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流罩

搜索文档
中金资深投资人离职创业,现要IPO了!
搜狐财经· 2025-06-24 09:19
威沃敦石油科技 - 公司于6月16日在四川证监局启动IPO辅导备案,拟在北交所上市,辅导机构为申港证券 [3] - 公司成立于2006年4月,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为油气开采储层改造专用助剂及工具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4] - 主要客户为中石油、中石化及其下属分子公司,2024年助剂和工具产品占营业收入比重达99.15% [4] - 2021-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46亿元、1.71亿元、1.66亿元、2.25亿元,2023年出现下滑 [4] - 2021-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3715.11万元、2600.71万元、1487万元、3200.56万元,2022-2023年连续两年下滑,未恢复到2021年水平 [4] - 控股股东何伟直接持股51.54%,与妻子段小丽合计控制公司70.04%股份 [5] 爱思达航天科技 - 公司于6月16日在天津证监局完成IPO辅导备案,拟在科创板上市,辅导机构为中金公司 [6] - 成立于2018年,专注于航空航天碳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结构及功能产品,主要产品为火箭整流罩 [6] - 2024年已助力商业航天火箭公司完成10次成功发射,累计助力中国民营商业航天28次成功发射 [7] - 2018-2022年完成多轮融资,包括天使轮、Pre-A轮、A轮、B轮等,累计融资金额超数亿元 [8][9][10][11][12] - 董事长张毅合计控制公司34.7875%股份,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13] 信诺维医药科技 - 公司近日完成上市辅导备案,拟在A股上市,辅导机构为国泰海通 [14] - 成立于2017年5月,是一家平台型创新药公司,聚焦肿瘤精准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和代谢性疾病等领域 [14] - 研发管线已有10款进入临床研究,10余款在临床前阶段 [14] - 实际控制人强静持股24.36%,曾担任中金公司研究部董事总经理 [14] - 累计融资超20亿元,2024年完成7亿元E轮系列融资 [15] 中科创新技术 - 公司于6月18日向湖北证监局提交上市辅导备案报告,拟在科创板上市,辅导机构为东吴证券 [16] - 成立于2003年4月,是无损检测装备制造商和定制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16]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6亿元、1.8亿元和1.91亿元,两年增长15% [17] 友邦散热器 - 公司于6月17日在江苏证监局完成IPO辅导备案,拟在北交所上市,辅导机构为中信建投证券 [18] - 成立于1997年,是国内变压器用散热器领域的龙头企业,片式散热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8.9% [19] - 2024年出口占比超过35%,客户包括日立能源、西门子能源等全球头部变压器厂商 [19]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35亿元、2.77亿元、3.1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790.94万元、6183.31万元、7246.56万元 [20] 百迈科医疗科技 - 公司于6月18日向海南监管局报送上市辅导备案材料,拟在北交所上市,辅导机构为长城证券 [21] - 主要从事外科手术医疗器械及多肽制药设备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2] - 核心产品"封创翎"可吸收性外科缝线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8%,已进入全国3000余家医院 [23]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067.59万元、1.74亿元、1.8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949.94万元、7018.16万元、6919.44万元 [23] 锐牛股份 - 公司于6月3日向江苏监管局报送上市辅导备案材料,拟在北交所上市,辅导机构为光大证券 [25] - 成立于2006年,是中国农机胶带行业龙头企业,产品配套量国内领先 [26][27] - 2021-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88亿元、3.08亿元、2.35亿元、3.0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590.12万元、6849.91万元、2913.72万元、5764.88万元 [28]
中金资深投资人离职创业,现要IPO了!
