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成洞察优势混合基金
icon
搜索文档
南方基金2.3亿元自购权益基金,公募密集出手提振市场信心
南方都市报· 2025-08-11 17:57
公募基金自购潮 - 南方基金运用固有资金2.3亿元自购旗下三只权益类基金,承诺持有期不少于一年,创下年内单家机构自购权益基金规模新高 [2][5] - 自购的三只ETF分别聚焦中小市值成长股、红利低波动资产及现金流主题,覆盖当前市场主流配置方向 [5] - 证监会2025年初政策要求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并引导基金公司将利润一定比例用于自购权益类基金 [5] 行业动态 - 7月以来大成基金、方正富邦基金、泰康基金、工银瑞信基金等多家机构相继宣布自购计划,金额从155万元至2500万元不等 [6] - 截至8月10日,年内近130家公募基金启动自购,总额超50亿元,其中权益类基金自购金额占比过半 [6] - 晨星(中国)指出基金公司自购权益类基金可传递信心、稳定投资者预期、激励投研团队专注长期业绩,并在市场波动期提供流动性支持 [6] 市场影响 - 汇丰晋信基金认为自购行为短期内通过资金流入和信心传递提振市场情绪,但中长期表现仍需依赖宏观经济基本面和上市公司盈利改善 [7]
巨头官宣大手笔自购:2.3亿元
36氪· 2025-08-11 08:25
基金公司自购行为 - 南方基金宣布运用固有资金不少于2.3亿元投资旗下权益基金,包括南方中证A500ETF联接A、南方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ETF联接A、现金流ETF南方,并承诺持有至少1年 [1][2] - 工银瑞信基金及其高管、拟任基金经理共同认购工银瑞信臻选回报混合型基金不低于1000万元,承诺持有1年 [13] - 大成基金及其高管、拟任基金经理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大成洞察优势混合基金,此前6月曾自购2000万元认购大成至臻回报混合基金 [7] - 方正富邦基金运用固有资金超2500万元投资旗下权益类基金,4月曾自购500万元方正富邦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 [9] - 华商基金7月1日运用固有资金2000万元认购华商致远回报混合基金A类份额 [5] - 泰康基金8月5日运用固有资金155万元申购泰康港股通中证香港银行投资指数型发起式基金C类 [11] 自购规模与趋势 - 截至8月10日,今年以来公募机构自购权益基金(股票型和混合型)净申购金额达24.64亿元 [15] - 权益类基金成为近期自购重点,自购行为传递出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决心 [15] 市场观点与基本面 - 南方基金认为中国经济的强大活力与韧性是资本市场长期向好的基石,上半年GDP实现5.3%增长,宏观经济稳中有进 [16] - 中国股市估值优势突出,沪深300指数市盈率13.93倍,恒生指数11.83倍,低于标普500指数(26.89倍)和日经225指数(18.88倍) [16] - 中央政策持续呵护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机制完善、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市场稳定性增强 [16] - 有基金公司对2025年下半年及中长期A股保持谨慎乐观,预计市场将经历政策托底、科技驱动、全球化定价三阶段上升周期,看好科技(AI+)、提振内需等方向 [17]
资金,蜂拥而入!
