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本土化

搜索文档
苹果发布会“牙膏挤爆”,但缺了最性感的部分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9-11 11:37
近几年最有诚意的发布会 | | | 今年iPhone 17标准版终于上了120Hz高刷新率,iPhone 17 Pro终于用上了三颗4800万像素镜头和8倍镜…… 那些iPhone被吐槽多年的典型"挤牙膏"行为,今年终于"改邪归正"。 标准化iPhone 17搭载A19芯片,由3nm制程工艺打造,内嵌6核CPU和5核GPU。为配合Apple Intelligence,芯 片配备优化的神经网络引擎,加上更大的内容缓存,设备端生成式模型和大语言模型运行速度可以加快, GPU运行效率相比A18提升20%。 续航方面,iPhone 17最长可达24小时,在电量耗尽时充电速度更快,20分 钟可充至最多50%。苹果终于用上快充了,最高可以跑到60W了。标准化iPhone 17堪称全场最有诚意的手 机。 此次苹果发布会最大的亮点在于,推出号称"迄今为止最薄iPhone"的iPhone Air,厚度为5.6毫米。 iPhone16、17的厚度是7.8毫米。在外观设计上为达成超薄效果,苹果重新设计了外凸平台,以容纳摄像 头、芯片和核心系统模块,并将其余空间规划给电池。并且,苹果用eSIM技术取代了传统卡槽。 它取代了以往发布会 ...
海特高新:业绩增长受益于公司研发与制造业务持续延伸拓展能力
证券日报网· 2025-09-04 19:13
业务发展 - 研发与制造业务持续延伸拓展 产品实现谱化发展并批量交付用户 [1] - 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研制成果显著 已批量应用于型号维修 解决供应链本土化关键问题 [1] - 年交付量大幅增长 交付数量和业务收入增长显著 [1] 战略布局 - 持续加强与原制造厂战略协同 [1] - 低空领域能力建设和市场拓展取得进展 [1] 业务持续性 - 以上业务具有持续性 [1] - 下半年经营情况需关注公司定期报告 [1]
中国电动车在东南亚卖爆了,但离“当老大”还要过几道坎
创业邦· 2025-08-31 11:25
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地位 - 2024年全球电动车销量1700多万台 中国品牌占比62% [5] - 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585.9万辆 同比增长19.33% [7] - 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 同比增长75.2% [7] 东南亚市场表现 - 印尼市场93%电动车为中国制造 [5] - 马来西亚市场中国电车2025年上半年市占率达35% [5] - 泰国市场中国品牌包揽1-5月纯电注册量TOP15中13席 [10] - 东南亚四大市场销量同比增长超50% [7] - 比亚迪泰国电动车市场份额近40% [10] 全球市场占比现状 - 2025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772万辆 [12] - 中国品牌海外新能源车销量约31万辆 占海外市场12.7% [12] - 中国新能源车在海外市场真实市占率仅4.0% [12] 东南亚市场结构特征 - 东南亚总汽车保有量7000-8000万辆 [12]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80-90万辆 整体渗透率1%-1.3% [12] - 纯电动汽车渗透率不足0.5% [12] - 日本汽车在东南亚多国销量持续下滑 [13] 品牌建设挑战 - 泰国消费者对中国品牌质量存在担忧 [15] - 泰国二手车市场繁荣 注重产品耐久性 [15] - J.D.Power调研显示质量担忧是首要不购买因素 [15] - 中国电动车在泰国3年残值率前十占7席 [18] 销售与服务体系建设 - 泰国人均月薪约3100元人民币 [20] - 