国内地企业高股息率指数 [4] - 该ETF近五日上涨2.76%,最新份额为2.8亿份,主力资金净流入138.7万元 [4]
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28.73亿港元,中芯国际净买入11.43亿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10-27 21:53
市场整体表现 - 10月27日恒生指数上涨1.05% [1] - 南向资金全天成交总额为1297.66亿港元,其中买入成交663.19亿港元,卖出成交634.46亿港元,实现净买入28.73亿港元 [1] - 港股通(深)成交金额498.87亿港元,净买入12.27亿港元;港股通(沪)成交金额798.78亿港元,净买入16.46亿港元 [1] 个股成交活跃度 - 中芯国际成交金额最高,达106.03亿港元,股价上涨3.50% [1][2] - 阿里巴巴-W成交金额105.17亿港元,股价上涨3.15% [1][2] - 小米集团-W成交金额77.52亿港元,股价下跌0.26% [1][2] - 腾讯控股成交金额56.84亿港元,股价上涨2.90% [2] 南向资金净买入/卖出 - 净买入金额最高的个股为中芯国际,净买入11.43亿港元 [1][2] - 腾讯控股净买入10.30亿港元,华虹半导体净买入9.86亿港元 [1][2] - 净卖出金额最高的个股为阿里巴巴-W,净卖出19.85亿港元 [1][2] - 理想汽车-W净卖出8.13亿港元,小米集团-W净卖出1.17亿港元 [1][2] 南向资金连续性动向 - 中芯国际获南向资金连续5天净买入,期间合计净买入29.41亿港元 [2] - 中国海洋石油获连续4天净买入,期间合计净买入35.20亿港元 [2] - 腾讯控股获连续4天净买入,期间合计净买入19.79亿港元 [2] 相关ETF产品 - 恒生红利ETF(代码:159726)近五日上涨2.76% [4] - 该ETF跟踪恒生中国内地企业高股息率指数,最新份额为2.8亿份,主力资金净流入138.7万元 [4]
9月债市新增11家境外机构主体 境外回购新政落地积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3 16:33
境外机构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概况 - 截至2025年9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3.78万亿元,约占市场总托管量的2.2% [1] - 从券种看,境外机构持有国债2.00万亿元、占比52.9%,同业存单0.86万亿元、占比22.8%,政策性金融债0.77万亿元、占比20.4% [1] - 2025年9月新增11家境外机构主体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截至9月末共有1176家境外机构主体入市 [1] 境外机构投资动态与交易活跃度 - 2025年三季度新增15家境外机构主体中,有11家集中于9月入场,占比73.33% [1] - 境外机构9月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现券交易量约为0.96万亿元,日均交易量约为417亿元 [1] - 境外机构持有同业存单规模从7月的0.98万亿元、8月的0.91万亿元下降至9月的0.86万亿元 [2] 银行间市场各类机构参与情况 - 商业银行在9月的现券交易规模为24.46万亿元,较8月小幅增长0.24万亿元 [2] - 信用社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规模由8月的0.36万亿元升至9月的0.47万亿元 [2] - 证券公司9月现券交易规模为14.98万亿元,较8月的15.52万亿元下降0.54万亿元 [2] 债券回购业务与市场格局 - 非法人产品9月质押式回购规模为55.95万亿元,较8月的57.08万亿元下降1.13万亿元 [2] - 商业银行9月买断式回购规模为0.93万亿元,较8月增长0.10万亿元 [2] - 市场整体维持以商业银行为核心、多元化机构共同参与的格局 [3]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新政 - 2025年9月26日,央行、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公告支持境外机构投资者开展债券回购业务 [3] - 新业务允许境外机构通过质押式回购、买断式回购交易进行人民币融资 [3] - 新机制下投资者类型全面扩围,涵盖各类金融机构及中长期机构投资者 [4] 新政实施与市场响应 - 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作为首批跨境回购做市商于9月29日落地多笔首日交易 [4] - 9月29日,18家境外机构投资者与多家银行及券商达成"债券通"北向通买断式回购交易共计44笔、39.5亿元 [4] - 新业务采用国际市场通行的"标的债券过户和可使用"方式,提升交易便利性 [4] 新规对市场的影响预期 - 允许境外机构在不减持现券的情况下获取短期资金,间接增强现券持有意愿 [5] - 境外机构通过回购再投资于现券,有助于吸引更多境外资金流入国内现券市场 [5] - 境外机构基于全球利率曲线定价,有助于提升国内债券市场定价效率 [5] 市场机制完善与长期发展 - 参与主体多元化将催生更多基于现券和回购的组合策略,对冲利率风险 [6] - 回购业务推动人民币债券作为全球抵押品的使用,增强人民币资产在离岸市场的流动性 [6] - 参与主体多元化将推动国内债券市场从规模扩张向机制成熟转型 [6]
黄金、白银,提示风险!