天天基金网· 2025-08-08 13:05
市场资金流向 - 8月6日市场上涨当日超70亿元涌入权益类ETF,其中A股ETF净流入50亿元 [1][3] - 宽基ETF中南方中证1000ETF净申购12.05亿元,易方达中证A500ETF和南方中证500ETF净申购均超5亿元 [3] - 行业主题ETF中国泰证券ETF净申购6.32亿元,易方达机器人ETF超2亿元 [3] - 港股主题ETF单日净申购21亿元,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以7.55亿元居首 [3] 基金限购动态 - 中欧数字经济混合基金自8月6日起暂停100万元以上大额申购 [3][4] - 7月以来近30只绩优主动权益类基金限购,包括永赢睿信混合、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混合等 [4]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混合基金已暂停申购 [4] 新基金发行情况 - 7月以来7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发行规模超10亿元,大成洞察优势混合以24.61亿元居首 [6] - "固收+"产品南方益稳稳健增利债券基金因认购超50亿元上限提前结束募集,确认比例46.47% [6] - "固收+"策略通过权益资产增强收益弹性,适应国债收益率下行环境 [8] 增量资金展望 - 7月下旬股票型/混合型基金申报数量逐周增多,或成后续增量资金重要来源 [10] - 主动权益类基金仓位回升至5月以来高位,普通股票型仓位达90.34%,偏股混合型86.84% [10] - 机构看好科技、高端制造、内需消费及高股息板块投资机遇 [11]
股基债基跷跷板效应显现
上海证券报· 2025-07-20 23:54
机构动向 - 权益市场行情震荡向上,股债跷跷板效应持续强化 [1] - 权益类基金提前结束募集,债券基金遭遇发行遇阻和大额赎回 [1] - 权益类创新产品密集推出,成为增量资金入市的重要载体 [1] 权益类基金发行 - 国泰上证科创板创新药ETF募集截止日由7月25日提前至7月18日 [2] - 华泰柏瑞中证A股ETF募集期由7月14日至7月25日提前至7月15日 [2] - 7月以来超10只权益类基金宣布提前结束募集 [2] - 大成洞察优势混合基金发行规模为24.61亿元,华商致远回报混合基金发行规模为20.82亿元 [2] 债券基金表现 - 鹏扬淳华债券基金延长募集期至7月14日 [3] - 国融添利6个月持有期债券募集失败 [3] - 人保鑫盛纯债基金、兴业裕恒债券基金、信澳安盛纯债基金等近20只债券基金遭遇大额赎回 [3] 权益类创新产品 - 当前共有80只基金在发行,其中权益类基金多达60只 [4] - 华夏上证580ETF及其联接基金、易方达上证580ETF及其联接基金集中获批 [4] - 7月以来超70只权益类基金上报,7月11日一天有19只权益类基金集中上报 [4] - 鹏华基金、博时基金、银华基金等7家基金公司集中上报创业板综指相关ETF [4] - 易方达基金、华宝基金、国联安基金上报首批中证A500红利低波动ETF [4] 市场分析 - 债市交易拥挤度较高,资金涌入20年期国债、50年期国债及非活跃券品种 [5] - 股票性价比处于相对高位,股债性价比位于具有吸引力的区间 [5] - A股和港股在过去三个季度有赚钱效应,投资者信心逐步修复 [6] - 流动性宽裕背景下,股市吸引力凸显 [6]
真金白银与投资者“利益绑定” 公募年内自购权益类基金超26亿元
上海证券报· 2025-07-07 02:03
公募基金自购情况 - 7月以来华商基金运用固有资金2000万元认购旗下华商致远回报混合型基金 [1] - 大成基金及其高级管理人员、拟任基金经理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大成洞察优势混合基金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 [1] - 今年以来超过20家基金管理人宣布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包括兴华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博时基金等 [1] - 截至7月6日公募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合计26.19亿元是去年同期自购金额的3倍多 [1] 公募自购特点 - 在市场震荡时果断出手如4月8日博时基金运用6500万元投资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招商基金运用5000万元投资旗下股票型及混合型公募基金 [1] - 在基金新发时积极自购如首批新模式浮动管理费基金的交银施罗德基金、东方红资管、天弘基金、博时基金等均进行了自购 [2] - 基金经理常态化自购逐渐增多如博道基金何晓彬7月继续定投1万元已累计定投31个月鑫元基金刘俊文6月加仓30万元 [2] 监管政策导向 - 1月23日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引导基金公司将每年利润的一定比例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 [2] - 5月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将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规模等指标加分幅度提升50% [2] - 前述指标占"服务投资者能力"评分权重合计不低于80% [2] 行业发展趋势 - 随着公募行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未来将有更多基金管理人加入自购阵营自购金额将稳步增长 [3] - 通过真金白银投入公募基金将真正实现与投资者利益绑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