丰田提供0首付购车方案 贷款审批2小时 [20] - 中国品牌在印尼贷款审批通过率仅37% [20] - 丰田在泰有1200多家4S店 配件等待周期3天 [21] 本土化发展挑战 - 泰国要求零部件本土化率超40% [22] - 中国车企在泰本土供应商约190家 [24] - 丰田在泰本土供应商超1400家 92%零部件本土化 [24] - 泰国工业用地价格达700-1000万泰铢/莱 [24] 本土化实践进展 - 比亚迪泰国工厂带动12家中国配套商落地 [25] - 五菱在印尼采用全散件组装+技术合作模式 [25] - 亿纬锂能 欣旺达 蜂巢能源等电池厂商在泰建厂 [25] 政策环境变化 - 泰国EV3.5政策生产补偿比例2027年达1:3 [30] - 进口关税从20-40%降至0 消费税从8%降至2% [30] - 电池要求维持≥50kWh门槛 [30] 长期发展前景 - 2014-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发达地区占比显著提升 [31] - 需通过产品质量 服务体系 供应链本土化建立全球品牌 [31] - 日系车在东南亚根基源于数十年本土化投入 [30]
中国电动车在东南亚卖爆了,但离“当老大”还要过几道坎
36氪· 2025-08-28 16:04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地位 - 中国品牌占全球电动车销量62% 2023年全球电动车总销量1700多万台[1] - 中国汽车出口量达585.9万辆 2024年同比增长19.33%[2] - 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 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75.2%[2] 东南亚市场表现 - 印尼市场93%电动车为中国制造[1] - 马来西亚中国电车市占率达35% 2025年上半年数据[1] - 泰国市场中国品牌包揽纯电注册量TOP15中的13席 2025年1-5月数据[6] - 东南亚四大市场销量增长50%以上 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同比数据[3] - 比亚迪占泰国电动车市场份额近40%[6] 全球市场占有率分析 - 中国新能源车海外真实市占率仅4.0% 2025年1-6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772万辆中海外市场占244.9万辆[8] - 东南亚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1%-1.3% 总汽车保有量7000-8000万辆中新能源车80-90万辆[9]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日本汽车在东南亚销量持续下滑 2019年以来泰国下滑12%/印尼下滑6%/马来西亚下滑5%/新加坡暴跌18%[9] - 中国品牌在泰国电动车残值率前十占七席 J.D.power东南亚报告2024年数据[19] 本土化挑战与进展 - 泰国要求零部件本土化率40%以上[22] - 中国车企在泰国本土供应商约190家 对比丰田超过1400家[25] - 丰田泰国工厂92%零部件实现本土化采购[25] - 工业用地价格飙升 从200万泰铢/莱涨至700-1000万泰铢/莱[24] 金融服务差距 - 印尼二手车贷款审批通过率 丰田85%对比中国品牌37%[20] - 日系品牌提供0首付购车方案 贷款审批仅需2小时[20] 政策环境变化 - 泰国新能源汽车激励政策调整 生产补偿比例从2024年1:1提高至2027年1:3[30] - 进口关税从20-40%降至0 消费税从8%降至2%[30] 供应链建设 - 泰国拥有超过650家汽车配套厂 但高端技术产能有限[23] - 比亚迪带动12家中国线缆配套商落地泰国[27] - 电池厂商亿纬锂能/欣旺达/蜂巢能源在泰国建厂[27] 品牌认知挑战 - 泰国消费者对中国品牌质量存在担忧 J.D.Power 2024年调研显示为不考虑购买的首要理由[13] - 俄罗斯媒体指出中国汽车存在锈蚀问题[15] 售后服务网络 - 丰田在泰国有1200多家4S店 配件等待周期仅3天[22] - 中国品牌因缺乏本地核心零部件 售后服务周期明显拉长[22] 发展路径与战略 - 采用"泰国制造+中国技术+区域配套"的混合型生态[27] - 五菱在印尼采用"全散件组装+技术合作"模式[27] - 需要长期坚持质量为先提升品牌力[18]