IPO日报· 2025-06-23 21:19
威沃敦石油科技 - 公司主营业务为油气开采储层改造专用助剂及工具产品,主要客户为中石油、中石化及其下属分子公司 [3] - 2021-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46亿元、1.71亿元、1.66亿元、2.25亿元,2023年出现下滑 [3] - 2021-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3715.11万元、2600.71万元、1487万元、3200.56万元,2022-2023连续两年下滑 [3] - 控股股东何伟与段小丽夫妻合计控制公司70.04%股份 [4] - 何伟为西南石油大学名誉校友,曾任四川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处油化厂厂长 [5] 爱思达航天科技 - 公司专注于航空航天碳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结构及功能产品,主要产品为火箭整流罩 [6] - 2024年已助力商业航天火箭公司完成10次成功发射,累计助力中国民营商业航天28次成功发射 [7] - 2018-2022年完成多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数亿元,投资方包括鼎晖投资、深创投等 [8][9][10] - 董事长张毅合计控制公司34.7875%股份 [11] 信诺维医药科技 - 公司聚焦肿瘤精准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和代谢性疾病等领域,已有10款创新药进入临床研究 [12] - 创始人强静曾任中金公司研究部董事总经理,参与多个医药企业上市项目 [12] - 累计融资超20亿元,投资方包括腾讯投资、杏泽资本、乐普医疗等 [13] 中科创新技术 - 公司为无损检测装备制造商和定制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14]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6亿元、1.8亿元和1.91亿元,两年增长15% [14] 友邦散热器 - 公司为国内变压器用散热器龙头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8.9% [15] - 2024年出口占比超过35%,客户包括日立能源、西门子能源等全球头部变压器厂商 [15]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35亿元、2.77亿元、3.15亿元 [16] 百迈科医疗科技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手术缝线、介入栓塞材料等手术器械产品 [18] - 核心产品"封创翎"可吸收性外科缝线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8% [19]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067.59万元、1.74亿元、1.85亿元 [19] 锐牛股份 - 公司为中国农机胶带行业龙头企业,产品配套量国内领先 [20] - 2021-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88亿元、3.08亿元、2.35亿元、3.06亿元 [21] - 2021-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5590.12万元、6849.91万元、2913.72万元、5764.88万元 [21]
活力中国调研行|北京:商业航天创新发展
新华社· 2025-06-18 19:09
北京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现状 - 北京市商业航天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超300家,商业航天百强企业、上市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约占全国50% [1] - 商业航天产业链覆盖运载火箭、卫星制造、地面站及终端设备、卫星应用服务全链条,为国内最全 [1] - 已形成"南箭北星"产业格局:南箭(经开区/丰台区/大兴区)聚集蓝箭航天、星际荣耀、星河动力、中科宇航等火箭整箭企业,拥有全国最全火箭研制产业链 [1] - 北星(海淀区)集聚微纳星空等卫星制造企业,整星研制能力全国领先,形成国内最全卫星制造产业聚集区 [1] 企业动态与产品展示 - 星河动力航天展示爱神星留轨级模型、智神星一号/二号运载火箭模型及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轨姿控发动机 [4][5][6][7] - 蓝箭航天展示朱雀系列运载火箭模型及朱雀二号改进型Y1火箭的整流罩端头残骸回收物 [11][13] - 两家企业均设有航天文创产品展厅,包括任务徽章等衍生品 [8][9][10]
合肥对外引进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布局 对内培育科创企业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以投带引“移大树” 以投促创“育幼苗”
广州日报· 2025-06-13 04:01
