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有机酸
icon
搜索文档
宿迁联盛(603065) - 宿迁联盛2025年半年度主要经营数据的公告
2025-08-27 17:58
产品售价 - 受阻胺光稳定剂2025年1 - 6月平均售价4.38万元/吨,同比降6.21%,环比降8.37%[2] - 复配制剂2025年1 - 6月平均售价3.27万元/吨,同比降10.90%,环比降7.37%[2] - 阻聚剂2025年1 - 6月平均售价3.37万元/吨,同比降2.60%,环比降13.59%[4] - 中间体2025年1 - 6月平均售价2.60万元/吨,同比升1.17%,环比升0.39%[4] 产销营收 - 受阻胺光稳定剂生产量10,995.43吨,销售量8,230.32吨,营业收入36,078.92万元[3] - 复配制剂生产量3,868.15吨,销售量3,714.67吨,营业收入12,153.92万元[3] - 阻聚剂生产量983.02吨,销售量957.24吨,营业收入3,225.32万元[3] - 中间体生产量20,460.16吨,销售量832.11吨,营业收入2,165.14万元[3] 采购均价 - 脂肪族胺类化合物2025年1 - 6月采购均价2.82万元/吨,同比降8.44%,环比降3.75%[4] - 脂肪酮或醇2025年1 - 6月采购均价0.52万元/吨,同比降22.39%,环比降7.14%[4]
中国合成生物学行业动态规划及竞争趋势分析报告2025~2031年
搜狐财经· 2025-07-30 03:56
合成生物学行业综述 - 合成生物学通过基因编辑、细胞设计等技术改造生物系统,涵盖医疗、化工、农业等多领域应用 [1][3] - 产业链分为工具型(基因测序/合成)、平台型(菌种设计)、产品型(终端产品)企业,中国企业在工具型环节具备成本优势 [1][6][7] - 全球市场规模2024年达XX亿美元,中国占比XX%,预计2031年复合增长率XX% [15][31] 全球市场发展现状 - 美国主导技术研发(专利占比XX%),欧洲在生物基材料领域领先,中美欧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4][15][20] - 2024年全球投融资规模XX亿美元,医疗健康(XX%)和可再生材料(XX%)为热门领域 [25][26] - 头部企业通过并购整合技术,如Amyris收购代谢工程公司提升菌种开发能力 [28][29] 中国市场核心动态 - 国家科研投入超XX亿元,"十四五"专项聚焦医药化学品和CO2转化技术 [37][38][131] - 2024年市场规模XX亿美元,华恒生物等企业毛利率达XX%,成本优势显著 [41][43][44] - 技术瓶颈在于高通量筛选效率和标准化基因元件库的缺失 [45][64][65] 细分产品市场 - 大宗发酵产品占主导(XX%),有机酸/氨基酸通过菌种改造降本XX% [102][104] - 可再生材料增速最快(CAGR XX%),丁二酸/1,4-丁二醇已实现万吨级量产 [104][106] - 医疗应用聚焦抗癌药物和基因治疗,合成生物学技术使研发周期缩短XX% [109][110] 重点企业布局 - **华恒生物**:L-丙氨酸全球市占率XX%,成本较化学法低XX% [44][100] - **凯赛生物**:长链二元酸产能XX万吨,生物基尼龙替代石油基产品 [10] - **蓝晶微生物**:PHA材料生产成本降至XX元/吨,2024年获XX亿元B轮融资 [12][71] 未来发展趋势 - 政策驱动"生物制造"替代传统化工,预计2030年替代率达XX% [131][139] - 一碳原料(甲醇/CO2)利用技术突破,可降低原料成本XX% [8][114] - 医疗健康(XX%)、美妆(XX%)、食品(人造肉CAGR XX%)将成为三大增长极 [117][119]
第一波嘉宾剧透!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8月20-22日 宁波)
DT新材料· 2025-07-24 00:01
大会概况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浙江宁波举办[1] - 大会聚焦"1+3"方向:AI+生物制造、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1] - 大会将探讨"十五五"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趋势、AI赋能产业创新、革新技术和产品等议题[1] 组织机构 - 主办单位: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DT新材料)[2] - 协办单位: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宁波酶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 - 支持单位包括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物基材料专业委员会等多家机构[2] - 大会顾问专家为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院长张先恩[2][5][6][7][8] 参会专家及研究领域 - 薛闯(大连理工大学):能源和化学品生物制造,包括乙醇、丁醇、纤维素酶等[10] - 袁其朋(北京化工大学):高纯天然产物规模制备,构建20余种芳香族化合物细胞工厂[12] - 王丹(重庆大学):聚酰胺关键单体生物合成,与万华化学等企业合作[14][15] - 杨世辉(湖北大学):非粮大宗醇和有机酸生物制造[16][17] - 姚远(浙江大学):基因编辑技术、蛋白设计与智造技术[19] - 于洪巍(浙江大学):生物油脂、维生素A、25-羟基维生素D3和虾青素生物合成[21][22] - 王泽建(华东理工大学):抗生素、维生素、氨基酸等生物发酵产业技术[23] - 刘夫锋(天津科技大学):工业酶挖掘改造,蔗糖异构酶固定化技术[27][28] - 