不想成为第二个英特尔?传台积电考虑退回《芯片法案》补贴
36氪· 2025-08-26 09:31
台积电补贴评估 - 公司考虑退回《芯片法案》66亿美元直接拨款和55亿美元贷款补贴以避免股权问题 [1] - 公司因英特尔股权纠纷引发的技术主权争议重新评估参与价值 [1] 英特尔股权操作影响 - 美国政府以89亿美元认购英特尔4.33亿股优先股 每股20.47美元溢价23% [2] - 美国政府通过债转股成为英特尔最大单一股东 持股比例达9.9% [2] - 该操作引发全球半导体行业震动 促使台积电重新审视补贴接受可能性 [2][4] 台积电美国工厂困境 - 亚利桑那工厂建设投入超百亿美元但进度落后原计划18个月 [2] - 关键设备交付周期延长至24-36个月 [2] - 美国本土供应商仅满足15%原材料需求 迫使公司维持台湾供应体系 [2] 技术自主性担忧 - 接受补贴可能导致技术自主性下降37% 专利交叉授权减少42% [3] - 美国商务部要求披露技术路线图和接受政府监督委员会 [3] - 该要求与公司长期坚持的技术主权原则严重冲突 [3] 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动态 - 三星电子计划出让部分AI芯片设计专利换取《通胀削减法案》税收优惠 [4] - SK海力士与日本铠侠重启存储芯片合资计划 [4] - 欧盟《芯片法案》新增"数字主权基金"条款允许收购非欧盟企业股权 [4] - 中国半导体产业在各个细分赛道加速国产化进程 [4] 公司战略选择 - 退补决定可保全技术自主权但意味着放弃美国市场准入红利 [4] - 公司大概率继续推进美国工厂建设顺应美国政府政策 [4] - 英特尔情况属个例 但公司仍重新审视直接拨款以杜绝股权可能性 [4]
谁是2025年中国造车第一城?
虎嗅· 2025-08-24 17:49
省级汽车产量排名 - 安徽以149.95万辆位列第一,领先广东18.61万辆 [1][3] - 广东以131.34万辆排名第二,重庆以121.85万辆位列第三 [1][4] - 山东和江苏分别以120.06万辆和116.10万辆位居第四和第五 [1][4] - 陕西(94.32万辆)、浙江(89.62万辆)、上海(81.05万辆)、湖南(74.76万辆)和吉林(71.82万辆)排名第六至第十 [1][5] - 北京以71.33万辆排名第十一,河南以67.94万辆排名第十二 [1][6][12] 城市级汽车产量竞争 - 重庆以121.85万辆领跑全国城市,同比增长0.4% [10] - 上海上半年产量81万辆,同比减少1万辆,排名下滑 [21][22] - 北京产量71.3万辆,同比增长24.8%,主要受益于新能源转型 [25][26][35] - 西安(未直接上榜)上半年产量预计超85万辆,超越上海 [38][40] - 合肥上半年产量预计超80万辆,与上海接近 [43][44] 新能源转型与产能布局 - 重庆新能源产业因问界M5/M7上市快速崛起,长安汽车上半年产销135.5万辆 [14][18] - 上海特斯拉产量同比减少13.3%至72万辆,拖累整体表现 [23] - 北京新能源车产量增长2.5倍,小米汽车8个月交付136,854辆 [30][32][34] - 西安比亚迪产量60.81万辆(+34%),吉利产量16.46万辆(+30%) [38] - 合肥规划总产能超300万辆,四年产量增长15倍 [47][48] 统计口径变化影响 - 2025年起统计方式改为"生产地统计",深圳产量或暴跌200万辆 [51][52][53] - 比亚迪合肥基地(132万辆产能)产量归入安徽,导致深圳数据大幅下降 [53] - 广州因广汽多地布局及小鹏肇庆分流,产量显著蒸发 [59][60] 区域产业分布特征 - 安徽形成多城市协同格局,芜湖、安庆、淮南等16地级市均贡献产能 [46] - 柳州微型电动车占比超90%,上汽通用五菱主导生产 [65][66] - 山东青岛前6个月产量46.5万辆,济南前4个月产量33.8万辆 [74][75] - 郑州占河南产量80%以上,比亚迪基地年产能50-60万辆 [62][63] 企业动态与产能建设 - 长安汽车两江工厂设计年产能76万辆,极限产能102万辆 [18] - 赛力斯1-6月产量20.25万辆,净利润27-32亿元 [19] - 零跑汽车杭州工厂年产能20万辆,7月交付超5万辆 [84] - 济南比亚迪基地2024年产量36万辆,2025年目标50万辆 [78]
