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方正富邦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
icon
搜索文档
公募机构密集自购权益产品释放多重信号
证券日报· 2025-08-13 00:12
公司自购行为 - 南方基金运用固有资金投资旗下三只权益基金 金额不少于2.3亿元 承诺持有至少1年 [1] - 工银瑞信基金及高管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旗下混合型基金 承诺持有1年 [2] - 泰康基金运用固有资金155万元申购旗下港股通指数型基金 [2] - 方正富邦基金年内两度自购权益类基金 金额合计不少于3000万元 承诺持有不低于1年 [3] 政策导向与行业趋势 - 证监会《行动方案》提升中长期业绩、自购规模等指标加分幅度50% 激励公募加大权益投资 [1] - 公募机构自购行为被视为对《行动方案》的积极响应 推动行业从规模导向转向业绩导向 [3] - 自购释放价值发现、信心提振和利益绑定三重积极信号 增强市场流动性和投资者信心 [3] 市场环境与投资逻辑 - 中国上半年GDP实现5.3%稳健增长 经济活力与韧性支撑资本市场长期向好 [4] - 中国股市处于全球估值洼地 为长期投资者提供布局良机 [4] - 宏观政策延续宽松基调 A股核心驱动力来自政策宽松、资产荒和产业升级三重共振 [4]
巨头官宣大手笔自购:2.3亿元
36氪· 2025-08-11 08:25
基金公司自购行为 - 南方基金宣布运用固有资金不少于2.3亿元投资旗下权益基金,包括南方中证A500ETF联接A、南方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ETF联接A、现金流ETF南方,并承诺持有至少1年 [1][2] - 工银瑞信基金及其高管、拟任基金经理共同认购工银瑞信臻选回报混合型基金不低于1000万元,承诺持有1年 [13] - 大成基金及其高管、拟任基金经理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大成洞察优势混合基金,此前6月曾自购2000万元认购大成至臻回报混合基金 [7] - 方正富邦基金运用固有资金超2500万元投资旗下权益类基金,4月曾自购500万元方正富邦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 [9] - 华商基金7月1日运用固有资金2000万元认购华商致远回报混合基金A类份额 [5] - 泰康基金8月5日运用固有资金155万元申购泰康港股通中证香港银行投资指数型发起式基金C类 [11] 自购规模与趋势 - 截至8月10日,今年以来公募机构自购权益基金(股票型和混合型)净申购金额达24.64亿元 [15] - 权益类基金成为近期自购重点,自购行为传递出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决心 [15] 市场观点与基本面 - 南方基金认为中国经济的强大活力与韧性是资本市场长期向好的基石,上半年GDP实现5.3%增长,宏观经济稳中有进 [16] - 中国股市估值优势突出,沪深300指数市盈率13.93倍,恒生指数11.83倍,低于标普500指数(26.89倍)和日经225指数(18.88倍) [16] - 中央政策持续呵护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机制完善、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市场稳定性增强 [16] - 有基金公司对2025年下半年及中长期A股保持谨慎乐观,预计市场将经历政策托底、科技驱动、全球化定价三阶段上升周期,看好科技(AI+)、提振内需等方向 [17]
积极因素不断涌现 公募基金掀起自购潮
中国证券报· 2025-08-11 05:05
公募基金自购潮 - 工银瑞信基金、泰康基金、方正富邦基金等多家公募机构宣布运用固有资金自购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传递对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信心 [1] - 工银瑞信基金及高管、拟任基金经理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工银瑞信臻选回报混合,承诺持有至少1年 [1] - 泰康基金运用固有资金155万元申购旗下泰康港股通中证香港银行投资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C类 [2] - 方正富邦基金自购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金额合计不少于2500万元,承诺持有期限不低于1年,为年内第二次自购 [2] 自购规模及机构表现 - 2025年以来已有137家公募基金公司启动自购,其中56家自购股票型基金,73家自购混合型基金 [3] - 景顺长城基金净申购金额达30.39亿元,中欧基金21.65亿元,工银瑞信基金11.23亿元,南方基金、国泰基金、中银基金等亦名列前茅 [3] - 