李爽(华南理工大学):天然活性化合物和香氛物质全生物路径合成[29][30] - 朱蕾蕾(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工业酶蛋白分子改造和低碳生物制造[31][32] - 罗自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芳香族化合物绿色生物制造[33][34] - 徐国强(江南大学):氨基酸衍生物(γ-聚谷氨酸等)合成生物学研究[35][36] - 姚长洪(四川大学):微藻光合固碳与糖类代谢调控[37] - 潘学玮(江南大学):高值氨基酸衍生物高效合成细胞工厂[39] 大会议程 - 8月20日:会议签到、生物制造产业高层座谈会、生物制造青年论坛[41] - 8月21日:开幕式及全体大会、绿色化工与新材料专题论坛、AI赋能生物制造蓝皮书研讨会[41] - 8月22日:AI+生物制造专题论坛、未来食品&农业专题论坛[41] - 同期活动包括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合成生物创新展览[41] 其他信息 - 大会报名可通过扫码方式参与[44] - 参考信息包括中国生物制造产业地图(2025版)[45]
第一波嘉宾剧透!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8月20-22日,宁波)
大会概况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浙江宁波举办,聚焦"AI+生物制造、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五大方向[1] - 大会旨在探讨"十五五"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趋势、AI赋能产业创新、革新技术与产品生命力,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人才挖掘[1] 组织机构 - 主办单位为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DT新材料),协办单位包括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宁波酶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2] - 支持单位涵盖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物基材料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合成生物产业技术联盟等6家机构[2] - 大会顾问专家包括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院长张先恩等权威人士[2][4] 产业化专家阵容 生物基化学品与材料 - 薛闯(大连理工大学):开发自组装蛋白质笼人工细胞器,提升番茄红素产量,优化纤维素酶菌株[6] - 袁其朋(北京化工大学):构建高版本芳香族化合物合成底盘,生产对乙酰氨基酚等20余种化合物[7][8] - 王丹(重庆大学):开发生物基聚酰胺单体(戊二胺等),与万华化学等企业合作[10][11] - 杨世辉(湖北大学):布局非粮大宗醇酸生物制造,推动厌氢发酵技术[12] - 王泽建(华东理工大学):攻克抗生素、维生素等发酵产业工程化技术,服务20多家生产企业[18] 酶工程与生物催化 - 刘夫锋(天津科技大学):开发蔗糖异构酶固定化技术用于异麦芽酮糖绿色制造[22][23] - 朱蕾蕾(中科院天津工生所):创制碳碳缩合酶等工业酶,推动一碳化合物绿色制造[26][27] - 廖苍松(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专注生物催化与酶级联反应不对称合成[20] 高值化合物合成 - 于洪巍(浙江大学):以生物油脂、维生素A等为核心产品线[16][17] - 李爽(华南理工大学):实现天然活性化合物全生物路径合成,应用于日化领域[24][25] - 罗自卫(西北农林科大):设计芳香族/杂环化合物细胞工厂[29] - 徐国强(江南大学):研究γ-聚谷氨酸等氨基酸衍生物合成[30][31] 大会议程 8月20日 - 生物制造产业高层座谈会(邀请制,20+行业领袖)[36] - 生物制造青年论坛(20+场创新成果报告)[36] 8月21日 - 开幕式及宏观论坛[36] - 绿色化工与新材料专题论坛(化学品/新型碳源制造)[36][37] - AI赋能生物制造蓝皮书闭门研讨会[37] 8月22日 - AI+生物制造专题论坛[37] - 未来食品&农业专题论坛[37] - 同期举办科技成果展示与合成生物创新展览[37]
第一波嘉宾剧透!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8月20-22日 宁波)
DT新材料· 2025-07-23 00:03
大会概况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浙江宁波举办,聚焦"1+3"方向:AI+生物制造、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 [1] - 大会将探讨"十五五"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趋势、AI赋能产业创新、革新技术与产品生命力等议题,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人才挖掘 [1] 组织机构 - 主办单位为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DT新材料),协办单位包括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宁波酶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 [2] - 支持单位涵盖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物基材料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合成生物产业技术联盟等多家行业机构 [2] - 大会顾问专家包括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院长张先恩等知名学者 [2][5][6][7] 产业化专家阵容 能源与化学品领域 - 大连理工大学薛闯教授在乙醇、丁醇、纤维素酶等生物基产品合成方面取得突出成果,开发了高效纤维素产酶菌株 [10] - 北京化工大学袁其朋教授构建了高版本芳香族化合物合成底盘,突破了天然理论收率,设计了对乙酰氨基酚等20余种化合物细胞工厂 [12] 材料与单体领域 - 重庆大学王丹教授专注于聚酰胺关键单体生物合成开发,与万华化学、金发科技等企业合作 [14] - 湖北大学杨世辉教授布局非粮大宗醇和有机酸生物燃料与材料生产,致力于成为非粮合成生物制造引领者 [16] 酶技术与蛋白设计 - 浙江大学姚远研究员聚焦数据驱动的基因编辑和蛋白设计技术,与多家制药企业合作 [19] - 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朱蕾蕾研究员开发了多种高性能工业酶,推动一碳化合物绿色生物制造 [31] 大会日程 - 8月20日:生物制造产业高层座谈会、青年论坛(20+场报告) [41] - 8月21日:开幕式及宏观论坛、绿色化工与新材料专题论坛、AI赋能蓝皮书闭门研讨会 [41] - 8月22日:AI+生物制造专题论坛、未来食品&农业专题论坛,同期举办科技成果展示与合成生物创新展览 [41]
专家报告:我国生物基材料发展现状及高质量发展路径(附37页PPT)
材料汇· 2025-05-21 23:41
生物基材料全球发展趋势 - 全球生物基塑料产能将从2022年220万吨增至2027年630万吨,年均增速23% [8][9] - 2022年产能结构中生物可降解占比51.5%,非生物可降解48.5% [8] - 中国现有生物基材料产能约1100万吨(不含生物燃料),产量700万吨,产值超1500亿元 [9] - 国际化工巨头如巴斯夫、杜邦、科思创加速布局生物基材料领域 [9] 政策支持与产业布局 - 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均出台推动生物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 [10] - 经合组织预测未来10年20%以上石化产品可被生物基替代 [13] - 欧盟预测2030年6-12%化工原料和30-60%精细化学品将采用生物基制备 [13] 生物基化学品发展现状 有机酸领域 - 中国柠檬酸产能240万吨/年占全球70%,出口量超80% [17] - 乳酸产能85万吨/年占全球60% [17] - 衣康酸产能10万吨/年全球领先 [17] - 维生素C产能占全球95%以上 [17] 氨基酸领域 - 中国为全球最大氨基酸生产国,2023年出口占比:谷氨酸32%、赖氨酸35%、苏氨酸68% [25] - 华恒生物L-丙氨酸产品全球市占率超70% [25] 基础化学品 - 生物乙醇全球以第1代(玉米/小麦)和第1.5代(甘蔗)为主,中国玉米发酵占比64% [26] - 1,3-丙二醇80%用于生产PTT聚酯,美国杜邦垄断技术 [31] - 1,4-丁二醇主要用于PTMEG、PBT等产品,生物法占比仍低 [32] 生物基树脂发展 聚乳酸(PLA) - 全球产能85万吨/年,中国占65%(55万吨) [49] - 主要采用两步法聚合工艺,技术难点在丙交酯合成与纯化 [48] - 行业开工率仅25%,医用高端领域依赖进口 [49] 生物基尼龙 - 全球需求增速预计达30% [53] - 生物基PA11/PA1010比石油基PA6/PA66熔点低30-60℃,吸水率仅0.1-0.4% [54] - PA4为目前唯一可生物降解的尼龙品种 [54]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 - 全球产能约3.8万吨,中国占1.5万吨 [56] - 市场价格5万元/吨,是聚烯烃的5-10倍 [56] - 加工窗口窄(5-10℃),处于产业化初期 [56] 非粮原料开发利用 秸秆资源 - 2022年中国秸秆理论资源量9.77亿吨,可收集7.37亿吨 [79] - 原料化利用价格400-600元/吨,但占比不足1% [77] - 纤维素含量30-40%,半纤维素15-30%,木质素15-20% [80] 木薯产业 - 全球产量3.3亿吨,非洲占64.7% [85] - 中国进口依赖度86%,2023年进口890万吨 [85] - 广西占国内70%种植量,淀粉含量最高达80% [88] 甘蔗资源 - 全球产量19亿吨,巴西、印度、中国、泰国为主 [91] - 中国产量1.1亿吨,广西、云南、广东占95% [91] - 国内生产成本380元/吨,显著高于巴西(145元/吨) [92] 技术发展路径 酶制剂开发 - 诺维信和杜邦占据全球70%酶制剂市场 [92] - 秸秆糖化过程中酶成本占比达30-50% [93] - 需开发非粮原料专用酶如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 [94] 工程菌种 - 中国菌种知识产权占比低于5% [97] - 需开发五碳糖/六碳糖共利用菌株 [97] - 重点突破乙二醇、己二酸等产品的工程菌 [97] 分离纯化技术 - 分离成本占生产过程30% [96] - 膜分离法需解决膜污染问题 [100] - 原位分离技术可提高发酵产量 [104]
恒兴新材:恒兴新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招股意向书附录
2023-09-05 19:28