苹果(AAPL.O):增长双引擎驱动业绩新高,供
华鑫证券· 2025-08-11 22:36
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 [2] 核心观点 - 苹果第三财季营收达940.4亿美元,同比增长9.6%,净利润234.3亿美元,同比增长9.3% [4][6] - iPhone与Mac产品线表现强劲,分别实现13.5%和14.8%的同比增长,成为营收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6] - 大中华区业绩复苏,收入增长超4%,扭转上季度下降2.3%的颓势,主要受益于iPhone销售加速增长及政策红利 [8] - 服务业务净销售274.2亿美元,同比增长13.3%,显示生态持续扩张潜力 [6] - 苹果加码本土稀土供应链投资,与MP Materials合作构建战略资源卡位,强化供应链韧性 [9][10] 市场表现 - 计算机行业(申万)近12个月涨幅达69.9%,显著跑赢沪深300指数的23.2% [2] - 苹果分业务表现:iPhone净销售445.8亿美元(+13.5%)、Mac净销售80.5亿美元(+14.8%)、iPad净销售65.8亿美元(-8.1%)、可穿戴设备等净销售74亿美元(-8.6%) [6] 区域市场分析 - 欧美市场收入增长显著,欧洲销售收入增速近10% [8] - 大中华区成为关键增长引擎,库克强调iPhone与Mac的双位数增长是主要推动力 [8] 战略布局 - 供应链本土化:通过德州工厂采购稀土磁铁,并计划建设回收设施与新工厂,减少对国际供应商依赖 [9][10] - AI技术协同:报告建议关注苹果在AI技术创新与硬件商业化进程中的协同效应 [11] 投资建议 - 看好苹果在高端智能硬件市场的领导地位,建议关注供应链本土化与AI技术协同的长期增长潜力 [11]
苹果正将供应链搬回美国,这边特斯拉美国供应链天塌了?
搜狐财经· 2025-08-11 20:16
苹果公司投资计划 - 苹果宣布追加1000亿美元投资,未来四年在美国总投资承诺达6000亿美元,较年初预算增加20% [2][3][7] - 推出"美国制造计划"(AMP),旨在将供应链环节与先进制造能力引入美国本土,涉及芯片设计到组装的完整产业链 [2][3][4] - 计划未来四年在美国直接创造2万个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研发、芯片工程、软件开发及AI/ML等尖端技术领域 [2] 苹果供应链布局 - 投资25亿美元与康宁合作在肯塔基州建立全球最大智能手机玻璃生产线,采用气溶胶沉积技术使玻璃强度提升4倍 [4] - 成为首家在美国建立完整端到端硅芯片供应链的企业,涉及环球晶圆、台积电、德州仪器和应用材料等合作伙伴 [4] - 与10家关键领域合作伙伴合作,使核心零部件控制力从34%提升至52%,增强供应链安全性和响应速度 [6] - 与商芒廷山口材料公司签署5亿美元协议生产稀土磁体,预付2亿美元定金锁定2027年起供应 [6] 特斯拉供应链危机 - 特斯拉被指长期拖欠供应商账款,导致至少37家二级供应商因现金流断裂破产 [8][11] - 对中小型供应商平均付款周期延长至97天,远超行业45天标准 [8] - 过去五年在得州被承包商提起留置权索赔累计超1.1亿美元,是苹果同期拖欠金额(120万美元)的近十倍 [2][11] - 危机发生在特斯拉现金储备达289亿美元(同比增长17%)背景下,显示拖欠并非资金短缺所致 [12] 行业趋势 - 全球供应链正从效率优先转向安全与韧性优先,苹果和特斯拉案例代表这一转型的两种表现 [12] - 