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方达沪深300ETF

搜索文档
ETF大基建:离开的,留下的
远川投资评论· 2025-07-30 15:05
核心观点 - ETF行业面临严重的留存危机,多数新发产品份额大幅萎缩 [1] - ETF产品缺乏护城河,标准化特性导致激烈竞争 [14][20] - 行业竞争进入平台化阶段,公司综合实力成为关键 [26][29][30] ETF留存危机现状 - 2025年上半年发行的164支ETF中144支份额萎缩,占比88% [1] - 113支产品份额跌幅超50%,仅15支实现增长 [1] - 创新药ETF因板块上行表现较好,三只中有两只大幅增长 [5] - 自由现金流、科创综指等缺乏赚钱效应的产品普遍萎缩 [6] 首发资金结构问题 - 首发依赖"熟人网络"和贴钱完成任务,锁定期后资金流失 [4] - 机构尝试"大单品"策略,但500亿债券ETF或300亿宽基ETF就能改变排名格局 [7] 大单品战略局限性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3747亿占公司ETF总规模75% [11] - 但头部公司差距缩小:易方达沪深300ETF规模差距从4倍缩至不足50% [12] - 大单品易被头部公司通过低费率、资源投入围剿 [13] - 国泰半导体ETF被华夏同类产品反超,规模差距达两倍(260亿vs117亿) [19] 行业竞争本质 - ETF标准化特性导致产品本身无法建立护城河 [14][20] - 竞争类似外卖市场,最终比拼公司整体烧钱能力 [15][16] - 头部公司会覆盖所有优质指数,捡漏机会极少 [17] 差异化运营策略 - 机构服务:定制化产品满足配置需求(如港股通ETF替代QDII) [23] - 产业布局:嘉实基于周期成长与国产替代趋势深度布局科技主题 [23] - 品牌建设:头部公司开始用公司名称命名ETF矩阵 [28] 平台化竞争趋势 - 需要投研、产品、营销部门全链条协同 [29] - 考核指标差异导致中小公司内部协同困难 [24] - 头部公司已淘汰单纯追求首发规模的落后战术 [25] - 竞争从产品层面升级为公司综合实力较量 [26][29][30]
公募迎来“赚钱季”,华夏、易方达、广发拿下前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5 13:40
公募基金盈利情况 - 2025年二季度公募基金整体盈利3850.98亿元,连续第三个季度实现盈利 [1][3] - 所有基金类型均实现正利润,整体利润环比一季度增长1333.51亿元,增幅52.97% [3][6] 产品类型表现 - 股票型基金利润1204.79亿元,占比31.29%,环比增长708.08亿元 [1][4][6] - 债券型基金利润1029.64亿元,占比26.74%,环比增长1104.47亿元(一季度为-74.83亿元) [1][5][6] - 混合型基金利润619.18亿元,权益类基金(股票型+混合型)合计贡献近五成利润 [4][5] - 货币市场基金、QDII基金、商品型基金、FOF、其他类型利润分别为471.68亿元、429.17亿元、65.45亿元、23.22亿元、7.85亿元 [5] 市场驱动因素 - 股市表现强劲:上证指数上涨3.26%,沪深300指数上涨1.25%,创业板综合指数上涨5.80% [8] - 债市同步向好,推动债券型基金利润由负转正 [7][6] 基金管理人排名 - 华夏基金以300.92亿元利润排名第一,环比增长逾10%,主要依靠混合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及海外投资基金(45.96亿元) [10][11][12] - 易方达基金以276.13亿元利润排名第二,环比下降逾10%,但在债券基金(47.29亿元)和股票基金(超170亿元)表现突出 [11][12] - 广发基金以249.77亿元利润排名第三,海外投资利润95.51亿元为全市场最高 [11][12] - 华泰柏瑞基金、广发基金、嘉实基金利润环比增长均超100亿元,获"赚钱进步奖" [12] 细分产品亮点 - 被动指数基金贡献显著:华夏沪深300ETF单季利润超65亿元,易方达沪深300ETF超80亿元 [12] - 广发基金在债券基金(43.12亿元)、混合基金(30.47亿元)、货币市场基金(21.81亿元)均表现优异 [12]