中国基金报· 2025-10-17 20:19
交易所政策调整 - 上海期货交易所决定自2025年10月21日收盘结算时起调整黄金和白银期货合约交易规则 [2] - 黄金和白银期货合约涨跌停板幅度调整为14% 套保持仓交易保证金比例调整为15% 一般持仓交易保证金比例调整为16% [2] - 交易所提示近期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贵金属市场波动较大 建议采取措施维护市场平稳运行 [2] 银行风险提示与产品调整 - 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 中信银行等多家银行发布贵金属价格波动风险提示 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 [4] - 工商银行建议投资者关注市场变化 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通过定投等方式配置黄金资产并避免单一重仓 [4] - 中国银行自10月15日起将积存金产品最小购买金额由850元调整为950元 追加购买金额维持200元整数倍不变 [4] 黄金市场价格表现 - 10月17日现货黄金价格一度下探后震荡拉升 报4333.91美元/盎司 [6] - 沪金主力合约一度站上1000点整数关口 再创历史新高 [7] - 国内黄金饰品品牌足金首饰价格站上1270元/克 老铺黄金将于10月26日进行年内第三次产品提价 [8] 机构研究与市场观点 - 招商证券研究报告预计黄金价格有望在未来继续创新高 [8] - 推动黄金价格中枢上移的因素包括全球央行持续购买黄金对冲美元信用风险 全球黄金ETF由净卖出方转为净买入方 货币属性和金融属性共同驱动 [8] - 研究认为无论从抗通胀 避风险等短期因素 还是货币和金融等长期因素 均支持金价上行 [8]
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跨境投资成行业新焦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7 11:53
中国财富管理行业总体规模 - 截至2025年6月末,中国资产管理总规模突破170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 [1][2] - 过去五年间,公募基金、银行理财、信托、保险资管等行业规模年均增速保持在8%左右 [1] - 居民可投资资产总额超过300万亿元,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推动财富管理需求高速增长 [1][2] 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 中国经济发展与居民财富积累是行业增长的双重驱动 [1] - 全球市场联动加深,跨境投资正从“可选项”变为“必答题” [1][4] - 行业转型深化、长期耐心资本加速培育、资本市场扩大开放及人工智能等科技颠覆性突破带来历史性机遇 [2] 中信金控的行业地位与业务数据 - 作为中国首批金融控股公司,凭借全牌照布局与多领域协同在财富管理领域形成独特优势 [2] - 中信金控及其子公司财富管理总规模达31万亿元,资产管理规模为9.8万亿元 [3] - 累计服务个人与企业客户超过2亿 [3] - 中信银行个人财富管理规模接近5万亿元,中信证券资产管理规模达1.56万亿元,中信信托资产余额为2.6万亿元,华夏基金与信银理财资产管理规模分别超过3万亿元和2.3万亿元 [3] 跨境投资发展趋势 - 截至2025年7月末,“跨境理财通”吸引16.46万个人投资者参与,跨境汇划金额突破1200亿元 [4] - 市场机构正积极构建跨境资管多元服务体系以满足投资者全球资产配置需求 [4] 行业未来增长关键动力 - 机构间的协同合作、科技赋能以及跨境业务拓展将成为行业持续增长的关键动力 [5][6] - 全体系产品线与解决方案、全方位协同的综合客户服务、一体化基础设施与集团资源是服务转型重要抓手 [5] - 跨机构协同、科技融合与跨境布局是下一阶段行业持续成长的核心动力 [6]
广州楼市国庆狂欢:认购激增394%,有楼盘日均成交超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3 15:24
国庆假期广州楼市整体表现 - 国庆假期(10月1日至8日)广州一手住宅市场到访4.27万组次,环比增长325%,认购2004套,环比激增394% [1] - 同期二手住宅看房人数21964人,环比增长30%,但成交657套,环比持平,市场呈现一二手分化态势 [1] - 多个热门楼盘人山人海,再现看房长龙,市场热度被描述为“空前” [1] 推动市场火热的政策因素 - 国庆前广州出台公积金新政,实现“首付提取与贷款额度脱钩”,不限制首套或二套,更大程度减轻购房家庭负担 [3] - 简化港澳居民购房流程、商转公等政策精准切中刚需和改善群体痛点 [3] - 各区“精准施策”放大效能,如黄埔为旧改居民提供额外1.5%购房补贴,南沙对港澳居民购房实行“一窗通办” [3] - 黄埔、番禺、南沙、花都四区认购量合计占全市半壁江山,成为行情主要引擎 [3] 开发商的营销活动与销售业绩 - 开发商联手上演“让利大戏”,由行业协会牵头推出“好房焕新季”营销活动,提供购房券、家电礼包等优惠 [4] - 保利发展广东公司国庆期间销售超700套,其中保利天曜项目8天销售额达8.5亿元,日均超1亿元 [4] - 万科广佛公司成交535套,珠实地产广州区域累计销售额超15亿元,越秀地产广州公司多个项目成交额超2亿元 [4] 一二手房市场分化原因 - 新房项目促销活动直接挤压二手房市场,购房者对二手房价格敏感度更高,决策更谨慎 [6] - 一手房在性价比方面优势更突出,改善型需求率先涌入品质更高、优惠明确的一手市场 [6] - 优质产品位于优势区位且配套成熟,结合限时促销,性价比凸显,有效激活市场需求 [6] 市场数据深度分析 - 黄埔区主要44个楼盘累计到访8634组,同比上涨22.6%,累计认购470套,认购数居全市第一,呈现供需两旺 [3] - 国庆期间一手住宅网签面积同比增长28.7%,反映出从“认购”到“网签”存在不确定性 [7] - 成交趋势呈现首日冲高后续回落的特点,数据的集中释放是政策利好与开发商让利叠加的结果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