未来供应链布局将更加区域化、多元化,企业需在成本、效率与安全间寻找新平衡点 [12] - 具备长期视野、投资供应链协同发展的企业更具优势,奉行短期主义的企业面临更多挑战 [12] 政治因素 - 苹果投资宣布时机恰逢特朗普政府将对含芯片产品加征关税前夕,被视为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举措 [7] - 特朗普曾警告苹果"不把iPhone生产迁回美国就加征25%关税",并告诫"别去印度建厂" [7] - 白宫发言人表示苹果投资是"制造业的又一胜",能让关键零部件回流保障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 [7]
关税博弈下的苹果(AAPL.US)答卷:千亿追加投资聚焦半导体与AI Wedbush看高目标价至270美元
智通财经· 2025-08-08 09:48
苹果追加美国投资计划 - 公司宣布未来四年将在美国追加1000亿美元投资 叠加2月公布的5000亿美元计划 总投资规模达6000亿美元 [1] - 新投资聚焦服务器制造工厂建设及供应链本土化 同步推出"美国制造计划"(AMP) [1] - 与10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 包括康宁 环球晶圆 应用材料 德州仪器 三星 格芯 Amkor 博通及MP Materials等 [1] 投资战略分析 - 富国银行认为投资旨在应对特朗普政府对进口半导体征收100%关税的潜在威胁 承诺建厂企业可获得关税豁免 [1] - Wedbush评价此为"库克的战略妙棋" 成功化解"美国优先"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 [2] - 分析师指出投资虽无法彻底消除政策风险 但显著缓解白宫与公司紧张关系 为长期增长争取战略空间 [2] 供应链布局 - 公司未提及将iPhone最终组装环节迁至美国 但通过供应链布局已形成实质性本土产能 [1] - 扩大与康宁在肯塔基州的智能手机玻璃生产线合作 [2] - 与Coherent签署多年期协议 在得州工厂生产Face ID核心组件VCSEL激光器 [2] - 重申与MP Materials的稀土磁体采购协议 投资其加州矿山项目 [2] 产品生产策略 - 从成本结构看 iPhone在美国本土制造仍不现实 核心产品生产重心仍留在亚洲及印度 [2] - 未来投资将更侧重Mac AI等非核心领域 [2] 机构评级 - 富国银行维持"增持"评级 目标价245美元 [1] - Wedbush维持"跑赢大盘"评级 目标价270美元 [2]
苹果追加1000亿美元投资美国!股价大涨5.09%,市值单日增超1500亿美元
金融界· 2025-08-08 06:08
投资规模与市场反应 - 苹果公司宣布在美国追加1000亿美元投资承诺,未来四年在美国总投资规模达6000亿美元 [1] - 该决策推动苹果股价当日大涨5.09%,市值单日增长超1500亿美元 [1] 美国制造计划 - 苹果推出"美国制造计划",将供应链环节迁移至美国本土,涉及10家美国企业合作 [3] - 计划未来四年在美国直接创造2万个就业岗位,集中在研发、芯片工程、AI等前沿领域 [3] - 与康宁公司投资25亿美元建设全球最大智能手机玻璃生产线,覆盖所有iPhone和Apple Watch盖板玻璃制造 [3] - 康宁肯塔基州工厂制造团队规模将增长50% [3] 供应链本土化战略 - 构建端到端美国硅供应链体系,预计2025年为苹果产品生产超190亿颗芯片 [4] - 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工厂使用美国最先进制程技术为苹果生产数千万颗芯片 [4] - 与三星电子在得州奥斯汀工厂合作开发创新芯片制造技术,优化iPhone设备性能 [4] - 与相干公司达成协议为iPhone面部识别系统生产激光组件 [4] - 环球晶圆美国公司首次为美国半导体工厂生产300毫米先进晶圆,供应台积电和德州仪器 [4] - 格芯公司扩大合作,将更多半导体制造业务引入美国,聚焦无线技术和电源管理解决方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