合肥民营经济发展概况 - 合肥从"县城"跃升为"新一线城市",民营经济是核心驱动力,民营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在智能语音、航天复材、数字货运等领域实现突破 [1] - 全市人工智能产业集聚企业超2000家,智能语音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科大讯飞带动上下游形成产业集群 [8] - 2024年新签约项目超1500个,民营经济项目占新签约项目数量90%、投资额60%以上 [19] 科大讯飞发展历程 - 1999年从中科大人机语音通信实验室孵化成立,专注语音技术研发,10年间市值增长26倍 [3][4] - 2001年巢湖会议确立"专注语音技术产业化"战略,2008年成为智能语音领域首家上市公司 [5] - 政府通过三家企业各投资1020万元解决初创期资金困境,知识产权作价入股比例达44%突破政策限制 [6][7] 梦克斯航空技术突破 - 长三角唯一掌握复合材料火箭整流罩全流程生产技术的民企,产品减重40%、隔热效率提升30% [10][11] - 政府协调4万平方米厂房满足13米层高需求,科大硅谷引导基金联合机构注资并引荐产业链资源 [12][13] - 团队20余人耗时4个月攻克整流罩变形控制技术,实现材料配方到制造工艺100%自主可控 [11] 维天运通商业模式 - 数字货运平台累计服务托运方1.67万家、货车司机420万名,完成订单5600万份,司机年收入增加超3万元 [16] - 首创"无车承运人"模式,2023年成为港股"数字货运第一股",合肥产投机构参与多轮融资 [18] - 员工入职需跟车调研,通过SaaS产品"路歌管车宝"构建物流智能网络,优化车货匹配效率 [15][17] 合肥产业培育模式 - "移大树"模式引进京东方、蔚来等龙头企业,"育幼苗"模式培育科大讯飞、阳光电源等科技企业 [24][25] - 美亚光电在色选机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带动形成全球最大色选机产业集群 [26] - 建成13个大科学装置、19个全国重点实验室,民营企业贡献全市60%以上发明专利授权量 [19][22] 人才生态建设 - 实施"企业家-行业领军人才-技术技能人才"雁阵培育机制,2023年赋予民营企业1200余个高层次人才自主认定名额 [21] - "科大系"企业市值曾占科创板1/10,中科大校友创立科大国创、国盾量子等上市公司 [22] - 1954年沪企内迁时即确立"重技术轻设备"原则,现有58所高校及201个省级实验室支撑人才储备 [30][31]
超捷股份(301005) - 2025年05月0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08 17:46
商业航天业务进展 - 业务主要为商业火箭箭体结构件制造,2024年完成产线建设,已批量交付整流罩、壳段等产品,还会同步建设燃料贮箱产线 [2] 单枚商业火箭产品价值量 - 主流尺寸商业火箭成本中结构件占比约25%,目前可做的结构件产品价值量约1500万,完成燃料贮箱产线建设后,单枚火箭结构件价值量约2500 - 3000万 [2] 商业航天火箭箭体结构件制造优势 - 人才优势,有专门商业航天业务团队,部分核心人员在该领域经验丰富 [2] - 资金优势,可依靠上市公司资金进行设备购买和产线建设 [2][3] 航天紧固件产品研发进展 - 凭借汽车紧固件领域技术积累研发航天紧固件产品,已有部分产品交付客户 [3]
创新链产业链“相望又相见”
科技日报· 2025-04-28 14:40
科技创新成果展示 - 全球首个数据智能驱动的全流程机器化学家平台"小临"亮相,集成40台科研机器人与智能化学工作站,覆盖科研全流程[2] - 国内首台冷场扫描电子显微镜实现高端电镜领域"零"突破[2] - 火箭整流罩为"谷神星一号"遥十七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提供全周期保护[2] - 全球首台大规模商用3D云阵相机、国内首个5G网联版无人机自动方舱、全国首个水泥建材行业AI大模型等产品集中展示[3] - 科大硅谷板块展品89%达到国内领先及以上水平,首发首展占比28%[2][3] 重点产品与技术突破 - 清华大学全球首发"猛狮第三代飞行汽车",采用轻量化紧凑结构设计解决城市交通拥堵[4] - 玄武岩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系列制品实现轻质高强、绿色环保等特性,应用广泛[5] - 参展单位总数378家,展品数1204件,国际领先占比18%[2] 科技成果转化与市场对接 - 科交会征集科技成果4280项,初步对接成功项目400项,对接金额突破1000亿元[6] - 清华大学飞行汽车项目在合肥注册新公司,与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安徽中心签约[4] -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携50余件展品亮相,推动创新成果落地安徽[4] - 江苏绿材谷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有望在安徽投资[5]
超捷股份:4月25日召开业绩说明会,投资者参与
证券之星· 2025-04-25 20:16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下降主要因客户支付票据比例增加,现金收款比例减少,计划通过加强客户沟通和优先使用票据支付应付款改善[2] - 2024年营收上涨但利润下滑原因包括:控股子公司成都新月航空业务订单减少、商业航天订单尚未大批量交付、销售管理费用上升较快、汽车零部件市场拓展投入增加[4]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1.89亿元(同比+38.36%),归母净利润1598.7万元(同比+27.18%),扣非净利润1564.15万元(同比+47.22%),毛利率23.48%[10] - 近3个月融资净流入7068.84万元,融资余额增加[11] 业务板块发展 汽车零部件业务 - 产品涵盖金属/塑料紧固件,应用于涡轮增压系统、底盘系统、车身系统、新能源电控/换电系统等模块,满足汽车轻量化需求[5] - 2024年该业务营收利润保持稳定增长,2025年重点方向为出口拓展、国内重点客户开发及国产替代[4][8] - 无锡募投项目2023年投产后产能充足,拥有200余项国内专利和覆盖全工艺流程的核心技术[5][8] 人形机器人业务 - 可提供紧固件、PEEK材质产品、传感器基座及高精密机加工产品,已获智元机器人等客户小批量订单[3] - 当前处于打样和小批量阶段,尚未规模化,2025年计划配合重点客户研发并拓展国内外客户[8] 航空航天业务 - 商业航天业务2024年下半年取得超千万订单,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环比大幅增长并实现盈利[5] - 主要产品包括箭体大部段、卫星整流罩、燃料贮箱等(占火箭制造成本30%),目前订单充足且批量交付中[5][8] - 定位商业航天火箭箭体结构件头部企业,计划拓展紧固件、阀门等业务[8] 行业前景与战略 - 汽车产业作为国家第一产业前景广阔,产品可应用于燃油车、新能源车、无人驾驶车等多类型车辆[9] - 航空航天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空间巨大,公司计划将其打造为第二主业[9] - 2025年战略聚焦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人形机器人三大方向,目标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8]
超捷股份(301005) - 2025年04月2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4-25 17:42
会议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业绩说明会,于2025年4月25日15:00 - 16:30通过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举行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兼总经理宋广东、董事会秘书兼财务负责人李红涛、独立董事赵鹏飞和保荐代表人付海光 [2] 经营现金流情况 - 2024年公司经营性活动现金流下降,原因是客户回款支付票据比例增加、收取现金比例减少 [2] - 公司拟加强客户沟通提高现金回款比例,支付应付款优先使用票据改善经营活动现金流 [2] 人形机器人业务进展 - 公司可提供多种紧固件、PEEK材质产品、传感器基座及高精密机加工产品 [2][3][8] - 已取得包括智元机器人等部分客户小批量正式订单,还有给其他客户打样,因人形机器人未到产业规模化阶段,未取得大批量订单 [3] 营收与利润情况 - 2024年度营收上涨但利润下滑,原因是控股子公司成都新月数控航空业务订单减少、业务规模增加使销售和管理费用上升较快、商业航天火箭结构件业务未大批量交付 [3][5] -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利润双增长 [3][5] 商业航天业务进展 - 2024年初布局商业航天业务,年中完成产线建设,下半年取得订单并初步实现超一千万收入,更多订单交付在2025年 [4] - 2025年一季度商业航天业务营收同比、环比大幅增加,已实现盈利,订单充足,正按计划批量交付箭体大部段、卫星整流罩等产品 [3][4]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规划 - 公司汽车制造领域产品涵盖金属和塑料紧固件,可用于多个汽车模块,满足汽车轻量化要求 [3] - 公司会持续加大研发和技术投入,目前产能充足,募投项目无锡超捷2023年已投产 [3] 未来盈利增长点 - 2025年聚焦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业务、人形机器人零部件三个方向 [6] - 汽车零部件业务拓展出口、开发国内重点客户、进行国产替代;人形机器人业务配合重点客户研发、拓展国内外重点客户;航空航天业务实现商业航天火箭结构件订单批量交付、拓展相关业务,定位商业航天火箭箭体结构件头部企业 [6] 行业地位与前景 - 公司是汽车紧固件行业领先厂商,拥有200余项国内专利权,核心技术覆盖多种生产工艺流程 [7][8] - 汽车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公司产品可应用于各类型汽车;航空航天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定位成为商业航天火箭箭体结构件头部企业,将其打造为第二主业 [8]
超捷股份一季度净利同比增长27.18% 拓展航天紧固件等业务
证券时报网· 2025-04-24 22:36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89亿元,同比增长38.36% [1] - 净利润1598.7万元,同比增长27.18% [1] - 扣非净利润1564.1万元,同比增长47.22% [1] - 基本每股收益0.12元 [1] - 2024年新增营业收入1.37亿元,期末在手订单约2.12亿元 [2] 主营业务与产品 - 主营高强度精密紧固件、异形连接件,应用于汽车涡轮增压系统、换挡驻车控制系统、排气系统、座椅、车灯等 [1] - 新能源汽车领域产品应用于电池托盘、底盘与车身、电控逆变器、换电系统等模块 [1] 客户与市场拓展 - 新能源汽车客户包括比亚迪、特斯拉、理想汽车、赛力斯、小米汽车、上汽乘用车、安徽大众等 [2] - 动力电池领域客户有宁德时代、和胜股份、江苏恒义 [2] - 驱动电机和电机控制器领域客户包括弗迪动力、浙江方正、上海电驱动、联合电子等 [2] - 海外市场重点开发墨西哥客户如麦格纳、佛吉亚、法雷奥、博世等,实现多个项目定点 [2] 新业务布局 - 成立人形机器人业务专项小组,研发相关紧固连接件产品 [3] - 商业航天火箭结构件业务已形成正式订单,涉及整流罩、壳段、尾段等,部分产品已交付并形成收入 [3] 未来战略 - 2025年重点拓展汽车零部件出口、国内重点客户开发、国产替代 [3] - 推进子公司成都新月商业航天火箭结构件订单批量交付,拓展航天紧固件、火箭箭体阀门等业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