工银臻选回报混合基金经理盛震山自2023年1月管理公募产品以来最佳任期回报超30%,截至二季度末管理规模31.4亿元 [2] 自购行为的影响 - 基金公司自购权益类基金可稳定投资者预期,增强持有信心,激励投研团队专注长期业绩表现 [3] - 自购行为促使基金公司更注重长期发展,关注风险控制和长期投资价值,提升业绩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3] 市场展望与投资机会 - 汇丰晋信基金认为8月半年报业绩披露将提升景气投资有效性,科技、高端制造、内需消费、高股息板块存在投资机遇 [4] - 安联基金预计三季度市场继续向上,优质科技资产或有显著超额收益,A股进入新一轮价值重估大周期 [4] - 中信保诚基金看好高端制造领域确定性,部分企业业绩拐点显现且估值较低,同时关注AI应用及周期股投资机会 [4] - 汇丰晋信提示全球购金潮持续,黄金资产长期配置价值凸显,美国疲弱非农数据支撑近期金价 [5]
年内公募自购近50亿元 被动指数基金受青睐
证券日报· 2025-07-31 01:13
公募行业自购动态 - 今年以来126家公募机构合计净申购旗下产品49.66亿元 其中权益类基金自购额达22.98亿元占比46.28% 债券型基金以22.35亿元自购额紧随其后 [1] - 被动指数型基金以10.26亿元自购规模成为权益类中最受机构青睐品种 在总自购额中占比达20.65% [1] - 方正富邦基金7月24日起陆续运用固有资金自购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 自购金额合计不少于2500万元 承诺持有期限不低于一年 这是该公司年内第二次自购 此前4月25日已认购500万元方正富邦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 [1] - 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7月初公告将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大成洞察优势混合 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 [1] 指数基金发展优势 - 指数基金(尤其被动型)管理费率通常较低 对基金公司而言自购资金长期持有成本更低 且无须支付高额投研费用 优化了公司自有资金的费用效益比率 [2] - 指数产品通过复制一揽子成分股能有效分散单一股票风险 抗波动能力较强 适合长期稳定配置 [2] - 指数产品具有流动性较好 透明性较高等优势 有助于增强投资者信任 [2] - 指数产品具备"低成本+低风险+高透明度+政策红利"优势 自购该类产品既有助于公募机构自有资金稳中求进 又契合行业向被动投资转型趋势 [3] 政策与行业影响 - 《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到要强化指数基金资产配置功能 稳步提升投资者长期回报 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提供更加便利渠道 助力构建资本市场"长钱长投"生态 [2] - 伴随ESG 跨境指数等创新标的涌现 指数产品的自购规模或将进一步扩容 [3] - 基金公司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能向市场传递对自身投资管理能力和产品价值的信心 有助于稳定投资者预期 增强持有信心 [2] - 自购行为能与投资者利益绑定 激励投研团队更专注于长期业绩表现 同时在市场波动期为产品提供流动性支持 助力规模稳定 [2]
沪指站上年内高点,基金为何大笔自购?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9 22:39
基金公司自购行为 - 方正富邦基金自7月24日起自购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金额不少于2500万元并承诺持有期不低于一年为年内第二次自购 [1][2] - 2025年以来截至7月29日已有126家公募基金公司启动自购权益类资产被多家机构青睐部分公司年内自购不止一次 [1][4] - 多家基金公司如安信基金富国基金招商资管新华基金建信基金兴证全球基金等二季度以来公告自购旗下权益基金 [4] 自购金额及产品类型 - 股票型基金中天弘基金净申购金额最多达2.88亿元混合型基金中工银瑞信基金净申购金额最多达5.4亿元债券型基金中广发基金净申购金额最多达6.1亿元 [4] - 华润元大富时中国A50指数基金二季度管理人三次申购合计金额132.37万元德邦新回报基金二季度管理人三次投资合计金额2099.47万元 [5] - 知名基金经理如张坤管理易方达蓝筹精选谢治宇管理兴全合润赵枫管理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持有等产品均有自购份额 [4] 自购动机与市场信心 - 自购行为将基金公司利益与基金业绩持有人利益深度捆绑彰显对投研能力信心及与投资者共进退决心 [2] - 基金公司自购反映机构投资者对后市积极预判尤其在市场情绪波动阶段起到托底作用传递看好市场前景信号 [1][7] - 自购信心来源于政策利好和经济基本面双重共振支撑资本市场投资机会不断涌现 [7] 市场环境与投资观点 - 当前10年期国债利率处于历史低位叠加房地产弱势居民储蓄转向股市动能增强A股赚钱效应逐步显现 [3] - 2025年下半年A股核心驱动力来自政策宽松加资产荒加产业升级三重共振持续看好新质生产力出海性价比消费三大主线 [3] - 宏观政策延续宽松基调多部门治理低价无序竞争推动产能出清和供需优化相关行业可能出现盈利压力缓解 [2] 机构观点与投资机会 - 摩根士丹利基金认为A股市场赚钱效应吸引场外资金建议关注科技成长中国制造新消费等投资机会 [7] - 民生加银基金认为顺周期有色券商等板块表现较好财政政策发力和消费韧性使二季度总需求增速边际改善科技消费中游制造领域存在中报业绩改善可能 [7]
