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惠宜
icon
搜索文档
零售巨头转身,自有品牌能否再造大润发?
观察者网· 2025-10-17 17:05
公司战略转型 - 大润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推进自有品牌战略,将其视为在零售业寒冬中突破增长瓶颈的关键[1][5] - 公司采用双轨策略,推出近500款自有商品,包括主打极致性价比的“超省”系列和关注品质生活的“润发甄选”系列[5] - 该战略本质上是公司对财务压力与市场格局变化的主动应对,旨在通过绕开渠道与品牌方来掌握成本自主权,并将其发展为利润中心[6][7] 行业背景与动因 - 传统商超商业模式遭遇挑战,2024年全国大型实体超市净关店数量达687家,较2023年增长23.6%,近六成连锁超市销售额下滑[6] - 行业平均毛利率徘徊在18%-20%的低位,同时消费者心智变化,性价比成为核心诉求,为零售商发展自有品牌创造机遇[6] - 中国零售业正从“渠道红利”迈向“供应链红利”的新阶段,竞争焦点转向对消费者洞察、供应链整合与品牌故事的掌控[11] 产品与供应链布局 - 截至2025年9月底,大润发两大自有品牌已覆盖50余个品类,SKU数近500个,其中“超省”系列近300个SKU,“润发甄选”系列超200个SKU[10] - 公司依托全国供应链资源进行深度改造,通过直连工厂去中间商环节和品牌溢价,并对每款商品进行严格审核、多轮打样和盲测[10] - “润发甄选”系列深入内蒙古、东北等优质产地,与库布其牧场等合作推出有机牛奶等具有地方特色和权威认证的商品[10] 市场竞争格局 - 公司面临山姆、盒马、胖东来等强劲对手的竞争,这些企业在供应链布局上更早、理念更超前,例如山姆的全球采购体系和盒马的数字化驱动[11][13] - 硬折扣连锁如奥乐齐ALDI、盒马奥莱以高比例自有品牌和精简SKU构成冲击,拼多多等平台则通过“白牌工厂”模式分流价格敏感型客群[14] - 沃尔玛的“惠宜”、永辉的“田趣”等传统商超自有品牌已深耕多年,山姆的“Member‘s Mark”更成为成功典范,拥有先发优势和市场认知度[13] 挑战与未来方向 - 最大挑战在于改变消费者对其“渠道商”的刻板印象,需要进行认知重塑,通过强化门店体验区和社交传播构建品牌信任[15][16] - 公司需要从“拥有供应链”升级为“定义供应链”,比竞争对手更快地推出爆款、迭代产品,并快速获得消费者认可[11][15] - 成功转型需建立品牌级质量标准与追溯体系,并以数字化供应链和柔性制造实现差异化,从而让自有品牌成为消费者的主动选择[11]
奥乐齐中国迎来首位女掌门,挑战有多大?
36氪· 2025-10-16 10:17
公司战略定位与核心策略 - 公司定位为“社区平价”,聚焦中端市场及中产消费人群,避开与本土低价电商的直接竞争[1][7] - 核心策略包括“精简SKU”和“自有品牌”,单店SKU控制在2000个以内,仅为行业平均值的十分之一,其中生鲜品类约100个核心单品[6] - 自有品牌商品占比高达90%-95%,远超Costco(30%-40%)、山姆(20%-30%)和盒马(约35%)[9] - 通过“9.9元”低价策略重塑形象,目前9.9元及以下SKU达500个左右,占整体SKU的四分之一[4][6] - 强化生鲜与即食品类,以建立高品质信任状并提升复购率,同时主推小包装商品以区别于山姆等会员店[9][11] 供应链与运营优化 - 推动供应链本土化,使80%以上商品由本地供应商提供[1] - 通过整箱陈列、数字化管理和自助收银系统优化运营,降低经营成本[1][6] - 采用极简装修以最大限度降低前期开店的非必要投入[9] - 公司正构建“上海研发+江苏生产+区域配送”的闭环体系,目标在2026年实现江苏省内采购占比30%、物流成本控制在5%以内[15] 市场扩张与门店网络 - 公司自2019年进入中国市场,前五年聚焦上海市场,共开设55家门店[1] - 2024年启动“出沪入苏”战略,截至9月底在中国门店数量接近80家,已进入无锡、苏州、昆山、常州等地[13][15] - 