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泰康港股通中证香港银行投资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C类
icon
搜索文档
3200万元只是序章!127家公募年内“自掏腰包”抢筹
华夏时报· 2025-08-27 17:25
公募基金自购规模与参与机构 - 华泰资管宣布运用不超过3200万元自有资金投资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持有期限不少于1年 [2][3] - 8月内南方基金自购不少于2.3亿元、工银瑞信基金及高管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泰康基金运用155万元自购旗下权益产品 [3][4] - 全月自购金额累计超过2.7亿元,且全部投向权益类产品 [2][4] - 截至8月26日,全年已有127家公募机构动用自有资金投资旗下产品 [2][4] 自购行为的动因与市场信号 - 自购行为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及高质量发展信心 [2][3][4] - 核心动因是看好A股慢牛行情延续性及旗下产品未来回报,通过自有资金投入与投资者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6] - 自购传递三大积极信号:市场环境逐步好转、机构对投研能力自信、政策引导有效落实 [4][5] - 政策层面将"自购权益类基金规模"等指标纳入基金公司评价体系,加分幅度提升50% [5] 市场趋势与机构观点 - 自购被视为牛市"高频同步指标",资金活化程度提升,居民存款通过理财或保险间接进入股市 [6] - A股市场处于系统性机会早期阶段,牛市预期淡化时市场重回上行趋势,波动成为机会 [7] - 股市赚钱效应形成正反馈机制,市场已进入局部牛市狂热状态,但持续性取决于中国经济重回增长轨道及开放政策有效性 [7][8] - 中国庞大经济体量和增长速度能支撑规模可观、趋势较稳的牛市,上市公司盈利水平预期重回增长态势 [8] 投资策略与机会方向 - 建议关注仓位配置而非追求完美个股,市场水温已从0度升至40-50度 [8] - 三条投资主线:内需驱动满足真实消费需求的公司、依托科技红利实现国产替代或出海的科技公司、制造业中海外竞争优势已验证的公司 [8]
这家券商资管拟3200万元自购!8月公募自购超2.7亿元
券商中国· 2025-08-25 21:53
华泰证券资管自购行动 - 华泰证券资管宣布运用不超过3200万元自有资金投资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持有期不少于1年,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及公司主动投资管理能力的信心 [1][3] - 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规模达1386.69亿元,同比增长44.54%,覆盖固定收益、多资产和FOF投资、权益投资、REITs等领域 [3] - 公司持续追求绝对收益投资理念,聚焦先进制造、大消费、大健康等优质赛道,致力于实现上行收益可期、下行风险可控的可持续投资愿景 [3] 公募基金行业自购趋势 - 8月多家公募基金宣布自购,总金额不低于2.7亿元,包括南方基金、工银瑞信基金、泰康基金等机构 [2][4] - 南方基金运用不少于2.3亿元固有资金投资旗下权益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及其高级管理人员、拟任基金经理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混合型基金,泰康基金运用155万元申购指数型基金 [4] - 自购产品种类涉及ETF、混合型基金及指数型基金,均指向权益资产,显示对资本市场后续行情的持续看好 [4] 资本市场资金流动与配置趋势 - 2025年第二季度公募基金总规模突破33万亿元,股票ETF规模同比大幅增长75%,主动权益类基金发行有所回暖但资金流出,资金持续流入货币基金、纯债基金、固收+产品及股票ETF [5] - 居民存款搬家或成为后市重要增量资金来源,7月非银存款同比多增1.39万亿元,居民存款同比多减0.78万亿元,显示资金活化程度增强 [6] - 无风险利率处于历史低位,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创新低,房地产价格持续筑底,居民家庭资产配置从楼市转向金融资产,资金通过ETF、直接持股、公募基金等渠道持续入市 [6]
公募机构密集自购权益产品释放多重信号
证券日报· 2025-08-13 00:12
公司自购行为 - 南方基金运用固有资金投资旗下三只权益基金 金额不少于2.3亿元 承诺持有至少1年 [1] - 工银瑞信基金及高管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旗下混合型基金 承诺持有1年 [2] - 泰康基金运用固有资金155万元申购旗下港股通指数型基金 [2] - 方正富邦基金年内两度自购权益类基金 金额合计不少于3000万元 承诺持有不低于1年 [3] 政策导向与行业趋势 - 证监会《行动方案》提升中长期业绩、自购规模等指标加分幅度50% 激励公募加大权益投资 [1] - 公募机构自购行为被视为对《行动方案》的积极响应 推动行业从规模导向转向业绩导向 [3] - 自购释放价值发现、信心提振和利益绑定三重积极信号 增强市场流动性和投资者信心 [3] 市场环境与投资逻辑 - 中国上半年GDP实现5.3%稳健增长 经济活力与韧性支撑资本市场长期向好 [4] - 中国股市处于全球估值洼地 为长期投资者提供布局良机 [4] - 宏观政策延续宽松基调 A股核心驱动力来自政策宽松、资产荒和产业升级三重共振 [4]