沪指站上年内高点,基金为何大笔自购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9 21:25
基金公司自购行为 - 方正富邦基金自7月24日起自购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 金额不少于2500万元 为年内第二次自购[1][2] - 2025年以来截至7月29日 已有126家公募基金公司启动自购 权益类资产被多家机构青睐[1][4] - 自购行为将基金公司利益与基金业绩深度捆绑 形成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共同体 承诺持有期表明对市场长期看好[2] 自购金额详情 - 股票型基金中天弘基金净申购金额最多达2.88亿元 混合型基金中工银瑞信净申购5.4亿元 债券型基金中广发基金净申购6.1亿元[4] - 华润元大富时中国A50指数基金二季度获管理人三次申购 合计金额132.37万元[5] - 德邦新回报基金二季度获管理人三次投资 通过基金转换申购等方式 合计金额2099.47万元[5] 市场背景与驱动因素 - 7月24日沪指站上3600点年内高点 为自购行为的重要时间节点[1][2] - 10年期国债利率处于历史低位 叠加房地产弱势 居民储蓄转向股市动能增强[3] - 2025年下半年A股核心驱动力来自政策宽松+资产荒+产业升级三重共振[3] 机构观点与投资方向 - 多家基金公司自购主动权益类基金反映机构投资者对后市走向的积极预判[1][7] - 关注科技成长 中国制造 新消费等投资机会 部分公司海外市场拓展顺利成为新增长点[7] - 顺周期 有色 券商等板块表现较好 科技消费中游制造领域存在中报业绩边际改善可能[7] 基金经理动向 - 知名基金经理张坤管理易方达蓝筹精选 易方达优质精选 谢治宇管理兴全合润 兴全合宜 赵枫管理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持有等产品均有自购份额[4] - 方正富邦基金经理乔培涛维持下半年乐观基调 认为宏观政策延续宽松 行业可能出现盈利压力缓解状况[2]
方正富邦自购权益类基金超2500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7-29 20:33
公募基金自购潮 - 方正富邦基金近期运用固有资金超2500万元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 持有期限不少于1年 这是继4月自购500万元方正富邦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后的又一次千万级自购 [1] - 自购行为始于2025年7月24日 公司承诺对自购产品持有期限不低于一年 展示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信心 [2] - 行业分析认为基金自购核心目的是向投资者传递积极信号 表明公司看好市场并信任自家基金经理 以真金白银践行"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 [5] 投资策略与市场展望 - 公司维持对2025年下半年A股的乐观基调 核心驱动力来自"政策宽松+资产荒+产业升级"三重共振 看好新质生产力 出海 性价比消费三大主线 [5] - 权益研究部负责人乔培涛表示 尽管国内不会有大水漫灌式刺激 但宏观政策仍延续宽松基调 预计相关行业盈利压力将缓解 [5] 投研团队建设 - 公司形成立体化人才梯队 三大首席投资官崔建波 汤戈 罗杰组成战略决策核心 中生代投资战将区德成 乔培涛 吴昊等构成中坚力量 辅以新生代基金经理形成储备池 [7] - 强化"平台式 一体化 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 加强人力与系统资源投入 在股东禀赋与企业机制赋能下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6] 产品业绩表现 - 主动权益产品方正富邦信泓A近一年收益率31.49% 同类排名前12% 重仓股多只标的年内涨幅超100% [7] - 固收类产品近三年绝对收益率11.6% 行业排名第13位(前9%) 其中方正富邦鸿远债券A 2024年上涨13.53% 跑赢98%同类 方正富邦睿利纯债A涨幅7.13% 跑赢95%同类且连续五年正收益 [7] - 被动指数产品方正富邦中证保险主题指数基金近一年收益41.09% 为市场唯一纯保险主题指数基金 [8] 产品布局与规模增长 - 权益投资聚焦新质生产力细分赛道 包括人形机器人 军用无人装备 低空经济等 形成"主题鲜明 风格互补"布局 [7] - 固收增强产品方正富邦丰利与方正富邦均衡精选通过配置可转债和权益资产实现攻守兼备 [8] - 管理11只被动指数产品 涵盖宽基型 行业主题型 包括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 消费红利 人工智能等主题 [8] - 2024年公募基金资产规模达808.61亿元 同比增长32.20% [8]
