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支付

搜索文档
风向彻底变了!第一批来华免签的外国人,回国后戒断反应明显
搜狐财经· 2025-07-11 20:07
免签政策扩展 - 中国单方面免签国家数量增至54个,覆盖全球一半热门旅游目的地[1] - 政策适用国家包括欧洲40国、美洲6国、大洋洲2国、亚洲6国,最新新增沙特等4个海湾国家(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试行)[2] - 2023年第一季度免签入境外国人达198.8万人次,同比增长超200%[2] 外国游客体验 - 外国游客对中国现代化基建(如机场黑科技)和移动支付便利性(扫码支付普及率100%)表示震惊[7][9] - 社交媒体出现"戒断反应"现象:游客回国后因支付方式倒退(现金使用率回升)产生不适应[11][31] - 各国游客饮食偏好分化:韩国人热衷海底捞水果自助[12]、日本人偏好北京烤鸭[14]、欧洲人喜爱火锅社交[15]、东南亚游客选择潮汕火锅[17] 安全环境认可 - 中国在盖洛普2020年全球法律与秩序指数排名第三(93分),与阿联酋并列[28][29] - 中东游客特别认可治安环境,有伊拉克难民称在中国"获得重生"[25] - 安全指数显著高于发展中国家(如南非61分、秘鲁58分)[30] 国际形象转变 - 首批免签游客通过社交媒体打破"中国落后"刻板印象[5] - 加拿大游客案例显示:原计划1年吃遍中国美食,5年后仍停留在四川省[19] - 政策推动中外民间交流,形成正向传播循环[33][34]
富友支付十年“上市梦”:三冲港交所,因业务合规问题多次被处罚
华夏时报· 2025-05-15 17:40
公司概况 - 富友支付成立于2011年,同年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获准在全国开展银行卡收单和互联网支付业务 [2] - 公司产品和服务覆盖智能收银终端、扫码支付、手机认证快捷、协议支付、基金申购/赎回/分红支付、收汇/付汇、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信用卡还款等多种场景 [2] - 公司是中国率先提供多渠道数字支付及数字化商业解决方案的科技平台之一,也是首批获得开展跨境外汇支付服务许可的公司之一 [2] IPO历程 - 公司十年内六次瞄准IPO,但始终未能如愿 [2] - 2015年开始筹划上市,先后与兴业证券、东方证券、国金证券签订辅导协议,计划在A股上市但未成功 [2] - 2024年4月30日首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同年10月失效;2024年11月8日第二次递交申请,2025年5月8日再次失效 [4] - 本次IPO拟募资用于增强产品组合(35%)、投资技术平台(30%)、扩展支付网络(15%)、拓展海外业务(10%)、营运资金(10%) [2]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6.34亿元,同比增加8.54%;净利润8432.5万元,同比减少9.31% [4] - 综合数字支付服务占收入比重92.5%,其中境内支付服务占比83.9%,跨境支付服务占比8.6%;数字化商业解决方案占比7% [4] - 2024年毛利率25.9%,较2023年回升0.7个百分点,但较2022年下降2.5个百分点;2021-2023年毛利率逐年下降(30.5%、28.4%、25.2%) [4] - 境内支付服务毛利率下降因交易量增加导致佣金增加;跨境支付服务毛利率下降因市场竞争导致服务费减少及佣金增加 [5] 合规问题 - 2021年至今因未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受到四次行政处罚,涉及金额总计约690万元 [6] - 2023年11月因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等被罚款455万元;2024年2月因外汇违规被罚没82.5万元;2024年3月因违反规定办理经常项目资金收付被罚没66.75万元 [6] - 曾为P2P平台提供支付服务卷入47起诉讼,39起已解决且公司无责任支付赔偿;2014-2024年收到89起P2P相关投诉但未引发监管行动 [6][7] 市场竞争 - 2024年中国综合数字支付服务市场TPV为268.6万亿元,支付宝、财付通、银联商务合计占75.6%市场份额;富友支付排名第八,市场份额约0.8% [7] - 在独立综合数字支付服务提供商中排名第四,市场份额约4.5% [7] - 行业专家建议中小机构可从细分支付场景、联合收单、大型支付机构服务商等角度推动差异化竞争 [8]
富友支付再闯港股,胜算几何?业内:支付公司难以再现过去的业绩增长,但投资价值仍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3 10:31
富友支付上市历程 - 公司自2015年起多次尝试上市,先后在A股和港股提交申请,但均未成功 [1][3] - 2024年4月首次向港交所提交申请,10月失效后于11月再次提交,2025年5月再次失效 [2] - 2025年5月9日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公司表示更新招股书属于常规流程,不影响IPO整体进度 [1][2]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6.34亿元,同比增长8.54%;净利润8432.5万元,同比下降9.31% [5] - 2024年综合数字支付服务收入占比92.5%,其中境内支付服务占83.9%,跨境支付服务占8.6% [7] - 数字化商业解决方案收入占比7%,呈现增长趋势 [7] - 2024年总支付交易额(TPV)达2.08万亿元,在中国独立综合数字支付服务提供商中排名第四,市场份额约4.5% [8] 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独立综合数字支付服务市场TPV达45.7万亿元,前十大提供商合计占46.4%市场份额 [8] - 与同业相比:连连数字TPV3.3万亿元,嘉联支付1.47万亿元,移卡2.34万亿元,拉卡拉4.22万亿元 [8] - 支付行业作为金融基础设施仍能带来稳定收入,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1][4] 公司业务特点 - 主打服务真实商户,真实商户占比较高是其独特优势 [5] - 持有非银行支付牌照,业务覆盖智能收银终端、扫码支付、跨境支付等多种场景 [4] - 产品服务包括基金支付、信用卡还款、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