3850亿!公募迎来“赚钱季”,华夏、易方达、广发拿下前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5 12:35
公募基金盈利情况 - 2025年二季度公募基金整体盈利3850.98亿元,连续第三个季度盈利 [1][2] - 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是盈利主力,分别贡献1204.79亿元(31%)和1029.64亿元(27%) [1][2] - 权益基金(股票型+混合型)贡献近五成利润,其中股票型基金占比31.29% [2][3] 基金管理人表现 - 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利润排名前三,分别为300.92亿元、276.13亿元、249.77亿元 [1][7][8] - 11家公司旗下基金盈利超100亿元,包括南方、富国、博时等 [7][8] - 华夏基金利润环比增长逾10%,易方达基金环比下降逾10%,华夏反超易方达近25亿元 [8] 基金类型细分表现 - 混合型基金利润619.18亿元,债券型基金利润从一季度-74.83亿元大幅回升至1029.64亿元 [2][4] - QDII基金利润429.17亿元,商品型基金利润65.45亿元,FOF利润23.22亿元 [3][9] - 货币市场基金利润471.68亿元,其他类型基金利润7.85亿元 [3] 市场与指数表现 - 二季度上证指数上涨3.26%,沪深300指数上涨1.25%,创业板综合指数上涨5.80% [6] - 天相股票基金指数上涨2.14%,混合基金指数上涨2.09%,纯指数股票基金指数上涨2.66% [6] 头部基金公司亮点 - 华夏基金在海外投资基金利润45.96亿元,远超易方达基金的-1.83亿元 [8] - 易方达基金在债券基金利润47.29亿元,股票基金利润超170亿元 [8] - 广发基金海外投资利润95.51亿元,债券基金利润43.12亿元,混合基金利润30.47亿元 [9] - 华泰柏瑞、广发、嘉实基金利润环比增长均超100亿元 [9] 被动指数基金贡献 - 华夏沪深300ETF单季利润贡献超65亿元,易方达沪深300ETF贡献超80亿元 [9] - 宽基指数基金在股票基金利润中起关键作用 [9]
公募超34万亿元!ETF成主力,二季度持仓出炉→
金融时报· 2025-07-24 19:45
公募基金规模增长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整体规模达34.05万亿元首次突破34万亿元较一季度末31.81万亿元增长7.04% [2] - 股票型基金规模47439.87亿元环比增长6.06%债券型基金规模107668.09亿元环比增长8.74%货币型基金规模139349.34亿元环比增长7.32% [2] - 海外投资基金商品基金FOF规模环比增幅分别为6.97%47.79%10.28% [2] - 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嘉实基金富国基金4家公司管理规模增长均超1000亿元华夏基金规模首次超2万亿元汇添富基金规模超万亿元 [2] ETF基金表现 - ETF是二季度规模增长主要来源易方达沪深300ETF和易方达上证基准做市公司债ETF规模增长均超百亿元华夏基金多只ETF产品规模增长也超百亿元 [3] - 头部基金宽基产品吸金能力突出沪深300ETF易方达等产品占据股票ETF资金流入前五名中的三席 [3] - 中央汇金二季度增持ETF超2200亿元为宽基指数带来增量资金 [3] - 港股医药香港证券港股科技主题ETF收益率超20%恒生创新药ETF跟踪指数上涨67.5%香港证券ETF上涨33.5%港股通互联网ETF上涨26.6% [4] - 港股通互联网恒生科技指数相关ETF净流入额均超180亿元 [4] 基金重仓股情况 - 宁德时代贵州茅台美的集团为公募基金二季度重仓股前三位持仓市值分别为520.51亿元293.42亿元283.55亿元 [5] - 紫金矿业立讯精密持仓市值均超200亿元分别为231.79亿元209.48亿元 [5] - 新易盛北方华创恒瑞医药中际旭创招商银行持仓市值均超150亿元 [5] - 二季度末以来重仓股前十名中除北方华创外其他股票均上涨 [5] 基金增减持动向 - 主动股混基金增持前三名为中际旭创新易盛沪电股份增持市值分别为139.72亿元128.88亿元84.53亿元 [6] - 减持前三名为比亚迪立讯精密贵州茅台减持市值分别为165.06亿元105.09亿元84.59亿元 [6] 市场展望 - 资金流动和创新短期内仍是股市重要驱动力H股和中国股市估值具有吸引力AI相关科技股可能吸引南向资金和海外资金流入 [6][7] - 反内卷AI创新及政府政策后续发展值得关注 [7] - 六月以来上证指数创年内新高市场做多思维巩固外部政策环境与流动性顺风内部市场分歧或增加但更多体现在结构轮动 [7] - 建议保持中高仓位调高进攻权重关注产业技术进步内需政策预期及红利风格机会 [7]