“真金白银”显信心!方正富邦超2500万自购旗下权益基金
搜狐财经· 2025-07-28 21:45
公募基金自购潮 - 方正富邦基金宣布自购旗下权益类产品不少于2500万元,持有期限不低于1年 [1][2] - 2025年以来已有126家公募基金启动自购,其中55家自购股票型基金、71家自购混合型基金 [1] - 自购行为体现基金公司与投资者利益捆绑,传递对市场长期看好的信心 [4] 方正富邦基金自购动态 - 2025年7月第二次自购,此前4月曾出资500万元认购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 [4] - 自购行为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信心,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 [2] 市场展望与投资策略 - 政策宽松、资产荒、产业升级三重共振成为2025年下半年A股核心驱动力 [5] - 看好新质生产力、出海、性价比消费三大主线 [5] - 人工智能技术迭代升级,中国制造性价比优势凸显 [5] 方正富邦基金产品表现 - 固收类产品近三年绝对收益率11.6%,行业排名第13位 [6] - 方正富邦鸿远债券A近一年涨幅13.53%,跑赢98%同类产品 [7] - 方正富邦睿利纯债A 2024年涨幅7.13%,跑赢95%同类产品 [7] 产品布局与创新 - 固收增强产品以债券打底,权益投资严控风险,如方正富邦丰利债基、均衡精选债基 [7] - 主动权益产品覆盖价值、均衡、特色风格,如方正富邦信泓聚焦人形机器人,近一年收益率31.49% [8] - 指数基金布局特色赛道,包括保险主题、消费红利、人工智能、自由现金流等 [8] 公司发展战略 - 完善投研梯队建设,初步搭建产品谱系,实现权益固收双轮驱动 [7][8] - 目标成为产品特色鲜明、风格谱系完整的成长型基金公司 [8]
“真金白银”显信心!方正富邦超2500万自购旗下权益基金
中国基金报· 2025-07-28 21:30
公募基金自购潮 - 方正富邦基金宣布自购旗下权益类产品不少于2500万元,持有期限不低于1年[1][3] - 2025年以来已有126家公募基金启动自购,其中55家自购股票型基金,71家自购混合型基金[1] - 方正富邦基金年内第二次自购,4月曾出资500万元认购自由现金流ETF并承诺持有1年[5] 市场信心与投资逻辑 - 自购行为体现基金公司与投资者利益捆绑,传递对市场长期看好的信号[5] - 政策宽松、资产荒和产业升级构成2025年下半年A股核心驱动力[6] - 人工智能技术迭代升级、中国制造性价比优势及居民储蓄转向股市增强市场动能[6] 方正富邦基金产品表现 - 固收类产品近三年绝对收益率11.6%,行业排名第13位[8] - 方正富邦鸿远债券A近一年涨幅13.53%,跑赢98%同类产品[8] - 方正富邦睿利纯债A 2024年涨幅7.13%,跑赢95%同类产品[8] - 权益产品方正富邦信泓A近一年收益率31.49%,排名同类前12%[9] 产品布局与战略方向 - 固收增强产品采用债券打底+权益增厚策略,如丰利债基和均衡精选债基[9] - 主动权益产品覆盖价值、均衡及新兴产业赛道,包括人形机器人、军工和低空经济[9] - 指数基金布局保险主题、消费红利、人工智能等特色赛道[9] - 公司目标成为权益固收双轮驱动、产品特色鲜明的成长型基金公司[10]
方正富邦基金:权益、固收双轮并驱 以持有人利益为先
中国经济网· 2025-06-06 16:05
公司战略与治理 - 公司秉持"权益投资与固定收益投资双轮并驱"战略,以深度研究为基石赋能投资决策 [1] - 近期完成董事长交接,新任董事长李岩来自方正证券体系,领导层过渡体现治理成熟与延续性 [1] 固定收益业务表现 - 债券基金"方正富邦鸿远"通过四大宏观维度和三大微观层面预判利率走势,精准把握久期与杠杆策略 [2] - "方正富邦睿利"主打信用债底仓+利率债策略,回撤更小,持有体验更佳 [2] - "方正富邦丰利债券型基金"采用固收+策略,信用债底仓+利率波段交易增厚收益,权益部分以宏观对冲为基础 [3] - 固收类产品近三年收益11.27%,行业排名第18/150(2022.4.1-2025.3.31) [3] 权益投资人才布局 - 形成"3+4+N"立体化梯队:三大首席投资官(崔建波、汤戈、罗杰)+中生代四大战将+新生代储备 [4] - 2020年引入深度价值型首席投资官崔建波,2022年股基冠军汤戈加盟,其管理组合近三年业绩排名行业第4/143 [4][5] - 2021年引进泛制造/科技领域专家乔培涛,擅长景气拐点与困境反转投资 [6] - 自主培养赛道型基金经理吴昊、李朝昱,管理科技成长类产品 [6] 特色化产品线 - 拥有全市场唯一纯正保险行业指数基金"方正富邦中证保险" [6] - 布局消费红利指数增强、自由现金流ETF等工具化产品 [6]