公司概况 - 公司2006年12月14日成立,2020年3月27日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地址为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永宁支路[15] - 公司联系电话和传真为0510 - 87865006,邮箱为JSHX001@zhgchem.com,网址为www.zhgchem.com[15] - 公司主要从事精细化工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有有机酮、有机酯、有机酸三大系列产品[117] 财务数据 - 2020 - 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12221.76万元、8771.45万元、9282.64万元,累计3.03亿元[53] - 2020 - 2022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8683.56万元、2544.52万元和8750.33万元,累计3.00亿元[53] - 2020 - 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7715.42万元、51808.99万元和42816.51万元[53] - 2020 - 2022年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8.38%、33.50%和27.68%,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50.45%、34.67%和28.32%[76] - 2022年末短期借款较2021年末减少约3.78%,应付票据减少约50.68%,应付账款减少约42.13%[135] - 2022年末合同负债较2021年末增长约94.57%,应交税费增长约26.45%[135] - 2022年末流动负债合计较2021年末减少约22.95%,非流动负债合计增长约6.82%[135] - 2022年末负债合计较2021年末减少约20.30%,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增长约13.78%[135] - 2022年末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较2021年末增长约3.07%[135] - 2022年度营业总收入较2021年度增长约30.7%,营业总成本增长约36.6%[138] - 2022年度研发费用较2021年度增长约36.1%,利息费用增长约259.0%[138] - 2022年度其他收益较2021年度增长约271.3%,投资收益为 -3,034,287.46元[138] - 2022年度净利润较2021年度增长约3.9%,基本每股收益0.78元/股,稀释每股收益0.78元/股[138] - 2022年度销售费用较2021年度增长约18.7%[138] - 2022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6,835,616.62元,投资活动净额为 - 153,861,983.72元,筹资活动净额为 - 7,213,067.64元[140] - 2022年营业收入较2021年下降20%,营业成本下降19.75%,净利润下降24.58%[151] - 2022年销售费用较2021年增长14.16%,研发费用下降26%[151] - 2022年营业利润较2021年下降20.78%,利润总额下降24.6%[151] 产品产能 - 山东衡兴一期工程产能18.60万吨,二期工程产能8.45万吨[67] - 10万吨/年有机酸及衍生产品项目实际产能9万吨[72] 募集资金 - 本次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计划投资“山东衡兴二期工程(8.45万吨)”和“10万吨/年有机酸及衍生产品项目”(实际产能9万吨)及补充流动资金[100] - 募集资金建设类项目拟投资额80,546万元,预计建成后一个完整年度新增折旧和摊销费用约5,000.00万元[73] 市场与竞争 - 精细化工行业市场竞争加剧,潜在竞争者进入等或加剧本行业竞争[88] - 公司是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部分核心产品打破国际企业产品垄断,是国内主要供应商[92] 其他 - 公司拥有58项获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4项[93] - 公司与巴斯夫、陶氏化学等多家境内外上市公司及知名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98] - 公司外销收入占比由2020年的10.32%上升至2022年的18.10%,规模年复合增长率66.57%[89] - 公司不存在直接或间接有偿聘请第三方行为[63] - 公司本级报告期内减按15.00%的税率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69] - 报告期各期公司需补缴社保、公积金金额分别为11.74万元、32.49万元及29.38万元,占各期净利润比重分别为0.09%、0.36%及0.31%[83] - 异丁醛2021年采购单价较2020年上涨104.50%,2022年较2021年下降21.92%[87] - 醋酸2021年采购单价较2020年上涨147.61%,2022年较2021年下降41.74%[87] - 公司原材料成本占比在70%以上[82] - 本次发行4,000万股后,共同实际控制人可控制和影响的公司表决权比例将从80.83%下降至60.63%[75] - 2020 - 2022年公司汇兑净损失(收益)分别为266.20万元、 - 122.17万元和 - 553.68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比重分别为1.80%、 - 1.16%和 - 4.9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