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铜箔

搜索文档
海亮股份(002203) - 002203海亮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07
2025-07-07 18:08
全球布局 - 公司在全球设有23个生产基地,国内位于浙江、上海等省市,海外分布于美国、德国等国,与超130个国家或地区近万家客户建立长期稳定业务关系 [1] - 美国基地处于产能爬坡阶段,市场在手订单状况良好,有望提升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 [2] 铜箔产品 - 过去两年铜箔业务利润短暂承压,2024年减亏,生产效率提升、前沿性产品布局,行业盈利能力改善 [2] - 印尼海亮将成为铜箔业务国际化竞争力 [2] - 电解铜箔分锂电铜箔和标准铜箔,公司以常规锂电铜箔为基础,开展多方向技术研究储备 [2] - 子公司甘肃海亮布局固态电池用铜箔,2025年有望量产 [2] - 新能源领域成核心增长引擎,5G通信PCB铜箔需求增长,公司在高端标箔取得突破性进展 [2] 新产品开发 - 铜在新质生产力中是基础性金属,公司2025年新设立研究总院和研发决策委员会统筹研发活动 [2] 关税政策影响 - 2025年4月相关国家关税政策调整,公司海外业务受直接冲击有限,得益于全球产能布局先发优势 [3] 铝代铜应对 - 公司较早布局铝材生产基地,铝管、铝型材产品用于空调领域和新能源汽车 [3] - 未来从产品、工艺、设备三个维度发力,加强铝加工领域研发投入 [3]
嘉元科技: 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主体信用评级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6-28 00:31
公司概况 - 嘉元科技是国内电解铜箔行业第一梯队企业,2024年末产能超过11万吨/年,2024年产销量分别为6.70万吨和6.77万吨 [2] - 公司掌握3.5μm极薄电解铜箔生产工艺核心技术,5μm和4.5μm产品已实现批量生产销售 [2] - 2022-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保持在4%以上,累计获得专利422项 [2][23] - 2024年资产规模130.45亿元,营业收入65.22亿元,但受行业影响出现亏损2.84亿元 [2][6] 行业状况 - 电解铜箔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凸显,2024年加工费大幅下滑导致多家上市公司亏损 [3][13] - 锂电铜箔需求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发展,但企业密集扩产导致供需失衡 [13] - 行业技术壁垒较高,添加剂技术和设备精度是关键,极薄铜箔生产技术难度大 [13][23] - 第一梯队企业包括嘉元科技、德福科技、诺德股份等,竞争激烈 [3][13] 业务运营 - 公司采用"铜价+加工费"定价模式和"以销定产"生产模式 [16][17] - 锂电铜箔收入占比81.17%,但2024年毛利率降至2.16%;标准铜箔毛利率为负 [14][17] - ≤6μm极薄铜箔产量占比81.94%,技术优势明显 [15][16] - 前五大客户集中度超过80%,宁德时代占比65.81% [21] 财务表现 - 2024年资产负债率45.98%,全部债务47.86亿元,短期债务占比35.47% [2][26] - 货币资金19.81亿元,现金短债比1.17倍,短期偿债能力较强 [26][31] - 2022-2024年EBITDA持续下降,全部债务/EBITDA达25.07倍 [31] - 银行授信总额111.51亿元,未使用额度75.97亿元,融资渠道畅通 [32] 产能与投资 - 截至2024年末建成产能11.58万吨/年,在建项目完成后总产能将达20万吨/年以上 [20][25] - 江西嘉元和嘉元时代生产基地在建,预计总投资85.73亿元,已投资25.61亿元 [25] - 因市场环境变化放缓产能扩张,原2026年完成目标延期至2029年 [20][25] 同业比较 - 2024年铜箔产销量仅次于德福科技(9.29万吨),高于诺德股份(5.17万吨)等 [5][6] - 综合毛利率2.01%,低于诺德股份(6.31%)但高于铜冠铜箔(-0.57%) [6] - 资产负债率45.98%,低于德福科技(69.25%)和诺德股份(55.31%) [6] - 短期债务占比35.47%,显著低于同业平均水平 [6][26]
金川集团发挥链主作用—— 链动上下游协同共赢
经济日报· 2025-06-10 05:41