“国家队”二季度增持ETF超2200亿元
金融时报· 2025-07-24 08:58
中央汇金二季度ETF增持动向 - 中央汇金二季度增持10只宽基ETF累计超2200亿元 包括沪深300ETF 上证50ETF 中证500ETF 中证1000ETF等龙头产品 [1] - 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为例 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机构1")二季度增持108.74亿份 持有规模从269.84亿份增至378.58亿份 [2] - 中央汇金还增持了其他ETF产品 包括84.29亿份易方达沪深300ETF 92.88亿份华夏沪深300ETF 55.40亿份嘉实沪深300ETF等 [3] 增持规模与时间点 - 二季度增持规模2200亿元低于一季度的3000亿元 但显著高于2023年同期水平 [3] - 多只ETF份额大幅增加主要发生在4月7日及4月8日两个交易日 如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在这两日份额增加91.82亿份 [3] 市场背景与政策表态 - 4月初美国关税政策导致全球市场波动 中央汇金明确其类"平准基金"定位 大举增持ETF [1] - 中央汇金4月7日公告表示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 充分认可A股配置价值 已再次增持ETF并将继续增持 [4] - 中央汇金4月8日表示将继续发挥资本市场"稳定器"作用 坚定增持各类ETF 加大增持力度 均衡增持结构 [4] 市场影响与行业观点 - "国家队"入场后A股三大指数迅速止跌翻红 沪指连续收红并创下年内收盘新高 [5] - 业内人士认为"国家队"等中长期资金入市成为资本市场"压舱石" 增强市场稳定性 [5] - 财经评论员表示后续增持取决于政策环境改善和股市估值水平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6]
“国家队”斥资超2000亿增持ETF,知名基金经理调仓路径各异
第一财经· 2025-07-23 23:01
"国家队"增持ETF - 中央汇金、中国国新等"国家队"机构上半年通过ETF渠道投入资金超2070亿元,其中二季度增持规模达2025.74亿元 [1][3][5] - 中央汇金资产重点加仓10只宽基ETF,包括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增持108.74亿份)、华夏沪深300ETF(92.88亿份)、易方达沪深300ETF(84.29亿份)等,合计增持份额超585亿份 [4][5]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从3387.19亿元增至3747.02亿元,单季度增长近360亿元,其他沪深300ETF规模增长213亿至378亿元不等 [6] 基金经理调仓动向 - 57%的主动权益基金在二季度提升股票仓位,38只产品仓位提高超30%,嘉实红利精选A仓位提升77个百分点 [8] - 张坤逆势加仓白酒股,易方达蓝筹精选增持五粮液、泸州老窖、贵州茅台、山西汾酒 [8][9] - 刘格菘重点配置港股资产,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前四大重仓股均为港股,包括小米集团-W(加仓25.66%)、泡泡玛特、香港交易所,并新增新华保险、中国平安 [9] 创新药板块布局 - 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加仓科伦药业超40%,新进百利天恒、信立泰、百济神州等创新药个股,同时减持东阿阿胶、华润三九、迈瑞医疗、爱尔眼科 [10] - 创新药领域双抗、ADC等技术管线持续推进,国内企业与跨国药企达成多项授权合作,首付款及交易总金额创新高 [10] - 三季度看好全球合作深化与临床数据披露,ADC、双抗等领域国产创新药国际化能力提升 [10]
