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信托

搜索文档
信托半年报业绩冰火两重天:英大、江苏信托净利润超13亿元,华澳信托营收为负
华夏时报· 2025-07-18 18:20
行业业绩分化 - 2025年上半年中信信托(合并)营业收入位列第一达29.16亿元,英大信托和华鑫信托分别以19.41亿元和16.34亿元分列第二、三位 [1][2] - 行业营收分布:9家公司超10亿元,15家在5-10亿元之间,23家在1-5亿元之间 [2] - 华澳信托营业收入为负(-0.26亿元),百瑞信托和五矿信托净利润分别亏损0.25亿元和2亿元 [1][4] 头部公司表现 - 英大信托上半年营业总收入19.41亿元,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4.44亿元(行业第一),净利润13.62亿元 [2] - 江苏信托营收同比增长7.8%至16.06亿元,但净利润同比下降10.4%至13.98亿元 [3] - 华能信托以14.49亿元投资收益位列行业第一,其房地产类资产占比仅1.19% [1][4] 收入结构分析 -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前三:英大信托14.44亿元、中信信托10.13亿元、华鑫信托9.64亿元 [3] - 仅2家公司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超10亿元,9家在5-10亿元之间,31家在1-5亿元之间 [3] - 投资收益超10亿元的公司包括华能信托、中信信托及江苏信托 [3] 转型成效 - 标品信托资产规模持续增长,华润信托、华能贵诚信托等布局较早的公司相关业务收入占比显著提升 [6] - 中信信托中标规模超1500亿元的破产重整服务信托项目 [6] - 家族信托业务规模稳步增长,为高净值客户提供多元化财富管理方案 [7] 行业趋势 - 未来格局将呈现"强者恒强、特色者生存",重点赛道包括资产服务信托、标品投资和风险化解 [8] - 需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加强投研体系建设和数字化转型 [8] - 监管政策推动"三分类"业务转型,配套制度将陆续出台以规范发展 [8] - 科技创新成为关键,需通过信托科技提升竞争力 [9]
信托半年报“冷热”:头部机构净利润超13亿 百瑞信托等4家机构亏损
经济观察报· 2025-07-17 23:04
行业整体表现 - 信托行业收入分化明显,部分公司业绩亮眼,个别机构出现业绩"跳水" [1][3] - 截至7月15日,67家信托机构中已有52家披露2025年上半年未经审计财务数据 [2] - 分化成为信托行业上半年业绩的主基调 [4] 营业收入情况 - 中信信托(合并)以29.16亿元营业收入位列行业第一,英大信托(19.41亿元)和华鑫信托(16.34亿元)分列第二、三位 [3] - 9家信托公司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15家在5-10亿元之间,23家在1-5亿元之间 [3] - 6家信托机构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其中华澳信托为-2550.41万元 [5] 净利润表现 - 中信信托(合并)、江苏信托、英大信托净利润位列前三,分别为15.67亿元、13.98亿元、13.61亿元 [6] - 10家信托机构净利润超过5亿元 [7] - 11家信托机构利润总额不足1亿元,百瑞信托、兴业信托、五矿信托和华澳信托4家公司出现亏损 [8] 央国企背景机构表现 - 中信信托、英大信托和华鑫信托营收及信托业务收入处于行业前三,均具有央企股东背景 [10] - 江苏信托、华润信托、上海信托和华能信托营业收入分别为16.06亿元、13.00亿元、11.15亿元、10.84亿元 [11] - 中信信托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4.31%,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长14.30% [11] - 英大信托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9.18%,净利润同比增长24.42% [13] 业绩下滑机构情况 - 百瑞信托2025年上半年利润总额-0.33亿元,净利润-0.25亿元,为近年首次亏损 [18] - 兴业信托上半年亏损1.46亿元 [19] - 华澳信托上半年亏损6.23亿元,较2024年同期亏损9356.14万元进一步加大 [20] 行业转型动态 - 头部信托探索服务信托,如中信信托中标金科股份与重庆金科破产重整服务信托,受托规模预计超过1500亿元 [24] - 中信信托创新推出"银行+保险+信托+产业"四位一体信托养老服务业务 [25] - 华宝信托布局特殊资产业务,为困境企业制定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25] - 信托公司需根据股东背景及资源禀赋差异化转型发展,主动管理能力强的公司可加大净值化资产管理业务,服务能力强的公司可开展资产服务信托 [25] - 建议加快出台资产服务信托各类型业务细则,信托公司应从战略重构入手调整内部制度、部门架构等 [26]
服务信托“飞入寻常百姓家”要过四道关
证券时报· 2025-06-30 02:07
服务信托行业发展现状 - 20多家信托公司已落地超百单特殊需要信托产品,成为信托公司探路资产服务信托的缩影[1] - 资产服务信托在信托业务"三分类"中排在首位,是监管部门倡导的重要业务类型,包括财富管理服务信托、行政管理服务信托、资产证券化服务信托和风险处置服务信托等[1] - 2024年新成立信托产品6.74万只,其中资产服务信托产品4.73万只,占比超七成,推动信托资产实现高增长和业务结构优化[1] 特殊需要信托发展情况 - 特殊需要信托属于财富管理服务信托项下,虽然仍属小众品种但具有代表性[1] - 信托公司在开展特殊需要信托过程中遇到诸多现实细节难题,但仍高度重视并投入较大精力[1] - 特殊需要信托被寄予厚望,未来有望重塑中国信托业态并发挥更大社会价值[1] 服务信托市场潜力 - 信托架构具有"资产隔离"特征,成熟市场经验显示服务信托在社会治理、家庭事务、公益慈善等领域有广阔应用空间[2] - 以往服务于高净值人群的信托有望在中国普及并走入寻常百姓家,服务于大众个性化资产安排需求,是一片蓝海[2] 服务信托发展面临的挑战 - 信托制度与业务规则待健全,现有管理办法与服务信托适配性不高,需要监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出台适配制度[2] - 信托公司需补足专业服务能力,整合服务资源并平衡商业可持续性[2] - 公众对信托认知薄弱、信任度低,信托制度普及度待提升[2] - 信托的信义义务需要强化并在制度法律层面予以硬约束[2] 服务信托未来展望 - 服务信托已迈出转型第一步,未来随着规则完善、能力提升、认知普及与信义强化,有望充分释放独特价值[3] - 服务信托有望飞入寻常百姓家,服务于千家万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