产业链协同与成本优势 - 甘肃金宏翔新能源有限公司电池生产成本比沿海地区低12%左右,主要得益于本地供应商门对门供货,原材料如铜箔、镍带、正极材料大部分来自金川集团 [1] - 金川集团作为甘肃省4个产业链链主企业,带动链上100多家企业发展壮大,通过协同联动提升产业链地位和市场竞争力 [1] 技术创新与国产替代 - 金川集团永昌铜业40万吨/年智能铜电解项目实现不锈钢阴极板国产化,技术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打破进口依赖 [2] - 通过联合酒钢集团、兰石集团、兰州理工大学等产业链相关方协同攻关,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永久性不锈钢阴极板 [2] - 2023年建成甘肃省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推动4N5无氧铜、6N5高纯镍等产品打破国外垄断,满足重离子加速器、芯片制备需求 [3] 高端材料与产能扩张 - 金川集团与兰石集团合作的1万吨镍基合金项目采用"轻资产+高品质+低成本"模式,达产后将年产高温耐蚀合金、纯镍等产品1万吨 [3] - 镍合金公司"手撕镍"厚度达0.05毫米(行业主流0.077毫米)、宽度350毫米(行业50-100毫米),每吨价格比普通电解镍高10万元 [6] - 铜箔项目一期年产1万吨生产线满负荷生产,月产能900吨,产品应用于锂电池、5G基站等领域 [7] 资源循环与产业集群 - 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集群2023年一季度产值28亿元,同比增长27.3% [4] - 甘肃佰利联化学项目年消纳金川集团副产硫酸150万吨、废电石渣100万吨,2023年第一阶段达产,2024年前4月精制合成金红石产量72864吨(同比+11.52%) [4] - 金川集团40%铜、60%钴、33%铂族金属转化为深加工产品,精深加工产值占比超50% [7] 产业链延伸与布局 - 构建"金川熔炼—兰石锻造—酒钢轧制"协同生产模式,推动大卷重纯镍带研发,打破进口依赖 [6] - 铜产品已形成7大类近20种,覆盖采矿选矿到高端深加工完整产业链 [7] - 未来重点完善镍铜钴产业链闭环,深耕新能源电池领域,强化纵向延伸与横向协同 [7]
嘉元科技:24年公司业绩承压,25Q1环比修复-20250430
华泰证券· 2025-04-30 10:0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21.04元 [4][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业绩承压,2025Q1环比修复,一季度业绩较2024年明显修复 [1] - 2024年公司盈利能力下滑,2025Q1明显修复,归母净利同比扭亏为盈,费用率稳中有降 [2] - 公司巩固主业,积极寻求多元化发展,聚焦主业加大研发,开展多元经营拓展新增长点 [3] - 下调公司整体毛利率,上调费用率预期,预计2025 - 2027年EPS分别为0.27、0.61、0.96元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年营收65.22亿元(yoy+31.27%),归母净利 - 2.39亿元(yoy - 1354.99%),扣非净利 - 2.84亿元(yoy - 921.46%);2025Q1营收19.81亿元(yoy+113.00%、qoq - 9.25%),归母净利2445.64万元(yoy+151.17%、qoq+125.79%) [1] - 2024年综合毛利率2.01%,同比降3.82pct;2025Q1销售毛利率/净利率4.65%/1.15%(yoy+4.56/+6.33pct) [2] - 2024年全年期间费用率4.7%,同比降0.04pct;2025Q1期间费用率为4.22%(yoy - 1.67pct,qoq+0.24pct) [2]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9.73亿、130.98亿、151.62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15亿、2.59亿、4.07亿元 [6] 业务发展 - 聚焦主业加大先进铜箔研发,截至报告期末铜箔年产能达11万吨以上 [3] - 推动嘉元隆源向生产型转型,发力高性能铜线业务,2024年营收突破8.78亿元,并储备高纯铜等新技术 [3] - 加速光伏储能布局,梅州区域发电1527万kwh,中标69兆瓦光伏项目,拓展风电、储能等新能源领域 [3] - 通过提升拉丝产能和自主掌握阳极板涂覆技术实现降本增效,深化产业链协同,延展铜箔领域布局 [3] 盈利预测与估值调整 - 下调公司整体毛利率,上调费用率预期,预计2025 - 2027年EPS分别为0.27、0.61、0.96元(前值0.62/0.87/-元, - 56.5%/-29.9%/-) [4] - 预计2025年BPS为16.46元,可比公司2025年Wind一致预期PB均值为1.28倍,给予公司2025年1.28倍PB,目标价21.04元(前值15.62元,对应2025年估值0.9XP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