南方基金豪掷2.3亿自购旗下权益基金,年内公募自购已达7.47亿
搜狐财经· 2025-08-11 18:25
公募基金自购情况 - 2025年以来21家公募机构自购总金额达7.47亿元 [2] - 南方基金以2.3亿元自购金额创年内最大单笔纪录 涉及南方中证A500ETF联接A等三只权益基金 [1][2] - 建信基金自购金额累计超3.53亿元 包括4月11日宣布的不少于1.8亿元及2024年四季度至2025年一季度已投资的1.73亿元 [2] - 工银瑞信基金及其高管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工银瑞信臻选回报混合基金 [1] - 泰康基金运用固有资金155万元申购旗下港股通银行指数基金 [1] - 方正富邦基金、华商基金、兴证全球基金及安信基金年内均两次宣布自购 [2] - 招商基金和兴证全球基金年内自购金额均达5000万元及以上 [2] 公募机构净申购情况 - 截至8月10日73家公募机构实现净申购 总额137.13亿元 [3] - 权益类基金获净申购17.52亿元 占总规模12.78% [3] - 景顺长城基金以385次申购和30.39亿元净申购额居首 [4][5] - 中欧基金净申购21.65亿元 申购次数同样为385次 [4][5] - 工银瑞信基金净申购11.23亿元 南方基金净申购8.23亿元 [4] - 国泰基金、中银基金及兴证全球基金净申购金额分别为6.52亿元、5.18亿元和5.04亿元 [4] - 汇添富基金等17家机构净申购金额均超1亿元 [4] 后市投资观点 - 摩根士丹利基金看好A股低估值扩张空间 重点关注科技成长(AI应用、半导体)、中国制造(高端机械/汽车/军工/医药)及新消费领域 [5] - 招商基金看好A股中期走势 关注AI算力与应用、创新药及大金融板块 同时认为港股科技板块因高成长性或成资金关注重点 [6] - 海富通基金指出"反内卷"政策推动PPI环比改善 短期成长及TMT风格占优 长期周期风格相对占优 [6]
南方基金2.3亿元自购权益基金,公募密集出手提振市场信心
南方都市报· 2025-08-11 17:57
公募基金自购潮 - 南方基金运用固有资金2.3亿元自购旗下三只权益类基金,承诺持有期不少于一年,创下年内单家机构自购权益基金规模新高 [2][5] - 自购的三只ETF分别聚焦中小市值成长股、红利低波动资产及现金流主题,覆盖当前市场主流配置方向 [5] - 证监会2025年初政策要求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并引导基金公司将利润一定比例用于自购权益类基金 [5] 行业动态 - 7月以来大成基金、方正富邦基金、泰康基金、工银瑞信基金等多家机构相继宣布自购计划,金额从155万元至2500万元不等 [6] - 截至8月10日,年内近130家公募基金启动自购,总额超50亿元,其中权益类基金自购金额占比过半 [6] - 晨星(中国)指出基金公司自购权益类基金可传递信心、稳定投资者预期、激励投研团队专注长期业绩,并在市场波动期提供流动性支持 [6] 市场影响 - 汇丰晋信基金认为自购行为短期内通过资金流入和信心传递提振市场情绪,但中长期表现仍需依赖宏观经济基本面和上市公司盈利改善 [7]
积极因素不断涌现 公募基金掀起自购潮
中国证券报· 2025-08-11 05:05
公募基金自购潮 - 工银瑞信基金、泰康基金、方正富邦基金等多家公募机构宣布运用固有资金自购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传递对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信心 [1] - 工银瑞信基金及高管、拟任基金经理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工银瑞信臻选回报混合,承诺持有至少1年 [1] - 泰康基金运用固有资金155万元申购旗下泰康港股通中证香港银行投资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C类 [2] - 方正富邦基金自购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金额合计不少于2500万元,承诺持有期限不低于1年,为年内第二次自购 [2] 自购规模及机构表现 - 2025年以来已有137家公募基金公司启动自购,其中56家自购股票型基金,73家自购混合型基金 [3] - 景顺长城基金净申购金额达30.39亿元,中欧基金21.65亿元,工银瑞信基金11.23亿元,南方基金、国泰基金、中银基金等亦名列前茅 [3] - 工银臻选回报混合基金经理盛震山自2023年1月管理公募产品以来最佳任期回报超30%,截至二季度末管理规模31.4亿元 [2] 自购行为的影响 - 基金公司自购权益类基金可稳定投资者预期,增强持有信心,激励投研团队专注长期业绩表现 [3] - 自购行为促使基金公司更注重长期发展,关注风险控制和长期投资价值,提升业绩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3] 市场展望与投资机会 - 汇丰晋信基金认为8月半年报业绩披露将提升景气投资有效性,科技、高端制造、内需消费、高股息板块存在投资机遇 [4] - 安联基金预计三季度市场继续向上,优质科技资产或有显著超额收益,A股进入新一轮价值重估大周期 [4] - 中信保诚基金看好高端制造领域确定性,部分企业业绩拐点显现且估值较低,同时关注AI应用及周期股投资机会 [4] - 汇丰晋信提示全球购金潮持续,黄金资产长期配置价值凸显,美国疲弱非农数据支撑近期金价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