“国家队”扫货ETF逾2000亿元,知名基金经理调仓路径各异
第一财经· 2025-07-23 20:54
国家队增持ETF - 中央汇金、中国国新等国家队在4月A股波动时增持ETF等权益资产 上半年通过ETF渠道投入资金超2070亿元 [1] - 中央汇金资产上半年买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金额约436.57亿元 持有份额从去年底的266.21亿份增至378.58亿份 占比从29.78%提升至40.26% [2] - 中央汇金资产二季度重点加仓9只宽基ETF 包括华夏沪深300ETF(92.88亿份)、易方达沪深300ETF(84.29亿份)等 10只产品合计增持585亿份 估算资金2024.73亿元 [3] - 国新投资增持南方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ETF 1.22亿份 估算资金1.01亿元 [3] - 中央汇金资产一季度已增持3只沪深300ETF 合计46.92亿元 上半年国家队买入ETF总金额达2072.66亿元 [4]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从3月底3387.19亿元增至6月底3747.02亿元 单季度增长近360亿元 其他沪深300ETF产品增长213亿至378亿元不等 [4] 基金经理调仓动向 - 二季度57%主动权益基金提高股票仓位 38只产品仓位提升超30% 嘉实红利精选A仓位提高77个百分点 [6] - 张坤逆势加仓白酒股 易方达蓝筹精选增持五粮液、泸州老窖、贵州茅台、山西汾酒 [6] - 刘格菘重点配置港股 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前四大重仓股均为港股 包括加仓25.66%的小米集团-W及新进泡泡玛特、香港交易所 同时增配新华保险、中国平安等非银金融 [7] - 葛兰增持创新药 中欧医疗健康前十大重仓股中半数为创新药个股 加仓超40%科伦药业 新进百利天恒、信立泰、百济神州 减持东阿阿胶、华润三九、迈瑞医疗、爱尔眼科 [7] - 创新药领域双抗、ADC等技术管线推进 国内企业与海外药企达成授权合作 首付款及交易金额创新高 海外临床数据验证国产创新药国际化能力提升 [8]
二季度百亿基金名单来了!这些产品单季度规模增长超300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7-23 16:51
主动权益基金规模变化 - 截至二季度末百亿级主动权益基金数量由去年同期的27只缩减至24只,一季度末为26只,呈现持续减少趋势 [1][2] - 规模前三的主动权益基金:易方达蓝筹精选(349.43亿元,环比减少39.65亿元)、中欧医疗健康(308.01亿元,环比减少3.77亿元)、富国天惠精选成长(235.44亿元)[1][2][3] - 永赢先进制造智选逆势增长,二季度规模增加23.27亿元至138.45亿元,半年涨幅达46.28% [3] ETF与债券基金规模变动 - 二季度全市场基金总规模增长2.11万亿元至33.73万亿元,货币基金(+9043.67亿元)、债券基金(+8586.58亿元)、股票基金(+2487.33亿元)贡献主要增量 [6] - 沪深300ETF表现突出:华夏沪深300ETF(+378.38亿元)、华泰柏瑞沪深300ETF(+359.82亿元)、易方达沪深300ETF(+314.96亿元)[7] - 债券ETF爆发式增长:华夏上证基准做市公司债ETF规模从27.56亿元激增至216.13亿元(环比+684.16%),9只债券ETF单季增长超百亿元 [7] 规模缩水显著的基金产品 - 广发汇优66个月定开债券规模环比缩水65.41亿元(-45%),兴业天融债券缩水62.28亿元(-38.9%)[8] - 浦银安盛双月鑫60天滚动持有短债规模腰斩,从120.45亿元降至不足60亿元 [8] - 部分债券基金因机构客户撤资导致规模下滑超80%-90% [8] 基金经理与产品列表 - 头部基金经理:张坤(易方达蓝筹精选)、葛兰/赵磊(中欧医疗健康)、朱少醒(富国天惠精选成长)、谢治宇(兴全合润)[4][5] - 逆势增长的百亿基金包括广发多因子、银河创新成长、睿远成长价值、工银前沿医疗等 [3][5]
公募二季报盘点!ETF仍是增长引擎,基金“大象”何以登上“红色火箭”?