根据规划,公司将在两年内新增15家江苏门店[15] 管理层变动与战略转向 - 2024年10月10日,公司宣布由陈佳接任首席执行官,原中国区主席陈有钢将于年底荣休[1] - 此次人事变动被视为公司从“奠基时代”进入“快跑时代”的信号,旨在进一步深化本土化发展和加快全国扩张步伐[1][3] - 陈佳此前主导将公司自有品牌占比提升至90%,并发起“9.9元”低价策略,其核心能力在于自有品牌打造和供应链建设[3][4] 行业竞争格局 - 硬折扣模式赛道竞争加剧,盒马旗下的超盒算NB门店数已近300家,美团“快乐猴”、京东折扣超市等新玩家正加速入场[3][12] - 竞争对手普遍采取相似策略,如物美“物美超值”门店自有品牌占比超六成,中百集团“硬折扣”店商品数缩减至约1400种并降价20%[12][13] - 京东折扣超市走“大店+多品类”路线,单店面积达5000平方米,商品超5000种;美团“快乐猴”生鲜占比近50%[12]
从沃尔玛到奥乐齐,中国外资零售迎来“女掌门时代”
36氪· 2025-10-13 19:55
奥乐齐中国管理层变动 - 奥乐齐ALDI中国任命Jacqueline Chen陈佳为新任CEO,全面领导中国区业务并向全球CEO汇报,此为奥乐齐进入中国以来的第二任CEO及首位中国本土CEO [1] - 陈佳在加入奥乐齐前拥有沃尔玛、麦德龙和摩根士丹利的职业背景,担任奥乐齐中国董事总经理期间主导了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重大战略升级 [1] 新任CEO陈佳的职业生涯 - 陈佳职业生涯起步于咨询与金融领域,曾在科尼尔咨询担任高级分析师,在摩根士丹利投资银行担任高级顾问 [2] - 2011年转战零售行业加入麦德龙中国,历任多个核心部门主管,2017年升任麦德龙中国副总裁兼采购总监,期间麦德龙在中国推行"自有品牌"战略 [2] - 2019年麦德龙被物美集团收购后进入沃尔玛中国,从生鲜部采购副总裁晋升为首席商品采购官,主导开发"沃集鲜""惠宜"等自有品牌,将自有品牌销售占比提升至20% [2] - 2023年2月加入奥乐齐任中国区董事总经理,任职期间奥乐齐自有品牌产品占比从80%提升至90%,80%以上商品来自本土供应商,并拓展至无锡和苏州开店 [2] 跨国零售企业任用女性高管趋势 - 多家跨国零售企业任用中国女性担任高管乃至最高决策者,包括沃尔玛、永旺、7-11、宜家、伊藤洋华堂、开市客和迪卡侬等 [4][6][7] - 宜家首位中国籍CEO朱昌来于2013年担任中国零售总裁,朱菁于2014年就任永旺集团中国区董事长 [6][7] - 2020年以来更多女性走上领导岗位:黄亚美出任伊藤洋华堂中国区总代表、朱晓静担任沃尔玛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严茜接任7-ELEVEn中国董事长、章曙蕴任开市客中国大陆区总经理、张晓岩任迪卡侬中国区首席营销官 [7] 女性领导者的业绩表现 - 永旺中国在朱菁领导下从2014年亏损1.25亿港元、2015年亏损1.6亿港元,发展到2024年97家门店年销售规模达303.09亿元,店均年销3.12亿元,连锁百强排名从62位升至24位 [8] - 沃尔玛中国在朱晓静领导下,2026财年二季度净销售额58亿美元同比增长30.1%,可比销售额增长23.1%,电商净销售额同比增长39%,公司在中国营收从2023财年147.11亿美元增长至2025财年199.75亿美元 [8] - 朱晓静在2025年沃尔玛投资者会议上登台分享,为沃尔玛入华29年来首位站上该讲台的中国区CEO [9] 女性领导者的优势与战略意义 - 零售业需要极强的同理心、洞察力和沟通协调能力,这些是女性更为突出的特质,且女性对家庭消费、健康生活等方面有更敏锐感知 [9] - 任用本土女性CEO是企业本土化深化的关键一步,对外可增强品牌亲和力,对内有助于建立平等协作的文化氛围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