天天基金网· 2025-07-23 14:30
行业转型趋势 - 行业正从"以销售为核心"的卖方模式加速回归"以客户为中心"的买方模式 监管导向与投资者需求双重驱动 [1] - 新"国九条"明确提出推动公募基金加强财富管理能力建设 二季报成为观察转型的重要窗口 [1] 规模与集中度 - 二季度末公募管理总规模达34.05万亿元 较去年末增长4.91% 增速低于去年末的5.47% [2] - 前十名公募机构规模占比达40.71% 较去年末提升0.78个百分点 头部集中度持续提升 [2] - 86家机构上半年规模增长 华夏基金以3119.37亿元增量领跑 总规模首破2万亿元 [2] 盈利表现 - 全市场基金二季度盈利超3800亿元 环比增长超50% 华夏基金以300.92亿元居首 [4] - 上半年盈利前三为易方达基金(584.44亿元)、华夏基金(573.20亿元)、富国基金(359.32亿元) [4] 业绩表现 - 权益类基金近一年平均收益率中值达15.92% 华夏基金以17.12%位居大型公司榜首 [5] - 华夏北交所创新基金近三年回报175.64% 上半年净值增速72.16% 全市场前三 [11] ETF市场格局 - 二季度非货规模首破20万亿元 华夏基金(1206.75亿元)与易方达基金(1025.11亿元)增量超千亿 [6] - 华夏基金非货币ETF规模7513.11亿元 单季增长1048.10亿元 沪深300ETF等产品贡献显著 [6] - 全市场非货币ETF规模4.15万亿元 前10家机构占据80.05%份额 马太效应显著 [6] 华夏基金ETF生态 - 旗下非货币ETF总数达110只 12只规模超百亿 覆盖宽基/行业/商品/跨境等全品类 [9] - 推出"LetfGo"资产配置工具 将ETF转化为服务载体 降低投资门槛 [9] - 建立投资者回报研究中心 通过7万份问卷构建量化评价模型优化服务 [9] 权益投资布局 - 基金经理顾鑫峰管理北交所基金任职回报131.4% 超额收益133.66% 个人持有超1000万份 [13] - 固收+领域华夏磐泰A近三年业绩夺冠 QDII偏债型基金包揽前三名 [14] - 科技成长/红利策略/量化投资等细分赛道均有产品进入行业前20 [14] 投研体系支撑 - 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投研培养体系 团队能力圈互补风格多样 [16] - 投研一体化平台打破内部壁垒 科技赋能提升研究转化效率 [16] - 规模增速14.86%与权益业绩双优验证"产品-业绩-服务"战略闭环 [16]
公募二季报盘点!ETF仍是增长引擎,基金“大象”何以登上“红色火箭”?
券商中国· 2025-07-22 19:50
行业转型趋势 - 新"国九条"推动公募基金从"以销售为核心"的卖方模式加速回归"以客户为中心"的买方模式 [2] - 基金行业整体规模增速放缓 二季度末管理总规模达34 05万亿元 较去年末增长4 91% 低于去年末5 47%的增幅 [3] - 头部效应深化 前十公募持牌机构规模占比达40 71% 较去年末提升0 78个百分点 [3] 头部机构表现 - 华夏基金公募管理规模历史首次突破2万亿元 上半年增量达3119 37亿元 增速14 86%领跑头部梯队 [3] - 二季度全市场基金产品盈利超3800亿元 环比增长超五成 华夏基金以300 92亿元盈利居首 [6] - 上半年盈利榜前三为易方达基金(584 44亿元) 华夏基金(573 20亿元) 富国基金(359 32亿元) [6] ETF市场格局 - 二季度非货管理规模首次突破20万亿元 单季增长1 29万亿元 华夏基金(1206 75亿元)和易方达基金(1025 11亿元)增量超千亿元 [8] - 非货币ETF总规模达4 15万亿元 前10家机构占据80 05%市场份额 华夏基金以7513 11亿元规模领跑 [8] - 华夏基金非货币ETF规模二季度增长1048 10亿元 旗下12只ETF规模超百亿元 产品数量达110只 [8][12] 权益投资业绩 - 权益类基金近一年平均收益率中值达15 92% 华夏基金以17 12%位居大型基金公司首位 [7][14] - 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基金近三年回报175 64% 上半年净值增速72 16%跻身全市场前三 [15] - 基金经理顾鑫峰管理该基金总回报131 4% 超额收益133 66% 个人持有超1000万份 [16] 多元化产品布局 - 固收+领域华夏磐泰A获偏债混合型基金近三年冠军 华夏新锦绣A位列灵活配置型基金第二 [18] - QDII领域华夏纳斯达克100ETF居偏股型第二 三只产品包揽偏债型前三 [19] - FOF领域华夏保守养老A排名第六 细分赛道如金融科技ETF 红利策略ETF等均居行业前列 [20] 投研体系与战略 - 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投研培养体系 打造风格多样 能力圈互补的权益团队 [22] - 通过投研一体化平台提升研究转化效率 科技赋能分析效能 [23] - 形成"产品—业绩—服务"战略闭环 规模增长14 86%的同时权益收益率居大型公司榜首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